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文化对于班风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班级进行科学的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可以激发班级凝聚力,使自己所带的班级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受到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养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 班级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文化氛围
傅玄在《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荀子《劝学》中写道“蓬生麻中,不扶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都是讲境对人的影响的。我们都知道,时间长了,煤堆下面的土地,大部分成分煤,这是分子扩散的结果。物质如此,人也是一样的,把人放在一个良好文化环境中,就会被这种文化同化得到良好的发展,反之,依然。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重视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初中生的年龄一般在12岁至16岁之间,处于少年时期。身心处于急剧变化的阶段,其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行为习惯可塑性很强。这个阶段是教育学生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学生如果得到很好的教育,身心发展顺利,为将来进一步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会给以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班级文化对于班风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初中的班级文化建设尤其重要,作为一线教师,本人长年担任班主任,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1. 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指的是班级主体曾经和正在作用于其上的一切物质性对象的总和。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环境的布置,座位的编排与调整,名人肖像、名人名言的选择与布置,黑板报、壁报的创办与管理等等。
1.1 座位。教室中的座位,是教室中的物质环境。但是,个体在教室的不同座位上获得了不同的发展,……更是因为教室中的座位本身,就反映了一定的文化。走进我们班,首先看到的是座位的排列。学生的课桌是双人桌,凳子是单人凳,桌子的摆放形式是传统的秧田式。大部分是男生和男生一位,女生和女生一位,,基本上是一桌男生一桌女生这样间隔排列的。学生的座位是固定的,每两个星期往左边平行移动一次,以保证调节学生的视力;每个学期只在大的考试之后做调整,其他时间一般不调整。主要以学习成绩为基础,兼顾性别、身高、纪律等因素班级中的座位安排,对于班级中的小群体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突出的影响。学生在班级中建立同伴关系,往往遵循着“邻近”的原则。“交往”的需要,决定着学生在班级中必然要发生同伴关系,但是他们在寻找同伴时,往往喜欢与在小小的座位问题却有着大学问,对于座位的安排,就目前中国初中的情况是需要班主任统筹安排的。只有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才会有效率。当然合理安排座位也是让学生接受更好教育的条件,是提高教学成绩、减少矛盾的有效手段。有些人主张,让学生自己选择,随意搭配,看似民主其实是放任自流,是懒惰疏于管理的表现。
1.2 教室环境的营造。荀子曾经说过:“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习俗移志,安久移质。”优美、整洁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溪”的教育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里,学生们目光最集中的地方是黑板。所以我让学生在黑板右侧划出三十公分的地方,用来写名言警句,由班长负责,每星期换一次。这样做可以不断的激励学生的斗志,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树立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黑板右边的墙上贴着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左边的墙上则挂着裱在镜框中的《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些镜框是学校统一定做的,讲桌在前面的中央,每天都有学生清理,很干净。此外再没有其他的事物,防止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室后墙上的黑板报一般都是根据需要,一月一个主题,如:“新学期,新计划”“学法指导”等,内容由同学思索、寻找、制办。
2.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2.1 班级“常规量化”制度的制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使班级制度成为班级制度文化的组成部分,需要相关成员的认同和内化。班级中的制度有很多,如值日制度,组织制度,常规制度等等。在刚开学的阶段,经过学生与我在班会课上共同讨论,大家认同,用文字记录下来,进行考核和班级管理的依据。制定完班规后,这些常规制度便是学生在学校期间一天的行为规范,一周一总结,进行量化考核。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很有帮助。
2.2 班会是学生思想工作的住阵地。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老师自己平时的观察,设计好班会,让学生不断的进行精神加油和精神鼓励,七年级,学生刚入学,我一般会开有关养成教育的班会,比如:“好习惯,好人生”,“西点军校的校规”等;八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有些叛逆,我们会开“感恩母亲”的班会;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升学的压力无处不在,我们开“乘帆远航”励志的班会和“理智面对学习压力”减压的班会。班会对于一个班集体的学生共同承认的价值观的形成很重要。
