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k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林州市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是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故乡。近年来,林州市大力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坚持“扶贫、扶志、扶智”三位一体的扶贫模式,充分发挥精神支撑和文化滋养作用,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引导广大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红旗渠精神已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动力源泉。
   伫立在“青年洞”前,潺潺河水穿洞而过,那缓缓水声仿佛在向参观者诉说半个世纪前,一群热血青年为了彻底改变家乡恶劣生存环境,誓用手中的锤和镐凿通一条生命之河的壮阔故事。
   早已成为著名红色旅游景点、教育基地的河南林州,给人们带来更多印象的是太行山的峰峦雄伟、整座城的活力四射和曾经30万人“战太行”留下的一段段佳话。然而,殊不知,那场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太行山悬崖峭壁上的人与自然的“较量”,在物质上造出了总长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在精神上生发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今天的林州,依然保持着“战天斗地”的城市气质;今天的林州人,依然传承着宝贵的红旗渠精神。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身体里流淌着“红旗渠基因”的林州儿女,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幅幅倔强的画面,勾勒出精神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强大力量……
   脱贫战线上的花木兰
   在黄华镇庙荒村,有这么一个女村支书,20多年前,当年轻姑娘都要从深山嫁到平原、从村里嫁到城市的时候,她却逆潮而行,为了爱情,不顾家人反对,来到了这个听名字就知道以前有多荒凉贫穷的庙荒村,这个村支书就是郁林英。
   初见郁林英,她给记者一种“男子汉气概”的感觉,她皮肤略黑,说话铿锵有力。用她的话说,“女性当村干部本身就不容易,再加上自己是外村嫁来的媳妇,想要把村民落后的思想和精气神儿振奋起来,不硬一点不行啊!”
   庙荒村是个典型的小山村,土地贫瘠、可耕地少得可怜,凡是能走出去的村民,就不会再回到这个穷地方。“一条土路,挖山吃饭,土房破旧……”这是郁林英刚嫁到庙荒时的印象。
   “那时,村干部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村子摆脱贫困,只能得过且过,他们最后觉得我性格刚强、做事雷厉风行,就把我叫到村委帮忙,再后来也就是1999年,有一天,村干部把我叫到村委,被‘莫名其妙’地委以重托,当上了庙荒的村主任。”那一天给郁林英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就是老村主任对她说的“我们都看好你,相信你一定能把庙荒搞起来”。
   一个外来媳妇,摇身一变成了全村脱贫致富的希望,郁林英犹豫了,但面对全村的信任,她下定决心大干一场,彻底改变庙荒村的贫穷面貌,“为战胜贫困、带领庙荒村民致富而出征!”
   带着母亲来扶贫
   2015年,庙荒村来了个干部。如果说郁林英是替庙荒村老百姓出征战贫困的花木兰,那么此人的到来就是帮助郁林英带领庙荒村脱贫致富的“幸运星”。他就是安阳市扶贫办派驻庙荒村的第一书记陈军。
   陈军来到庙荒村后,用几个月时间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在彻底了解村情后,决定利用红旗渠一干渠穿村而过的优势和庙荒村美丽的自然风光,打造乡村旅游产业。同时,他还帮助村里四处引项目、找资金,带领郁林英等村干部到外面考察、学习……
   方案一定,立即行动。改善村里环境、拆除破旧危房、清扫各家各户门前废旧物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严重的阻隔出现了。由于村民思想保守,别说拆房,就连门前的一块破石头都不让搬。于是郁林英自己先作表率,在没有征得丈夫和公公同意的情况下,先把祖屋拆了。可村民还是不买账,你拆你的,我的就是不能动。
   不理解、埋怨声甚嚣尘上,流言随之而来。“给我们的祖屋拆了,以后怎么办”“她说搞乡村旅游能赚钱吗?自己想赚钱吧”“天天往外跑说去学习考察,谁知道背着丈夫干什么了”……“流言还算轻的,村里还贴出了大字报用极其恶毒的语言辱骂我,有几次还挨了村民的耳光。”郁林英回忆起几年前的往事,泪流满面。
   郁林英简直“祸不单行”,她在工作受到打击的同时,家里也遭到了重创——丈夫出车祸,自己也出了车祸,一时间“报应”“活该”“罪有应得”等词几乎成了郁林英的标签,面对现实,她几乎崩溃……
   陈军看此情形,一方面努力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一方面做郁林英的思想工作。“你是共產党员,是村支书,受委屈也得顶着,村里经济见成效了,村民自然理解你!”然而,陈军的劝说起初并没有多大作用。女人的心一旦伤透,并不是轻易就可以恢复的。“我那个时候,索性就一边跑项目、引资金,一边开展好村“两委”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抓组织建设……”陈军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颇感无奈。
   “当时,大家伙儿都觉得陈书记是下来镀镀金、做做表面工作,谁知道,他真的引来了资金,跑来了项目,忙的时候,成月成月待在村里,没时间照顾家里80多岁的母亲,就带着她一起来村里工作……”陈军的实际行动,得到了村民的肯定和理解,更给郁林英带来了极大动力!
