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主持人的“失败”采访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vr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个26岁的青年被压在废墟下三天三夜。当救援人员发现的时候,他坚定地说:“我必须要活下去,因为还有很多我爱的人在等我。”然而,当救援人员费尽周折把他救出来时,他却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停止了呼吸。救援人员拼命喊他:“你这个傻子,你都挺了三天三夜,这会儿还挺不住吗?你的老婆还在等着你。” 他最终没能再睁开双眼……
  这段救援过程被凤凰卫视《冷暖人生》节目组全程记录下来,取名《陈坚的最后79小时》。视频一经播出,令无数国人唏嘘感叹。然而,人们在感动的同时,也对现场主持人陈晓楠提出批评,认为她不该为了挖掘新闻素材,而在救援现场喋喋不休地问个没完。
   陈晓楠是《冷暖人生》的当家主持人,这些天确实也在灾区进行采访报道,但营救陈坚现场的那个女主持却不是她。为此,她专门撰文向公众做了澄清。其实,面对如此巨大的灾难,那些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新闻伦理和新闻道德,给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拷问。陈晓楠一度也很困惑。
  北川中学的一批学生获救后,被安置在一家宾馆的礼堂内,陈晓楠来到这里采访。她注意到,由于地震发生时每个班级的位置不同,跑出来的学生数目也相差很多,有一个班,四十几个人,生还的只有四名。她问一个男孩,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男孩说,他和一个最好的同学往外跑,一转身,房子塌了,巨石离他只有几十厘米,再看他身后的好友,只剩下了一双脚……说到这,男孩的眼睛里充满恐惧与悲伤,陈晓楠的心里“咯噔”一下,她拍着男孩的肩膀说:“对不起,我不应该让你回忆这么残酷的时刻。”男孩很懂事地摇摇头。陈晓楠却沉默了,她扪心自问:我该问吗?
  几天以后,孩子们已经在纸板铺成的大通铺上开始笑闹。陈晓楠想,毕竟是孩子,灾难磨灭不了他们的童真。她又和他们聊天,聊他们的班级,问他们叫什么名字,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回答着。从新闻的职业角度讲,她清楚,采访不该如此简单与肤浅,应该挖掘更多的细节和故事,至少她该问:“地震的时候你在哪里?”但她没有,她知道,这句话,会像一把刀子,开启孩子们生命最黑暗的回忆。她宁愿以一次失败的采访来保全孩子们眼前的快乐。
  按照计划,她还要采访另一个女孩子。她被砸在一块大石板下面,后面一个男孩子,也在瓦砾堆里。女孩的伤比较轻,救援人员决定先把她抬出去,当他们返回来的时候,男孩子已经没有了气息。女孩哭着对陈晓楠说:“都是因为我……” 陈晓楠的眼睛湿润了,她抓着女孩的手,安慰她:“这不是你的错。”在女孩忏悔的泪水中,陈晓楠也陷入深深的悲悯和同情之中,她回忆说:“我的采访断断续续地进行,从来没有哪次采访像这样总是长时间地停顿,有时候,我需要长长舒一口气,才能问出下一个问题。”
  陈晓楠承认,她在灾区的几次采访,从职业角度来说,是不成功的,因为不深刻、不具体、不连贯、不完整,但也不后悔。在经历了内心短暂的挣扎之后,她认识到,采访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人,而不是为了完成一项工作。她动情地说:“我们作为记者的同时,更重要的还是要被还原成‘人’。”
  是呀,无论什么职业,都应当首先具备做人的良心和悲悯情怀,其后才是职业和身份的考虑,尤其是在如此国难面前。让我们记住名牌主持人陈晓楠的几次失败采访,因为她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这比所谓的身份和敬业要动人得多。
  ■编辑 陈霖
  E-mail:chenlin719@126.com
其他文献
随着利比亚战火的不断蔓延,各国媒体都派出了精兵强将去一线抢新闻。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谁能抢到最新、最快、最好的战事新闻,谁就是胜利者。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也不甘示弱,分别派出2名和3名记者前往一线。临行前,领导纷纷交代,要有抢的意识,要冲锋在前,电视台都将开辟专栏,以最快的速度、最多的时间、在最好的时段播出。  5名记者一上前线,就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衣,穿梭在一线,不断报道大量战斗场面。但这
