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执政资源开发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来源 :上海党史与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vl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经从封闭转为开放、从贫穷走向富裕,呈现繁荣富强的局面。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与我们党善用执政资源密切相关。把执政资源的能量转化为改革开放的实际成果,这是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验。
  
  一、用理论资源推动全党解放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党宝贵的理论资源。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党用这些理论资源解决事关改革方向的重大争议,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首先,通过恢复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貌冲破“两个凡是”。“两个凡是”在“文革”结束后在党内有相当的影响。不冲破“两个凡是”,党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就不能启动。1977年4月,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就写信给中央,要求全党“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①他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但是,“凡是派”顽固坚持错误的思想路线,还肆意攻击邓小平同志。为端正党内的思想路线,我们党发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用全面准确的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两个凡是”。通过讨论,毛泽东思想的思想路线得到了恢复,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理论得到了纠正,改革开放的序幕也从此拉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我们党的重要理论资源。我们党正是用这一理论资源开辟改革开放航程的。
  其次,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改革争议。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出现过两次比较大的“左”倾思潮干扰。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引发了“姓资姓社”的讨论;也有人认为,只有国有或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的,而非公有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的,引发了“姓公姓私”的争辩。这两场大讨论,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的方向,也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命运。如何让人们从过去的思想牢笼里解放出来?我们党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解决了上述理论争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可跨越的历史阶段,也是资源配置的最佳途径,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一对矛盾,两者相互适应才能推动社会发展。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选择什么样的所有制,应由生产力的水平决定。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的多种经济成分。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讨论认识到,我国过去推行的“一大二公”和计划经济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我们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澄清重大理论是非,为不断深化改革提供了思想保证。
  第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解决新问题。改革不断深化,党的理论也在不断发展。改革开放30年,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党的最新的理论资源。我们党用新的理论资源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又取得了改革开放的新成就。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了,但环境污染严重;收入提高了,但收入差距过大;财富增加了,但道德水平有所下降。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我们党亟待回答的时代课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用党的最新理论资源指导改革,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倡导以人为本,追求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改革开放出现了新局面。在今后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党还会遇到新的问题。只要我们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资源,必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二、用群众资源启动体制改革和创新
  
  群众资源是党的一个重要的优势资源。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依靠群众资源推翻了三座大山。执政后,我们党又紧紧依靠群众,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我们党还是用群众资源推进改革。在不同的时代,我们党运用群众资源有不同的重点和方法。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运用群众资源,我们党主要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注意把群众的实践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
  首先,尊重安徽小岗村的群众实践,以家庭承包制率先进行农村体制改革。我国的改革起始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开创者是安徽小岗村的农民。当时安徽小岗村的农民在人民公社体制下温饱都不能解决。于是,18户农民自发组织起来分田到户,结果取得了好收成。鉴于安徽小岗村的成效和经验,我们党把农村家庭承包规范化,形成了第一个“一号文件”,从而在全国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邓小平曾经指出,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我们党运用群众资源改变了农村体制,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航船。
  其次,尊重浙江温州等地的群众实践,以家庭手工业启动所有制改革。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所有制只有全民和集体两种形式,效率不高。如何突破单一的所有制形式?我们党运用群众资源寻求突破的路径。改革开放前夕,浙江温州一些地区的群众冲破法律的限制,自发地“偷搞”家庭手工业,一时出现了经济繁荣的局面。当时,上级机关曾经委派干部到温州等地“割资本主义尾巴”。然而,“资本主义尾巴”越少,经济就越萧条。实践反复告诉我们的干部,发展家庭手工业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是无法禁止的。家庭手工业的特征是产权明晰,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受产权改革的启发,温州等南方城市率先对乡镇企业进行了改革,以至今天的非公有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个过程都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运用了丰富的群众资源。
  第三,尊重广东深圳等地的群众实践,把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我们党是在十四大才确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但这并不是说,我国在1992年前没有市场的发展。事实上,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南方不少城市就涌动市场经济的“暗流”。如广东、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前夕,计划经济已经走到尽头。为发展生产力,广东、浙江等一些地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大量的商品流通,市场经济喷薄欲出。过后的10年,我国南部地区的市场已经有相当规模,而且其经济竞争优势明显优于北方地区。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也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源于理论家的设计,而是源于广大群众的实践。
  
