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助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来源 :农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100+N”;产学研一体化;农业科技;乡村振兴
  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在支撑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支撑,强调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目标任务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发展已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亟需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但是,农业农村领域科技创新还面临着一些难题。科技部农村中心主任邓小明曾表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最大的短板是创新要素分散、开放协同薄弱,面临产学研用对接难、项目基地平台人才融合难、协同创新跨界难、社会资本资源进入难等“四大难题”。要想破题,必须要推动建立技术研发供给、成果转化服务、园区提质增效、人才进乡入村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模式。
  为破解农业农村科技四个难题,科技部农村中心自2019年8月开始建设“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遴选10个高校、10个科研院所、10个农业创新型企业、10个农业科技园区、10个创新型县(市)、10个创新型乡镇、10个科技示范村、10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10个星创天地、10个新型研发机构等作为100个纵向联系点,并联系若干国家级智库、金融机构等形成N个横向联系点,构成了一个纵横交织、有机联系、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在充分尊重各方意愿基础上,科技部农村中心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绩效产出和创新供给,提高成果转化服务效能,集聚创新要素进入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县乡村主战场,帮助实现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主体多方共赢。
  “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是一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实践。“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旨在加强与100个创新服务主体联系,把分散的创新资源要素串起来,把更多投资者吸引到创新链上来,探索破解成果转化对接有障碍、项目基地平台人才引进难、创新要素集聚难的新思路、新路径、新模式。
  自“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启动以来,截至今年5月,科技部农村中心已与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以及四川、重庆、辽宁、陕西、湖北、安徽、海南、河南、甘肃等九个省科技厅、两个行业领军央企和77个园区、县市、高校、院所、企业等单位签订合作备忘录。其中,多个省市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100+N”体系的联结带动作用,聚集农业科技资源,助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陕西:聚焦西北旱区农业科技
  2020年10月22日,科技部农村中心与陕西省科技厅,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科学院、杨林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韩城市人民政府、神木市人民政府等9家单位签订了《“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合作备忘录》,陕西省正式启动“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合作。
  据了解,陕西省科技厅主动谋划,吸纳高校、科研机构、农高区、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型县市、星创天地、科技特派员法人单位和新型研发机构等8家陕西省不同类别单位,聚焦西北旱区农业科技主战场的问题与需求,开展跨界融合、协同创新,这也使陕西省成为目前该体系中包含创新服务主体类型最全的省份。
  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林黎明表示,“100+N”是陕西省融入国家级开放协同创新体系的大好机遇,希望有幸入选的单位能够珍惜这难得的发展机遇,整合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人才、融合产业发展,利用“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积极对接省际资源,把产业、产品和服务推出陕西,走向全国,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方面创造出辉煌的成绩。
  邓小明就这一合作表示,陕西农业科技创新特色鲜明,潜力巨大,空间无限,大有作为。一是在立足雄厚科研资源,构建“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方面可以“再强化”;二是在成果转化和如何“把纸(论文)变成钱”的能力方面还可以“再提升”;三是在创新服务县域园区主战场方面还可以“再发力”;四是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农业的科技研发和发挥引领作用方面还可以“再攻关”。希望陕西省“100+N”体系成员共同合作、携手并进,做到“上下联动、同题共答、主动谋划、成果共享”,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及时总结经验、凝练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推动“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在更大范围内探索实践,为陕西乃至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安徽:打造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升级版”
  2020年12月9日,科技部农村中心和安徽省科技厅与11家安徽协作单位签署了《“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在前期实践基础上,“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在安徽正式启动。
  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姚群表示,安徽省科技厅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积极推进“100+N”体系在安徽落地工作。下一步,将立足安徽实际,以“100+N”体系建设为契机,围绕推动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积极探索实践,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着力打造安徽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升级版”。一是要坚持改革创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推动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向长期化、系统化、实体化转变。二是要坚持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科技和企业、产业、资本等各类创新元素有效融合。三是要坚持人才培养,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计划,为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邓小明在签约仪式上表示,“100+N”体系建设进展顺利,态势良好,初步呈现系统引领、资源集聚、行业带动“三种效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着力推动“100+N”体系建设、打造安徽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升级版”过程中,要努力在“四个强化”上下功夫。一是强化协同互动。充分发挥省内各类创新主体优势,开展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的交流协同,提升创新合作效能。二是强化跨界融合。推动生物、信息、材料等领域新技术新产品与农业融合发展并转化落地,打通科技、金融、产业通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强化重心下移。要把园区和县乡村作为科技服务的主戰场,聚焦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提升基层创新质量和效益。四是强化开放共享。要充分借鉴利用全国范围内“100+N”体系各单位优势,加强模式和经验互通共享。同时,把安徽纳入“100+N”体系的高校、院所、园区、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创新主体建设成为全省范围内的样板,带动同类型其他创新主体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水平,引领支撑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海南:打造南繁种业创新高地
