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金属矿尾砂三轴压缩的颗粒流数值模拟

来源 :矿业研究与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湖南某尾矿库尾砂的宏细观力学特性,利用颗粒流数值模拟软件(PFC3D)建立尾砂三轴固结不排水压缩试验数值模型.对比数值模拟试验和室内试验的结果,以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的较高吻合程度作为确定颗粒流数值模拟细观参数的标准.运用PFC3D软件进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围压作用下的尾砂试样PFC3D模拟试验和室内试验结果基本趋于一致;与高围压相比,较低围压下模拟试验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的吻合程度更高;高初始孔隙率和高围压均对三轴试样的剪胀特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数值模型的初始配位数较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模型的接触程度良好.
其他文献
露天矿高台阶爆破普遍存在大块率高的现象,在地处西藏高寒高海拔地区的玉龙铜矿,受冻融循环等因素影响,表层大块率高的情况尤为明显.结合玉龙铜矿地质条件、环境因素及爆破作业实施效果,从孔距、排距、装药结构等方面分析与调整,进行爆破参数优化.经过多次调整与试验,表层大块率高的情况有明显改善,表层大块率控制在3%以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研究井壁摩擦对溜井贮矿段矿岩运移速度的影响,引用Beverloo经验公式、稳定质量流动量定理和牛顿内摩擦定律分析了摩擦对矿岩速度分布的影响,采用离散元程序,探究了矿岩速度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井壁摩擦作用是导致垂直溜井贮矿段筒仓内同一平面的矿岩存在速度差的主要原因,摩擦力对井壁附近矿岩的减速作用尤为明显.研究表明:(1)无摩擦作用时,溜井贮矿段筒仓内的矿岩作铅垂向下匀速运动;(2)有摩擦作用时,与井壁接触的矿岩运动速度减小,导致同一平面的相邻矿岩存在速度差,矿岩颗粒间产生内摩擦力,进而影响了整个贮矿段内矿
为阐明生石灰调控碱激发胶结料早期水化作用的机理,以矿渣、钢渣、脱硫石膏为主要原料制备碱激发胶凝材料.基于料浆质量分数为70%,砂灰比为6,矿渣∶钢渣∶脱硫石膏∶生石灰=42∶40∶12∶6的探索性最优试验条件,开展净浆试验,借助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微观分析手段探讨了生石灰调控矿渣-钢渣-石膏复合胶凝体系的早期水化作用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龄期的矿渣基碱激发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均以钙矾石和C—S—H凝胶为主,生石灰为水化体系提供较高的pH,在OH-极性作用下矿渣持续水解,随着
石灰岩矿山开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溶洞,应依据溶洞的埋深、高度、面积,重新设计局部爆破体的孔网参数和单孔爆破参数.为实现设计的单孔爆破参数,需在炮孔适当位置安放具有一定强度的承重骨架用于炮孔装填.矿山施工中,试用了各种材料做骨架,如纸片或塑料编织袋,皆因材料与炮孔壁摩擦力有限,无法满足炮孔装填对位置定位和强度的需求,导致单孔爆破参数达不到设计要求,爆破质量不理想,爆破危害不可控.采用空气间隔器做承重骨架,能满足炮孔装填对位置定位和强度的需求,保证了单孔的设计爆破参数.矿山的爆破实践证明,空气间隔器是处理溶洞弱
我国煤矿智能化相关标准和规范尚未完善,构建煤矿智能化评价指标体系成为智能化建设研究的重点.为克服单一赋权法的缺陷,从运输、工业视频监控以及瓦斯抽采子系统等9个方面建立煤矿智能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G1法和CRITIC法分别确定各个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并将主客观权重进行综合得到组合权重.引入VIKOR评价模型,综合考虑群体效益值和个体遗憾值,使评价结果更为准确,并运用该模型对煤矿智能化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VIKOR评价模型可以同时考虑群体效益值与个体遗憾值,使得最后的评价值更为准确;该综合评价模型的
胶结充填体处于长期荷载环境,其长期服役性能关系到采空区的安全与稳定.为了探究胶结充填体蠕变变形特征,开展了胶结充填体的单轴分级加载蠕变试验,探讨了胶结物含量对胶结充填体蠕变变形破坏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能够表征胶结物含量的胶结充填体蠕变损伤本构模型,推导了相应的蠕变本构方程.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荷载作用下,胶结充填体存在减速蠕变、稳定蠕变和加速蠕变阶段,但胶结物含量越高,胶结充填体的瞬时蠕变量和瞬时蠕变速率越小,且进入加速蠕变破坏阶段的时间越晚;(2)蠕变过程中,胶结充填体的弹性模量与蠕变时间、胶结物含量
为研究土体非饱和情况下、降雨入渗与震动耦合作用下弃渣场的稳定性,以云南某弃渣场为例,运用GeoStudio软件拟对模型施加强降雨、地震等工况.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强降雨导致弃渣场浅层土体渗透系数迅速上升,浅层土体含水率接近饱和,极大减少土颗粒间基质吸力,影响土层有效应力,并降低弃渣场抗剪强度;在此基础上施加地震动力场后,产生瞬时拉应力,产生拉裂缝,导致坡体抗拉强度降低,裂缝的产生促进了地震后雨水的渗透,减缓了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但震后液化区域占比不大,集中于第一级弃土平台,弃渣场横向位移峰值为0.018 m
在金属矿山,当采用两步骤嗣后充填采矿方法回采矿体时,二步骤矿柱的回采会面临两侧为充填体的工况,导致矿石贫化率和损失率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为了应对阿舍勒铜矿二步骤采场面临的贫化损失问题,基于爆破振动波传播规律,设计了现场爆破振动效应试验,采用微震传感器对采场爆破振动波进行了有效采集,分析与研究了矿、充填体中的振动波衰减规律,结合爆轰压理论,计算了采场爆破不影响两侧充填体稳定性的极限边孔排距,并选取试验采场进行了工业试验.优化边孔排距的二步骤试验采场顺利回采后,经三维激光扫描,未见采场两侧有矿石挂壁或充填体大面
热冲击破裂对花岗岩的热物理性质造成了很大影响.为了探明热冲击对花岗岩的导热性能、导热特征的影响,对热冲击处理前后的花岗岩在传导加热条件下的温度场、温度梯度场进行试验测定.研究结果标明:(1)冲击热应力破坏了花岗岩矿物颗粒之间的结合状态,导致花岗岩固体骨架发生破裂,形成大量热冲击裂纹,最终导致花岗岩导热性能变差、导热特征异常;(2)热冲击破裂产生的裂纹对温度、温度梯度的分布有很大影响,且温度、温度梯度的分布与裂纹产生的位置具有高度相关性;(3)传导加热下花岗岩的升温过程可按照升温速率分为快速升温、缓慢升温、
为研究土体非饱和情况下降雨入渗弃土场稳定性问题,以云南某弃土场为例,采用GeoStudio软件,建立5个不同雨强条件下渗流模型,分析降雨持时相同情况下,边坡土体含水率、孔隙水压力、土-水特征曲线、暂态饱和区域变化以及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降雨初期,雨强对于边坡安全系数影响不大,降雨历时6 h后,坡体表层土体孔隙水压力、饱和度持续上升并逐渐形成暂态饱和区域,降雨量越大安全系数下降越快;降雨历时超12 h后,表层土体含水率接近饱和,形成地表径流,土颗粒间基质吸力逐渐下降,影响边坡稳定性;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