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u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状态,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外国有的教育家预言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增进学习效果,达到最后不需要教师到现场,当面督促,步步施教的地步。如果学生把读书当成一件苦差事,被迫应付,收效将甚微。心理学家认为,自觉主动性是一种心理品质,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主动性。就谈不上读书,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达到“善学”。为此,在班里可以每周增添一堂“谈天说地”课,让学生海阔天空地谈论自己学得的新奇见闻和印象特别深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和眼界,同时也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
  二、学生在自读中感知,要讲究量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师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三、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引导 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讲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在教学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准备说明对象或设计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总之,语文是一门极富创新内涵的学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有抓住以读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阅读训练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这样才能找到更为理想的训练阅读的途径,也才能进入小学阅读教学的更高境界。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区东京陵乡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兴趣养成习惯,习惯形成自然。通过数学学习兴趣、反思习惯的培养,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学习习惯。  [关键词]学习习惯 反思 形成习惯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发现造成学生成绩层次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习惯的不同。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即目的、兴趣、毅力、创新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所以培
期刊
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美术教育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那么,在培养提高审美能力的过程中,主要应该通过什么方法达到这一主要目的呢?   首先,谈谈对感受能力的培养。感受力不但是人生学习入门的“钥匙”,更重要的是还是审美能力最初始、最基本的能力和基础。人如果缺少或轻视对敏锐的感受能力的发掘和培养,就会因感受的不专注、不深入,
期刊
[摘要]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是高中物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高考中经常考查的内容。而如何准确的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关乎探究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改进实验操作并且使得实验更加简洁.准确是教育工作者始终追求的目标.本文巧用双向移动法解决传统实验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使得实验结果更加精确.  [关键词]双向移动 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结果更
期刊
诗词教学是古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由于作者的年代久远,学生对当时社会现实环境缺乏必要的了解,对于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缺乏真切的体会,对于诗词的欣赏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发掘诗词中的美的因素,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陶冶和教育。下面就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谈谈诗词的审美教育。  一、美的感觉  所谓感觉,指的就是接触外界事物所得到的影响、体会。诗词教学尤其注重意境的创设,给学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是在小学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不仅融入了品德课中对学生良好道德的养成教育,也融入了社会课中对学生进行社会课生活的教育。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既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内容非常丰富。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并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应用数学知识,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应用题源于生活,每道应用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因此,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一旦把应用题与生活实际情况起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每一位孩子的成长都像世界上的万物一样是有自己的规律的,家庭教育也一定要循道而行。有这样连个故事:  庄子种出大葫芦的因为他尊重了植物的生长的自然规律,这对我们每一个父母来说都值得深思。作为父母,家庭教育也应当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让孩子自然成长。然而有太多的父母却像“惠施”一样,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违背规律,做着“不顾葫芦苗感受”的教育,让孩子成为牺牲品。孩子的童年快乐被父母努力地被“修剪”,孩子兴
期刊
创新教育,就是指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科学艺术的形式和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句话,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使创新切实贯穿于课堂而不流于形式,我在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以下观点:  一、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主动性的激发,是数学创新教育的前提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
期刊
[摘要]我园形成“以美和力结合”的园本艺术特色课程,构建“艺术文化”校园环境,师生艺术素养不断提升,凸显幼儿园艺术特色教育。  [关键词]“艺术 凸显 特色”    特色立园是幼儿园发展壮大的强大内驱力,是对幼儿园办园理念的最好诠释。发展幼儿多元智能,凸显办园特色以满足每个孩子的发展需求,使每个孩子的个性潜能得以全面、充分和谐发展为根本宗旨。那么,究竟什么是特色教育?特色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是何
期刊
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我们教育者长期一直关注的话题,帮助学困生进步也是教育者的一个难点。  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形成的因素也较复杂,既有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的原因,同时也有来自学生自身的智力、情感、学习习惯等等的原因。他们大多都存在自卑又极度自尊的情感。一般表现为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没什么目标,在学习上“懒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认真听课的习惯,或是不能坚持听完一节课,做作业时不认真,或是照抄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