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品赏之间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友从黄山来,见我爱喝茶,遂赠我一罐黄山毛峰和一只玻璃杯,并教我品茶赏茶养杯。
  老友说,用玻璃杯的好处,在于不改变茶的质量,又不失为品茶赏茶之便利。经老友开蒙,从此我泡茶,不用磁化杯,不用铝合金或不锈钢杯,更不用陶瓷杯,仅用透明的玻璃杯。
  品茶赏茶,得从泡茶开始。一壶滚烫的开水,一只玻璃杯,一撮明前茶或雨前茶,往杯中一放,将开水冲入,叶在杯中翻了个跟斗,从半卷的深褐色的梦中渐渐醒来。一会儿工夫,水变绿,由浅入深,轻晃一下,绿波含送。那是一种极清纯浓郁的绿韵,恐怕再高明的画家,也难以调和这天赐的色调。
  茶在青砖灰瓦白墙的映衬下,如一片浓缩的绿洲,诞生在房间里。看着那杯娇媚的天地精灵,在水中沉沉浮浮,我的心也随绿波被浸染上浓郁的脆意,凄惶惶地看着茶,让人舍不得饮咽,生怕舌尖玷污了清誉和灵气。
  购茶时看不明白的叶片大小、肥瘦、枯荣,制作的火候、老嫩、焦鲜,冲泡时,透过玻璃杯一览无余。
  给茶续水的次数和色泽的浓淡,因采摘季节早晚不同而异。明前茶三道水,绿意渐去;雨后茶经过雨水洗礼,则要持久得多。故我以为,茶,还是等“成熟”了再采摘、享用为佳,既不损它的筋脉,也不毁它的娇容。嫩茶虽色泽绿纯,但不经泡,寿命短;而“成熟”的茶经泡,可色泽稍微浑黄,但喝起来滋味浓烈、厚实回甘生津。
  透过玻璃杯,绿茶比红茶、黑茶耐看。不过观茶清不清心,靠的是饮茶人的心情。林清玄先生曾说过:“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的确,茶是有灵性的,更是通人性的,以怎样的心情面对,就会得到怎样的滋味。面对一杯无论是黄山毛峰、西湖龙井,或是信阳毛尖、六安瓜片,还是苏州碧螺春,只需放下彷徨的心绪,让它徜徉在淡定里;抹掉浮華的表面,让它搁浅在岁月中;不消极避世,敢于直面人生,不忧伤孤寂,让它乐观豁达。俗世的喧嚷,在斟酌之间就温润起来。此时若适时呷口热茶下肚,那种汤清澈碧,绿嫩娇柔,让你暖意在肺腑间沁散,精神逆着热流上扬,心与草木一样,就清静了。
  茶的本性是吸呐无尘之水,从沸腾到温和,从喧嚣到平静,这恰如品茶赏茶者的人生。青年时,像刚冲的茶。翻腾跳跃,横冲直撞,找不到方向,心也无处安置,梦想因为过度浓烈而显得有些虚空;中年时,如泡好的茶。几番挣扎,几度沉浮,撇掉了莽撞,留下了踏实。即便肩上的责任重大、承担的很多,也能从容自若;老年时,似经过多次续水、喝透喝淡的茶。安稳和煦,无波无澜。尘埃落定之后,一颗心守住了杯盏之地,无念无争,人就在简单中活得自在、逍遥。
  当我看到一杯茶的冲泡过程,像风干的过往,有一番熨帖的暖意。在袅袅的茶香中,品来品去,最终发现其实品赏的不是茶,而是自己的无尘年华。
  此中妙处,唯识茶者知之。
其他文献
人这一生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即在笔墨中认识人生;一本是“无字之书”,即在社会中看清人生;最后一本书是“心灵之书”,即在内心中悟出人生。  少年时,初涉“有字之书”,它是我们获取知识最主要、最直接的来源。靖节先生以菊为知己,和靖先生以梅为知己,子猷以竹为知己,我们亦可以书为知己。翻开书页,于《离骚》中感屈原报国之志,于李杜见证唐之兴衰,与东坡齐叹大江东去,看《红楼梦》知晓人生百态。在未
期刊
锻炼身体时,如果动作做对了,一些看似简单的动作,都会让你觉得酸痛,流汗。如果没做對,轻轻松松也就过去了。  人世间的其他事,有时也是如此。年少时,我总是觉得生活特别难,心里似乎承受着比其他人多的酸楚和痛苦。  如今明白,并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事,反而都因为是做对了。
期刊
炎夏酷暑,喧嚣热闹的声声蝉鸣似乎成了高温燥热的标配。才欲高卧午眠,却听得群蝉齐歌,颇有扰人之嫌。然而,芸芸众生却多有喜欢蝉鸣者,说它给人带来的是野趣、宁静和凉意。蝉串起了多少人的童年?  蝉在各地名称不同,如爬拉猴、结了龟、肉蛋等等,“知了”是为人所共知的别名。它是人类较早接触认识的昆虫之一,与人类关系密切,在我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蝉文化。蝉谐音“禅”,自古以来,以蝉为题材的器物、画作、诗文俯拾皆是
