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土壤中分离的两株纤维素分解细菌的鉴定

来源 :西南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xxf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细菌高酶活的菌株,并对其初步鉴定,为综合利用废弃生物质中纤维素和发掘微生物资源奠定基础.[方法]利用LB培养基分离并纯化菌株,刚果红染色实验测定其对纤维素的降解能力,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分离物.[结果]经分离共获得34株细菌,其中5株具有较强的分解纤维素酶活性.2株细菌分别被鉴定为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和吉氏芽孢杆菌(B.gibsonii);另外3株细菌亦是芽孢杆菌,分类的具体属种尚待进一步确定.分离物5株芽孢杆菌中,沙福芽孢杆菌的纤维素酶活性最强,具有潜在的研究应用价值.[结论]原始森林长期累积枯枝落叶于林地土壤,富集有丰富的微生物类群,通过分离纯化,经鉴定获得两株细菌对纤维素具有良好的分解效果,可进一步发掘利用.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阶段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肠道微生物结构变化.[方法]在大口黑鲈9个不同生长阶段(5、6、7、9、10、12、14、15、16月龄)采集肠道黏膜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肠道微生物进行16S rRNA分析.[结果]大口黑鲈生长前期OTU数量、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生长中后期,在6月龄均为最大;在各生长阶段微生物相对丰度大于2%的有9门17属,优势菌群有差异;随着生长阶段的推移,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目的]研究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on-fiber carbohydrates,NFC)/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水平饲粮对育成期高原型藏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体尺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体况良好、体重(26.38±0.43) kg相近的4月龄高原型藏羊,根据性别分为公羊3个组(R1、R2、R3)和母羊3个组(E1、E2、E3),每组5只,分别饲喂NFC/NDF水平分别为2.20(R1和E1)、1.39(R2和E2)、0.92
[目的]探明湖南主要稻作烟区土壤电导率(EC)与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垂直分布特征,为提高土壤保肥能力和构建合理耕层结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考察湖南郴州、衡阳和长沙稻作烟区0~ 50 cm剖面土壤电导率和阳离子交换量垂直分布特征,并进行分区比较研究,揭示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湖南稻作烟区土壤电导率为0.10~0.17 mS/cm,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10.55~ 14.35 cmol/kg,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表现出先降后升趋势;长沙烟区0~30 cm土层保肥能力较弱,30~
提出在新种子法实施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形势下以及我国玉米生产季节面临气候条件多变和种业面临严重竞争压力前提下,玉米育种家和种子经营者应该根据不同玉米生态类型区、不同环境和市场的需求,在玉米育种过程中选育出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品种组成优势互补的品种群,从而化解品种过于单一给玉米生产和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为品种多元化利用和玉米生产提供支撑.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小肠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10只健康且体况相近早期断奶藏羔羊,随机分成7组,每组30只,分别对其饲喂精粗比为20:80、30:70、40:60、50:50、60:40、70:30和80:20的基础日粮,预饲期10 d,试验期9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择3只试验羊屠宰,采集肠道食靡.试验采用16S rDNA基因测序测定肠道菌群,分析肠道真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结果]①OTU分布:在97%的物种相似度水平下,7组检测样本共得到499个OTU,其中有35
[目的]明确寄生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甲腹茧蜂(Chelonus sp.)雄成虫触角和胸足感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技术系统观察寄生草地贪夜蛾的甲腹茧蜂雄成虫触角和胸足(前、中、后足)感器的超微结构.[结果]甲腹茧蜂雄成虫触角和胸足共分布有5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3种亚型Ⅰ~Ⅲ)、板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4种亚型Ⅰ~Ⅳ)和钟形感器.寄生草地贪夜蛾的甲腹茧蜂雄成虫触角和胸足上均有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分布,毛形感器数量最多且分布最广,板形感器仅分布于
[目的]研究大麦成熟籽粒中1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特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8种大麦材料成熟籽粒中1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基于SPSS 20.0分析不同成熟籽粒间化合物的含量差异.[结果]在15种化合物中,Bowman、光头大麦和云南高世代成熟籽粒的9种化合物、Morex成熟籽粒的12种化合物、紫青稞成熟籽粒的10种化合物、淳安六棱胭脂大麦和定海红绿黄成熟籽粒的11种化合物以及北青7号成熟籽粒的7种化合物均可被有效检测.15种化合物的含量变幅为0.00~(223.41±8.44)μg/g;其中,
[目的]明确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云南地区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云南葡萄白粉病的第1个发病高峰期(中低海拔干热河谷区,宾川)和第2个发病高峰期(高海拔冷凉区,寻甸)分别进行葡萄白粉病的药剂试验,以杀菌剂(腈菌唑+吡唑醚菌酯)和解淀粉芽孢杆菌进行田间白粉病防控,并对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的葡萄叶片进行光合速率的测定.[结果]在葡萄白粉病第1个发病高峰期,3次施药后,虽然解淀粉芽孢杆菌的防治效果显著低于杀菌剂(P<0.05
[目的]研究玫瑰花青素抗疲劳和抗氧化功效.[方法]通过灌胃给予健康雄性昆明小鼠低、中、高剂量(依次为100、150和200 mg/kg)玫瑰花青素,30 d后负重游泳;测定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血清和肝脏中尿素氮(BUN)、血乳酸(BLA)和丙二醛(MDA)含量、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生化指标;根据线性方程分析玫瑰花青素总抗氧化能力与其抗疲劳功效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玫瑰花青素使小鼠负重
[目的]研究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缓解种公兔热应激的相关机制.[方法]选用年龄相近、体况良好的种公兔90只,随机均分为常温对照组(N)、热应激组(H)和热应激+地衣芽孢杆菌组(H+B).N组和H组饲喂基础饲粮,H+B组饲喂基础饲粮+地衣芽孢杆菌1 000 mg/kg,H组和H+B组均模拟炎热夏季温度进行热应激刺激,试验30 d后测定公兔肾上腺指数和血浆皮质醇(CORT)含量,试验结束后制作肾上腺组织切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肾上腺结构变化.[结果]H组和H+B组的肾上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