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困境与突破策略探析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经常困惑这样一种现象:语文老师一直勤恳工作,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改革,但是我们的成效一直不理想,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不高,鉴赏能力比较薄弱,文学素养不容乐观。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那些语文成绩能稳居前列的学生大都是“满腹经纶”,有着丰富的阅读量和较为全面的文学素养,所以语文老师不得不承认学生语文成绩好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大都是学生自己积淀的结果。北大钱理群教授说过: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
  从教的前十五年,几乎定点在毕业班,活在题海,忙于应试,疏于读书。从教的第十六个年头,重回高一,在黄喜彬、周少勇领衔名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我开始尝试和学生一起找回曾经丢失的美好;走了一年多,留下了一些痕迹,更多的是还是思考。结合阅读教学实践,我谈三点体会。
  一、读书兴趣的培养
  只有发自内心的感兴趣,才能做好一件事,阅读亦是如此。培养读书的习惯和兴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既是一个过程,坚持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一开始,每季度我都会安排两节阅读书目推介课,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核心素养专题推介十本我已读过的好书,涉及文学、文化、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制作PPT,对每本书做简要的导读,说明推介的理由,选取当中的一两个片段或朗读,或点评。推介后,学生从我推介的书目中购买一二阅读。一个阅读周期结束后,我安排两节阅读书目交流课,鼓励小组代表上台交流他们的读后感,引导他们选择感触最深的一点发言,最后我再逐一点评,在交流思想、分享智慧的同时激发其他同学自主阅读的欲望。到现在,我已经做了六期。
  以前看名著读经典是因为高考,现在高考不考了,自然就不用再看了;看名著读经典是想多考几分,可事实不尽人意。急功近利是读书的大敌,不少学生总想立竿见影,读书是慢功,贵在坚持,只要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必会守得云开见月明,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二、读书内容的选择
  语文老师都知道应该让学生多读经典名著,可是经典名著经常遭遇“读不下去”的尴尬局面,这里固然有经典名著本身难读难懂因素,语文老师指导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给学生推荐经典名著读物时,尽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红楼梦》《追忆似水年华》《百年孤独》等可以说是经典代表作,但是文本内容偏深偏难,不要说高中生,就是语文老师理解接受起来都有一定障碍。如果高一一开始就给学生推荐这类作品,他们很可能突然产生畏难排斥心理,从而拒绝读书。学生走近经典要有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高一上学期,我主要推荐一些浅易的带有注释的经典名著,如《论语》《孟子》《三国演义》等;高一下学期,在学生积累一定的文学素养后,我逐步引导学生走近《老子》《庄子》《瓦尔登湖》等。
  除了经典名著外,难道我们就不能读些别的书?这是学生经常会问语文老师的一个问题。给学生推荐经典名著以外的读物时,我坚持这样一个原则:作品基调是健康的,弘扬真善美的,可以丰富学生情感、带给学生思考的。比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余华的《活着》《十八岁出门远行》,龙应台的《目送》等等,都是值得学生一读的书籍。
  三、师生共读的倡导
  语文老师经常会对学生说,要想学好语文,一定要多读书。现实是很多语文老师自己不读书。我相信,唯有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所以,要使学生热爱阅读,语文教师首先要热爱阅读,不仅是专业文学阅读,也要涉及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等多个领域的阅读,不断拓展自己的学识,丰富自己的人生底蕴,在提升自己的同时,教育智慧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教学方法也会变得越来越多彩,教学境界就在你与学生互助相长中不断实现新的突破。若干年之后,偶遇曾经的学生,闲聊之余他还不忘提及当年语文老师推荐的路遥的《人生》一书对他人生的鞭策与激励,这应该是一种成功的语文教学!一个教师站在讲台上的高度取决于他人生阅读的厚度。的确如此。
  2016年3月,学校语文组举办了一场“语文老师最需要什么”的主题交流会,大家形成了共识: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学识浅薄、孤陋寡闻,那将是致命的。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思想的读书人。此后,语文组掀起了“三热”:买书热、读书热、评书热。每周二上午集体教研时间大家最期待的就是“好书我荐”一刻,每周一位语文教师推荐两本好书,简要阐述推荐理由和阅读心得。以下是语文组老师曾经推荐、值得一读的好书: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夏昆的《中国最美的语文》、王鼎钧的《人生三书》、土家野夫的《乡关何处》、蒋勋的《蒋勋说红楼梦》、李中华的《孔二先生》、饶平如的《平如美棠》、林欣浩的《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易中天的《易中天中华史》、刘瑜的《观念的水位》、王栋生的《不跪着教书》、余映潮的《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钱理群的《拒绝遗忘》、孫绍振的《名作细读》《文学文本解读学》、高尔泰的《寻找家园》、潘旭澜的《太平杂说》、杨显惠的《夹边沟纪事》、毕淑敏的《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等等。一年多了,上课过程旁征博引,评课之中信手拈来;可见大家的专业素养都有所提升。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困境与突破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50446)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福建莆田第十中学。
其他文献
Szász-type operators can be constructed by a Poisson proces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rive the converse result in connection with Szász-type
基于概括 Fischer-Burmeister 功能,在 2008 的陈等为与 P 0 功能解决非线性的补充问题提出了一个规则化 semismooth 牛顿方法。在这份报纸,我们调查上述算法,单调线搜索由非单
A 9 故事充满水泥的钢管状的框架模型被用来由于突然的列损失分析关节的反应。三个不同模型被开发,与学习相比,模拟的效率和可行性,包括基础模型,微笑元素模型和稳固的元素当模特
深夜。草丛中蛐蛐的歌声里混杂着新耕的泥土气息。  人们均匀的呼吸声走遍了柳树村的每一个角落。  一个小男孩躺在床上,手里拿着一张毛笔勾勒出的简笔画。月光太淡了,他只得走到窗框边站立着,反反复复打量着这画中的人。他似乎记得,画是婶婶给他的。这张画已经因时间的流逝而褪得模糊不清了,只能勉强分辨出这个画中的女人有一头好看的黑发,编了一条粗粗的麻花辫。  他思考着,心情变得复杂起来,脑海里突然间多了许多事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in a pilot-scale membrane bioreactor (MBR) was studied. The sampling points on top of and i
“形形色色”这个成语高度概括了世间万物的外观是由形状和色彩组成,而色彩依附于具体有形的事物存在,所以人们对于色彩的认知总是基于对有色具象事物的感知经验,这就造成了汉语中许多“物色词”的产生。  物色词是包含“物”与“色”两种语义成分的色彩词,且重在以“物”描“色”,指向一类色彩。这类词在我国文学著作中很常见,以《红楼梦》为例,列举单在描写服饰时所出现的这种构词方式的物色词:  豆绿、石青、银红、葱
介绍了作者研究设计的邻域相关处理技术。该技术能有效地提高光电二极管阵列式激光报警器分辨率,降低成本。应用这种技术设计了一台激光报警装置,通过对激光报警装置进行的原理
Sewage source heat pump unit operates under partial load most of the time, and study on the law of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 of the unit varying with loa
dichloro-methoxybenzenes 的合成和动力学在 353383 K 的一个温度范围从 1,2,4-trichlorobenzene 和钠甲氧化物被学习。反应物,溶剂和反应温度的臼齿的比率的效果被调查。反
为了落实新课改课程整合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其它课程的优势,着力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深入挖掘课堂教学效益,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摸索出一种“分组实验式”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一、“分组实验式”课堂教学方式的具体操作  1.划分“实验组”  如果假定班额为60人,其中至少有16到20名基础中上的学生。这时,每6人分为一组,可组成10个“实验组”,在每组中至少安排1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