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开展中华饮食养生文化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探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zq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华传统饮食养生文化缺失带来的弊端,与其传承创新的价值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理念更新、机制构建、形式创造、方法创新四个途径注入、学习、传承、创新中华传统饮食养生文化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升学院内涵。
   [关    键   词]  中华饮食养生文化;教育;价值;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008-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全社会掀起了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各院校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研究的热点。广西商业技师学院立足“广西一带一路接点”的区域特点,融合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结合自身烹饪专业优势,聚焦传承与创新中华饮食养生文化,构建职业学校传统饮食养生文化的传承教育体系。
   一、职业学校缺失中华饮食养生文化教育的弊端
   (一)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健康是生命之基,是人生幸福的源泉。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总要求:“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人才。”在职业学校渗透中华饮食养生文化教育,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塑造学生健康心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长远意义。
   (二)影响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
   现代社会的职业岗位,需要知识结构合理并能与時俱进地将所学知识科学地组合运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但“重技术轻文化、重专业轻通识”是当今中职学校教育的普遍现象,加上某些偏激饮食观念和错误时尚导向长期存在,容易影响青年人的健康成长。人才成长离不开教育,教育是成才的基础,也是塑造健康和建立现代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中华饮食养生文化与教育的融合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增强体质和心智、纠正不良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以及适应社会及从事职业岗位的要求具有现实意义。
   (三)影响餐饮企业发展力的提升
   “做不大,活不长”,是中国企业长期存在的“流星现象”。其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即“企业在追求长久生存与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能实现经营目标、确保市场地位,又能使企业在已经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的扩展经营环境中保持优势、持续盈利,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稳健成长的能力”。职业学校开展中华饮食养生文化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成为“健康人”,不仅能为企业培养具有文化底蕴的适用性人才,更是通过人才输送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力的有效途径。
   (四)影响优秀传统饮食养生文化的传承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吃喝住行,吃位列第一,“民以食为天”说明饮食在维持生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等方面的重要性,人们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养生文化。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不单单只求有得吃、能吃饱,更注重怎样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养生。中华饮食养生文化的研究已进入火热阶段,但与职业学校专业结合进行饮食养生人才培养的研究仍偏少,人才的缺乏也制约着饮食养生文化的传承发展。作为区域老牌的烹饪学校,我院有责任、有义务带动区域中华饮食养生文化的传承发展。
   二、职业学校中实施中华饮食养生文化教育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1.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理念
   广西商业技师学院以中华饮食养生文化与40年办学经历的烹饪专业相结合为起点,以中华饮食养生文化与学院专业群融合为拓展,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形式与方法,激发传统技艺活力,构建“传承—创新—融合—发展”的“四阶”饮食养生文化传承教育体系,解决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理念陈旧、方式单一、与时尚切合度不够的现状,创建了传统文化教育在职业院校中广泛传播的可复制模式。
   2.发挥文化的本质功能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具有永恒的价值。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历史时期,继续总结和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对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构成的中华饮食养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继承、创新性的发展,通过学生的文化参与、获得与认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及文化影响力。
   3.助推中华饮食养生文化传承创新
   人才质量提升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依据我院餐饮专业区位优势和特色,在健康、文化与教育大推进背景下,引入中华优秀饮食养生文化,构建“四阶”传统饮食养生文化传承教育体系,重新释放学院内生活力,助推学院全面改革,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二)应用价值
   1.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仍然以培养技能作为教学重点,忽视了文化素养对学生知识结构、道德素质、自我提升等多方面的影响。中华优秀饮食养生文化的注入,一方面能整体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四阶”传统饮食养生文化传承教育体系,直接作用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职业素养,增强职业意识,构建人才培育路径,保证人才培养系统化和延续性。
   2.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对教师知识存量的期望,也体现了社会的教师知识观。中华饮食养生文化的引入,以课程与教材开发与建设为载体,以传承大师培养为契机,多渠道、多方式、多层面变革教师的知识观,促进学院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观念,与时俱进,不仅要成为“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
   3.提升学院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饮食养生文化又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优秀传统饮食养生文化融入学院内涵建设,对学院整合资源、拓宽渠道、强化效果、提升品位起到重要作用。赋能学院传统“优势”增值“特色”,提升学院内涵,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促使学院由内到外焕发新生能量。
   4.深化产教融合
   开展中华饮食养生文化的依据主要来自社会发展趋势、企业人才需求及学生成长规律。“职业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所以我院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区内外优秀行业企业全面合作,整合中华优秀饮食养生文化并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建立“师资有效互通、课程有效对接、资源有效共享、服务有效保障”的合作机制体制,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互利共赢。
   5.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的存在关乎国家兴衰。学院注入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养生文化,有利于文化与教育的相互渗透,有利于中华饮食养生文化系统学习、继承与推广,有利于实现文化与技术的融合,培养大批饮食养生文化继承人,有利于通过人才输送赋予企业与地域饮食产业文化底蕴,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三、中华饮食养生文化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究
   (一)更新理念
