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分生态过程与调控研究进展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r_l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掌握水分调控方式对于农田的有效耕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作物水分的消耗主要用于叶片的蒸腾和光合作用,把握这2个重点对于节水模式和灌溉方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文综述了农田土壤水分生态过程及其调控,植物水分生态过程及其调控,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水分生态过程及其调控,并展望了作物根系吸水作用和耐旱植物的培育,为今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农田;水分;生态过程;调控
  中图分类号 S2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4-12-04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Farmland Water Ecological Process and Control
  Zhang Hongfang et al.
  (1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4,China)
  Abstract:Water deside way is a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effective cultivation of farmland.Crop water consumption is mainly used for leaf transpiration and photosynthesis,grasp the two key for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patterns and has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farmland soil water ecological process and its regulation,plant water ecological process and its regulation,the 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ous system water ecological process and its regulation,and put forward to analyze the water effect of crop root,breeding of drought-enduring plant,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Farmland;Moisture;Ecological process;Regulation
  1 前言
  气象条件影响着作物的分布、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形成,而水分条件是决定农业发展类型的主要条件。干旱是危害农牧业生产的第一灾害,连年的旱情已使很多庄稼地颗粒无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近几年由于干旱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后延影响大,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尤其是2010年西南高原地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对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包括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给农业为主的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气候干旱加剧了土地荒漠化进程,对脆弱的生态系统非常不利。水资源是影响农业最重大的因素,因为农业是世界上水的最大需求者,从地球的河流、湖泊和地下畜水层提供的2/3以上的水用于灌溉。但是由于对水资源的有限性认识不足,加上我国水资源的无偿使用,造成我国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据统计,我国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每年经水利工程蓄引的水量约5 000×108m3,有60%的水量在配水的田间灌溉过程中被浪费,所以农业节水潜力很大[1]。
  当前农业正面临巨大的挑战,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保护森林,保护耕地,发展节水农业,保证水分利用率的最大化。本文综述了农田水分的生态过程及其调控方式、植物水分生态过程及其调控以及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SPAC)水分生态过程和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而提出农田水分有效利用的重点方向,以期为旱区农田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2 农田水分生态过程研究
  2.1 土壤水分生态过程 水不但是作物生长最重要的物质之一,而且是作物吸收营养元素的载体。水分是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子,水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上。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光合作用直接耗用的水分不足农作物耗水量的1%,99%以上的水分都是由作物蒸腾和棵间土壤蒸发所消耗[2]。而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节水农业的关键问题是在减少无效蒸发和径流、集约利用降水资源、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的基础上,提高植物本身的水分利用效率[3]。
