肾癌预后模型及其临床应用

来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7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肾细胞癌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患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占肾肿瘤的85%以上.约25%的肾癌病人存在肿瘤转移[1].肾癌的预后因素包括:解剖水平(肿瘤大小、TNM分期)、临床水平(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评分)、组织学水平(Fuhrman分级、组织学亚型)和分子水平.这些预后因素单独应用不是十分准确[2].因此国外有学者提出可以使用预后分级系统,将肾癌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分级并且判断生存率,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及制定随访策略.
其他文献
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是1974年研究发现的一种具有多生物学功能的高分子糖蛋白.1992年沈周俊首次通过测定尿FN来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
前列腺癌已成为美国男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在我国,随着老龄人口增加,其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前列腺癌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治疗、放疗及去势治疗等,其中外科治疗被认为可以治愈前列腺癌,但需考虑前列腺癌分期;去势治疗虽能延缓疾病进展,但大部分患者最终出现去势抵抗.因此,对于那些丧失手术机会以及去势抵抗的前列腺癌患者,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手段,而前列腺癌免疫治疗的发展则为这些患者带来了福音.近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常见病,目前临床尚无特异性诊断方法.除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外,研究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细胞学、细胞因子、微生物学等改变有助于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治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系统由具有特定功能的配体(IGF-I和IGF-II)、受体(IGFR)和结合蛋白(IGFBPs)组成,在促有丝分裂,细胞转化和抑制凋亡中起重要作用,这些作用主要由IGF-I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nterstitial cystitis/painful bladder syndrome,IC/PBS)与OAB病(overactive bladder,OAB)在症状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其临床特点都主要以尿频、尿急、膀胱区胀痛为主要症状.且二种疾病在临床上均为排他性诊断,临床医师易将IC误诊为OAB病或者尿路感染等疾病,延误了IC的治疗,而且近年来,IC和OAB
大多数初始对激素治疗敏感的前列腺癌病人都会转变为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病情从而迅速恶化以至死亡.分子靶向治疗因为其对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特异作用,为CRPC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目前的分子靶向研究主要以多西他赛(DOC)为基础,联合一种或多种靶向药物进行。
脂联素是一种脂肪细胞特异性蛋白.脂联素及其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等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脂联素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及黏附、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转化、血管平滑
尿动力学(Urodynamic)是根据流体力学原理,采用电生理学方法及传感器技术,来研究贮尿和排尿的生理过程及其功能障碍的一门科学.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在下尿路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从尿动力学检测方法,在膀胱出口梗阻、下尿路神经肌肉失调、尿失禁、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应用及骨盆、盆腔、会阴部外伤、手术及放射治疗后下尿路功能评价、药理学研究等方面予以介绍。
期刊
泌尿系结石系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多因素参与泌尿系结石的形成,遗传基因因素在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Ca2+代谢、尿抗结石成分异常及肾小管上皮保护机制三个方面介绍了尿钙性结石相关的基因多态性的研究现状。
白细胞介素(IL)-27是一种新发现的IL-12家族细胞因子,主要由激活的抗原提呈细胞产生。IL-27促进初始CD4+T细胞增殖,使其向Th1细胞方向分化,同时抑制Th2和Th17分化,并协同I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