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典名著改编电视剧的理论探讨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xiant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99-2234(2011)01-0165-01
  
  近年来,历史上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尤其是经典名著,都先后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广播剧、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实践证明,那些穿越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经典名著,通过现代化传播手段,以多种表现形式出现,对其进行再阐释再创造,使之大众化,视觉化,精美化,既符合当代社会文化心理的需要,又有利于经典名著的介绍和普及。然而现在有一些人以改编为名,“乱炖”经典,制造文化怪胎。在漫无边际的扩充与稀释中,名著被篡改得而目全非,经典只剩下一个被借来赚钱的外壳。如何改编经典名著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加以探讨。
  对经典名著进行电视剧改编,是以原著文本为基础和核心,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文化语境和技术条件下,通过影视表现手段,对其进行再阐释再创作。在保持与原著的故事情节以及作者的思想观念基本一致的前提下,追求和展现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理念。经典名著改编电视剧要坚持做到:
  一是要正确体现原著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改编作品是对名著文本本身进行的一种有限制的创作。经典名著改编电视剧可以虚构,但是必须把握原著的价值取向与艺术精髓,尊重原著的思想内涵,这是一个基本原则。无论怎么改编,原著中的基本价值观不应该丢。
  对经典名著的正确解读和阐释是进行影视改编的前提和基础,改编经典名著关键是找到经典的内核。经典改编不是一般作品的改编,经典的内核是具有恒定性质的东西,不能够随便改变。诸如,鲁迅在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通过展现阿Q的奴性与麻木,揭示国民的劣根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是一个很严肃的主题。早在1930年曾有人欲把《阿Q正传》搬上舞台与银幕,征询作者意见,鲁迅回信说:“我的意见,以为《阿Q正传》,实无改编剧本及电影的要素,因为一上演台,将只剩了滑稽,而我之作此篇,实不以滑稽或哀怜为目的,其中情景,恐中国此刻的‘明星’是无法表现的。”过了六年,鲁迅又说,一经改编,“作品一定遭殃……供人一笑,颇亦无聊,不如不作也”这种情形不幸为鲁迅所言中,今天搬上荧屏的《阿Q正传》,阿Q和吴妈谈起了恋爱,阿Q成了十足的滑稽可笑的小丑。鞍山艺术剧院根据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和《药》改编的话剧《圈》,剧中新“吴妈”“阿Q”更是荒唐透顶,吴妈成为一个敢爱敢恨并充满情欲的女人,她和“阿Q”在舞台上竞相表演色情。有的观众气愤地说:“这简直就是玩弄鲁迅,强暴鲁迅。”还有些影视作品没有着力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过度屈从于“看点”和票房价值。诸如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古装大片”《孔子》,其实悖离了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治国安邦理念、人本思想、用人之道、教育理论,及以个人修身为基础、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伦理道德体系,以及为实现仁政理念周游列国的过程,在影片中并没有得到形象的体现,电影叙事也显得苍白无力。而是盲目追求“视觉盛宴”。由于改编者缺乏对原著实质内容的精心解读和严谨把握,对原著人物应有的内在逻辑破坏过大,把一部高深雅致的经典名著改成言情剧,是大失水准的。
  二是要尊重原著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底色。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真实记录,反映着特定时代特定的精神与文化风貌,每篇作品都有时代的印记。什么时代产生什么样的文艺作品。经典名著是我们追怀既往、感知历史的心灵驿站。改编经典名著就是要忠于原著的文化底色,正确体现其时代、民族、地域和文化内涵。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拍《早春二月》时,夏衍同志就特别强调时代背景一定要明确,哪怕是一件道具。当下,有些经典名著改编出的电视剧脱离具体的历史背景,只有一个抽象的“历史”空间,一群男男女女,本领大得没边,身穿的古装像时装,发型怪异,历史的厚重和名著的神韵荡然无存。湖南卫视播出的《杨贵妃秘史》,将古人现代化,“黑帮老大”、“裸奔”、“蜜月期”、“蹭饭”、“老牛吃嫩草”等现代词汇频频出现在唐朝古人的对话中,李太白竟然理直气壮地说“我买不起房还买不起酒吗”。这是对经典名著的“胡炒乱炖”,是恶意颠覆。
  三是尊重原著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人物形象是文艺作品的灵魂,尊重原著就要准确理解原著对主要人物的人格定位及性格特征。人物形象是文艺作品的血脉,在对经典名著的改编中,主要人物形象、作品基本情节框架不能有大的改动,尤其是不能任意增删主要角色,否则就可能贬损原著。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林海雪原》,把侦查英雄杨子荣变成了一个左右逢源的情场老手,改编者给他安排了一个初恋情人槐花,又给槐花安排了一个托杨子荣照顾的土匪丈夫“老北风”,槐花竟然还有一个儿子被座山雕收养。无论从人物造型还是做派都无法找到人们心目中那个智勇双全、正气凛然的杨子荣的影子。对此,杨子荣养子将电视剧制作机构告上法庭。这种改编是糟蹋名著,是化“神奇”为“腐朽”。
  经典名著是一个完整的文学文本,而如此随意改编,使得那些被冲刷了千百个春秋、铭刻在一代代中国人记忆里从未褪色的经典人物形象不再是完整艺术结构里“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成了映照当下纷繁的社会现象随意涂抹的人偶。这样的改编,真有点类似盗掘古墓,暴露的是对保护传承文学遗产的无知,给今天的观众和我们的后人留下了一个个天大的笑柄。