   郁林英的坚守、陈军的付出……两个人的精神和干劲儿感动了庙荒人,昔日的不解,理解了;恶毒的辱骂,消失了;陈旧的思想,解放了……
   大家齐上阵,幸福一定来!如今的庙荒村完善了各项基础设施,培育了光伏、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集体经济每年收入50多万元,实现了整村脱贫。
   盘龙山村的“独臂支书”
   在林州市的深山区,有一座海拔1300多米的盘龙山,还有一个因山而得名的盘龙山村。王生有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2013年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仅用3年时间,就带领盘龙山村整村脱贫。如今,全村人均年收入1万元。
   “王生有今年62岁了,他之所以被大家认可、被村民称赞,除快速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外,他的精神和品质是主要因素。”汽车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行驶,安阳市扶贫办副调研员王占坤给记者讲述着这位村支书的过往。
   王生有弟兄三人,都生在任村镇盘龙山村。哥哥王自有在村里干了40多年村支书,2013年,他带领村民修路引水时,突发重病,倒在了工作岗位。而那时的王生有也在多年前的一场车祸中,失去了右手臂,右腿也落下了严重的残疾,定居在林州县城。为了接着哥哥未完成的事业继续干下去,为了带领盘龙山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王生有不顾残疾的身体,不顾妻子、孩子的反对,毅然上山,担任了村支书。
   百闻不如一见。终于,记者在盘龙山村委见到了这个“传说”中的“独臂支书”。
   “当时,村里有三难,修路难,吃水难,致富难。最为关键的是,村里都是老弱病残,能下山的都走了,想发展都没有劳动力,但是我还是坚持了下来。”一碗捞面条,两根小葱,在与王生有边吃边聊间,其真情实意的流露,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朴实沉稳、坚毅淡定……
   山里坡度大,修路困难,克服困难也得修;村里缺水源,建蓄水池,花费20万元,自己掏腰包也要建;群众致富难,利用山林资源发展产业,没有销路,就打开销路……一名党员的为民情怀、一名曾经的军人的坚韧不拔、一名村支部书记的责任担当,在王生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东奔西走中、上山下山中,感动着村干部和村民们。
   群众有了主心骨、顶梁柱,精气神足了,年轻人也纷纷回村创业……如今记者看到的盘龙山村,山清水秀,村貌整洁,人人奋进,村集体经济由脱贫前的“零”,发展到现在的30多万元。盘龙山村农林牧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在花椒产业、红薯产业等逐渐发展壮大中,效益日益提升……
   “作为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林州通过对红旗渠精神的传承,来提振全市干群干事创业的精神风貌,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一些优秀的扶贫干部、村支部书记,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艰苦奋斗,感染了群众、带动了群众,和大家一起脱贫致富!”林州市委书记王宝玉在谈到红旗渠精神时说,“林州要谱写‘太行五部曲’,即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和福太行。要华丽完成这五部曲,离不开干部作风的转变,离不开群众思想的转变,传承发扬红旗渠精神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当前,全国各地扎实推进扶贫攻堅,成效显著。然而,也有部分地方和单位存在“上面喊破嗓子,下面不挪步子”的现象。有的地方说起规划头头是道,具体项目却没有进展;有的扶贫干部留下了帮扶电话,拨过去却提示“已停机”;还有的在脱贫验收时,夸大成果。  这正是:表态务虚百般好,落实攻坚却潦草。遇事动辄玩“失踪”,惟待问责剑出鞘。
期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日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国家“钱袋子”将如何助力乡村振兴?财政部副部长胡静林近日就此进行了解读。  公共财政更大力度投向“三农”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在此背景下,财政必须勇于承担从资金上保
期刊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预案根据新的粮食收储形势做了一些修订,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相关机制,通过提高收购粮食质量等级、调整预案启动条件和程序、支持地方和企业扩大市场化购销,细化明确各方责任,加快推动粮食收购由政策性收储为主向市场化收购为主转变。  预案明确,小麦预案执行区域为河北、江苏
期刊
