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qwqw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某矿南三采区进行探测,探测区内解释断层71条,其中可靠断层61条,较可靠断层10条,31个无煤带。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节约了生产成本的投入。
  [关键词] 三维地震 采区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 on the South Third Mining Area of a certain coal mine. 71 faults were showed in this exploration area, in which there are 61 reliable faults, 10 relatively reliable faults and 31 areas without any coal. Those information provides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safty of the coal mine and saves the cost.
  [Key words]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mining area
  
  0.引言
  随着煤炭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炭系统的应用与推广,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采区进行小构造勘探成为现实,给煤矿建设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近年来,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勘查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已形成了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 其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五大关键技术之一。[1]
  1.简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施工主要环节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从二维勘探技术演变而来,其主要是综合了物理学、数学、计算机学、图像学等科学,并通过回射地震波信息来对地质情况进行分析。与二维勘探技术相比,三维勘探技术的优势更为明显示,这主要是由于三维勘探技术所获得的空间数据较大,而且密度较高,信息点最高的密度可以达到 12×12 米。
  三维勘探技术依靠计算机和软件处理来完成,主要分为野外数据采集、室内数据处理、地震资料解释三个步聚,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2]
  2.工程实例
  2.1地质概况
  井田煤系地层基底为前震旦系变质岩系,煤系地层为中上侏罗系,浅部为白垩系及第四系地层。第四系由亚粘土、沙和砾石等组成。厚度20米-35米,一般为25米。
  本井田煤层按至上而下的顺序编为20个煤层。1—10煤层为上含煤段,11—20煤层为下含煤段。煤层在西部发育较好,可采煤层比较集中,可采煤层数一般达到6—8层,可采累计厚度一般在8—10米;到井田东部可采煤层数减少到2—4层,可采累计厚度一般在3—5米。各可采煤层厚度及累计厚度、可采煤层数等都有从西向东变薄、变少的规律。煤层间距的变化以4、7煤之间为最大,两层间距由西向东逐渐变小,其它各层的间距变化规律同4、7 煤基本一致。
  2.2地震地质条件
  2.2.1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
  测区表层第四系地层由黑色腐植土、黄土、砂土、砂质粘土组成,以冲积为主,底部有流砂或砾石。根据测区周围民井调查,本区潜水面约在7-9米,其水位随表层黄土厚度以及季节变化而异。根据测区内钻孔资料,测区表层有一层厚度约15米的流砂层,流砂层之下为砂砾层(厚约为10米),因此对地震勘探成孔及激发能量的下传很不利。
  2.2.2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通过对区内地层组合的研究分析,从岩性组合上看,地层韵律比较明显,地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波阻抗差异,从横向上看,同时代地层厚度、岩性和赋存深度都相对稳定;主采煤层4煤层、7煤层倾角一般在4°-8°以内,有利于地震反射波的接收和追踪。主采煤层与围岩相比,具有较大的波阻抗差异,能形成可用于煤层赋存形态分析与研究的标志反射波。因此可以说本区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对开展地震勘探比较有利,这就为完成本次勘探要求的地质任务奠定了有利的物性基础。
  综上所述,本区表层地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浅层地震地质条件一般,深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好,适合进行地震勘探。
  2.3数据采集
  2.3.1地震波的激发
  1)井深:采用单井16米-20米井深,踞村庄及建筑物较近时增加井深。
