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波段强脉冲光治疗面颈部毛囊红斑黑变病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8090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不同波段强脉冲光治疗面颈部毛囊红斑黑变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中心治疗面颈部毛囊红斑黑变病的98例患者,根据治疗分为2组,其中强脉冲光M22590(590~1200 nm)治疗组48例,双波段强脉冲光M22vascular(530~650 nm、900~1200 nm)治疗组50例,治疗间隔1个月,共5次.通过治疗前后皮损积分变化及临床照片,评价患者治疗有效率、安全性及有效性.此外,通过对皮肤红斑、色斑、光泽度改善程度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M2259058.33%,M22vascular 80.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患者毛细血管扩张、色斑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毛囊性丘疹积分在M22590和M22vascular组治疗后有下降,但均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相较于M22590组,治疗后M22vascular组患者毛细血管扩张、色斑积分显著降低(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M22590组(P<0.05).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双波段强脉冲光治疗效果及满意度优于普通宽光谱强光,患者满意度高.
其他文献
硼中子俘获治疗(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实验装置中射频四极场(Radio FrequencyQuadrupole Field,RFQ)加速腔具有选频特性,水冷调谐是调节RFQ加速腔固有谐振频率使之与高频功率的工作频率一致的过程.恒流量工艺循环水冷系统中,去离子水的温度是影响RFQ固有谐振频率的敏感因素,水冷调谐需要保证恒温控制精度达到目标值的±0.1°C以内.基于恒流量工艺循环水冷系统,利用数字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和高精度升降温执行器等关键设备,设计了一种水冷调谐
国际上,不管是基础核物理研究,还是聚变能源研究,均需要精度越来越高的脉冲辐射探测系统.大动态范围闪烁类脉冲辐射探测系统是在强干扰环境中获取小信号的时间、幅度等细致信息,从而分析研究上述脉冲辐射场特征的关键手段.为满足闪烁体类脉冲辐射探测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大动态范围时间响应特性快速分析方法.快速分析单元主要由门控光电倍增管、门控高压电源和示波器组成.先利用脉冲皮秒激光源检测该方法的本征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幅度量程可达5个量级.基于脉冲X光机采用该方法开展了低余辉液体闪烁体的时间响应特
质子打靶时刻T0作为中国散裂中子源(Chinese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CSNS)多物理谱仪的初始触发信号,其高准确性和高稳定性是谱仪高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在实验物理和工业控制系统(Experimental Physics and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EPICS)平台上开发了一套CSNS多物理谱仪T0信号触发监测系统.T0信号接入T0扇出器标记高精度时间戳,采用高吞吐量的分布式发布订阅消息系统Kafka来实现大数据流量的削峰和异步通信.监测数
裂变瞬发中子谱(Prompt Fission Neutron Spectrum,PFNS)是重要的核反应数据,为了测量低于源中子能量的裂变瞬发中子谱,通常是用中子探测器与平行板雪崩计数器(Parallel Plate Avalanche Counters,PPAC)进行符合测量以扣除非裂变事例的影响.针对裂变瞬发中子谱测量的需求,研制了一个由10个单元组成的PPAC.用Maxwell软件模拟了相同尺寸及工作条件下丝状电极电离室和平板电极电离室的电场分布.对该PPAC的结构及其性能测试进行了详细介绍.该PP
棱柱式高温气冷堆的堆芯由燃料组件砖块分层、分区垒砌组成,考虑到加工误差以及结构装配,组件之间需要保证一定尺寸的间隙,形成的间隙流道将分流一部分堆芯冷却剂流量,简称间隙旁流.间隙旁流是堆芯结构以及堆内构件设计需要分析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其对于反应堆热工流体性能的影响,采用商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程序ANSYS CFX针对MHTGR-350(Modular High-Temperature Gas Reactor 350 MWt)堆型堆芯活性区内流动
利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引出的高电荷态氮离子(Nq+,q=3,5,6),在4.5~120 keV动能范围内系统测量了Nq+(q=3,5,6)与Cu表面碰撞产生的K-X射线能谱;基于原子壳层电离理论计算了K-X射线产额值及其电离截面值.结果表明:Nq+(q=3,5)离子进入靶表面后与Cu原子发生紧密碰撞,在直接库伦电离的作用下发射K-X射线,并且随着入射离子动能的增加,K-X射线产额和K壳层电离截面均单调增大;对于N6+离子,K-X射线产额与其入射动能没有明显的依赖关系,且在Cu表面
高热导率的石墨烯纳米颗粒掺进铅铋堆堆冷却剂中可显著提升其导热系数和比热容,从而提高铅铋堆的堆芯功率密度,降低冷却剂用量,有利于实现反应堆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的目的,对于铅铋堆在偏远地区和远海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不同导热系数、黏度、比热容等预测模型对金属基石墨烯纳米流体热物性进行研究,分析纳米流体强化机理,提出适用于铅铋基石墨烯纳米流体的热物性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石墨烯纳米颗粒的铅铋基,其导热系数、比热容和黏度均得到显著提高.在保证悬浮液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导热系数、比热容和黏度随浓度的添加
痤疮(acne)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高发人群为青少年,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为特征,好发于颜面、胸背部,易反复发作.遗传、雄激素诱导皮脂异常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免疫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均与痤疮发生相关.
基于镓中子反应截面实验数据的匮乏和评价数据的分歧,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串列加速器上的多探测器快中子飞行时间谱仪,开展了8.0 MeV中子与天然镓样品的弹性散射微分截面实验研究.实验测量了21个角度的弹性散射微分截面数据,使用n-p散射作为标准截面进行归一.采用Monte-Carlo方法,对中子在样品中的中子注量率衰减、多次散射及实验的有限几何进行了修正,通过模拟得到次级中子飞行时间谱(Time-of-flight,TOF)与实验测量的TOF谱进行直接比较的方法获得中子与镓作用的弹性散射微分截面.实验测
目的 探讨头面部血管肉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北京医院和航天中心医院2014—2019年7例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和讨论.结果 7例血管肉瘤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8.8岁,临床表现为头面部出现淤斑样皮损,或紫红色结节及溃疡.因临床表现不典型,故误诊率极高.组织病理表现根据分化程度不同而有差异,高分化肿瘤表现为真皮血管样组织增生,低分化则常见细胞异形性,无血管结构.免疫组化标志CD31、CD34有助于明确诊断.该病预后较差,以手术为主的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