比如,七年级,在开学的第一次班会上,我告诉大家,因为有缘, 60个人才走到了一起,共度美好的初中3年生活,大家要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宽容,互相帮助。把团结放在班训的第一位。班上有一个特殊的同学叫曹志远,因为儿时患小儿麻痹症,不幸拄上了双拐。班里的同学主动成立一个为了帮助他的五人小组,轮流每天接送他上学,每天早上、中午校门口总有人接住他,帮他拎沉重的书包,陪着他一起上楼,到位上他坐下才放心的走开,天天如此,从不间断。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平时,同学们也从不拿他的缺陷开玩笑,说话非常注意。而曹志远在大家的帮助下成绩一直很优秀,一直稳居班上前三名,名列前茅,当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向他求教时,他总是耐心地解答,快乐地生活着,他也为能够成为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的一员而倍感幸福。其他的同学业以他为榜样,以他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自己。
2.3 集体活动是激发班级凝聚力的契机。良好班级的建设必须依靠活动来实现。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密切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发挥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凡是学校的活动,我都高度重视,发动学生,积极参加,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相识,磨合,了解,团结。在参与的过程中,把班级凝聚力培养起来。
集体活动一定要发挥集体的智慧,比如有一次学校举行诗歌朗诵比赛,我们班选的是《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星期四晚上定下内容,星期五下午参赛,短短不到一天的时间,能取得一等奖,完全是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晚上7点定下内容,我说了一句:“班委留下,班上的其它同学,如果你有好的点子和建议,也请留下来。” 没想到,留下的学生真的让人很吃惊他们的创意和为班级出谋划策的热情。而这次的活动的成功,让学生很有自豪感,回到教室,学生很兴奋,“我骄傲,我是11班人”的声音不绝于耳。总之,学生与老师的集体劳动,使班级凝聚力增强了。
在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军训比赛中我们班获得了二等奖,在班级氛围评比中荣获了一等奖。在歌咏比赛荣获一等奖。纪律,卫生,文明流动红旗周周不落空。在2006-2007学年中连续两次荣获优秀班集体,两次文明班级体,两次卫生班集体。2008年荣获了郑州市文明班集体。荣誉感和力争上游的进取精神,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
总之,作为班主任,要多动脑,使自己所带的班级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受到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无形中就会减轻自己的工作量,所以让我们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做一个善思考的班主任,做一个快乐幸福的班主任。
收稿日期:2010-03-24
【关键词】 班级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文化氛围
傅玄在《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荀子《劝学》中写道“蓬生麻中,不扶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都是讲境对人的影响的。我们都知道,时间长了,煤堆下面的土地,大部分成分煤,这是分子扩散的结果。物质如此,人也是一样的,把人放在一个良好文化环境中,就会被这种文化同化得到良好的发展,反之,依然。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重视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初中生的年龄一般在12岁至16岁之间,处于少年时期。身心处于急剧变化的阶段,其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行为习惯可塑性很强。这个阶段是教育学生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学生如果得到很好的教育,身心发展顺利,为将来进一步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会给以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班级文化对于班风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初中的班级文化建设尤其重要,作为一线教师,本人长年担任班主任,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1. 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指的是班级主体曾经和正在作用于其上的一切物质性对象的总和。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环境的布置,座位的编排与调整,名人肖像、名人名言的选择与布置,黑板报、壁报的创办与管理等等。
1.1 座位。教室中的座位,是教室中的物质环境。但是,个体在教室的不同座位上获得了不同的发展,……更是因为教室中的座位本身,就反映了一定的文化。走进我们班,首先看到的是座位的排列。学生的课桌是双人桌,凳子是单人凳,桌子的摆放形式是传统的秧田式。大部分是男生和男生一位,女生和女生一位,,基本上是一桌男生一桌女生这样间隔排列的。学生的座位是固定的,每两个星期往左边平行移动一次,以保证调节学生的视力;每个学期只在大的考试之后做调整,其他时间一般不调整。主要以学习成绩为基础,兼顾性别、身高、纪律等因素班级中的座位安排,对于班级中的小群体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突出的影响。学生在班级中建立同伴关系,往往遵循着“邻近”的原则。“交往”的需要,决定着学生在班级中必然要发生同伴关系,但是他们在寻找同伴时,往往喜欢与在小小的座位问题却有着大学问,对于座位的安排,就目前中国初中的情况是需要班主任统筹安排的。只有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才会有效率。当然合理安排座位也是让学生接受更好教育的条件,是提高教学成绩、减少矛盾的有效手段。有些人主张,让学生自己选择,随意搭配,看似民主其实是放任自流,是懒惰疏于管理的表现。
