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教授水平四(九年级)《原地背向双手后抛实心球——最后用力技术》,本节课设计理念新颖,教学内容主次分明,组织教法独特,练习形式多样,解决重难点的技巧策略巧妙,均解决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问题。学练在执教教师的体悟式教学思路的指导下,以背抛实心球为主线“主旨高楼大厦”,以素质练习为辅线“辅助地基砖瓦”,蕴含另一暗线“德育规则意识”,“三线”始终贯穿整节课。
一、试教各部分体会反馈
学生在“引导——体验——思考——启发——顿悟——体验——提高——拓展”的过程中,教师巧妙地组织引领、诱导启发、激励学生体验尝试和拓展拔高,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本课学习任务,学生的练习兴趣浓厚,课堂教学的效果显著。
(一)开始、准备活动部分
热身准备活动围绕主教材,采用“双人操”进行合作热身,让学生感到新奇和挑战性,在热身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本节课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也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相互协作的重要性,并且2名学生1组不停地提醒和纠正动作,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比常规的“徒手操”效果更佳。正如课后学生随笔中写道:这节课的热身操,我采用很有意思的双人操,大家都感到新奇和无比兴奋,虽然我以前从未接触过后抛实心球技术,可接近下课时,大家完全能按照教师教的动作将球抛出去,而且一次比一次远。
(二)基本部分
1.组织形式多样,教学效果显著。本课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技术动作由分解到完整,学练难度由简单到复杂,目标要求由低到高,解决重难点方法措施得当。课堂练习自始至终是在教师“无形的掌控”中和学生“比拼”下进行,学生在不知不覺学会了技术动作,在不知不觉中汗流夹背,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骄阳的烤晒,在不知不觉中领略了实心球的魅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更加喜欢实心球,课堂效果不言而喻。如,在学习实心球的背抛技术之前,巧妙设计让学生通过“坐式”“跪地式”“开立式”等多种抛掷形式,进一步体会脚蹬地反弹作用,让学生自己体验感受腰腹部发力,体悟思考背抛与前抛的区别,较为深刻地领悟发力顺序后进行完整的后拋练习,逐渐过渡到完整的后抛实心球技术练习。尤其是跪姿抛球,“逼迫”学生打满背弓和腰部发力,对主教材的铺垫起诱导作用。从而让学生没有了胆怯陌生感,在无形中降低了动作学习的难度,促使学生在自我体悟和探究中,快速掌握技术动作要领。所试课的班级学生练习兴趣浓厚,课堂教学效果较好。每个班级只有2~3名学生在后抛高度上不够稳定,其他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并保质按量完成课的任务(依据试课班级学生的学情基础,班级平均人数53人,从未接触和见过后抛实心球,本节课是第1次课)。
2.重难点解决策略颇具实效。本节课均解决了:让学生体会由下而上的动作用力顺序,指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不断探究实践,在理解动作要领和原理的基础上,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为了解决后抛速度和角度,笔者除了不断引导示范手指拨球和甩腕鞭打动作之外,还使用了辅助器材,设置适宜高度的障碍有效“干扰”,进而解决了学生后抛高度的问题。
3.拓展游戏接力。投掷课相对其他项目而言,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课堂上的规则要求必须严格,本课就非常注重这一点,是在学生基本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上,设计了拓展游戏《比拼抛》,学生此时个个跃跃欲试,不甘示弱,人人拼力为自己的小组“争分”“夺秒”,特别是安全区的学生,跟随音乐《我相信》(音乐位置有所调整)一起给自己小组呐喊和加油,比赛过程欢呼声此起彼伏。拓展游戏的成功之处,是技术、力量、速度和激励“同在”。如,双手高举实心球10个蹲起跳——快速跑向起抛线——抛球后快速返回安全区为队友加油呐喊——积分最高的两组组员获得每名学生加20分的奖励(笔者课堂采用积分制),比赛结果奖罚分明,激励作用明显。整个游戏比赛内容动静有效结合,教师在设置场地器材时尽可能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择机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安全提示,使学生建立了安全和规则意识的同时,也达成了本课的目标。让学生在“快”跑的同时,又能“静”下来抛,“静”时又能“动”着蹲起跳,在玩乐中进一步巩固提高技术动作,在比拼中拓展延伸了教材的价值。
(三)结束部分
由于本教案整理放松部分,除了音乐《茉莉花》之外,放松操没有明确规定和要求,因此在试教过程中,为了呼应课前的准备部分“双人操”,随着悠扬的音律,进行放松操练习的同时,增加了专门的2名学生1组的合作柔韧性练习,使得本课密度更大。
二、改进和建议
在试课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下面几处改进后,上课效果更好。
