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伴随着我的创作鉴赏与研究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1986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平 1942年生于重庆,祖籍扬州。1963年毕业于江苏省国画院。曾任书画鉴定之职于南京博物院,1981年调江苏省国画院至今。1983年以来,多次应邀赴美国、欧洲及亚洲各地考察、讲学、出席国际艺术史高层论坛。出版专著《山水画传统技法解析》《人物画传统技法解析》《花鸟画传统技法解析》《龚贤研究》《倪云林研究》《娄东画派》《陈淳》《龚贤》《中国画》《鉴识傅抱石》《现代中国画名家翰墨——傅抱石》等。现任江苏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客座研究员;兼任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扬州大学教授;江苏省美术馆、南京博物院鉴定顾问;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名誉会长、江苏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江苏民进江海书画会会长、江苏省海外联谊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书画的收藏,有着久远的传统,近一二十年来,其规模似乎远甚于以往。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大量介入,使它不再是少数有钱有闲阶层的专利了。如果对目前中国书画收藏的队伍做一个简单的分类的话,大致为:(一)财富性收藏——以财富为支撑,以艺术品保值为主要目的者。(二)投资性收藏——以市场为导向,以投资增值为主要目的者。(三)艺术性收藏——主要出于对艺术品本身的爱好,以艺术欣赏和研究为目的者。(四)兼顾保值、增值投资与艺术欣赏的收藏者。当然,任何类型的收藏,必是与收藏者的身份、志趣、鉴赏能力及财富状况相联系的。
  我对于中国书画收藏的兴趣来自于家庭,家中的一些旧藏是祖父留下的。父亲喜欢文学与书画,他自己也是一位很好的书法家。年少时,父亲经常带我去逛文物商店或古旧书店,父亲的这些兴趣渐渐地成为了我的兴趣。
  上世纪60年代初,我从江苏省国画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南京博物院,从事古书画鉴定工作。南博书画藏品数以万计,宋、元、明、清无不具备。能近距离看到这么丰富的古代真迹,对我来说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我也将原来对于书画的兴趣,当作一种事业来追求了。其时,教我学习鉴定的是徐法秋先生,为了开阔我的眼界,他常带我拜访一些著名的收藏家,如上海的钱镜塘、刘海粟、沈京似等。法秋先生逝世于文革。上世纪70年代后期,笔者入徐邦达先生之门,眼界更加开阔了。
  我敬仰那些大收藏家,然而,由于文博从业的规则,我却不能介入古代书画的收藏。所以我的书画收藏是从近现代作品开始的。早在196 2年,我与钱松喦、亚明、俞剑华、张文俊、陈大羽等组成的江苏国画家代表团到山东,参加国画交流活动,与会者还有来自北京、上海和山东的著名画家李苦禅、王雪涛、田世光、郭昧渠、江寒汀、王个簃、孙雪泥、于希宁等。他们无一例外的赠画给我。更有幸的是,我还在青岛邂逅收藏大家张伯驹、潘素夫妇,张先生为我书写的两阕词,一直珍藏至今。前辈们的厚爱,更加激发了我收藏的兴趣。南京的钱松每、亚明、宋文治、魏紫熙、俞剑华、张文俊、陈大羽、林散之、高二适等先生都是我的师辈,他们从不吝啬自己的笔墨,时时有所赠与。这些作品,既是我的最初的收藏,也让我深入了解了当代画坛前辈的创作状态和风格特征。尤其是那些当面即席写就的作品,给予我的启发,真胜读十年书啊!