  2)激发震源:采用硝铵胶质炸药,药量2公斤。遇村庄及建筑物时采用0.5公斤药量;在距村庄及建筑物较近时采用0.3公斤聚能弹。
  2.3.2地震波的接收
  采用8线16炮制规则线束观测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8线16炮三维地震束状观测系统图
  三维观测系统的主要参数:
  观测系统类型:规则线束状8线16炮制
  接收道数: 8×72=576 道 接收线距: 80米
  接收道距: 20米 炮排距: 60米
  纵向偏移距:20米 最小横向炮检距:10米
  最大横向炮检距:430米 排列长度: 720米
  最大炮檢距:838.63米 炮线网格: 20米(横向)×60米(纵向)
  CDP网格: 10米(横向)×10米(纵向)
  激发方式:中点发炮
  覆盖次数: 4次(横向) ×12次(纵向)=48次
  2.3.3仪器因素
  仪器型号:408UL遥测数字地震仪 记录长度:1.5秒
  记录格式:SEG—D 采样间隔:1毫秒
  仪器频带:全频带接收
  2.3.4组合检波
  三维地震勘探中,其反射波来自不同的层位和方向,检波器宜采用中心对称的线性组合方式,以使各个方向的反射波具有同等的组合特性,有利于压制不规则干扰波。从进一步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的角度出发,本次三维地震勘探采用3个60Hz数字检波器点组合。
  2.3.5低速带调查方法
  为了掌握区内低速带厚度和速度的变化规律,提供较准确的低速带静校正初始模型。本区按1千米×1千米网度共设计4个低速带调查点,采用井下激发,井上接收,即雷管按每1米捆绑在铁线上,然后由井底逐个激发仪器接收,到工作站解编,读取初至时间,解释低降速带速度和厚度。
  2.4探测结果
  2.4.1数据处理
  根据本区的资料特点,经过多次反复资料处理试验,选定以下处理参数(表1)。
  表1 资料处理主要参数表
  资料处理基准面 70米
  替换速度 2500米/秒
  地表一致性反褶积 预测步长14毫秒
  速度分析 1个速度谱/40个CMP
  滤 波 叠前 BP(15,20-140,150)
   叠后BP(20,25-120,130)
  偏 移 延拓步长12毫秒,偏移速度由钻孔对DMO速度标定
  
  资料处理后,获空间、时间采样间隔为5米×5米×1毫秒,平面面积为4.24平方千米、记录长度为1500毫秒的偏移数据体、叠加数据体、方差数据体各一个。
  本区CDP满覆盖面积为2.17平方千米,控制面积2.00平方千米。
  2.4.2数据解释
  解释过程中按图2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流程图进行。
  
  图2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流程图
  2.5地质结果
  南三采区三维地震勘探中,数据采集采用高覆盖次数,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资料处理采用多次反褶积以提高分辨率,数据解释采用了全三维解释技术对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得到了可靠的地质成果。控制了勘探区内的煤层底板起伏形态,发现断层71条,无煤带2个,完成了勘探任务,其主要成果如下:
  1)探明了区内各煤层的底板起伏形态;
  4-2号煤层埋藏最浅处位于测区西南部,底板标高约-240米;埋藏最深处位于测区西北部,底板标高约-390米。
  7号煤层埋藏最浅处位于测区西南部,底板标高约-250米;埋藏最深处位于测区西北部,底板标高约-405米。
  14号煤层埋藏最浅处位于测区西南部,底板标高约-330米;埋藏最深处位于测区西北部,底板标高约-510米。
  15-1号煤层埋藏最浅处位于测区西南部,底板标高约-360米;埋藏最深处位于测区西北部,底板标高约-550米。
  2)区内共解释断层71条,其中:落差大于等于50米的断层4条,占5.64%;落差大于等于25小于50米的断层6条,占8.45%;落差大于等于10米小于25米的断层12条,占16.90%;落差大于等于3米小于10米的断层19条,占26.76%;落差小于3米的断层30条,占42.25%;
  3)探明了區内直径大于20米无煤带及赋煤异常带的分布范围。
  4-2煤无煤带总面积:18609平方米;7煤无煤带总面积:21660平方米;14煤无煤带总面积:67755平方米;15-1煤无煤带总面积:46320平方米。
  3.结论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勘探的精度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为矿井设计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地质依据。其勘探成果为采区设计及工作面的布置提供了主要的决策依据,缩短了建设周期,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和可观的经济效益。[3、4]
  参考文献:
  [1] 徐水师、王佟、等。再论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 [J] 中国煤炭地质,2009,21(12):4-6,23.
  [2] 王庆瑞 论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 科技论坛 2011年第2期.
  [3] 于谦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宋新庄井田中的应用 中国煤炭地质 2011年2月 第23卷2期.