  土壤中的水分是由降雨、人工灌溉等决定的,这些水分通过土壤表层空隙进入土壤深处,这个过程称为入渗。入渗到土壤中的水一部分贮存在根部,一部分排到深层,其余部分通过土壤蒸发和植物吸收排出土外。一般来说,土壤可利用水在在永久萎蔫和田间最大持水量2个极值范围之间[4-5],超过这2个极值造成过旱或者涝灾,都是不利于植物生长的。近几年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干旱问题,因为干旱导致多地降雨量的减少,并且没有储水也谈不上人工灌溉,即使有储水人工灌溉也大大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所以近年来干旱区生态过程和格局的水文学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生态环境研究前沿和需求热点,如旨在深入了解干旱区自然和人为诱发的环境变化后果的欧洲荒漠化威胁地区的试验研究计划(EFEDA),半干旱热带地区水文大气先行行研究计划(Hapex—Sahel)[6-8]。干旱地区土壤水分的蒸发量极大,而耕地的土壤水分含量不同主要是由于种植作物的耗水量决定的。农田生产力的提高,土壤水分消耗量增加,一般情况旱地土壤剖面剩余含水率与产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9],作物收获后干燥的土壤剖面,只有在降水量较大时才可能恢复。   在水分关系中,土壤具有聚集、贮存、释放水分供作物利用的作用,被称为“土壤水库”。土壤水的聚集、贮存和释放是借助土壤水分运动得以实现。土壤水运动规律虽然很复杂,但并不是杂乱无章、无规可循[10]。由于作物根系的影响,表层和深层的土壤水分是不同的,然而在作物生长旺盛时期,随着耗水量的增大,上层土壤含水量的减少,深层土壤水通过根系的蒸腾拉力将不断上升为作物所利用,所以深层土壤水分在作物的耗水中起着重要的补偿作用。土壤含水量改变,蒸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棵间蒸发的大小主要受表层水分状况的影响。高阳等[11]研究表明土壤蒸发与表层土壤含水率关系较密切,不论哪种种植方式,降雨或灌水后随着表层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土壤蒸发也相应增加,间作田的土壤蒸发较单作田增加得多;之后随着表层土壤含水率的减小,土壤蒸发也随之减小,间作田的土壤蒸发比单作田减小得慢。
  2.2 植物水分生态过程 土壤水分作为作物可以利用的直接资源,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土壤水分制约着作物群体的生长状况及产量形成,另一方面作物群体的大小又影响着土壤水分的变化。所以正确理解作物与水分的关系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旱区作物生长。在旱区,降水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子,作物水分适应性的优劣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技术依据。有研究表明,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指标,作物的水分适应性有一定的差别,不同地区相同指标也有差异[12]。
  从光合作用的角度来说,植物的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最主要的部位,而叶绿素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载体,叶片中叶绿素的高低直接影响光合作用效果。根系通过渗透压调节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经过植物的导管运输水分到叶片,叶片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从而得到粮食产出。但是由于干旱水分胁迫下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光合能力减弱。大量的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对土壤水分的需要存在一个阈值,也就是土壤含水量低于这个阈值,水分作为光合作用的来源之一,因此水分缺乏主要是间接地影响光合作用下降。具体来说,缺水使叶片气孔关闭,影响CO2进入叶内,缺水使叶片淀粉水解,糖类堆积,光合产物输出缓慢,这些都会使光合速率下降[13-14]。当然不仅光合作用需要消耗水,呼吸作用也要消耗水,这就需要维持水分供给与消耗的平衡。
  从农业意义上来说,干旱作为一个累积的过程,它是因土壤中有效水分不能满足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的需要而造成生理失调,从而产生危害的。作物种间存在渗透调节差异,这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如高粱、玉米、小麦和甜菜在低水势下叶膨压可完全维持,而同等干旱下,向日葵只能维持部分膨压,这就说明不同作物适应干旱有不同的结果,所以干旱条件下要慎重选择作物种类[15]。
  2.3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SPAC)水分生态过程 水分经由土壤到达植物根表皮、进入根系后,通过植物茎到达叶再由叶气孔扩散到空气层,最后参与大气的湍流交换,形成一个统一的、动态的相互反馈连续系统,也就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SPAC)[16]。
  土壤和根系是SPAC一个重要的分支,根系是植物的主要吸水器官,而且根吸水主要是主动渗透和枝叶蒸腾的被动吸水。影响根系吸水有很多因素,比如植物自身因素、土壤因素和大气等外界因素。这个系统的各部分,如果土壤水分不是限制因素,那么吸水效率主要由大气决定;如果土壤水分成为限制因素,那么吸水效率主要由土壤水分决定;作物因素主要决定吸水的时间。蒸腾作用存在与SPAC的另一个分支(叶-气子系统中)。植物蒸腾绝大部分的水都是通过气孔逸散到大气中,但这个过程却是中午最重要的生命活动,它用来保证植物各个部位水分的获得和保证矿质营养元素的运输[15]。