期刊
请给我一些湖水的蓝  或者星星和麦草的清香  甚至轻轻涂抹上一些淡蓝月光的止痛药  谁能悄悄用漫山镂空的虫鸣  和朵朵洁白的闪电  以及满树不时发出的果实的脆响  或者缕缕莫名的暗香  轻易止住那非梦非花的思念  或者慢慢在你妖媚的臉上  渐渐把澄明的今夜那一片洁净的月色  涂得满满当当  而后悄悄把玄秘的疼痛当作一阵耳边风吹过  叠翠的三月  请允许我一遍一遍地虚构  我看见遍野明亮油菜花上随意
期刊
“我的孩儿,你听得见吗?”  “我在哪里?”  “孩儿,你听见了?!我是你妈妈啊!”  “妈妈!我真是在你的肚子里吗?我周围都是水……”  “孩儿,那是羊水。”  “我还听到一個声音,咚咚的,像好远的地方在打雷。”  “那是妈妈的心跳声……孩儿,你是在妈妈的肚子里呢!”  “这地方真好,我要一直待在这里。”  “那怎么行?孩儿,妈妈要把你生出来!”  “我不要生出去,不要生出去!我怕外面!”  “
期刊
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堪称“具有史诗般品格的现实主义力作”,它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感情的巨大变迁。  书中各类性格的人物栩栩如生,给我印象最深的人就是孙少平。无论是做苦读书的学生,还是做辛苦的农民,他都不甘于平凡,敢于向命运发出一次又一次挑战。他是一个一直都有着精神追求的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奋斗。我想起了我读高中时,正是上世纪80年代初,吃的常常是酸饼子
期刊
我喜欢秋天的一个字——“爽”, 不是有一个成语叫“秋高气爽”吗?都说每年七月炎热盛夏走了之后,一场秋雨, 一场凉爽, 更让我迷恋秋的还是盛开的菊花。  我喜欢秋天爬山的那种感觉,站在山顶上向远处眺望,视野开阔,神志清爽,心情舒畅,平时在生活学习中遇见的烦恼,就在这爽秋的凉风中被驱散。记得有两首古诗写道:“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另一首“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这两首写菊花的诗
期刊
谢帆云,诗人,中国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人民日报》等,入选中国年度诗选等选本,出版诗集《老布短诗选》《雩山铭》。  谢帆云的诗,硬朗且温润,是天上遗落凡间的一块宝石,吸收了日月精华,自带光泽。这跟他的博学与思考有关。他的诗,总是带着哲学的思考。石头也讲哲学,垫了一块岁月的红绸布。陈石匠  大半辈子给佛造像的陈石匠  丢了凿子扛起锄头  绕着纸片山一圈一圈  种脐橙,一直种上了山顶  这座雨
期刊
我81岁那年,得到了一幅故乡的地图。  它上面绘有断断续续的曲线,指向天空和大地,又似乎形成一个圆圈。其中的河流埋有烂木板、尸体和大鱼。  我住在京城的郊外,一个人寂寞地做着活儿,手工活儿,为别人缝些布景和道具。我在房子中间也得把衣領竖起,遮蔽我畏寒的身体。    那好像是一个冬天,雪花将飘未飘的时候,一辆黑色的木轮车把我拉往南方。我最早到达的地方有一大片林子。在那里,赶车人把我放在树丛中间的一块
期刊
银杏是一种出现在几亿年前的“活化石”,对于其极其顽强的生命力,我始终抱以十分的敬重之情,而对于其内外兼具的美,更是让人喜爱不已。  八月末的午后阳光依旧火辣炙热,那长年因雨水流过而留下许多“足迹”、长满了青苔的石墙上留下了银杏树仅一半的魁拔身影。抬眼望去,原本青葱的银杏叶子却在这穿透力极强的阳光下略显苍白。当看到墙上的光斑稀稀疏疏跳动时,方才感觉得到似有微风吹过,细看时,透过叶间间隙的光柱竟能看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