1.由于在平时的课上很少运用音乐,在热身活动时播放《我相信》音乐,反而使得学生不习惯,大多练习都是在下肢“固定”和两人合作中进行,“听觉”在此刻已是摆设了,激昂奋进的音乐反而成了干扰的“噪音”,依据所带学生实际情况,笔者把《我相信》音乐调整在拓展游戏时播放,结果则大不同,既激励了学生更加有拼力,也调节了游戏过程的紧张氛围,更起到了将课堂再一次推向高潮的“助力”作用。
2.试课游戏设想的初衷较好,但在教学过程中,“同心圆”练习形式虽然看着美观,但在视觉上让学生“眼花缭乱”感到繁琐且复杂;对于学生的“监管”相对松散,而且游戏时跑动路线不固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经过多次试课,在原教案游戏的基础上,根据试课班级人数及场地的实际,学生练习之前的距离约10~20m,尝试场地更改为视觉上更为直观的长方形(男生、女生距离有差异)和“井”字图形,由此调动队伍的次数相对减少了,场地准备工作量也减轻了,组织练习相对更快捷。
3.对于教案基本部分中“2名学生1组‘接球’”的练习,不管在哪个环节,笔者在施教过程都没有要求学生进行练习,毕竟实心球有一定的重量,会存在安全隐患。
4.建议教案撰写,语言文字表述更加准确具体。如,传球游戏的站位距离和要求,可以写为“在传球过程中,2名学生前后的间距约一臂距离,双脚位置固定不可随意移动”等。
三、师生课后随笔反思
本次试课让笔者受益匪浅,不管是执教教师独特新颖的教学理念,还是充满智慧的设计思路,都值得笔者和更多体育教师学习和借鉴,既开拓视野,更新教学理念,也促使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特别是新奇趣味的课堂组织练习形式,以及执教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将枯燥无趣的实心球课,变得处处是“问题”,时刻需“思考”;实施须“动脑”,练习必“遵守”,协作得“尊重”,评价更“激励”等,使得课堂焕然一新。借用学生课后随笔:“面对烈日的“烤”验,大家一个个还是沉浸于激烈的比赛中,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下,随着音乐愉快地为各自小组争分夺秒,整个课堂呐喊加油声不断。”“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后抛实心球技术,我们从课前的双人热身操到下课铃声敲响,大家始终是热情高涨,除了老师的巡回指导,我们自己也是相互配合提醒、相互纠错指导,尽管雨后的太阳有些毒辣,但这也似乎只是为我们的练习热情添加一些辅料而已,人人都只顾着努力摸索动作要领,探究如何更能抛得远一些,我个人感觉,就单独的后抛实心球的技术动作,并不需要大家更多的配合,但本节课的组织练习方式却是配合传递和投掷动作同时练习,不仅增加了我们对实心球的掌控,也提升了我们的配合能力,所以,本节课使我深刻体会到了体育各项目都是相互联系的,从宏观上来说,体育不仅是对个人技术动作的培育,更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项目的综合。”
以上是个人学习教案和试教后不成熟的感受和看法,请广大同仁予以指正。
试教教师:赵俊萍(《中国学校体育》社外编辑;陕西省咸阳高新一中,712023)
一、试教各部分体会反馈
学生在“引导——体验——思考——启发——顿悟——体验——提高——拓展”的过程中,教师巧妙地组织引领、诱导启发、激励学生体验尝试和拓展拔高,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本课学习任务,学生的练习兴趣浓厚,课堂教学的效果显著。
(一)开始、准备活动部分
热身准备活动围绕主教材,采用“双人操”进行合作热身,让学生感到新奇和挑战性,在热身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本节课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也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相互协作的重要性,并且2名学生1组不停地提醒和纠正动作,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比常规的“徒手操”效果更佳。正如课后学生随笔中写道:这节课的热身操,我采用很有意思的双人操,大家都感到新奇和无比兴奋,虽然我以前从未接触过后抛实心球技术,可接近下课时,大家完全能按照教师教的动作将球抛出去,而且一次比一次远。
(二)基本部分
1.组织形式多样,教学效果显著。本课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技术动作由分解到完整,学练难度由简单到复杂,目标要求由低到高,解决重难点方法措施得当。课堂练习自始至终是在教师“无形的掌控”中和学生“比拼”下进行,学生在不知不覺学会了技术动作,在不知不觉中汗流夹背,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骄阳的烤晒,在不知不觉中领略了实心球的魅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更加喜欢实心球,课堂效果不言而喻。如,在学习实心球的背抛技术之前,巧妙设计让学生通过“坐式”“跪地式”“开立式”等多种抛掷形式,进一步体会脚蹬地反弹作用,让学生自己体验感受腰腹部发力,体悟思考背抛与前抛的区别,较为深刻地领悟发力顺序后进行完整的后拋练习,逐渐过渡到完整的后抛实心球技术练习。尤其是跪姿抛球,“逼迫”学生打满背弓和腰部发力,对主教材的铺垫起诱导作用。从而让学生没有了胆怯陌生感,在无形中降低了动作学习的难度,促使学生在自我体悟和探究中,快速掌握技术动作要领。所试课的班级学生练习兴趣浓厚,课堂教学效果较好。每个班级只有2~3名学生在后抛高度上不够稳定,其他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并保质按量完成课的任务(依据试课班级学生的学情基础,班级平均人数53人,从未接触和见过后抛实心球,本节课是第1次课)。
