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和7.5%高渗盐水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bqn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单剂质量分数为3%和7.5%的高渗盐水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2年2月,将年龄> 15岁,收缩压≤70 mmHg或介于70~90 mmHg(1 mmHg=0.133 kPa)而心率>108次/min的严重创伤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进行液体复苏,A组:3%高渗盐水300 mL+林格式液;B组:7.5%高渗盐水300 mL+林格液;C组:林格液.观察其输液前及之后10、30、45、60 min时平均动脉压(MAP)、血压、心率、电解质变化,不良反应以及后期MODS、病死率情况.结果 148例患者入选本项研究.A、B组的升压效果明显优于C组.B组MAP在用药后30 min达到峰值(76.22 ±3.12) mmHg,高于A组,但其他时间点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h所用液体总量A、B组仅为C组的50%.B组心率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尤其在10 min时相点,平均达到127次/min,出现严重心慌不适的患者比例高于其他两组,少部分患者还出现一过性的血压下降.而A、C两组间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用药前后电解质改变均不明显,三组比较MODS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早期,单剂300 mL 3%和7.5%高渗盐水都有助于提高和维持血压.两种质量分数的高渗盐水升压效果近似,3%高渗盐水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更好。

其他文献
患者,女,32岁,2008-3-14 日初诊.主诉:早上起床后感到颈肩部酸痛难忍,转头活动受限.以往曾多次发生过类似的症状,经自服和外用消炎止痛药物、局部按摩及休息后症状减轻,故未
患者男性,69岁,农民,半素体健,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因腰伴右下肢疼痛、右足无力10d,于2007年12月12日来我院正骨科门诊.查体:跛行步态.背面脱腰椎左凸侧弯,顺时针旋转,骨盆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 比较地佐辛与芬太尼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210例为研究
免疫组织化学(IHC)又称免疫细胞化学(ICC) ,是通过观察组织或细胞切片中的抗原数量及其分布 ,对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技术[1 ] .组织切片可分为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
癌症仍然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 ,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虽然过去几十年对癌症的生物学行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并产生了一系列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但是癌症的病死率仍居
创伤是人类生活中最常发生的事件.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加之交通运输的多样化和日趋繁忙,致使各种交通意外伤害、工伤意外事故急剧增多.全世界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70万人.我国每年仅道路交通事故就死亡约9万人,占世界各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第1位[1]。
期刊
创伤是当今世界普遍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2010年全球因各种损伤而死亡的人数达到510万,超过死于艾滋病、结核和疟疾的总数[1].创伤最容易累及社会劳动力的主体——青壮年人群,已经成为44岁以下人群的首位死因,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其他事业的高速发展,创伤的发生率也持续处于较高的水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中国每年所有死亡患者
期刊
患者男性,47岁.因“突发胸闷、气短3h”由急诊入院.患者3h前饮酒后突发胸闷、气短,轻度心前区疼痛,伴心悸、头晕、恶心、右上肢麻木,无呕吐、黑矇.急诊科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心室率160次/min,血压180/95 mmHg(1mmHg =0.133 kPa),颅脑CT检查未见异常.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未正规服药控制血压,否认房颤病史,无已知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查体:T 36.5℃,P 120
期刊
目的 研究热负荷在预测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病房及重症监护室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共355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4分,随访伤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根据患者伤后6个月GOS评分将其分为两组:4~5分为预后良好组,1~3分为预后不良组,对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统计描述、Log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