  我也经常利用出差的机会,在苏州、无锡的文物商店试图买到自己喜爱、且价格不贵的近现代画家的作品。大约是1964年,我去苏州鉴画,在文物商店看到一幅张大千的花鸟画,非常精彩,标价16元,但我身上只有6块钱,向同来的两位同事借,也凑不足数,只得放弃。店中另有一幅顾伯逵上世纪40年代画的《蛮婆戏猴图》,只要4块钱,我就买了下来,算是对自我兴趣的弥补。这便是我购买的第一幅画。从此,我对于书画收藏的兴味便一发而不可收。之后,当我稍有经济能力的时候,又收藏了齐白石、徐悲鸿、吴湖帆、张大千、丰子恺、傅抱石、李可染等大家的作品,慢慢形成了现代书画的一个小小的系列。
  在这个系列中,我要特别提到一个人——吕凤子(1886年-1959年),中国近现代画坛上的国画大家、艺术教育大家,中国女子教育、职业教育的拓荒者。在国画创作和理论研究上,吕凤子都有着过人的才能与成就。徐悲鸿认为他“承历世传统,开当代新风,300年来第一流”。他又是一个人品高洁、十分淡泊的人。张大干就曾说过:“他的才华真高,但是他的生性却很淡泊,简直可以说是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要是他稍微重视一点名利,他的名气就会大的不得了了。”上世纪50年代,他是江苏省国画院筹备委员会主任(遗憾的是,他在画院正式成立前去世了),他的一部《中国画法研究》,奠定了“新金陵画派”的理论基础。然而,近些年来,他的艺术却倍受冷落,他的名字也渐被画坛淡忘。有感于此,我开始关注和收藏他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出版了《吕凤子书画集》,又倡议并推动举办了《吕凤子书画展》。
  我对于吕凤子先生艺术的收藏与研究,首先源于对其人格与艺术的推崇,其次是出于一名理论研究者的责任,尤其是当中国画艺术正在成为我们的精神盛宴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忽视和冷落凤先生这样的先驱者,更何况他的艺术又是那样高妙呢!
  1981年我从博物院调回画院,也渐渐有了书画稿费的收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书画市场的开放和发展,给所有热爱中国书画的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
  我们的许多前辈鉴定家,其鉴定的经历大约都是从购买第一幅古字画开始的,张大干、徐邦达先生都是如此。因为,没有涉及经济的“刻骨铭心”的锻炼,是很难成就一双鉴真辨伪的“火眼金睛”的。
  我购买的第一幅古画,是10余年前在上海拍卖会上拍得的李因的一幅绫本墨笔《松鹰图》。徐邦达老师做客爱莲居时看到此图,欣然为题曰:“吾乡李女史因、今生,号是庵,明末葛无奇篷室。工水墨花鸟,尤喜作鸷禽虬枝,世多赝本,如此帧洒脱有白阳山人遗则,出之闺帷之手,诚少多见,差可与吴门赵文俶方驾,应为真迹无疑。……”
  李因的画让我萌生了搜集女性画家作品的念头。书画市场,历来趋热,追捧“热名头”,我却反其道,觅“冷”。名头冷,艺术未必低,甚至高而妙。女性书画,大约是格外“冷”的,以往,她们在画坛几乎成了被遗忘的群体。晚清,杭州女士汤漱玉著《玉台画史》,专辑历代能画才女,仅得201人。这一人数与历代见诸记载的男性画家相比,真是沧海一粟!
  近10余年来,笔者已搜得女性书画作品百余件。早自明中期,晚至近现代,社会角色各各不一,革命家有之,学者有之,闺秀有之,名妓亦有之;享大名者有之,寂寂无名者有之,未及成年即殁者亦有之……一件作品有一段历史,一段心迹,一段故事。而最有故事可讲的是夫妇合作之丹青,其中更为难得的是夫、妻、妾 三者的合作,这是一个特定时代、特定人群的故事。“南社”社友蔡守(1879年-1941年)广东顺德人,字哲夫,号成城,别署寒琼。妻张洛,取《诗经》“哲妇倾城”意,便称倾城。又娶谈溶溶为妾,取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诗句,称之谈月色。3人皆雅擅金石书画,和谐相处且并隶南社,因成一时佳话。笔者藏其3人合作两帧,即是这段画史佳话的佐证。
