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自觉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的重要讲话中要求“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两个《历史决议》,即1945年4月经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1年6月经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均简称《历史决议》),就是我们党在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历史节点,科学总结党的历史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语)和“最基本的经验”(江泽民语),是对党的历史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毛泽东语)的典范之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历史进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945年的《历史决议》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淀经验并奠定坚实基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领导路线反复出现右倾、“左”倾错误,由此导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革命应当走什么道路,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尖锐地摆在所有共产党人和每个中国人面前,迫切要求统一党内思想,对形势作出科学分析,制定出正确的路线和策略。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过去24年革命历史经验教训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刻总结,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期间的这段历史作出郑重结论,形成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1945年《历史决议》。决议以肃清主观主义残余、增强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觉性为主要目标,通过审视“前车之覆”,论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有效性,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通过澄清“路线是非”,使全党科学把握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这样一个基本方向;通过深挖“错误之源”,确立实事求是的价值标准,从深层次上解决了当时最为迫切的党的思想路线问题;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立场出发,明确指出“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相结合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以此为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引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并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
1981年的《历史决议》捍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旗帜并开启新的征程。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党围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主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力图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一个新阶段。但由于国内外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等原因,导致党的指导思想出现了脱離实际的失误,“左”的错误倾向不断蔓延,最终发生“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如何才能避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大失误,进而开辟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81年《历史决议》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承担起了总结历史、继往开来的重任。决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总结了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决议在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32年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尤其是在深刻反思“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方位的准确判断,为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创设了重要前提。二是恢复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错误之所以会发生,关键就在于党在思想路线上偏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决议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结合起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三是创造性地捍卫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决议以“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为中心议题,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是非功过,从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角度阐明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理论基点建构起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提炼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坚定地捍卫了毛泽东思想这面伟大而关键的旗帜。
两个《历史决议》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解决中国发展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完整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
主线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张力与中国实践的内在需要共同作用的产物,并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全面推进、深化拓展。革命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挫折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的重要性,并在革命实践中积极践行,开辟出一条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在1945年《历史决议》中,这一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成功经验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成功典范得到了确认,并被提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使全党达到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原则上的团结统一。1981年《历史决议》一方面破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题,并以此为突破口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问题的正本清源;另一方面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立足中国特色,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再结合”。
根本立场是“随时”“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探寻国家出路的创造性实践中,经过反复摸索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个基本原则和理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两个《历史决议》不仅在内容上生动展现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为根本立场,带领人民接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轨迹,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我们党对待真理与错误的思想原则。1945年《历史决议》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革命实践中违背党和人民利益的“左”的或右的错误从思想根源上进行纠正和肃清,增强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统一。1981年《历史决议》明确指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我们党必须采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并以此为原则,对第一个决议的“漏洞”进行了纠正和完善,特别是突破了前者只谈功不谈过的局限,实事求是地指出并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并将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晚年错误等进行科学的界定和区分,厘清了个人与集体混为一体的含混表达,破除了“功过”“对错”二元对立的话语,使“决议”结论符合历史真实,为重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奠定重要基础。
始终遵循“人民创造历史”这一基本原理。人民创造历史的实践,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决定性力量。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探寻国家出路的过程中,正是因为看到并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实践力量”,紧密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结合起来,并适时对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升,形成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以指导新的实践,才成就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要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充分相信群众、紧密团结群众、深深扎根群众,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正成为一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体意识和思想观念。两个《历史决议》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从形成过程看,它们从起草开始,到形成过程中的集体参与、广泛讨论、反复修改,再到最后表决通过,无不体现了对群众路线的坚持、对民主作风的发扬,是凝聚集体智慧的结晶。从其内容呈现上看,它们清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中汲取经验,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突出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思想源泉,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从“人民创造历史的实践中得出的基本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两个《历史决议》以党的历史为基本线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中开创与奠基、在实践中发展与创新的本质,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历史的选择和在时代的呼唤中,以及人民群众的探索和创造性实践中与时俱进、开放发展的历史逻辑。这一逻辑表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G