   为解决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长期普遍存在的保护力度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传承效果不明显、时代气息不浓的“四不”现象,经我院长期探索与实践,构建起“四阶”饮食养生文化传承教育体系,将饮食养生文化传承与学校核心文化相结合,通过“传统的传承—时代的创新—多面的融合—综合的发展”“四阶”层次递进,实现中华饮食养生文化的实效传承发展。
   (二)构建机制
   为稳步推进中华饮食养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院构建以“健康养生工坊”为平台的 “立体推进”长效机制。校企共建传承工作团队,从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方面确保传统饮食养生文化在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实习实训等各个环节的规范、持续、有效推进和传承,形成“全院一盘棋,立体推进”的制度文化。
   (三)创造形式
   学院采用多形式促进中华饮食养生文化的教育:一是构建“传统文化+专业技能”的课程体系,开设二十四节气养生文化现代演绎精品课程和中华饮食文化等特色课程,引领教学改革;二是创新和培育“一节一菜”“一季一养”两个活动品牌,深入挖掘节庆、节气文化内涵,提炼凸显传统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用充满仪式感的行为文化激活文化情感;三是打造“大师+教授”“骨干教师+企业能工巧匠”的领衔教师团队,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中华饮食养生文化与技艺的传承。
   (四)创新方法
   坚信文化遗产只有在活态传承中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做到传承与创新并重。学院采用“新品创意—产品研发—技能培训—会展推广—教学传承”的饮食养生文化传承创新五步工作法,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学生社团为提高、会展推广为升华,通过过程性的体验—感悟—内化,达到对文化传承的心理认同,并主动参与传承与创新。
   综上所述,在“健康中国”“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和“广西大健康”名片引领下,我院结合烹饪专业优势,融合專业群的力量,注入中华饮食养生文化,从理念更新、机制构建、形式创造、方法创新四个方面“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以实现学生培养由技能型向文化技能型转变,学院建设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的质变,优秀传统文化在职业学校传承创新由被动向主动的蜕变。
   参考文献:
   [1]郑石明.企业可持续发展力[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Z].2017-01-25.
   [3]徐刚.《黄帝内经》对中国传统饮食养生文化的影响[J].新西部,2010(1):125,128.
   编辑 司 楠
   ①本文系2020年度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研究课题“职业学校中华饮食养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与实践”(2020ZD09)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黄琼(1980—),女,壮族,研究生,高级讲师。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高职院校需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对接产业经济为社会培育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专业集群实训基地建设为案例,探讨职业院校集群式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思考。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产业链;集群式专业实训基地;轨道交通;成
期刊
[摘 要] 伴随国民经济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汽车美容、维修等相关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维修工人需求量大且非常适合聋人。聋校依据市场需求设置职教专业,以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师徒结对的模式创建汽车微修项目课程,为聋生的高质量就业开辟了新道路。  [关 键 词] 聋校职教;汽车微修;订单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
期刊
[摘 要] 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指引下,职业院校的课程思政研究如火如荼。作为职业院校重要教学环节的实训,在传授专业技能和素养的同时,有必要融入特定形式的隐性思政——“无言思政”。以水电设备安装实训为例,从实训环境、教师形象、教学设计和示范操作等方面,分析实训中的“无言思政”。  [关 键 词] 实训课程;“无言思政”;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 G712
期刊
[摘 要] 寄生虫检验实验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随着医学检验发展和临床检验工作的不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以《粪便检验》一课为例,针对目前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学生思想、实验环境条件、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并以此为基点,努力促进本校寄生虫检验实验的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医学检验
期刊
[摘 要]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力军,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工作态度直接关系到班级教学工作的成效,尤其是高三,更是如此。高三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得为高考奠定基础,在班级纪律、班级氛围、学生心理调适以及与任课老师关系等方面,班主任都要用心去做。只有“走心”,班主任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中,才能一起拼搏,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  [关 键 词] 班主任;高三;和谐师生关系;坚定的目标;心理调适;信心 
期刊
[关 键 词] 应用技术;学徒制;岗位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2-0230-02   宿州应用技术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校企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但形式单一,致使缺乏实质性深度发展。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探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顺势而为、提速增效,以“现代学徒制”为突破
期刊
[摘 要] “工匠精神”的缺失是我国制造能力不强的原因之一。职业教育中专业课的教学是培育“工匠精神”的主阵地。依托钳工实训课程,以“鸡蛋钻孔”为课程载体,阐述有效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教学实践。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鸡蛋钻孔;钳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2-0194-0
期刊
[摘 要] 随着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的不断发展,技工学院的音乐教学课堂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特别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以立德树人作为主要任务,把音乐课融入课程思政,提炼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艺术素养以及人格品行,让立德树人引领音乐德育的创作,提升音乐教育教学水平,渗透整个音乐课堂,帶动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 键 词] 立德树人;音乐课堂;课程思政;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富川瑶族自治县是广西6个瑶族自治县之一,富川民族中学是贺州市唯一的一所民族完全中学。在富川民族中学从事德育教学工作近20年,对瑶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的現状、举措有较深入的思考。依据瑶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文化自信的视野下,探索“以广西瑶族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为核心、以广西瑶族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为平台、以传承广西瑶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
期刊
[摘 要]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对于艺术视觉素养和审美经验学习这些问题,答案更多地呈现出开放的结果,解答的过程又常常表现出讨论探索的形式,结合本门学科的特点与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对课堂提问艺术进行阐述:第一注重趣味性,第二力求精辟性,第三主张开放性,第四讲究留白性,从而使艺术教学真正达到较高的境界。  [关 键 词] 美术课堂;课堂提问;思维;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