  2020年12月11日,科技部农村中心和海南省科技厅与海南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五指山市人民政府、海南广陵高科实业有限公司、海南中正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签订了《“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合作备忘录》。“100+N”体系在海南正式启动,各方将围绕破解产学研用对接难、项目基地平台人才融合难、协同创新跨界难、社会资本资源进入难等“四大难题”,调动海南优势创新力量,推进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下沉,共同打造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和南繁种业创新高地。
  海南省科技厅厅长谢京表示,“100+N”体系是科技部农村中心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在全力以赴建设自贸港之际,以“100+N”体系建设为契机,以强化协同创新、产学研用一体化、助力乡村振兴为导向,聚焦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化推进,积极统筹协调岛内岛外科技资源,推动资源整合和成果转化, 走出一条创新驱动海南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邓小明表示,海南在发展热带农业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潜力巨大。在建设自由贸易港背景下,海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要聚焦四个方面再发力、再提升。一是聚焦高质量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南繁种业战略性产业;二是聚焦系统谋划,加快构建海南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驱动海南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三是聚焦资源统筹,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支持海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发展;四是聚焦跨界协同,强化跨领域、跨区域交叉融合,加快海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
  河南:探索“园区带县域”创新发展模式
  今年3月26日,科技部农村中心和河南省科技厅共同主办了“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暨河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会议。会上,双方代表签署了《“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合作備忘录》,双方还会同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分别与新乡市人民政府、新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及辐射带动的新乡县、延津县、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周口市人民政府、周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及辐射带动的郸城县、商水县、沈丘县签署了备忘录,“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在河南正式落地。
  河南是粮食大省,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霍金花表示,河南省是全国农业大省和粮食转化加工大省,为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做出了“河南贡献”。新时代面临新形势,河南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走开放协同创新之路,加入“100+N”体系恰逢其时,有助于争取更多技术、人才、成果、金融等国家创新资源汇聚河南。要紧抓融入“100+N”体系建设的有利时机,统筹整合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人才、融合产业发展,努力实践农业科技园区带动县域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为构建农业发展新格局提供示范和借鉴,加快推动河南从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型。
  邓小明表示,河南是我国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同时也应该是人才大省、创新大省,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河南推动“100+N”体系建设,探索“园区带县域”创新发展的模式,是塑造河南“十四五”农业科技发展新格局的必然选择,是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推动服务重心下移的积极探索,是更好发挥园区辐射引领功能、带动县域创新发展的破题之策。立足“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农村中心深入贯彻科技部党组部署要求,把推动园区和县域创新作为重中之重,将在促进“十三五”专项成果转化、农业科技金融服务、社会资本要素导入基层创新、打造农业领域新型研发机构样板等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邓小明强调,在下一步合作中,一方面,科技部农村中心、河南省科技厅、地方政府要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园区和县域集聚。另一方面,围绕联合开展园区县域战略研究、打造周口和新乡农业科技园区服务模式等方面细化具体方案,确保取得实效。
  甘肃: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
  甘肃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种子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瓜菜和花卉制种基地,常年杂交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左右,瓜菜、花卉制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左右,马铃薯的原原种生产在全国也占有重要位置。
  今年5月21日,“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暨甘肃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兰州举行。标志着双方共同推动“以构建涉农创新联合体集群引领甘肃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100+N”体系正式启动。甘肃正式成为和科技部农村中心签约的第九个省份。科技部农村中心和甘肃省科技厅与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甘肃协作单位签署合作备忘录。
  据介绍,实施“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的单位包括兰州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院所及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内骨干企业。依托各方科技、政策、人才等优势资源,甘肃还将建立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服务中心和甘肃省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智力支撑。
  “十四五”期间,甘肃省将按照“统筹布局、积极培育、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重点围绕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农业机械装备、草产业、牛羊产业等甘肃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培育一批企业创新联合体,构建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的科技支撑乡村振兴“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
