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与“做某种人”两个教育支点的哲学思考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2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做人"的教育和"做某种人"的教育,应该是教育的两个重要部分,是教育的两个支点。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建立在了"做某种人"的单一部分的支点上,"做人"的教育被忽视、或被排除在"做某种人"的教育之外,当前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与此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应该根据人的生命的二重性牢固确定教育的这两个支点,要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中国教育的"重人"传统,让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成为教育的两翼,不断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当前我们的教育之中重视科学教育-即重视做某种人的教育,忽视人文教育-即是做人教育。目前我国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其本质就是人文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坚决贯彻素质教育,就把科学与人文结合起来了,即是把"做人"的教育与"做某种人"的教育这二者和谐统一起来,建立一个完整的现代教育。
  关键词:教育问题;哲学思考;"做人";"做某种人"; 素质教育;人文精神
  一、我国教育中存在着重成才教育轻做人的问题
  "做人"的教育和"做某种人"的教育,应该是教育的两个重要的部分,是教育的两个支点。把"做人"的教育与"做某种人"的教育这二者和谐统一起来,才是健全完整的教育。但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和实践出现了很大偏差。尤其严重的表现为重视成才教育,轻视做人教育:当我们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我们的家长就帮助孩子帮助确立了一个宏大高远的人生目标,但是很少有家长告诉孩子首先应该做一个一个合格的"人";并且在以后的孩子的培养教育过程中,家长和老师也没有把"做人"的自觉意识牢牢地树立在孩子的心中。因此我们的教育从一开始便重点集中在"做某种人"这一方面,而"做人"的教育则被忽略被排斥。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在这种教育中所造就出的"人才",更多地具有工具理性而缺少价值理性,更多地具有功利追求而缺少意义追求,他们的社会活动过程往往简单化为一种工具性的角色扮演过程,而非"人"的生成、发展和完善的一种过程。
  二、人的生命的二重性要求教育应有两个部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对于人来说,人具有双重的生命,第一生命是动物生命,是自在的、本能的、有形的生命,其目的仅仅在于生存;第二生命是人以第一生命为基础和手段创造出来的、体现的是人的理性部分,是具有超越性的、自主的、无形的、价值的生命形式,其目的是发展,即通过个体的发展从而推进整个人类的发展。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可以称之为"人"的,只有在维持第一生命的同时创造出第二生命,经过"二次生成"才可以称之为人。人的意义在于第二生命,在于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生命活动实现除本能以外的其他目的,使自己的活动成为有价值活动,有意义的活动。人的第一生命受自然法则支配,是有限的,有生就有死;而第二生命则是受人性法则支配,是无限的,可以达到永恒。第一生命是基础,是工具和手段,而第二生命才是人生的目的。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的生命的两重性要求我们的教育活动必须建立在"做人"的教育和"做某种人"的教育这两个部分上。其中,"做某种人"的教育是第一生命的维持和延续,是教人谋生的教育,是生存的教育;"做人"的教育是实现人的价值的教育,是发展的教育。
  表现在教育之上,教育的本质就是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目的与结果首先应该是人的养成、提升、完善,在教育的两个部分之中,"做人"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做某种人"。人生的目的在于"成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人"。因此我们应该首先在重视人文教育的基础之上,贯彻我们的科学教育,把做人与做某种人结合起来。
  三、批判地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做人"传统
  中国的哲学与教育素有强调"做人"和"育人"的传统。《大学》是专谈教育与学习的经典,程颐称之为 "初学入德之门",说"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也。"《大学》有"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即开篇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开宗明义,强调教育和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明道德、懂人伦、达到至善境界,一句话,就是教人"做人"。"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次第展开,逐级提升,其中前五条讲的都是"做人",也就是"修己"和"内圣",这是立世的根基,有了这个根基,才谈得上"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谈得上"安人"、"外王",建功立业。所以,《大学》说:"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然而传统中教育存在着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过分强调形而上的"道",而鄙视形而下的"术";强调"人"而鄙视"物",强调"德"而鄙视"法",强调"义"而鄙视"利",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思想显得不够"务实",所造就的社会精英也往往崇尚空谈而不肯实干,甚至是鄙视科学技术。然而近一百多年来,我们发奋图强,努力探索、追赶、自强我们的教育,却又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驱使之下,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忙于引进西方的技术与科学知识,嫁接西方的规章制度,忽略了精神的再创造和对我们根基的重塑。在教育上,则表现为一步步冷落了"做人",而把"做某种人"当成了主要的目的,使我们的受教育者往往主要是为了谋生、赚钱而学习,不自觉地陷入了功利主义的泥潭。更有甚者,许多人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把角色当成了自己,把社会当成了名利场,生活的很空虚,无法体验到真正的成就感、意义感、价值感以及做人的快乐和满足。
  而我们通常说的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的。然而,对于"人才"一词,我们却长期没有给予完整的理解和解释。人才是具有双重内涵的,一是人,二是才。其中"人"是根本;"才"是"器",是"人"的外部表现。我们只有先成为"人"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人才",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包括"育人"和"育才"这两方面内容,二者缺一不可。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往往将教育仅仅当作"育才"的活动,把拥有某种技术业务专长、合乎某种角色规格的人称为"人才",并以培养这类"人才"的多少为根本标准去评价鉴定学校的优劣和教育的成败,这对我们的教育而言是一种极大的错误。"才"是"人"的工具,如此一来,学校就成了制造工具机器的工厂,而不是塑造人的殿堂,人类的灵魂师。我们的教育就不是一种价值行为,而是功利行为,我们所造就出来的就只能是仅有工具理性的机器,而不具有价值理性,没有目的和意义感,就经常处于价值困惑和病态心理之中。虽然我们一直也在倡导并实践着"德育",但是,在这种重视成才教育,而轻视做人教育的偏差中,这种"德育"教育所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流于形式的。我们应立足于我国教育的现实状况,着眼于人们的共同利益,重续中国哲学与教育的"重人"传统,吸取精华,去除糟粕。