  在对于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SPAC)理论进行的作物水分关系研究中,作物信息作为已知输入,不能在模型中对水热的变化做出动态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SPAC的运用;另外在作物生长模拟中,土壤水分状况需要已知,不能根据作物生长做出动态响应。而实际上,作物生长与SPAC水热状况是互相影响的2个过程,土壤水分的亏缺限制了作物的生长,降低了蒸腾量,蒸发蒸腾量与根系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了土壤水热过程实现作物生长与SPAC水热运移的耦合,就可以同时动态模拟作物的生长过程与SPAC统中的水热运移,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更为丰富[17]。近几年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土壤物理学等学科的农业生产需要,科学家们一直致力研究土壤与水、水和植物以及土壤、植物与水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得了较大进展。
  3 农田水分生态调控研究
  3.1 土壤水分生态调控 了解土壤的水分生态过程对于水分生态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宏观上来说,针对农田水分较多的情况,应当及时挖沟排涝,避免植物受灾;针对干旱情况下,需采用挖掘小型水库方式来积攒雨季水分,以备旱季使用,人工灌溉方式需要根据作物吸水模式采用喷灌、滴灌等方式,构建农田最优的灌溉策略[18]。从微观上来说,在种植的时候就需要考虑节水高效种植,而间套种模式就是旱区节水最重要的一种。有研究表明,无论在单作条件下还是间作套种条件下,农田的总灌水量基本相同。但不同种植模式的有效降水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改“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以缩短农田裸露时间减少水分的无效蒸发[19]。
  间作套种在中国及非洲地区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大量事实也证明,合理的间套作不仅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20],提高作物对养分的截获[21],而且可以提高农田水分含量或水分利用效率,与传统的单一种植方式相比,间作有明显的产量优势[22-23]。所以在干旱地区,应尽可能的采取间套种模式,达到节约水资源并且不背离增产增收的目的。实行间套作耕作措施,增加了地面覆盖,间作作物荫蔽行间,可以大大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防止土壤板结,增加土壤入渗,减少水分流失量,提高水分利用率;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土壤深层水分并分层利用土壤水分,从而延缓干旱时期,减少干旱程度。因此,研究间套作系统中的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农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24]。   在间作系统中,水分分配是间作作物冠层和根系在地上和地下动态作用的结果,同样也是环境和作物生长间相互作用的结果[25]。王菊芬等[24]研究表明:间作系统内小麦水分利用率要高于单作麦田,平均高4.0%~8.7%,小麦水分利用率的提高与间作系统小麦蒸腾降低效应和土壤水分增加效应有关。间作套种中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生育期、形态学的作物组合,不同作物需水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不同,形成了一定时间上的补偿效应[26-28]。Morris等[29]研究发现,间套作水分利用效率较单作可增加18%~99%,说明间套作具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优势[23],因而在干旱地区采用间作套种有利于水分更好的利用。
  3.2 植物水分生态调控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就是一个地区蒸腾速率比例还不固定,但不代表不能改进对有效水分的利用。根据一个地区的作物水分生产潜势可以预测,实际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往往比它低得多,这就说明改进水分利用有很大可能性。为了保持土壤水和植物水的动态平衡,又根据植物蒸腾和光合作用的水分主要来自根系吸水,可以人为的在植物叶片表面喷洒水,这样既能促进光合作用又能保证水分的充分利用,而不是无效蒸发。
  水分亏缺与作物产量相互关系的研究表明,高粱作物生产中采用前期控水、拔节后充分供水的多变供水模式,可使高粱在产量不减少或有所提高的前提下实现节水目标[30]。因此,缺水地区也可采取与高粱的间作来达到节水效果。间作模式下组合作物可以从多个方面达到节水目的,比如叶蒸腾速率的减慢和根系相互补给。很多研究已经表明,间作能提高植物蒸腾速率,从而提高水分利用率。而根系的作用表现在无论土壤水分是否充分,根系在作物的吸水过程中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作物吸水区域,吸收各个土层水分的开始以及持续时间,并且控制着其在土层的吸水强度,尤其在干旱条件下,根系的吸水作用更大。目前对于间作套种模式下根系吸水的研究有挖掘法、土钻法和剖面法等[31]。柴强[32]提出根系“提水作用”是指在蒸腾量低的情况下,深层根系从下层土壤中吸收的水分,能通过根系输送并释放到浅层干土中。“提水作用”有利于水分的传输,可为邻近植物提供水资源,对植物生长、养分循环和水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33]。
  植物的耐旱问题研究必将是一个长期而任重道远的问题,因此,单用外部手段来调控植物水分利用还不够,而通过基因工程来选育抗旱耐寒的品种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和目标,比如采用组培培育或者将植物种子带入外太空进行诱发突变。