  对于女性书画的收藏,前代也不乏其人。10余年前,我自镇江得一女史画——陶素卿《墨梅图》。陶素卿,何许人也?遍查不得,如此高妙的画艺,竟失落到“无名”的境地,不禁为之不平!然而,从该画轴左侧裱绫的袁克文题识上,却读出了画笔之外的趣味来。识曰:“余嗜搜集女士字画,是帧为定海方公药雨所藏,蒙割爱见畀,观夫其笔意之清隽可喜,洵足为吾破箧生色,因识数言,以志感念。时光绪丁未年秋,项城豹岑袁克文识于津门窖次。”
  据此可知该图原为方药雨所藏。方氏名若,字药雨,生于同治八年(1869年),卒于1954年,浙江定海人,工画,富收藏。方氏寄居天津多年,克文与之同好古泉,因而关系甚密,故得其赠。其时丁未为纪元1907年,距我得此画时整整百年。袁克文(1890年-1931年)字豹岑,号寒云,袁世凯次子,是民国年间著名的四公子之一,他反对其父称帝,不事政治。善诗工书,是个多才多艺的风流才子。画面左下角钤“豹公读过”白文长方印,可见于此画之珍重。
  郑逸梅(1895年-1992年)《艺林散叶》亦载有与此画相关记述:“袁寒云早年喜搜罗女子书画,方药雨以所藏陶素卿墨梅轴畀之,寒云题跋其上。是画后归丁柏岩,丁亦喜收罗女子书画,我在丁家见之。”
  丁柏岩,名淇,镇江人,居上海。擅画,富收藏,藏品中不乏女性书画。著有《京江画人录》。1985年前后,丁柏岩去世,镇江文物商店曾于其家购得部分藏品,仅书画扇面就达500件之数。这件陶素卿《墨梅图》当然也在其中。
  100年间,此图三易其手:方若——袁克文——丁淇——爱莲居,从天津到上海又到镇江,最后来到南京。笔者为了表示珍爱,亦郑重地钤上了“爱莲居珍藏女性书画记”一印,这是百年后的又一个记录。
  我收藏的第二个专题是地方名家绘画。我祖籍江苏扬州,现今生活、工作在南京,因此,金陵名家、扬州八怪的作品自然成为我收藏和研究的重点。
  对于“金陵八家”及金陵画史的关注,始于我进入南博的初期,即1963年,我曾应命写过相关的文稿。之后又潜心研究龚贤,大量收集真迹与伪迹的照片,反复进行比对,终于梳理出龚贤艺术风格形成的轨迹,提出其由“白”入“灰”再进入“黑”的发展路线。完成了《龚贤研究》的写作,又编著了《龚贤精品集》。
  在长长的10余年中,我不仅掌握了龚氏书画的鉴定法,也从龚氏的画技中汲取营养,用之于我的山水画创作。14年前,当我终于得到第一件龚贤晚岁山水真迹的时候,真是欣喜若狂啊!次年徐邦达老师来南京看到该图,欣然题曰:“此画得其所矣!”先生真是知我心者。未久,我又得到了龚贤的大幄书轴,是我所见真迹中幅面最大的一件,其上钤有大印三方,似只适合于书写大字所用,可以证明其时龚贤必有不少的书法应酬,其丧于“豪横索书之手”的记载则又是一证。
  去岁,在北京“嘉德”拍得龚贤早年山水册,是所渭“白龚”。20年前我见到1929年神州国光社的印本,即判断为真迹并载入《龚贤研究》,20年后竟获得真迹,岂非缘分!
  近年,我于沪上喜得胡玉昆《山水册》。胡氏一门,从胡宗仁、宗信、宗智三兄弟到胡玉昆、士昆兄弟,两代人享誉金陵画坛。玉昆为胡门之杰,蹊径独辟,卓然自立。周亮工《读画录》(卷二)称他:“君性孤癖,作画如之,用笔设色,好作缥缈虚无态,故咫尺问觉千万里为遥。”周氏所说“性孤癖”,与评龚贤如出一辙。性格的孤癖与画风的特立,正是此二公所一致的。龚贤严谨不苟与胡的逸笔草草,形成了300年前金陵画坛的两大形态。就笔墨论,他们又有着本质的相似:都从米氏云山得到启示;都脱略旧程式而通过师造化建立起自我的新程式。胡玉昆的踪游未作详考,然自周亮工所赠他的诗中可见一斑:“屴尉君能到,云门得暂停。须眉空似雪,踪迹尚如萍”“与君同住古青溪,五度燕山并马蹄”……笔者所藏山水册,大都写游踪所见,如“渔梁图”“平沙雁落”等,或得于武陵,或取之洞庭……又自题曾作三湘七泽之游。如此等等,足见其游历之广阔。尤其特别的是,在他的画册中,笔者竟然隐约感到了“新金陵画派”傅抱石先生的笔墨情韵。而查士标在题胡氏画页(见上海博物馆所藏胡玉昆山水册)中云:“余旧藏方壶双峰白云图,是此画法,元润先生从何处见之?遂尔逼肖。千古名家,俱能以天地为师者耶?”题中所说元润即胡玉昆,方壶为方从义,元代遭士,山水画名家,以云山墨戏为妙。胡玉昆与300年前的方从义及300年后的傅抱石都能相通,究其原因,即查士标所云,皆以天地为师也!