  三、用制度资源保证改革开放順利进行
  
  我们党夺取国家政权后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把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坚持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这是我们党的制度资源,也是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政治条件。我国的改革比前苏联要早,但为什么前苏联改革10年就轰然倒台而我国现代化成就巨大?比照中苏两党改革的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党充分运用了制度资源。
  首先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制度资源中的核心要素。在后发现代化国家,强大的政党对推进改革和现代化事业至关重要。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指出:对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来说,“重要的不是政党的数量而是政党制度的力量和适应性”。②新加坡的现代化就是靠具有主导力量的人民行动党实现的。我国地方大,基础薄,如果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目标。然而,现代化往往被某些人误解为“西方化”。政治上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出现“多党制”、“三权分立”的杂音。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党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把党的领导作为最高的政治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使全国人民的信仰没有丢失,党的各级组织的领导力没有削弱,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没有消解。可以说,我们党用政治制度资源保证了改革在有序稳定的状态中进行。反观苏共改革,戈尔巴乔夫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面前主动放弃党的领导,最终导致改革处于失控状态。
  其次是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一着是发展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有效率,但也会出现社会收入差距拉大的弊端。同时,非公有经济与市场经济有天然的结合倾向,因而会挤压公有经济。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证明,社会收入差距过大会引起社会动荡,而公有经济不占主导地位会影响国家对经济命脉的控制,进而使“看不见的手”扰乱经济秩序。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党充分运用社会主义的制度资源,使改革取得了成功。一方面,我们党坚持把效率与公平结合起来,坚持按劳分配为主,把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目标,基本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我们党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保证国家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有效地避免了西方早期市场经济的弊端。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资源推进市场改革,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因素。
  第三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凝聚群众和规范群众行为的重要观念体系。从历史的教训看,一国发展市场经济必然会冲击传统的价值观,甚至会导致人的道德堕落。英国发展市场经济以后就曾出现人们信仰丢失、道德下降的情况。他们是通过宗教传播来遏制市场经济负效应的。我国发展市场经济以后也有一个防止信仰丢失和道德水平下降的问题。为使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统一起来,我们党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倡导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等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体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部分,也是党在改革中不断要运用的文化制度资源。我们党在3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群众,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用国际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文革”结束后,我国国民经济已经走到崩溃的边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实现超越式发展?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动用国际资源,实施了“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和外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20%以上。
  首先,大规模引进科学技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积极运用国际上的科技资源。从1979年至2007年,我国共对外签订技术引进合同近8万项,合同总金额2000多亿美元。引进的科学技术有力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超越式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其次,大规模利用外国资本。我国利用外资的渠道和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对外借款,包括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以及外国商业银行贷款、出口信贷、对外发行债券等,也有外商直接投资,包括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以及合作开发项目等。从1990年到2006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6918亿美元。同时,我国还通过国际租赁、补偿贸易、加工装配以及对外发行股票等形式吸收了大量的外资。外国资本的大规模引入,刺激了我国投资需求,直接拉动了经济增长。
  第三,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积极拓展国际资源,开辟世界市场。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2004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位次已由2002年的第五位上升至第三位,2005年和2006年继续稳居第三,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由2002年的4.7%上升到2006年的7.2%。2006年末,我国从事跨国投资与经营的各类企业已发展到3万多家,对外投资遍及世界160多个国家。国际资源的广泛利用,极大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用人才资源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本领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但讲到底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有了人才,各种经济文化资源都会涌现出来。所以,人才是一国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我们党从改革开放起就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
  首先,大量启用有知识的干部人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从具有大学学历以上的知识分子中选拔了大批干部。这些干部有知识,有专业,也经受了政治的考验。目前,我们党一大批中高级领导干部就是在那个时期选拔和成长起来的。可以说,没有这批人才的大量使用,也就没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时,我们党还创造条件使各级领导干部走向知识化。从2003年到现在,全国参加各类脱产学习培训的党政干部约1600万人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约900万人次。今天,党的干部队伍已经基本实现了知识化。
  其次,培养和使用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十分重视专业人才资源的开发。1977年,我国恢复了高等教育考试制度,使各类人才源源不断地培养出来。据统计,30年来通过高考共为国家培养了3600万人才。
  第三,科学制定人才战略。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持续进行,我们党不断加强人才资源建设,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2003年底,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2004年,我国把人才强国战略列入“十一五”规划纲要。2005年,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此外,中央还成立了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和整合各部门的工作力量,研究和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目前,我们党已经制定了一套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我们党通过30年人才资源的拓展,为我国经济腾飞储备了大量的各类人才。
  
