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纪念碑前的凝想5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xjmb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7日,抗战祭日。
  我来到成都人民公园,凝神伫立在“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川军,是指以四川籍官兵为主体的,或属当时川康绥靖公署制内的军队。
  在1937—1945年八年全面抗战期间,计有350万川籍官兵走上前线,总计阵亡26万,负伤34万,失踪4万余人。无论是兵员总数和伤亡总数,均占了全国的1/5。因此,流行于当时的褒扬之语,便有“无川不成军”、“川军能战能胜”之说。
  这座雄伟的纪念碑,是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1904—1993)完成于1944年的传世之作。我肃穆地抬头仰望,虔敬地注目凝视:高大的碑座上,铮铮铜雕,宛若真人——一位奋勇无畏的川军抗日战士,身佩大刀,脚裹绑腿,手握长枪,胸前别着手榴弹,左脚跨前,右脚跟进,雄姿英发,目光炯炯,凝重地注视着前方,抿嘴怒视,憋足了拼杀的劲头。那睿智的眼神里,满含着杀敌雪耻的深仇大恨与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抗日战士那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威武与勇毅,那种誓死保卫国土、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的英雄气概,令人折服,也令人震撼。壮士背后的蓝天,像被擦拭过一般晶莹、剔透;而碑座旁边累积的巨石,以及碑旁修剪齐整的长青树和各色花卉,簇拥着、陪伴着英雄的身姿,更凸显出抗日志士杀敌报国、一往无前、誓死如归的风采与气质。
  我不禁伫立碑前,静静地默哀,一种无比崇敬的心绪奔涌在心头。光荣与悲壮,神圣与肃穆,庄严与敬重……在我心中交织着,搅腾着,撞击着,将我如潮的思绪带向迢遥的远方,带向历史的往昔……
  ——78年前的今天,1937年7月7日,日军以捏造的事实反诬中方,趁势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自兹日始,中华民族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八年全面抗战。
  ——八年全面抗战期间,四川出兵总计350万人,占全国征兵总量20%以上。首批出川川军分三路奔赴抗日前线,分别由邓锡侯、刘湘、杨森三位司令长官率领。从此,川军足迹遍及全国抗日战场,几乎所有的对日大会战中,都有川军将士的身影。在正面战场,抗日军队中每五六人中就有一个四川人;四川全省,平均每17个人中就有一人上前线。
  ——八年全面抗战,川军将士参加了中国战场抗击日军的28个大型会战和重大战役,守卫全部正面战场1/5的国土,伤亡64·6万余人,其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
  ——全面抗战期间,四川动员250万民工抢修川陕、川黔、川滇、川湘四条公路干线,新建、扩建空军基地33处。1943年12月,四川动员29个县的50万民工,仅用半年时间抢修出新津、邛崃、彭山、广汉四个战略轰炸机机场和五个驱逐机机场,这些机场立即在抗战中派上用场。中、美战机由此驰骋长空,重创日军。从成都附近各机场起飞的B29飞机对日本本土及其占领地共投弹3623吨,令日军胆寒。
  从以上几组统计数字,足见四川人民为八年全面抗战所作出的贡献之巨以及付出的牺牲之大。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辉的一页。1945年10月,《新华日报》专门发表社论《感谢四川人民》。社论中的一些奖掖的话语,也刻在了成都人民公园的这座纪念碑上。
  说起这座纪念碑,还有一段往事须提及。1944年春天,川康绥靖公署特务团一营一连中士张朗轩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去给刘开渠等几位艺术家当模特。连续几个月,他每天全副武装,背着大刀,握着长枪,挂着手榴弹,为这尊艺术雕像的造型付出了心血和汗水。
  纪念碑上的这一尊无名英雄像,是无数英勇抗日、不怕牺牲的川军将士的缩影和化身。四川籍将级军官殉国的,除被称为“川军抗战第一人”的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陆军上将刘湘,系1938年积劳成疾病逝于武汉外,其他均系英勇杀敌、战死疆场者,如150师师长、陆军中将许国璋,第36集团军总司令、上将李家钰,41军代军长、上将王铭章,145师师长、上将饶国华,中将柴意新,以及少将以上军官王润波、赵渭宾、邹慕陶等数十名骁勇战将。他们均是以死报国,马革裹尸,义薄云天的爱国将领。从“士”的角度,则包含从下级军官至普通战士在内的成千上万、无以数计的川军抗日烈士。
  我肃立在纪念碑前,献上我的一瓣心香,一缕心曲,一腔仰慕之情……
  我肃立在纪念碑前,犹见眼底烽火四起,硝烟弥漫;犹闻隆隆炮响,砰砰枪鸣。八年全面抗战期间,以毛泽东、朱德为首的中共抗日军队,与包括“川军”在内的广大“国军”,团结携手,一致对外;同御侮,共雪耻;奋弓弩,射天狼!重创强虏,大振国威,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忆往昔,神州何惧狼与虎?看今朝,华夏正圆强国梦。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率领战无不胜的中国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矢志不渝,勇往直前。安息吧,抗日的先辈英烈们!无比强大的中国,已经巍然矗立在世界的东方……
  (题图:邓小刚摄影)
  作者: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其他文献
忽闻病毒扰神州,佳节何须尽兴游。  杜绝邪风侵体内,不参热闹摆风流。  干群合力严防控,医患同心化险愁。  待到春花香满径,诗情画意任歌讴。  宅居感懷  宅居竟日趣犹存,防控闲将医籍温。  户外桃梅争吐艳,胸中念想总留痕。  春光普照除私欲,翰墨熏陶长慧根。  武汉驰援如卷席,频闻喜讯感天恩。
期刊
抗疫屠苏未饮,守城昼夜难眠。信报平安诗远寄,日记艰辛和泪看。逆行万户牵。 封堵心关三镇,控防責压双肩。上路登门魔岂惧,查疾巡逻人不闲。完婚往后延。
期刊
鼠年岁首,武汉突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流传之广,殃及华夏,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举倾国之力控制疫情传染,余因而有感,爰赋一律以记之。  疾情突发楚江头,病毒相传百姓忧。  武汉封城彰国力,神山建院解民愁。  基层防控争时下,医护攻坚搏激流。  万众齐心除疠疫,春回大地暖神州。  临江仙  冠状病毒肺炎突发,国之不幸,党和政府极为关注,采取一切措施加以防控,因而赋此。  呜咽声悲江汉水,可知病毒流行?