  扬州八怪是活跃于清中期扬州的一批文人画家,他们的艺术,是当时中国画坛的一枝奇葩,其影响至今尚在。这批画家共同的、显著的特点是将文人画“还俗”,将元代以来逐渐形成的标举“士气”的士大夫绘画,带到市民中间,使之成为大众的精神给养。同时,“八怪”中的每一位画家,由于出生阶层、生存境遇、艺术取向的差异,形成的绘画风格也各各不同。金冬心的朴拙、郑燮的爽利、李复堂的纵放、汪士慎的幽逸……无不是个性的表彰,也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我的书画创作,特别的李复堂酣畅淋漓的用笔与不拘一格的创造,对我的花鸟画创作影响颇大。
  收藏的过程,亦即研究的过程。“八怪”在各种记载中已涉15人,可见所谓“八怪”仅为一个并非严格的“约数”。出于这样的观点,笔者试图将更多的具有相类艺术性格并与扬州有涉的画家,纳入“八怪”的研究范畴。如擅画的罗聘夫人方婉仪;客维扬与金农、郑燮友善、书画有奇气的朱公放;晚号个道人,善画与摹印,尤长于画梅、竹,狂怪似过之李鱓的丁有煜;从陈撰学写生,画风放逸洒脱的陈馥;擅山水、花卉,其书受板桥影响,曾入潍县幕中的郑燮画友许湘;善画大幅人物,与黄慎名埒的蒋璋……我对他们作品的关注和收集,主要出于研究的目的。
  我曾在《扬州讲坛》的演讲中,将这些书画家放在扬州八怪的大体系中去分析,根据掌握的新资料(实物、真迹与文字考证)去扩展研究的范围,使之成为一个把传统文人画推广普及到民间的画派。这实是画史客观的存在,而非我们主观的臆造。
  我曾应约为一幅金农的《墨梅图》作文,画上一首他自作的五言诗,说明此图非金钱可买,是要寄赠给一位“瞽居士”的。又说其会“挂壁三摩挲,赏我横斜影”。它引起了 我的兴味:这位能回报以梅花的“瞽居士”是谁?我想到金农挚友中的汪士慎。我藏有他的行楷书轴,作于乾隆壬申(1752年)他67岁,其时已双目失明,署款前加上了“心观”两字。目盲而以心观,仍能书画,这真是一种至高的境界!
  笔者还藏有也被列入“八怪”的杨法的篆书联,其书不可谓不怪,但极有根基,可算是古人的“现代书法”;古人也有类乎“现代画”的,李方膺《墨花册》中一页墨梅,劲枝疏花,寥寥数笔,且不作一字,仅于梅枝右侧钤“李生”“臣非老画师”“冰壑照人”等5印,或大或小,或方或圆,或朱或白,略呈塔状,此又一奇也。今日大有不善于书的画家,往往仅仅钤印了事,更有以印为点缀装饰,钤之多方,以为创格者,想不到200年前就有了。所以“创新”是不可妄谈的,所谓“现代”古人又何尝没有过!
