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主的孩子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b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每个孩子天生都是自主、自立的。他学会走路后,就到处跑、到处看,但这个时候我们怕孩子有危险,就告诉他这不能去那也不能去;他能自己拿勺子了,就尝试自己吃饭,但我们怕他吃得浑身都是,就夺过勺子去喂他;他走进学校,就想办法适应老师的要求,可我们不放心,就事事过问、时时催促;他看到父母们说话,就想表达自己的见解,但我们不愿意听那些稀奇的、幼稚的见解,警告孩子“大人说话的时候,小孩子不许插嘴……”尽管他还不成熟,可他的小脑袋一刻也没停止过思考,如果这样自然而然地发展,不管结果好与坏,孩子总能想出自己的“主意”和“办法”。遗憾的是,孩子的“自然发展”在现实中总是被大人们打断。
  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并不复杂,只要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主即可。难就难在父母头脑中有很多障碍,具体来说:其一,不清楚什么事情应该让孩子做主,什么事情应该父母参与。其二,出于对孩子本然的爱护、关切以及祈求完美的天下父母心,遇事放不开。其三,偏爱行使做父母的“权力”,不愿放权。
  解决了这3个问题,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就不再困难了。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让他自己做主
  这一点可以通过两个例子来说明。比如做作业,父母常比孩子还着急,凡事过问,时时催促。谁都不喜欢被催促和监督,孩子也一样,他会因此对学习产生厌恶;再者,这样让孩子没有了自主安排时间、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结果孩子越来越被动。其实,我们应该对孩子说:“你今天安排好学习时间了吗?”而不要说:“老师布置了多少作业,做完拿给我看。”前者是对孩子自主性的要求,后者是具体的介入。
  再比如,以孩子穿衣服为例。穿衣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孩子没有主动要求我们提意见,我们就不应该因为孩子选择的衣服颜色不美或者搭配不当而去要求他穿上大人喜欢的衣服。有时候,天气冷,孩子还穿很薄的衣服,父母们会因为担心孩子感冒而三番五次的督促孩子换衣服,其实只要孩子受过一次冻,下次就一定会记得穿厚一点了。有时候父母们的提醒反而妨碍了孩子生活常识的发展。
  所以,在生活中,能让孩子做主的事情,我们就一定不要代孩子“做主”。只要不伤害孩子自己或者别人,即便有点“过分”、“看起来不顺眼”也没关系,他们会自己纠正过来的。
  
  ◆孩子的成长需要自己不断尝试
  虽然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大多时候不如我们的好,但我们切不可因此而事事代替,因为事情虽然可以代做,成长却是不能代替的。他们需要不断的尝试和体验才知道什么是更好的,他们需要通过失败来检验错误。也就是说,孩子在尝试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因为孩子做得不好而去责怪,更不能亲身代替,如果孩子不主动求助,我们也不要急着去教他们。同样,孩子遇到什么问题想不通,来问我们时,也不要马上告诉他答案,而应该先问问孩子是怎么想,了解到孩子究竟“卡”在哪里,再去指导才会有好的效果。
  
  ◆万不可把“听话”作为教育的标准
  父母都喜欢主动而自觉的孩子,却又常常为孩子“不听话”、“管不住”而不安。为人父母万不能以孩子听话为满足,也不要总是期望孩子事事按照我们的设想去发展,因为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性格、兴趣和需要。许多父母因为孩子忤逆而发火,并不一定是孩子做得不对,而是因为“孩子不听话让自己没面子”。事实上,所谓父母的“权力”和“面子”并不是真正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怎样才对孩子的发展更有利。
  如果只能在偏执和毫无主见两者间选择,也许偏执一点的孩子更具发展潜力。偏执虽然很多时候都很讨厌,而且有一意孤行的危险,但是,当孩子的想法是正确的时候,尚能成功。假如孩子没有主见,他就永远不能成功,只能跟着别人的想法走,任凭环境的摆布,无论人家的想法是对是错,无论环境是否适合他。所以,为人父母不应该因为孩子不听话而暴跳如雷,相反要为孩子毫无想法、只会听从而担心。
  