  [4] 李岩,王新建 三维地震在淮北煤田采区勘探中的应用 西部探矿工程 2011年 第2期.
  作者简介:
  田忠福(1968-)男,辽宁鞍山人,工程师,东北煤田地质局103勘探队,主要煤田地质勘查、地热普查、煤层气勘查、工程地质勘查。
  
其他文献
[摘 要] 对于五年制高职的学生来说,在以往的学习压力的减少下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强化下,应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呢?通识教育在其中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的作用。通识教育能帮助学生学会以正确的方式思考,帮助学生全面的认识事物,帮助学生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学习,帮助学生快乐的进行学习。五年制高职校要培养的和造就一大批博学多识,一专多能,既能生活又懂生活的人才,这是我们通识教育的主旨,最终实现“以
期刊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无论是企业还是组织都走上信息化管理模式,以适应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节奏。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正面临着全方位的技术革新,根据高校图书馆技术、信息检索和资料查询服务的需要,构建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 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加强信息化科学管理,更好地为读者、为学校服务。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信息化建设 弊端 对策    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正日
期刊
[摘 要] 文章分析了绝缘导线断线的原因,并针提出了绝缘导线断线的主要防护措施。普通型绝缘导线配电线路,应根据当地特点,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止绝缘导线断线;紧凑型绝缘导线配电线路,应选择机械强度及污闪电压高、免维修、耐腐蚀、适宜户外工作的三角支架。  [关键词] 绝缘导线 电压 防护措施    绝缘导线的断线问题目前得到了广泛关注,配电线路一旦断线,将引起长时间的供电中断,而且带电的导
期刊
[摘 要] 分析国内水务一体化改革的实践现状和经验总结,以西部某市为例,分析干旱缺水地区实行水务一体化改革的现实意义。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反映该市在水务一体化改革前后的模式,通过对比分析,原模式是在水务行业分散经营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存在供水总量不足、供水水质差、服务水平低等问题,改革后的模式,利用大型供水企业的管理平台和技术力量通过跨区域调水增加城市供水总量,提高供水水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水务
期刊
[摘 要] 独立学院自1999年正式创立至今,通过这几十年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从2008年起,中国教育部出台《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方法》为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指明道路。本文是根据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不同类型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每种类型所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出独立学院发展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以此针对性地提出学院办学模式的相应对策建议。即在宏观层面上合理协调解
期刊
[摘 要] 为了进一步优化品种K326密集烘烤工艺水平和烘烤质量,提高烤后烟叶质量,协调烤后烟内在化学成分,在2009年烘烤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该试验,结果表明:下部叶烟叶以中温变黄高湿定色烘烤工艺烤后烟叶质量最好,烘烤成本最低,为3.1元/kg,中等烟比例、均价最高,分别为88%和13.57元/kg;烤后烟叶还原糖含量适中,为23.55%,淀粉含量较低,为4.55总氮为1.95%,氯为0.1%,
期刊
[摘 要] 文章介绍交流电能表产生潜动的原因及潜动试验的规定,分析影响电能表灵敏度的因素,提出了相应处理方法措施。  [关键词] 电能表 检定 潜动 试验    1.前言  电能表是国家列入强检目录的计量器具,是四大重点计量器具之一,其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其检定的正确性直接影响到电能表的使用,影响到供电单位或用户的切身利益。在电能表的计量性能要求及检定项目中,潜动试验和起
期刊
[摘 要] 本文论述了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同时结合本人体会说明了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反思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 教学反思 专业成长 教学实践    教学反思指教师借助一定的研究方法,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更趋优化,从而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监控,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科学性,提高教学实效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反思促进教师关注自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就业形势趋于严峻是社会和家庭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是基于形势的发展需要而开设的一门课程。本文旨在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实践为基础,结合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特点,提出一些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明确职业生涯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同时激发自信和兴趣,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字] 意义 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设计
期刊
[摘 要]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灿烂的诗词文化,理应进入我们的教学视野。它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底蕴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时也符合素质教育的内涵。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应当把古典诗词融入课堂,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