  我们强调尊重原著并不否定改编者的艺术创新。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说,“经典作品的改编,是对经典历史生命力的一种确认和延伸,改编经典从而普及经典,传承文化,弥合历史的距离感,很有必要。”不同的时代对经典作品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希腊神话、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普希金等等都被数次改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至少有9种电影改编版本,这些改编作品以不同的侧重点重述作品中的精神,从而本身也成为经典佳作。经典名著的影视改编是在现代文化背景下,借助现代技术,进行的含有现代文化因素的再创造。经典名著民众认知程度极高,为人耳熟能详,在当代社会仍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对经典名著的电视剧改编要寻找原著价值与当下时代的契合点,既要忠于原创,又要加进当代人的审美趣味,融入当代人的人文理念,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心理需要;既要尊重原著,呈现出它的古典性;又要具有现代性,反映出时代气息。我们要把经典名著改编看成一个复述与重新创造的文化过程,这个过程是将史实加工并艺术化的过程,也是提升人文精神的过程,它基于人们对历史或原著的喜爱,但它应该在复述过程中提升它的文化影响力与文化价值。同时,在改变中要充分发挥电视传媒声像结合,生动、形象、真切等传播优势,增强经典名著的感染力。
其他文献
前不久,由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共同发起并主办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发展政协论坛在辽宁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莅临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国政协
<正>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很多,用函数法证明不等式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其关键在于根据欲证不等式的特征,灵活构造一个适当的函数,利用函数的某些性质来简捷地证明不等式。在教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分配制度越来越显现出其弊端。为了使分配制度更好地体现其激励功能,特别是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一些企业尝试了引进股票期权计划。股票期权计
<正> 去年以来,我们谷城县委组织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提高干部培训工作有效性的新路子,使干部培训工作较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取得良好效果。其具体作法是:
马钢公司在创建学习效益型班组活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市场经济从表面上看是产品或工程工期、价格、质量的竞争而实质是知识、科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1)01-0167-01    美国新闻学家郝伯特·里德说:导语是新闻的生命。可见导语在一篇新闻作品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语是新闻的开头,但又有其特定的涵义。一般来说,新闻导语就是以凝练的文句揭示新闻要旨,吸引受众阅读全文的新闻开头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新闻报道客观事物时,对事实的安排有一定的规格,一般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1)01-0151-01    5·12四川汶川地震及2008年初的冰冻雨雪灾害严重破坏和损毁了我们的家园,这两次灾害波及面之广,破坏力之强烈,损失之惨重以及给整个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仍心有余悸,记忆犹新。可以预料,5·12汶川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将大大超过2008年初春冰雪灾害造成的损失,成为巨灾损失。  所谓巨灾损失是指
记者从大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截止10月31日.辽宁大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中心)的“全市动物防疫办公网”、“动物防疫耳标管理系统”、“对外网站(http://www.dly
[中图分类号]C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1)01-0147-01    统计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主要是设计统计方案,搜集统计资料,对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和粗加工过程,是为统计分析服务的,只有统计分析阶段,才能产生实质性结果。统计分析要求我们通过整理汇总的统计数据和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总结经验,发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1)01-0143-01    “过年”作为中华民族的一枚“印章”,早已植入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中了。在物质日渐丰裕的现代社会,当城市人感叹“年味”越来越淡,质疑“我们为什么要过年?”时,农民工“回家过年”的热情却并未减弱。那么,“回家过年”对于农民工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家”的抚慰    “家”是扎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