同学们好:  我是一个普通的宿舍管理员。能够有机会在毕业典礼上说几句心里话。真的感到很荣幸。  我在学校干宿舍管理员已经十年了,十年来,我把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我喜欢他们经过时都会喊一声“阿姨,您好!”  在学校,作为宿舍管理员,我看到学生经常打游戏、上网夜不归宿、睡懒觉“翘课”,我都忍不住要唠叨一下。因为我觉得父母用血汗钱供养你们读大学更不容易,大家应该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早日成为有用
这可能是我在接下来要讲的内容当中,可能很少会提及的字眼,但是,它可能无处不在。  在2008年1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有一篇社论叫《伟大的一年》。当这一年过去的时候,你回头看这篇社论的题目,的确非常准确。然而定性为伟大的时候,那是因为一切我们在那一年,可以想得到的很多的事情:改革三十年、北京奥运会、神舟七号等等。当时想不到会有雨雪冰冻灾情,尤其想不到会有汶川大地震,也想不到金融危机。然而,正是这
陈晓兰是一位医学专家。她入选“感动中国”人物的原因,是用半生的精力致力于“打假”。有人问她:为什么要历经艰难去打假?陈晓兰说:“我们不可能永远是专家、医生,可是,我们却早晚都会成为病人。”这是大实话,人人都懂,却不一定人人都能做得到。  陈晓兰医生工作在上海一家医院理疗科。近年来,她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方面的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达二十多种,其中有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打假10年中,有人把
同学们:  今天之所以愿意来跟法学院的同学谈谈人文素养的必要,我来的原因很明白:你们将来很可能影响社会。但是昨天我听到另一个说法。我的一个好朋友说:“你确实应该去台大法学院讲人文素养,因为这个地方出产最多危害社会的人。”25年之后,当你们之中的诸君变成社会的领导人时,我才72岁,我还要被你们领导,受你们影响。所以“先下手为强”,今天先来影响你们。(笑声)人文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暂时接受一个非常粗略的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习惯:在接电话前,猜一猜是谁打来的?美国作家鲁珀特·谢尔德雷克最近写了一本书,名叫《被凝视的感觉:大脑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以证明人们有一种自己都没意识到的精神力量,那就是心灵感应。   在美国的一项民意调查中,有58%的人声称有过心灵感应的体验。最近在英国和美国进行了一次随机入户调查,结果显示有45%的人有过心灵感应。   依照谢尔德雷克的观点,心灵感应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以思想
又一个天才被媒体报道了出来。   这个叫黄艺博的孩子,从两岁起就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时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现已发表100多篇文章。今年,他12岁了,依然表现得很突出,并没有像天才方仲永那样“泯然众人矣”。黄艺博的父亲告诉记者,孩子对于“民生”的关注已经远远超过自己,他的理想是“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同时声明“这些习惯和兴趣都不是我们有意培养的,孩子的天性占了主动权”。   我不知
一位教授站在课堂上。面前是他的30名学分子化学的大学四年级学生。  “我在这学期担任了你们的导师,我知道你们为了这次考试付出了多么艰苦的努力,我很清楚你们为了得到高学分而承受的学习压力,也知道你们所有人都有能力理解考试的内容,所以,我准备给你们当中所有放弃参加这次终考的同学一个‘B’。  课堂上传来欢呼声。一些学生从椅子上跳起来感谢着教授的理解,然后走出了教室。教授看了看剩下的几名学生,继续说道:
在最近一次去毛伊岛的旅行中,我看到了一个女孩和她妈妈之间的争执。那天,一丝热带的微风轻轻吹来。大海是平静的。可在一瞬间,我餐桌旁边的一对母女却爆发了一场小风暴。在伸手拿相机的时候,母亲不小心碰倒了一杯冰水,而她的女儿却兴奋地尖叫起来,大概是觉得这次碰翻杯子的不是她。那位母亲显然有些尴尬,而就在她开始擦桌上的水时,那个小女孩开始用手愉快地玩着那摊水。母亲喝斥着让她停止,并把她的双手放下去按在了她身体
小新是数学系里最早开始找工作的人之一。他从暑假前已经开始到处找关系实习了,先是争取到了在证券公司的实习机会,又早早地在7月份拍完了免冠及展现个人风采的照片,随后又写出了自己的中英文简历。这些准备工作使得小新在求职的狙击战中,一路胜出。  小新的狙击面非常广泛,从广告、营销到审计、管理咨询、期货证券,面面俱到。为此,小新制作了两份简历,一份是用于广告、营销方面求职的,突出的是自己的兴趣,包括自己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