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是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关键,也是推进高校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水平还比较低,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整体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主要从培训的视角,分析了当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培训的现状,并探讨了建立健全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培训机制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培新机制
一、建立健全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培训机制的必要性
第一,国家政策层面。2012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推行教师培训学分制度”,“采取顶岗置换研修、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等多种模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第二,工作自身要求:提升就业指导教师的工作能力及业务水平,是一项科学而又严肃的任务。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就应当掌握规律、特征及相关知识。逐步建立和完善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机制,应当依据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采取有效的培训措施,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能力。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培训的现状
首先,专业背景缺乏。现在,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一般包括:校级从事就业服务的专职人员、从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各学院副书记和辅导员、学校专职教师或其他部门教职工。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从业者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多领域的专业知识,熟悉当前就业形势与政策。而大多数就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背景和就业知识,难以符合工作要求。
其次,岗前培训不到位。有些学校无系统岗前培训,多数学校岗前培训内容相对滞后,缺乏时效和现实性。岗前培训不到位的就业指导教师处理普通的就业工作尚可,但涉及专业的就业指导知识、就业心理咨询、教学和理论,就难以应付了,更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
再次,在岗培训不足。就业指导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以最新的就业形势与政策、职业发展理论、就业技能等为主题的就业指导教师在岗教育和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
据不完全统计,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进行在岗培训的次数少于每学年1次,培训内容也比较陈旧,无法满足就业指导教师的现实需求。
最后,实践体验较少。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必须掌握就业指导实践和体验,这样才能深刻理解就业工作对学生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掌握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和要求。
鉴于目前就业指导教师的构成,其虽有较为丰富的就业理论,但缺少就业指导所必需的就业实践体验。部分培训含有一些参观和交流的实践环节,但功能单一,程度不深,效果不佳。
三、构建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培训机制的途径
首先,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相关的培训种类繁多,既有政府及相关机构组织的义务培训,也有社会及企业组织的付费培训。高校可结合自身情况,以提高层次,注重实效为原则,做好培训计划;做到点面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聘请企业家、政府官员、工程师、社会成功人士等社会各界人士来校进行交流培训。要以中、高级职业指导师等具有职业技能鉴定和学历证书的高层次培训为主,为就业指导教师的身份认定及岗位胜任力提升提供有效证明和保障。
其次,学校在选派培训人员时要有计划、分层次,根据学校、学院、年级辅导员所在的岗位特点来进行专门化培训,避免出现盲目重复培训;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研究能力和智力资源,做好专职、兼职等类型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梯度设计,要求广大就业指导教师做到就业指导和就业研究相结合,不断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整体水平。此外,当今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加快,就业指导教师只有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理论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才能不断增强。
再次,根据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特点,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单一与多元相结合、参与与体验相结合等理念和方式,发挥各类型培训的优点,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实施。校内培训可以充分地利用学校资源,结合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培训。校外培训使培训教师能够走出校园,深入到不同的职业环境,参加企事业单位人才招聘、人事活动,使培训教师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实际要求,从而实现高校就业指导与社会的良好对接。
最后,对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既要强调就业理论知识积累,又要注重就业实践的提升。特别是就业实践方面,可采用案例教学法、一对一就业指导模拟等方式,使就业指导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了解就业技巧施用的时间、场合、方法,促进其就业教育技能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美颖,张益刚.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瓶颈”分析——从有效需求谈起[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02):31—35.
[2]谷正杰.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培训方式的完善[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100—103.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学院招生就业处)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培新机制
一、建立健全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培训机制的必要性
第一,国家政策层面。2012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推行教师培训学分制度”,“采取顶岗置换研修、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等多种模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第二,工作自身要求:提升就业指导教师的工作能力及业务水平,是一项科学而又严肃的任务。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就应当掌握规律、特征及相关知识。逐步建立和完善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机制,应当依据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采取有效的培训措施,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能力。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培训的现状
首先,专业背景缺乏。现在,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一般包括:校级从事就业服务的专职人员、从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各学院副书记和辅导员、学校专职教师或其他部门教职工。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从业者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多领域的专业知识,熟悉当前就业形势与政策。而大多数就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背景和就业知识,难以符合工作要求。
其次,岗前培训不到位。有些学校无系统岗前培训,多数学校岗前培训内容相对滞后,缺乏时效和现实性。岗前培训不到位的就业指导教师处理普通的就业工作尚可,但涉及专业的就业指导知识、就业心理咨询、教学和理论,就难以应付了,更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
再次,在岗培训不足。就业指导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以最新的就业形势与政策、职业发展理论、就业技能等为主题的就业指导教师在岗教育和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
据不完全统计,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进行在岗培训的次数少于每学年1次,培训内容也比较陈旧,无法满足就业指导教师的现实需求。
最后,实践体验较少。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必须掌握就业指导实践和体验,这样才能深刻理解就业工作对学生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掌握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和要求。
鉴于目前就业指导教师的构成,其虽有较为丰富的就业理论,但缺少就业指导所必需的就业实践体验。部分培训含有一些参观和交流的实践环节,但功能单一,程度不深,效果不佳。
三、构建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培训机制的途径
首先,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相关的培训种类繁多,既有政府及相关机构组织的义务培训,也有社会及企业组织的付费培训。高校可结合自身情况,以提高层次,注重实效为原则,做好培训计划;做到点面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聘请企业家、政府官员、工程师、社会成功人士等社会各界人士来校进行交流培训。要以中、高级职业指导师等具有职业技能鉴定和学历证书的高层次培训为主,为就业指导教师的身份认定及岗位胜任力提升提供有效证明和保障。
其次,学校在选派培训人员时要有计划、分层次,根据学校、学院、年级辅导员所在的岗位特点来进行专门化培训,避免出现盲目重复培训;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研究能力和智力资源,做好专职、兼职等类型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梯度设计,要求广大就业指导教师做到就业指导和就业研究相结合,不断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整体水平。此外,当今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加快,就业指导教师只有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理论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才能不断增强。
再次,根据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特点,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单一与多元相结合、参与与体验相结合等理念和方式,发挥各类型培训的优点,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实施。校内培训可以充分地利用学校资源,结合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培训。校外培训使培训教师能够走出校园,深入到不同的职业环境,参加企事业单位人才招聘、人事活动,使培训教师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实际要求,从而实现高校就业指导与社会的良好对接。
最后,对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既要强调就业理论知识积累,又要注重就业实践的提升。特别是就业实践方面,可采用案例教学法、一对一就业指导模拟等方式,使就业指导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了解就业技巧施用的时间、场合、方法,促进其就业教育技能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美颖,张益刚.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瓶颈”分析——从有效需求谈起[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02):31—35.
[2]谷正杰.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培训方式的完善[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100—103.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学院招生就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