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探究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1019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在形式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导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授课方式下,教师成为问题的点拨者和研究的指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不会提出问题,究其原因,与教师不会提问,或不善于提问有关。而提问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新课程理念要求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历史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本文分知识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探讨了各种方法。
  【关键词】 历史教学;课堂提问;探究
  
  历史学科既是一门人文学科,又是一门思辩性很强的学科,强调对内容繁杂的历史事件做思辩性考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学生不会提出问题是相当普遍的。究其原因,与教师不会提问,或不善于提问有关。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程倡导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通过问答来组织教学并完成教学任务。但实际上很多师生的问答是假的,因为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教师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提出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
  
  一、教师学会提问的重要性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教育学的角度说,提问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从心理学角度说,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动机、启迪思维。所以,以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为宗旨的课堂教学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强调教师要完成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的角色转换。
  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干层浪,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课堂气氛也随之而活跃。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提问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大有裨益。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提问,教师首先要学会向学生提问。
  
  二、教师应巧妙设计课堂提问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所以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出发进行提问。
  1、知识性的问题
  (1)直观设问法。即直截了当、浅显明白的发问。提问的目的在于检查和强调应该记忆的基础知识。
  (2)综合归纳法。让学生将相关、相似内容或纵向或横向,分门别类一一说明,达到编织经纬,表现全貌的目的。这种提问多用于归类复习或专题训练,其纵横交叉,是建立知识结构的基础。
  记忆性与总结性的问题是源自于历史学科的知识,在课本中可找到,是封闭性问题,难度不大,可让学习不大好的学生多多回答。
  2、开放性的问题
  开放性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设计这类问题时,要求教师关注史学界的研究动态,了解各种观点,以保证问题设计的质量以及思路点拨的恰当、到位。
  (1)层层剖析法。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层层发问,以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揭示历史的本质。例如“面对民族危机,张学良杨虎城将军采取了什么行动?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后来又如何处理的?对中国的时局有什么影响?”这样提问,事情的前因后果表象本质就一层层理清,有助于对重点问题的掌握。
  (2)反向思维法。从问题的反面发问,以突出正面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进而揭示历史的本质规律。例如:讲完戊戌变法后,可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假如光绪帝是一个有才能的皇帝,戊戌变法能不能成功?”这一问题,能引起学生的不同看法。通过设问,激起了学生的积极讨论,教师总结时,不要求唯一答案,只要有理有据就行。
  (3)对比分类法。将相类似或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以加深对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理解。
  (4)分析讨论法。历史不能假设,但在历史教学中,为了形象、深刻地分析一个历史现象,我们不妨作点假设。例如,在教学“西安事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串问题:“假如你是当时普通的老百姓,你的愿望是什么?假如你是张学良、杨虎城,你有何打算?假如你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你有何主张?”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生由被动接受老师分析国内各阶层的主张转变为以当事人身份主动探究时局,便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理解西安事变的性质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
  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同时,其多角度的分析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5)变换角度法。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问,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例如,“戊戌变法的原因是什么”,就可改问“为什么戊戌变法在历史发展中有必然性”。前者属复习性提问,缺乏启发性;后者则可诱导学生思维,带有启发性。
  (6)联系实际法。历史课内容是不同时段历史事件的真实表述,实践性极强,因此,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既要感性认识历史,更要理性认识事件发生的关系,更进一步促进学生不仅学到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体验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加强历史学以致用的目的。
  (7)学生质疑法。让学生学会质疑,并探索解疑的方法,是进行问题教学的最高境界。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目标不仅是预设的,更是在人性化的课堂中生成的。为此,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的师生多元互动来实现教学目标。
  
  三、课堂提问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提的问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围绕教学的重点提出问题,并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2)提出的问题是明确而具体的,便于学生领会要求;(3)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进行探究;(4)问题有一定的疑难性,能够调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5)问题有一定要适度。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第一版,P115
  2 叶小兵:《历史老师的提问》,《历史教学》(津),2005年11期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化教学媒体,逐步为教育教学所采用,从而为中学教育教学注入了“现代化”的理念和新的生机。它改变传统的“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讲到底”的教育教学模式,它把生动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有机的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从而给学生大脑皮层以大信息量的“刺激—反应—强化”较好地攻克了教学中的许多难关。但是如何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期刊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实施创新教育,促进政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让创新成为课堂的灵魂”的教学思想,完成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知识经济为中心向以能力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向以活动为中心”的三大转变。同时提倡“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全校开展课堂改革热潮,政
期刊
初一年段是学生从儿童向少年过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年级。教师应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对他们加强道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引导他们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为他们今后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奠定坚实基础。    一、以教材内容为主的原则    初一《思想政治》教材编写富有一定特色,融思想性、故事性、趣味性
期刊
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危机等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化学污染对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环境保护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与重视。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是每一个中学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
期刊
心理学认为:激发是使个体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兴奋状态的心理过程。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正如教育家克莱P贝德福特所说:“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教他学习,他终生都
期刊
互联网现已成为当今青少年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当前信息网络化背景下,我们必须了解青少年思想的新状况和新特点,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新时期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化将会对思政工作对象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网络化是指网络作为一种普遍性的工具和“第四
期刊
达维多夫说:“要解决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要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而改变思维类型。”显然,在教学改革这个整体行为中,教学目标的定位和设计是基础,教学内容的处理和设计是核心,教学结构的过程和方法的选用和设计是手段。启发式教学是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基础,推导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结构、过程、方法设定的有机整体。  近几年来,我在化学教学实践中为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
期刊
一、划分能力培养阶段及目标    根据目前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情况和物理课的教学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近、各个击破的教学原则,整个高中物理能力培养可分为过渡阶段、正常阶段、提高阶段、完善阶段四个阶段完成。  1.过渡阶段  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由于知识台阶较大,加之一开始就遇到受力分析、力的矢量运算运动规律、动力学等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因此,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除按要求培
期刊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单一封闭的社会结构的解体以及大众传媒的悄然兴起,特别是 网络媒体的发展,受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已经觉醒,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方式,能充分展示思想政治的合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生动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主体性日益增强,个性日趋丰富,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人性的本质。要达到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必须从多方面努力。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以人为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讲“活”历史,增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的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进行改革。而严谨的课堂结构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要做到这一点,使学生学活历史,我认为处理好三个关系必不可少:    一、课堂气氛“严”与“活”的关系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气氛控制能力。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做到严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