  几年前,法国一家电视台的导演来访问我,他想拍中国文明,之后要到日本去拍日本的禅画——禅宗的绘画。当时我吃了一惊,说你给我看看要拍的图片吧,他翻出几张,都是牧溪的作品,这是中国南宋和尚的画,怎么叫日本的禅画呢?究其原因,是这批画已经全部流到了日本。对日本的绘画产生了大影响,傅抱石到日本也看到过这批画,他的散锋皴也正是从南宋和尚的画中得到启发的。这些似乎触动了我,我开始关注和尚的书画,渐渐也成了我收藏的又一个专题。
  佛家讲究“缘”字。其实凡事都有个机缘。有一年,上海书画拍卖预展中,一件窄长条幅《三友图》引起了我的兴味。作者方华,是清代嘉庆年问扬州的和尚,上款“老薑”,是同一时期扬州金石书画家张缪的号。我因当天要返回南京,便委托一位上海友人代我竞投,我出4倍于底价的钱,总以为一定可以如愿了。第二天,接到上海来电,说那画被别人以6倍底价之值拍去。叹息之余,我急询得者为何方人士?答曰:“不知。”我茫然若失,这种感觉竟延续了很多天。
  次年夏天,几位书画收藏者小会石城,我无意中说出对那幅画的遗憾,北京一位友人说:“那是我买下的。”并言:“萧先生喜欢,我可以割爱。”这真是缘分阿!“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旬古诗,正可形容当时我的心境。
  现在,《三友图》已经从北京的文雅堂来到南京的爱莲居,灯下展读,似有无尽的快乐。作者方华,自谓“种香僧”,似乎极吝啬自己的笔墨,四尺条幅上,画面仅占1/4的位置。好画不在于多,郑板桥有句谓:“敢云少少许,胜人多多许。”此图足可当之。简单的折枝花木,由于作者的匠心经营,不但画面丰富多姿,更注入了蓬勃的生命甚至高洁的人格。试看张谚题于左上的诗句:“……谓此岁寒心,唯君与我俱;松身似我健,竹心比君虚;长生天地间,不知有荣枯;我意更有勖,掩口休胡卢;愿如罗浮梅,著华占春初;努力身后名,芬芳同不渝。”他借松竹梅高洁的性格,比之方华与自己,“岁寒三友”即是这画坛二友的化身。诗的最后说到“身后名”,这对当前某些不择手段,力争时誉的热潮,不是一个绝好的对照吗?这是这件佳作画外的意义。
  不到10年,我于禅画已小有收获:远自晚明,近到现代,历时300余年,大家虽罕,名目却多,佳品亦不乏。既可见释子笔墨之妙,亦可考释氏书画发展之大略。2005年,我将其收归一册,曰:《众妙集——爱莲居珍藏三百年来释氏书画》。在江苏佛教界成立书画院之际,我将其分赠给了爱好文学、书画的众僧人,给他们以启示。这是古为今用啊!
  画收藏,是一项涉及智力、兴趣与财力的事业,因此,每位收藏者的收藏,都由其自身的条件而定。就笔者而言,我的书画收藏紧紧联系着我的书画创作、书画鉴定和史论研究。
  其一,打开眼界,加深对于传统的认识。在我学画的早期,是从临摹《宋人画册》开始,宋人的严谨与浑厚震撼着我。但随着知识的积累,我从对宋人的兴味,转到了元人,转到了这种比较含蓄的、情趣变化较多的元人笔墨上来。因此,薛永年在评价我的画时用了“宋骨元韵”四字,正是我前一阶段的追求,现在则更偏于逸趣了。
  明末清初是中国画一个辉煌时期,这个阶段有相当多的人,继承并变化着元人的传统。在理论上提出山水画“南北宗论”的董其昌,是画坛的划时代的人物。他在绘画实践中,追求一种似与不似的禅趣,笔墨中间那种巧拙并用的法则,实际上是开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个新阶段。我久存有董其昌致陈眉公六札,前几年又有幸在香江获得董氏亲笔山水册,为过云楼旧藏品。每回把玩,总有心得。董氏作画,似率意而实用心,似稚拙而实灵巧,他的笔墨中藏有玄妙,藏着真趣。所以,他不但能开“四王”之先河,而且能启示八大山人与石涛,于“朝”于“野”,无不通行。对于真迹名作的近乎零距离的把玩和赏读,无异于面聆前贤的教诲,其收益是莫大的。
  花鸟画和人物画方面,我取法则备有不同。人物画,我早年临过李公麟的白描,后来偏重于梁楷,又受到近代一些人物画的影响。花鸟画侧重于写意,无论是自阳、青藤,还是八大山人,我都是有兴趣的;还有“扬州八怪”的不拘一格,吴缶翁的金石情韵,面对他们的作品,会在精神上与之通融,并时常产生一种创作的冲动,
  我不是那种按照一种模式作画的人,我将收藏的书画悬之于壁,早晚观摩,所得良多。也往往会在读画的过程中,生出创作的念头,自然,笔下也常常联系着先贤的风采。
  其二,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鉴别能力。书画鉴定,总是面对书画实物进行的。通过对伪作的剔除,真品的收藏,可以随时掌握和了解伪作的制造及其流通状况。徐老曾对我说:“我们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了,需要抓紧研究。”鉴定的难度,反映在作伪者的狡诈。他们周旋于鉴定家和收藏家之间,了解鉴定家的诀窍,也了解收藏家的心理,竭尽投机之能事。现代发达的科技,也常为他们所利用,传统的作伪方式加之现代相关高科技的融合,是不可小视的。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千万不能看了几件印刷品,就妄说真伪!今天的书画鉴定家,如果只呆在书斋里,只凭以往的知识储备,不涉及书画收藏,恐怕是不行的。