1.2 教室环境的营造。荀子曾经说过:“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习俗移志,安久移质。”优美、整洁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溪”的教育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里,学生们目光最集中的地方是黑板。所以我让学生在黑板右侧划出三十公分的地方,用来写名言警句,由班长负责,每星期换一次。这样做可以不断的激励学生的斗志,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树立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黑板右边的墙上贴着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左边的墙上则挂着裱在镜框中的《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些镜框是学校统一定做的,讲桌在前面的中央,每天都有学生清理,很干净。此外再没有其他的事物,防止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室后墙上的黑板报一般都是根据需要,一月一个主题,如:“新学期,新计划”“学法指导”等,内容由同学思索、寻找、制办。
2.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2.1 班级“常规量化”制度的制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使班级制度成为班级制度文化的组成部分,需要相关成员的认同和内化。班级中的制度有很多,如值日制度,组织制度,常规制度等等。在刚开学的阶段,经过学生与我在班会课上共同讨论,大家认同,用文字记录下来,进行考核和班级管理的依据。制定完班规后,这些常规制度便是学生在学校期间一天的行为规范,一周一总结,进行量化考核。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很有帮助。
2.2 班会是学生思想工作的住阵地。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老师自己平时的观察,设计好班会,让学生不断的进行精神加油和精神鼓励,七年级,学生刚入学,我一般会开有关养成教育的班会,比如:“好习惯,好人生”,“西点军校的校规”等;八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有些叛逆,我们会开“感恩母亲”的班会;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升学的压力无处不在,我们开“乘帆远航”励志的班会和“理智面对学习压力”减压的班会。班会对于一个班集体的学生共同承认的价值观的形成很重要。
比如,七年级,在开学的第一次班会上,我告诉大家,因为有缘, 60个人才走到了一起,共度美好的初中3年生活,大家要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宽容,互相帮助。把团结放在班训的第一位。班上有一个特殊的同学叫曹志远,因为儿时患小儿麻痹症,不幸拄上了双拐。班里的同学主动成立一个为了帮助他的五人小组,轮流每天接送他上学,每天早上、中午校门口总有人接住他,帮他拎沉重的书包,陪着他一起上楼,到位上他坐下才放心的走开,天天如此,从不间断。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平时,同学们也从不拿他的缺陷开玩笑,说话非常注意。而曹志远在大家的帮助下成绩一直很优秀,一直稳居班上前三名,名列前茅,当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向他求教时,他总是耐心地解答,快乐地生活着,他也为能够成为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的一员而倍感幸福。其他的同学业以他为榜样,以他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自己。
2.3 集体活动是激发班级凝聚力的契机。良好班级的建设必须依靠活动来实现。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密切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发挥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凡是学校的活动,我都高度重视,发动学生,积极参加,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相识,磨合,了解,团结。在参与的过程中,把班级凝聚力培养起来。
集体活动一定要发挥集体的智慧,比如有一次学校举行诗歌朗诵比赛,我们班选的是《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星期四晚上定下内容,星期五下午参赛,短短不到一天的时间,能取得一等奖,完全是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晚上7点定下内容,我说了一句:“班委留下,班上的其它同学,如果你有好的点子和建议,也请留下来。” 没想到,留下的学生真的让人很吃惊他们的创意和为班级出谋划策的热情。而这次的活动的成功,让学生很有自豪感,回到教室,学生很兴奋,“我骄傲,我是11班人”的声音不绝于耳。总之,学生与老师的集体劳动,使班级凝聚力增强了。
在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军训比赛中我们班获得了二等奖,在班级氛围评比中荣获了一等奖。在歌咏比赛荣获一等奖。纪律,卫生,文明流动红旗周周不落空。在2006-2007学年中连续两次荣获优秀班集体,两次文明班级体,两次卫生班集体。2008年荣获了郑州市文明班集体。荣誉感和力争上游的进取精神,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
总之,作为班主任,要多动脑,使自己所带的班级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受到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无形中就会减轻自己的工作量,所以让我们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做一个善思考的班主任,做一个快乐幸福的班主任。
收稿日期:201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