  四、贯彻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让科学与人文成为教育的两翼
  当然强调"做人"的教育,并不是要将其与"做某种人"的教育截然分开,分别对待。我们说"做人"的教育是第一位的,也不是要求每个人先"做成人"之后再去"做某种人",那样也是是极不现实的。我们所要求的是每个人终其一生永远都要把做"人"摆在首位,致力于提升自己的人格品位、精神境界;是要始终都注重"做人"的教育,让尽可能多的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只有这两种教育并重,我们的社会成员才会既有人性道德,又有才华技艺。因此我们应该让科学与人文精神成为教育的两翼,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把"做人"的教育与"做某种人"的教育这二者和谐统一起来,建立真正的完整的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是国际立法的一个成功典型,我国的《合同法》也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良好的效应。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驱动下,将我国《合同法》与《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具体适用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值得我国借鉴的理念,这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合同法》,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合同法;适用  在国际经济交往愈加频繁的背景
期刊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包罗了许多有价值的精神财富,其中关于校长的教育思想更加丰富,在当今新课改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苏霍姆林斯基的校长思想突显了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启发了我们对校长角色进行重新审视,这一理念值得我国广大中小学校长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校长观;校长角色定位;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理论者,自十七岁开始到1970年止一直从事教育职业
期刊
摘要:本文从罗斯科·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一书的逻辑理路出发,论证三个要点,从而得出结论--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是正当的。  关键词:法律;社会控制;正当性  作为20世纪美国社会法学的集大成者,罗斯科·庞德以精致严密的逻辑思维、简练独到的语言风格写就了《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一书。书中作者从文明和社会控制、什么是法律、法律的任务和价值问题四个角度入手,构建了"法律的社会控制"①这一学说。
期刊
摘要:中西方法治文化存在着重大的差别,宗教信仰的差异影响是形成两种法治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概要述说中西方的法治发展来论述宗教信仰对中西法治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法治、宗教信仰、基督、儒家、法律信仰  美国比较法学家和法制史学家伯尔曼曾经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在今天的中国已成为引用率相当高的箴言。法律与宗教联姻而生的法律信仰是西方法治得以确立和生长的观念基础,法治
期刊
摘要: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90后"大学生正面临西方文化思潮和多元价值观念的剧烈冲击;网络的普及深刻地影响着"90后"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和行为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更是对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0后"大学生在学习认知和交往能力方面明显区别于"80后"及以往各代人。本文提出了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以期能够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期刊
摘要:目前高校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事兼职活动,本文就这一现象探讨了大学生兼职的主要形式和目的,针对学习与兼职的关系,总结出高校大学生兼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适当建议,加强学校管理机构对学生的指导,妥善处理二者的关系。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兼职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地大众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在学习的空余时间进行兼职活动,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现象。作为以学习为主的高校大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我国的治安防控体系虽然在维护社会治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防控理念、防控布局、防控机制、防控措施和防控效果等方面仍有不足之处。因此,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促进治安防控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过对一些发达国家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情况分析、对比,我们必须认真审视现行的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健全人防和技防相结合与警民联防并重
期刊
摘要:在大学理念发展史上,英国著名神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约翰·亨利·纽曼(John Henry Newman ) ,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1852 年出版的演讲和论文集《大学的理念》(The Idea of a University ,又译《大学的理想》) ,是第一部专门论述大学理念的著作。在重新审视大学理念、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成为我国大学改革目标的今天,深入研究纽曼的大学理念,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
期刊
摘要:我国《劳动法》依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了调整劳动关系的"三层次模式",在此模式下,中观层次力量的将强是劳动关系调整的现实路径选择。面对强大的资方,通过加强中观层次的自治力量从而形成劳资力量中劳方力量的加强可以达到劳资双方力量的平衡;同时,针对我国现在"强国家、弱社会"状态下强化自治的力量可以有效地解决管制多于自治的问题。这样,从劳动合同中的劳资双方力量对比和整个劳动关系调整中自治和管制力量的对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高校学生会现行体制(包括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方案、选拔机制、运行机制、传承机制、考评机制),根据所发放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用目标管理的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现行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关键词:学生会 体制 目标管理  近年来,人才的竞争愈加激烈,各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对于各高校而言,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更应该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青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