期刊
时乖伫结。禹甸轻寒,东西霧瘴蔽月。怅望哀鸣鸿雁,疫情争说。潸然岁尾梦碎,叹庶黎、病床生诀。感痛楚,付愁肠、不尽九天悲咽。 且把惶惶抛别。心喜见、中央寄怀殷切。伟略精详,战鼓响声未歇。欣闻五湖四海,挂云帆、制遏堵穴。解困厄,一笑浩歌报大捷。  庚子鼠年元日晨吟  曾经非典十余春,接踵兽禽殃祸频。  疾病忧思传播广,黎民惶恐惹危身。  青蒿遍野呦呦在,本草高明切切真。  天道有情悬大爱,烛龙早日送瘟
期刊
母难时交逢国难,一怀愁绪泪潸然。  梦中惊觉硝烟起,耳底怕闻烽火连。  孤愤叩心悲雪魄,多艰举步望冰渊。  问天何日驱魔障,逆向乘风奋着鞭。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骤发感赋  疫情突兀自怊惆,鄂渚倾波逐逆流。  锦里不堪惊万户,汉江有恨引千愁。  横刀断腕怜民庶,拔剑悲歌许国猷。  但挽狂澜传大捷,京都北阙揖龙旒。  八声甘州·冠状病毒肆虐,夜不能寐,感慨赋此  蓦瘟君肆虐卷嚣尘,禹甸恁凝愁。怅霜
期刊
天公突发倒春寒,九省通衢起祸端。  荆楚疫情关禹甸,炎黄圣手挽狂澜。  易经一夜征雷火,江汉三山镇蝠獾。  最是黎民正月过,宅居网上报平安!  金缕曲·寄荆襄  一夜封城决。正荆襄、银花火树,年宵佳节。黄鹤楼前江天冷,倏爾长街空阔。算史记、谁家曾阅?游子思归无觅处,暗尘寰、冠毒飞炎烈。谈色变、声呜咽。 男儿有志坚如铁。纵惊涛、关山万里,亲情难灭。生死同舟星光影,医护衣冠似雪。但守望、爱心相接。防
期刊
冬日的成都洛带古镇已有浓浓的过年气氛,广场上许多游人聚在一幅长5.2米,高1.2米的画前驻足欣赏。“凤梧书院里,老师带着学生猜灯谜;洛带广东会馆戏台上,川剧《秋江》正在上演;洛带公园里,镇长接过‘捍卫乡梓’匾额……”千人闹元宵的一幅幅场景定格在这幅由画家何青城创作的《洛带古镇元宵图》里。  何青城,四川成都人,幼年习画,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成都市美术学校,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期刊
华夏工商文化源远流长,兴起于夏、商、周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进入活跃时期,到西汉前期达到兴盛阶段。在工商文化发展过程中,抑商举措和抑商观念与重商举措和重商观念始终处于对立消长状态。但在王室式微、诸侯争霸和战后恢复等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工商文化往往有着自由发展的空间,商品经济在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之间有机协调、齐头并进,尚未受到专制王权的过度压抑。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王权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期刊
鲐背之年又请缨,忍抛家眷赴江城。  深知众庶三时愿,敢向前途二竖行。  防疫一身高手段,忧民四季老翁情。  消除非典曾經勇,今日驱邪正战耕。  四川抗疫获网上好评得句  超前引控避阴邪,网上飘红五蜀花。  防患未然谁指点?原来省长是专家。
期刊
十年前,我写了一篇短文,题目是《“莳未匝”注解之误》。短文指出钱锺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1978年重印)中“莳未匝”句的注解有误。短文有幸在《文史杂志》2003年第6期上发表,随后,得到一位读者不满意见的回应;再后,更有读者当面向我质疑:钱锺书先生是当代学术权威,其《宋诗选注》是公认的佳作,岂有“硬伤”可言?  我以为,像这样的“学术问题”是可以讨论的,况且能借以请益于方家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