  3.3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SPAC)水分生态调控 从机理上讲,土壤的水热运移与植物的生长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土壤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反映在蒸腾蒸腾、光合作用、干物质分配等若干环节;植物的生长对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叶面积指数对能量分配的影响、根系分布对根系吸水的影响以及生长状况对水热运移阻力的影响等[17]。土壤与根系存在于SPAC的分支中,针对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植物自身因素包括根系分布范围和密度还有植物叶面积;土壤因素包括土和根的水势差、土壤温度、同期状况等;大气因素包括蒸腾作用),应该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吸水。叶-气存在于SPAC的另一个分支中,蒸腾作用作为一个最主要的关系存在于其中。植物白天蒸腾失水要靠根系吸水补充,当根系吸水不足以满足蒸腾失水就会出现植物衰竭,所以旱地需要人为的补足植物生长所必要的水分。为了使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有规律有序进行,可以在旱地周围种植树木,增加空气湿度,促进蒸腾和根系吸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SPAC)目前已有很多的模型来支撑,但还是缺乏可以通用的软件模型,这个需要未来更多的科学家来努力。
  4 农田水分高效利用研究展望
  4.1 根系吸水作用的研究展望 土壤水分、植物水分、大气本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土壤水分制约着植物吸水,大气也制约着植物吸水,植物的蒸腾和光合作用也同样反作用于土壤水分,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三者相互渗透发展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有序进行,从而促进植物健康生长。农业生产中,水分是最主要的调控因子,因此,研究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植物吸收土壤水分的部位主要是根、茎、叶等,而影响根系吸水比如根的密度调控还未见相关报道,研究作物的根系分布时空和密度调控应该作为今后的一个研究重点,并且有多种研究证明,间作套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而根系在间作套种中具有提水作用,如何诱导根系的提水作用也是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4.2 耐旱植物培育的研究展望 目前,传统的作物需水大概已经定量,虽然可以采取很多方式来节约水资源,但是效果一般,所以需要一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耐旱高产品种,现阶段虽然该技术还没有很多的研究,但一旦试验成功,对于农业生产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柳云龙.低丘红壤水分特性和农田作物水分模拟信息系统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2.
  [2]谢贤群.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循环与作物水分关系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9(1):9-12.
  [3]张恩和,吴圣龙.黄高宝施肥对小麦/大豆农田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的调节[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9,5(3):64-68.
  [4]西北农业大学.旱农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3-39,280-203.
  [5]袁道梅.作物水分高效利用的技术和理论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0(21):14-16.
  [6]Goutorbe J P,Lebel T,Tinga A,et al.HAPEX-Sahel:A large-scale study of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ons in the semi-arid tropics[C]//Annales Geophysicae.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1994,12(1):53-64.   [7]Goutorbe J P,Lebel T,Dolman A J,et al.An overview of HAPEX-Sahel:a study in climate and desertification[J].Journal of Hydrology,1997,188:4-17.
  [8]Bolle H J,Andre J C,Arrue J L,et al.EFEDA:European field experiment in a desertification-threatened area[C]//Annales Geophysicae.Copernicus,1993,11(2-3):173-189.
  [9]樊军,郝明德,党廷辉.旱地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的影响[J].土壤与环境,2000,9(1):23-26.
  [10]华北平原作物水分胁迫与干旱研究课题组.物水分胁迫与干旱研究[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11]高阳,段爱旺.冬小麦间作种植方式下棵间蒸发规律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5,24(2):16.
  [12]黄亚丽.河北坝上地区滩地作物水分高效利用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1.
  [13]王月福,于振文.水分处理与耐旱性不同的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物质运转[J].麦类作物学报,1998,18(3):44-48.
  [14]袁东,孙振山,陈四龙,等.水分调亏对冬小麦生理生态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8):69-70.
  [15]山仑,陈培元.旱地农业生理生态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33-139.
  [16]康绍忠,刘晓明,熊运章.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17]丛振涛,雷志栋,胡和平,等.冬小麦生长与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水热运移的耦合研究I:模型[J].水力学报,2005,35(5):575.