  甘肃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张世荣表示,将把“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统筹整合省内外创新资源,推动政策、项目、平台和资金等要素向各协作单位倾斜,积极探索企业创新联合体集群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打造西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在甘肃省推动‘100+N’体系建设,探索企业创新联合体集群发展模式,是着力提升甘肃涉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产学研开放协同创新格局的积极探索。”邓小明表示,要紧密结合“100+N”体系建设开展工作,将多方各类创新资源转化为联合体单位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紧密结合地方乡村振兴需求,推动先进适用技术进园入县;紧密结合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壮大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和具备创新精神的农业企业家;紧密结合“十四五”甘肃省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适合甘肃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
其他文献
关键词:老字号品牌;品牌创新;品牌年轻化  我国现存老字号大多创建于明代或清代,主要得益于当时商品经济、手工艺的迅速发展。商务部发布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时,中华老字号企业约有16000多家,涉及餐饮、医药、食品、零售、烟酒、服装等行业。然而目前,经过2006年商务部《关于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的通知》及2011年《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华老字号保护与促进工作的通知》先后确定的两批中华老字号名录
关键词:乡村振兴;土地要素;供需矛盾  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资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补短板、强弱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原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曾表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破解农村金融、人才、土地三大瓶颈。目前,各地发展现代化农业、兴村新产业、富民新业态和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时普遍遇到的突出问题是用地难题。随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原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花岗岩古潜山是南海西部重点油气勘探领域。受该区复杂地质条件与地震资料品质影响,其前古近系潜山优质储层预测与含油气性检测研究难度较大。从已钻井资料出发,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精细划分并评价了古潜山储层纵向有利相带,并应用蚂蚁体融合曲率体技术刻画了古潜山有利储层空间展布,有效提高了潜山裂缝性储层预测精度;同时,结合基于倒谱变换的地震纹技术,从正演模拟出发,开展了古潜山有利储层含气性分析,在研究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深水油气勘探进程。
海底冷泉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环境生态系统等重大问题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冷泉系统形成演化影响因素众多,其时空分布、活动特征及相关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差异较大。冷泉活动的浅表层响应与深部控制要素的耦合关系、冷泉差异发育的流体动力学过程与控制机理等科学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以琼东南盆地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冷泉差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机理问题,以流体动力学研究为主线,深浅连通,将浅表层冷泉观测数据与深部地质环境、地层压力等要素相结合,精细刻画冷泉流体从物源层向浅表层运移的渗漏通道特征,建立冷泉
关键词: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质量效应;高质量发展  发展安全优质的农产品能够加速我国农业产业化调整及农民增收,是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发展稳中向好、稳中向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了积极作用。5月25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座谈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会议提出,“十四五”绿色
气烟囱是深水油气(水合物)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其形成及演化机制与油气运聚及水合物成藏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琼东南盆地中新世以来具有生烃作用强烈、流体活动较普遍的特点,导致气烟囱分布也较广泛。基于琼东南盆地的地震资料,主要从研究区气烟囱地震反射特征、气烟囱规模及气烟囱成因类型划分3方面入手,结合气烟囱底部埋藏深度、能量强弱和底部环境等因素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气烟囱类型划分为4类,即浅层低能量断层裂隙控制型气烟囱、浅层高能量低凸起控制型气烟囱、中层中能量低凸起控制型气烟囱、中层高能量低凸起控制型气烟囱。在此基础上
摘要:在分析初中“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材内容和相关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如根据金属和氧气反应的状况、金属和某些酸反应的速率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未立足证据基础上论证金属活动性的强弱等,提出让学生在基于证据推理的基础上求证金属活动性的强弱,促进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深度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证据推理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  关键词:金属的化学性质; 证据推理; 教
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体系;乡村振兴;农村经济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也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改革持续推进,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信贷支持,涉农贷款规模有了较大增长,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三农”金融可得性显著提高。“十三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相关成绩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接下来,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
关键词:全谷物;营养价值;全谷物食品;全谷物产业  谷物是以禾本科植物为主的粮食作物的总称,其中稻米和小麦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许多消费者熟知的粗杂粮也属于谷物,例如玉米、燕麦、荞麦、小米、紫米。谷物是膳食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也是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重要食物来源。根据加工程度不同,谷物可分为精制谷物和全谷物,其中全谷物的特点是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备的胚乳、胚芽和麸皮及营养成分
摘要:选取改革开放以来5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及对应的5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教科书,采用内容分析法,站在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角度从知识、活动、素材上梳理电化学主题基本的课程内容选取和组织问题。研究发现:电化学内容选取上逐渐素养导向化,表现为概念的下位概念进一步清晰,匹配知识的活动和素材趋向丰富多变。有些知识内容尚待讨论。主题内的活动设计缺乏稳定性,电化学应用相关实验存在差异。课标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