  六、用政绩资源巩固党的合法性基础
  
  执政党运用执政资源,目的是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增加自身的合法性基础。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有多重因素,但最根本的因素是政绩资源。从世界政党执政的经验来看,能够创造政绩的执政党都能获得广大群众的认同和支持。我们党改革开放30年,政绩资源大幅度增加,合法性基础比任何时候更强大。
  首先,物质资源增加,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人类社会的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是物质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物质资源的总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从综合国力来看,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于世界的前列。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0.94万亿元,跃居世界第4位;从人均国民收入来看,我国已经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人均国民总收入在876~3465美元区间为中低收入国家。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的位次已由2002年的132位上升到2006年的129位,达到2010美元;从人民的生活条件看,城乡居民的收入明显提高。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5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富裕程度,农村居民生活也已经达到小康水平。国家的强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增强党的合法性基础注入了关键性因素。
  其次,社会资源总量扩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扎实基础。社会总资源是指一切用来实现社会有效调控的因素,包含自然资源、财政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政治资源等。我国改革开放30年,社会资源总量放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提供了可能性,而且提供了现实性。一是社会资源总量的增加为解决社会矛盾提供了条件。社会矛盾,讲到底是利益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社会分配差距过大、失业严重、城乡差别扩大等方面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实现社会公正,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们党用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让广大人民共享,解决或缓和了大量的社会矛盾。二是社会资源总量增加为党实施各项战略目标提供了可能。根据小康社会的要求,我们党要实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战略。实施这一战略,需要巨大的社会资源支撑。我国改革开放30年创造的丰富成果,就为全面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提供了各方面保证。三是社会资源总量的增加有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寻求发展,实质是进行综合国力竞争。综合国力竞争,既包含硬实力竞争,也包括软实力竞争,更有制度优势的竞争。我国社会资源的总量增加,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处于有利的地位。
  再次,民心资源提升,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辟了道路。扩大民心资源是执政党加强执政资源建设的归宿点。政党执政是集中民众的愿望,实现民众的利益,得到民众的支持。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30年,由于各种资源的积累,也使民心资源更加厚实,合法性基础更加巩固。第一,民心资源减少了深化改革的阻力。改革开放是前所未有的事业,没有经验可以照搬,其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改革失败,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民心资源减少,进一步改革就会遭遇阻力。我国30年改革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政绩,绝大多数群众得到了实惠,因而党的民心资源大幅度提升,为深化改革打好了扎实的群众基础。第二,民心资源可以让人民包容执政党的过失。民心资源是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信任。历史实践证明,受人民信任的执政党即使出现过失,也会得到人民的谅解。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们党从容大胆地深化改革创造了历史上少有的政治条件。第三,民心资源可以凝聚群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信念是统一人民思想的基础。人民群众对一个思想产生信仰,需要实践的证明。绩效资源的增加,使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高度认同。我们党在拥有深厚的民心资源的基础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会无往而不胜。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8页。
  ②(美)亨廷顿:《变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388页。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主任、教授
  ■ 责任编辑:袁志平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对可伸缩型钢龙骨快拆体系施工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与阐述,通过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一些有效的方式,能够很好的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节约工期,因此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
本刊讯 10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就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及《安全生产法》实施工作召开记者招待会.国家经贸委副主任欧新黔到会并讲话,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王显政、副局长闪
最近 ,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召开的联合国LINK项目秋季例会对今明两年全球经济给出了最新预测和分析。一、总体预测及概况全球经济复苏比预期乏力。今年4月份LINK项目春季例会曾预测下半年
在当前的军队管理中,财务管理主要朝着集约化的管理发展,通过集约化的财务管理,有助于对人力、财力以及其他工作要素的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尽可能的缩小成本,让管理实现高效化
品牌名称:兴唐品牌领军人:杨茂红,男,回族,中共党员,1966年3月出生,毕业于郑州工业大学,工程师。现任宁夏兴唐米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企业技术中心主任,兼任宁夏优
【摘要】建筑工程的快速腾飞直接推动了模板工程的迅速发展,模板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日趋凸显。模板工程因其独特的优势日渐受到工程界的青睐。文章正是基于这个角度上,重点探讨建筑工程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期望对同行能够有所裨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模板工程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显著降低施工成本,提升施工进度,还能有效确保施
【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工业民用建筑中的一个重要建筑构件,若在施工工艺方面存在处理不当的情况,极有可能给工业民用建筑带来一定隐患,而在我国工业民用建筑的不断发展中,加强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业民用建筑中重要性的认知就显得非常重要。基于此,文章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业民用建筑中的重要性,以及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业民用建筑;重要性  0.引言  如今,我国在建
今年以来,工业交通各行业积极应对挑战,着力调整结构,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总体形势好于预期.
近年来,勘测设计企业积极转型开展总承包业务,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做大做强,总承包项目已发展成为企业主要经营业务.为防范总承包项目财务风险,规范项目财务管理工作,本文认为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