  开讲专家:孟 迁
  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国家劳动部高级育婴师资培训师
  新浪网亲子中心教育名家团成员
  摇篮网亲子教育名家团成员
  CCTV少儿《成长在线》、《宝贝一家亲》、CETV 《父母大人》、BTV《谁在说》特约教育专家
  著有《上帝也是单亲-单亲妈妈快乐心经》、《做好父母这件事》等多部著作。
其他文献
是否决定让孩子插班入园,需要家长综合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及生活自理等能力,认真权衡插班入园给孩子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总的来说,对于年龄偏小、性格内向及不太自信的孩子来说,因为插班,很多方面的能力可能不如别的小伙伴,长此下去,就会产生更多的依赖感,缺乏成就感,对自信心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发展都会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最好选择9月份集体入园,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更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而对于活
指甲有什么特别?从指甲上可以看出健康吗?健康的幼儿指甲有什么特点呢?  指甲也叫甲板,前段是指尖,后部在皮下的组织叫做甲根。甲根下的组织叫甲母,是长指甲的地方,覆盖甲板周围的皮肤叫甲廓,甲廓前边半月形的淡色区就是甲半月,可视为健康状态的标志。正常的幼儿指甲是粉红色的,光滑且有韧性,甲半月清晰明显,颜色稍淡。    判断幼儿的指甲是否健康要看表面形态、颜色、质地、厚度及与甲床关系等方面。一般颜色异常
我带女儿去儿童公园,她异常兴奋,一到公园便熟门熟路地找到了画胶画的地方——女儿已是这里的常客了。  女儿挑了一张花仙子的胶画,准备专心作画。胶画其实很简单,在铁制画板上放上已成画形的线条,再在线条中各个区域内倒上五颜六色的颜料,最后把做好的图画放入微波炉中加热,一副胶画便制成了。  女儿对于画胶画很在行,先是把颜料仔细地倒在线条的中间,再用牙签把颜料拨到角落,这样就不用担心颜料溢到线条之外而弄脏画
5岁的儿子很天真,虽然有时候说的话有些幼稚,但是总能把我们逗得很开心,有时候我们都恨不得将小家伙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录下来,等我们老了再看一定很有趣。可是有一天我发觉不妙,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学会了说谎,而且是那种面不改色的,不是亲眼看到或者得到真实的证据,儿子根本不承认,难道小小年纪就成了“骗子”?这让我非常苦恼。  那天早上送儿子到幼儿园,在门口遇到儿子同班小朋友聪聪和她的妈妈,聪聪手里拿着一个
孩子虽是父母所生所养,但他毕竟是独立的个体,对世界有着自己独特完整的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谁都无法一手掌控孩子的心灵和梦想,哪怕是父母,也不能仅凭经验或表象就对孩子作出判断。大人与孩子的世界大不相同,而家长常常不能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于是误解也就由此产生。家长该如何正确理解孩子呢?让我们掌握一些防误解的小攻略:      善于倾听,换位思考  回想一下,我们是不是常常过于自信,以为自己完全了解并
美国:教育子女的七大忌语  ◆言过其实   如“你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等。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们会渐渐分辨出这句话中含有水分,于是长大成人后,对他人的称赞也会将信将疑。此外,听惯家长夸大其词赞扬的孩子,在步入社会后往往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   ◆人身攻击   如“你胖得像头猪”等。智力再低下的孩子也能体味出这类话包含的恶意,心灵会受到莫大的伤害。此外,年幼的孩子还可能信以为真而自暴自弃,
赏识与批评,就像帮助孩子谨慎把握住方向的小船,这两个看似极端的评论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    案例:  美国著名作家、剧作家巴迪8岁的时候,创作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首诗,他兴奋地将诗歌拿给父母看。巴迪的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就眼睛发亮,高兴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而他的父亲则摇摇头评价说:“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孩子,你还需要继续努力。”母亲的“精彩极了”使巴迪顿感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现在的孩子吃得越来越有营养,为什么还会缺钙呢?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最容易缺乏的元素之一,其中99%的钙用于形成骨骼和牙齿,1%存在于血液软组织里。宝宝正处在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自然较多,钙元素作为成骨的重要成分也特别容易缺乏。营养好并不代表钙的摄入充足,很多家长给宝宝补钙时,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    补钙误区一:  只补钙剂而没有补鱼肝油  很多
女儿峭寒现年5岁半,她自小就非常喜欢阅读,为此,我为她订阅了大量少儿读物。现在,她基本上已能独立阅读一般的幼儿刊物,较为准确地理解和复述书中内容了。  随着阅读面的不断拓宽,女儿的精神世界也日渐丰富,表达和创作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常常让我在家里陪她“演戏”。我一般会配以简单的道具,和她分别轮换扮演不同的角色,《哪吒闹海》、《聪明的一休》、《唐僧收徒》、《红袋鼠、火帽子和跳跳蛙》等故事都是我们经常表
父母总希望孩子掌握许多知识,并只记得重复强调设定的目标,却忘了对他说声“孩子,加油,你能行的”;总在孩子做错事时,一脸怒气地厉声责备,却忘了对他说声“别怕,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相信以上的情景,很多父母都曾面对过。其实有些话,父母们是说不得的。    ◎发泄情绪的话  “你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  “我被你气死了!”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作为父母,因为还要承受工作和生活的种种压力,对此难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