2.重难点解决策略颇具实效。本节课均解决了:让学生体会由下而上的动作用力顺序,指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不断探究实践,在理解动作要领和原理的基础上,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为了解决后抛速度和角度,笔者除了不断引导示范手指拨球和甩腕鞭打动作之外,还使用了辅助器材,设置适宜高度的障碍有效“干扰”,进而解决了学生后抛高度的问题。
3.拓展游戏接力。投掷课相对其他项目而言,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课堂上的规则要求必须严格,本课就非常注重这一点,是在学生基本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上,设计了拓展游戏《比拼抛》,学生此时个个跃跃欲试,不甘示弱,人人拼力为自己的小组“争分”“夺秒”,特别是安全区的学生,跟随音乐《我相信》(音乐位置有所调整)一起给自己小组呐喊和加油,比赛过程欢呼声此起彼伏。拓展游戏的成功之处,是技术、力量、速度和激励“同在”。如,双手高举实心球10个蹲起跳——快速跑向起抛线——抛球后快速返回安全区为队友加油呐喊——积分最高的两组组员获得每名学生加20分的奖励(笔者课堂采用积分制),比赛结果奖罚分明,激励作用明显。整个游戏比赛内容动静有效结合,教师在设置场地器材时尽可能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择机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安全提示,使学生建立了安全和规则意识的同时,也达成了本课的目标。让学生在“快”跑的同时,又能“静”下来抛,“静”时又能“动”着蹲起跳,在玩乐中进一步巩固提高技术动作,在比拼中拓展延伸了教材的价值。
(三)结束部分
由于本教案整理放松部分,除了音乐《茉莉花》之外,放松操没有明确规定和要求,因此在试教过程中,为了呼应课前的准备部分“双人操”,随着悠扬的音律,进行放松操练习的同时,增加了专门的2名学生1组的合作柔韧性练习,使得本课密度更大。
二、改进和建议
在试课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下面几处改进后,上课效果更好。
1.由于在平时的课上很少运用音乐,在热身活动时播放《我相信》音乐,反而使得学生不习惯,大多练习都是在下肢“固定”和两人合作中进行,“听觉”在此刻已是摆设了,激昂奋进的音乐反而成了干扰的“噪音”,依据所带学生实际情况,笔者把《我相信》音乐调整在拓展游戏时播放,结果则大不同,既激励了学生更加有拼力,也调节了游戏过程的紧张氛围,更起到了将课堂再一次推向高潮的“助力”作用。
2.试课游戏设想的初衷较好,但在教学过程中,“同心圆”练习形式虽然看着美观,但在视觉上让学生“眼花缭乱”感到繁琐且复杂;对于学生的“监管”相对松散,而且游戏时跑动路线不固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经过多次试课,在原教案游戏的基础上,根据试课班级人数及场地的实际,学生练习之前的距离约10~20m,尝试场地更改为视觉上更为直观的长方形(男生、女生距离有差异)和“井”字图形,由此调动队伍的次数相对减少了,场地准备工作量也减轻了,组织练习相对更快捷。
3.对于教案基本部分中“2名学生1组‘接球’”的练习,不管在哪个环节,笔者在施教过程都没有要求学生进行练习,毕竟实心球有一定的重量,会存在安全隐患。
4.建议教案撰写,语言文字表述更加准确具体。如,传球游戏的站位距离和要求,可以写为“在传球过程中,2名学生前后的间距约一臂距离,双脚位置固定不可随意移动”等。
三、师生课后随笔反思
本次试课让笔者受益匪浅,不管是执教教师独特新颖的教学理念,还是充满智慧的设计思路,都值得笔者和更多体育教师学习和借鉴,既开拓视野,更新教学理念,也促使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特别是新奇趣味的课堂组织练习形式,以及执教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将枯燥无趣的实心球课,变得处处是“问题”,时刻需“思考”;实施须“动脑”,练习必“遵守”,协作得“尊重”,评价更“激励”等,使得课堂焕然一新。借用学生课后随笔:“面对烈日的“烤”验,大家一个个还是沉浸于激烈的比赛中,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下,随着音乐愉快地为各自小组争分夺秒,整个课堂呐喊加油声不断。”“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后抛实心球技术,我们从课前的双人热身操到下课铃声敲响,大家始终是热情高涨,除了老师的巡回指导,我们自己也是相互配合提醒、相互纠错指导,尽管雨后的太阳有些毒辣,但这也似乎只是为我们的练习热情添加一些辅料而已,人人都只顾着努力摸索动作要领,探究如何更能抛得远一些,我个人感觉,就单独的后抛实心球的技术动作,并不需要大家更多的配合,但本节课的组织练习方式却是配合传递和投掷动作同时练习,不仅增加了我们对实心球的掌控,也提升了我们的配合能力,所以,本节课使我深刻体会到了体育各项目都是相互联系的,从宏观上来说,体育不仅是对个人技术动作的培育,更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项目的综合。”
以上是个人学习教案和试教后不成熟的感受和看法,请广大同仁予以指正。
试教教师:赵俊萍(《中国学校体育》社外编辑;陕西省咸阳高新一中,7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