  [18]房全孝,王建林,于舜章.华北平原小麦一玉米两熟制节水潜力与灌溉对策[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7):37.
  [19]王龙昌,贾志宽,蒋俊,等.宁南半干旱区灌溉农田高效多熟种植模式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0,9(4):58-62.
  [20]Zhang L,Van der Werf W,Zhang S,et al.Growth,yield and quality of wheat and cotton in relay strip intercropping systems[J].Field Crops Research,2007,103(3):178-188.
  [21]Willey R W.Resource use in intercropping systems[J].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1990,17(1):215-231.
  [22]Li L,Sun J,Zhang F,et al.Wheat/maize or wheat/soybean strip intercropping:I.Yield advantage and 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s on nutrients[J].Field Crops Research,2001,71(2):123-137.
  [23]李少明,赵平,范茂攀,等.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氮素养分吸收利用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9(5):572-574.
  [24]王菊芬,吴伯志.间套作系统中土壤水分研究进展[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24(2):287
  [25]高阳,段爱旺,刘浩,等.间作条件下水分在作物间的分配与利用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7):281.
  [26]Snaydon R W,Harris P M.Interactions below ground-the use of nutrients and water[C]//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intercropping,ICRISAT,Hyderabad.1981:188-201.
  [27]张恩和,黄高宝.间套种植复合群体根系时空分布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8):1301-1304.
  [28]黄高宝,张恩和.调亏灌溉条件下春小麦玉米间套农田水、肥与根系的时空协调性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1):53-56.
  [29]Morris R A,Garrity D P.Resource capture and utilization in intercropping;non-nitrogen nutrients[J].Field Crops Research,1993,34(3):319-334.
  [30]苏佩,山仑.低水环境下高粱高产节水生理基础的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7,3(4):305-308.
  [31]刘浩.间作条件下作物根系吸水规律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32]柴强.间套复合群体水分高效利用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10(4):11-15.
  [33]Horton J L,Hart S C.Hydraulic lift:a potentially important ecosystem process[J].Trends in Ecology&Evolution,1998,13(6):232-235.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这样一个信息化年代,计算机网络的运用逐步普及,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探究,进而给出网络安全的界定,研究了网络安全模式和特征,最后给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了,而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所面临的的用户也越来越多,这种技术已经应用在了不同的网络平台上,根据面相的不同规模、层次以及行业,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已经能够在各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对于为客户谋求最佳技术和产品方案已经具备了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进行探讨。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始兴起。与从前的移动通信技术相比,4G体现出更大的优势,不仅能够快速的传输高质量的数据、视频、图像等,还能达到几乎所有
SDN体系结构已成为未来网络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研究还集中在底层网络基础上,对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创新环境方面涉及较少。本文对SDN体系结构带来的新思路进行了介绍,并着
跳频通信系统的广泛应用不仅是因为其隐蔽性比较高,更主要是其具有良好地抗干扰能力,能有效预防通信中的信息被窃取。正是由于受到抗干扰性能的影响,促使跳频通信系统成为通信领
防ARP攻击检测加固工具主要通过查询、清理和重建ARP缓存表等技术手段,防止服务器和桌面终端遭受ARP欺骗攻击,有效提高服务器和桌面终端的安全检测和防御能力,保障公司网络与信
随着经济科技不断的发展。网络技术也在飞速的发展,网络管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网络管理随着网络设备的变化而变得更加复杂。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仅可以符合时代的需求,
本文简单介绍了雷电的危害和分类,对避雷针的工作原理、保护范围进行了探讨。
摘 要: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前沿学科,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安徽师范大学借助教育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机遇,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建设与改革进行了探索。该文介绍了安徽师范大学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改革的背景、理念及目标,提出了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这种改革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和关心度,还能将理论知识系统化,并形成一种整体思维方式。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综合
本文以三菱PLC为控制器,通过N:N方式通信联网,扩展了PLC控制系统的应用能力。阐述了系统的组成,并对硬件及软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该通信方式实用性强,能适应PLC控制系统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