(作者单位: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石雷
《历史决议》形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节点
1945年的《历史决议》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淀经验并奠定坚实基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领导路线反复出现右倾、“左”倾错误,由此导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革命应当走什么道路,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尖锐地摆在所有共产党人和每个中国人面前,迫切要求统一党内思想,对形势作出科学分析,制定出正确的路线和策略。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过去24年革命历史经验教训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刻总结,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期间的这段历史作出郑重结论,形成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1945年《历史决议》。决议以肃清主观主义残余、增强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觉性为主要目标,通过审视“前车之覆”,论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有效性,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通过澄清“路线是非”,使全党科学把握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这样一个基本方向;通过深挖“错误之源”,确立实事求是的价值标准,从深层次上解决了当时最为迫切的党的思想路线问题;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立场出发,明确指出“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相结合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以此为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引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并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
1981年的《历史决议》捍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旗帜并开启新的征程。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党围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主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力图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一个新阶段。但由于国内外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等原因,导致党的指导思想出现了脱離实际的失误,“左”的错误倾向不断蔓延,最终发生“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如何才能避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大失误,进而开辟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81年《历史决议》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承担起了总结历史、继往开来的重任。决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总结了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决议在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32年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尤其是在深刻反思“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方位的准确判断,为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创设了重要前提。二是恢复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错误之所以会发生,关键就在于党在思想路线上偏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决议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结合起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三是创造性地捍卫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决议以“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为中心议题,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是非功过,从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角度阐明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理论基点建构起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提炼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坚定地捍卫了毛泽东思想这面伟大而关键的旗帜。
《历史决议》内在而完整地呈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
两个《历史决议》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解决中国发展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完整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
主线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张力与中国实践的内在需要共同作用的产物,并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全面推进、深化拓展。革命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挫折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的重要性,并在革命实践中积极践行,开辟出一条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在1945年《历史决议》中,这一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成功经验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成功典范得到了确认,并被提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使全党达到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原则上的团结统一。1981年《历史决议》一方面破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题,并以此为突破口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问题的正本清源;另一方面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立足中国特色,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再结合”。
根本立场是“随时”“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探寻国家出路的创造性实践中,经过反复摸索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个基本原则和理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两个《历史决议》不仅在内容上生动展现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为根本立场,带领人民接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轨迹,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我们党对待真理与错误的思想原则。1945年《历史决议》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革命实践中违背党和人民利益的“左”的或右的错误从思想根源上进行纠正和肃清,增强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统一。1981年《历史决议》明确指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我们党必须采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并以此为原则,对第一个决议的“漏洞”进行了纠正和完善,特别是突破了前者只谈功不谈过的局限,实事求是地指出并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并将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晚年错误等进行科学的界定和区分,厘清了个人与集体混为一体的含混表达,破除了“功过”“对错”二元对立的话语,使“决议”结论符合历史真实,为重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奠定重要基础。
始终遵循“人民创造历史”这一基本原理。人民创造历史的实践,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决定性力量。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探寻国家出路的过程中,正是因为看到并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实践力量”,紧密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结合起来,并适时对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升,形成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以指导新的实践,才成就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要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充分相信群众、紧密团结群众、深深扎根群众,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正成为一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体意识和思想观念。两个《历史决议》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从形成过程看,它们从起草开始,到形成过程中的集体参与、广泛讨论、反复修改,再到最后表决通过,无不体现了对群众路线的坚持、对民主作风的发扬,是凝聚集体智慧的结晶。从其内容呈现上看,它们清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中汲取经验,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突出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思想源泉,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从“人民创造历史的实践中得出的基本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两个《历史决议》以党的历史为基本线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中开创与奠基、在实践中发展与创新的本质,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历史的选择和在时代的呼唤中,以及人民群众的探索和创造性实践中与时俱进、开放发展的历史逻辑。这一逻辑表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G
(作者单位: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石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