  其三,发现新课题。书画市场的发展繁荣,大量的古代书画作品涌出,有些甚至是博物馆中不曾见到的,不仅为收藏者提供了难得的觅宝良机,也给研究者发现新课题带来了机遇。有感于这些新发现,我正陆续为文《拍场拾得》系列,奉献给同样有此兴趣的读者。
  书画收藏,既是我发自内心的爱好,又是我从事创作、鉴定、研究必不可少的功课,我还将继续下去,期待有新的收获和新的发现。
其他文献
张能锐:又名宸瑞,中国画专业硕士研究生,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教于东南大学成贤学院。2009年作品《江村欲雨图》入选庆祝建国60周年江苏省美术作品展览。2008年作品《山居图》入选全国第七届工笔画作品展。2008年参加“江苏工笔新力量”江苏省优秀青年工笔画家邀请展。2007年作品《溪口暮色图》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7年作品《赣南印象》入选“美苑杯”全国高等院校学生美术作品览。2006
WebEasyMail邮箱系统是一项付费服务.主要是针对企业推出了企业A、B、C、D型4种邮箱服务.还提供虚拟主机、域名注册等服务,但是很多用户忽略了该邮箱的安全性,常常在网页上留下了
当代,希冀在书法事业上有所作为的艺术家,必定要将自己的支点建立在历史、时代和个人上,即深厚的传统、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强烈的个人风格基础之上,三者比例可时时调整,但不能缺少其中任何一项。  当代书法复兴的前提是:从艺术观念到形质对传统的深入继承,没有继承,所谓的创新则全是空谈。经典作品中所蕴涵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所体现出的豪放、正大的气局及真率、未被社会俗文化异化的童心感,将是支撑当代书法复兴的主
书法是各种艺术形式中十分独特的一个种类。本来是记录语言的文字,但在不同的书写者和特定书写工具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变化丰富的风格面貌,最终从使用的文字书写演变成艺术
目的:构建小鼠髓样相关蛋白8(MRP8)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定位情况。方法:提取BALB/c小鼠肝脏组织的总RNA,通过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得到MRP8编码序列.并将
予长于瓮牖之家,所庆者惟绝少膏梁之气。先大人以才名于里邑,廉而能书,惜困踬于身心,扼囿于时代,不及远奉,常怀殃殃。及老,寄托于小子,俟续厥志。
目的:探讨对浸润性膀胱癌采用保留膀胱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T2-3N0M0期浸润性膀胱癌采用保留膀胱综合治疗43例,并选取同期T2-4N0-1M0期浸润性膀胱癌病例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
Outlook Express所带的拼写检查功能在我们撰写英文信件的时候相当有用,可以很快查找出文中的错误单词。不少朋友在使用Outiook Express时发现“拼写检查”按钮为不可选,百思不
《南社书坛点将录》一书酝酿于2009年。当时正值南社成立100周年纪念活动,由苏州市文联副主席、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伟林先生郑重倡议。  研究南社的行家不少,可是专门研究南社书法的实在廖廖。南社书法的研究,是个拓荒性课题。南社,不算新南社,就有1183位社员,其中书法的佼佼者到底有多少,实在不容易统计。我以参编过《南社百杰》一书为基础,参照柳无忌、殷安如的《南社人物传》,郑逸梅的《南社丛谈》,
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多数研究显示CRP水平过高表明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的危险性增加,也会增加稳定和不稳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