“报告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2018年政府工作重点,让我们看到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前景。”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甫一作出,就在“三农”领域代表委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报告总结成绩客观中肯,谋划工作科学务实,是一个高举旗帜、求真务实、鼓舞人心的好报告。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团结凝聚力量,用实干助力乡村振兴,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暖心:这是幸福感和获得感满满的五年  
期刊
“过去为了找资金,需要在各大银行之间跑断腿、磨破嘴,现在有人上门提供服务;传统信贷方式提供贷款,需要以房子、车子做抵押,现在凭借生产数据就能解决征信问题;传统信贷方式放款一般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现在只需要15天甚至更短……”在山东省诸城市石桥子镇枳房村,山东沐族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青说起过去和现在之间的巨大对比,心情十分激动。  这种对比主要源自于他和京东金融数字农贷的深入接触与合作。 
期刊
河南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作为锤炼“四个意识”的大熔炉、转变作风的突破口、检验干部能力的新标杆、推进发展的新机遇,作为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全力推动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在河南落地生根、见到实效。牢牢把握精准要义,重点在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上下足绣花功夫,做到了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真脱贫。目前,河南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最
期刊
舞阳县在脱贫摘帽后,通过实践探索,采取“三项机制”有效防返贫,同时大力发展产业,使得脱贫户逐步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为乡村全面振兴与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9月9日,本刊记者对中共漯河市委常委、舞阳县委书记李亦博进行了专访。   记者:舞阳县作为全省第一个脱贫摘帽的省级贫困县,请李书记谈一下舞阳县的贫困概况。   李亦博:舞阳县属革命老区县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先后于2002年、2012年被确定为省级
期刊
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在林州的脱贫攻坚工作中起着重要推动作用。9月4日,本刊记者对中共林州市委书记王宝玉进行了专访,请他谈一谈红旗渠精神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   记者:王书记,请您谈一下林州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中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王宝玉:林州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行业部门专项责任、镇村干部及驻村帮扶责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确保
期刊
近年来,禹州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成效显著,特别是通过消费扶贫,探索出了一套科学成熟的经验和做法。9月23日,本刊记者对中共禹州市委书记王宏武就禹州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专访。   记者:王书记,请您谈一下禹州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中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王宏武:禹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把脱贫攻坚摆在统揽全局位置,确立“质量、精准、增收、均衡、志智双扶、乡风文明”十六字理念,
期刊
巩义位于中原腹地,嵩山北麓,是河南省“郑洛工业走廊”的核心城市之一,综合竞争力在河南省县域居前。巩义市工业发展良好,是全国百强县之一,但南北山区的土地较为贫瘠,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发展滞后,还有部分贫困老百姓分布其间。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898户30247人,其中不享受政策稳定脱贫户6810户21847人,享受政策建档立卡户3088户8400人,扶贫工作任务艰巨。   日前,记者深入巩义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