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因为受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导致内部控制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第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会将内部控制等同于内部会计控制,内部控制工作多由财务部门完成的,但是对于财务部门而言,都是通过常规会计管理与财务信息管理的方式加以控制,难以达到内部控制要求。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时,往往会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财政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管理上,内部控制尚处在初级阶段,总体水平较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第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构建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单位领导却不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停留于纸质层面,无法发挥效果。
(二)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在内部控制过程中,财务内部控制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就目前而言,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无论是制度建设、执行力度还是人员配备上都有各种问题,导致内部控制职能无法完成。
第一,對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财务部门的工作任务只是简单的账务核算,并未将审计与监督工作纳入到财务部门职能中去。从总体上来看,多数单位都没有构建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第二,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沿用传统那套方式,工作重点主要集中于财政资金预算管理、会计工作规范化水平等。当前,市场经济逐步深化,行政事业单位也开始参与到市场环境中去,传统的财务内控体系越来越难以满足要求。第三,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多由财务部负责,同时,单位领导层也不注意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关注,影响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三) 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实施内部控制不仅历时较长,持续性也比较强。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得以落实充分,确保实施效果,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机制。现如今,在内部控制过程中,虽然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专门设置了内部审计环节,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却受到不利影响。内部审计工作基本很少由专业内部审计人员完成,更多的是财务人员与其他人员负责,有的内部审计机构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领导与相关部门的干扰,影响内部审计独立监督功能的发挥,也就不能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作出评价。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第一,强化组织领导。对于单位负责人来说,应当不断增强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对内部控制的领导管理,严格律己,发挥自身示范带头作用,确保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下去。第二,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在单位日常工作过程中,应当就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宣传,尽可能地将内部控制工作内化为内部职工的自觉行动,营造内部控制氛围。与此同时,做好组织内控实务操作培训,确保全体干部职工均能掌握内控制度的规定,明确自身职责,确保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第三,鼓励全员参与。内部控制工作往往会涉及多项经济活动,并与多个部门或岗位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就要改变对内部控制的错误看法,内部控制并非是对干部职工加强约束和控制,也不能将干部职工排除在管理圈之外,相邻岗位应当加强协调与配合,确保所有干部职工均能参与进去,从而构建内部控制联动机制。
(二)完善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财务内部控制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应当合理构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并从人员配备、制度建设、组织架构等方面提供保障,使财务内控工作得到有效贯彻实施。第一,单位应当针对内部审计、会计凭证管理、会计核算、财产清查以及财务管理等工作流程制定相应的制度,以提高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流程的规范化水平。第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应当加强财务预算计划的执行。不断提高对单位资金计划和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强化资产管理,使单位经济管理活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第三,要从管理决策角度加快财务内控体系完善,促进财务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
(三)加强单位的预算管理控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预算管理居于核心地位,为此,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注重预算管理控制作用的发挥,确保预算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约束与控制。第一,严格遵守预算相关法律法规,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切实加强预算执行与监督,以实现对财政资金的有效控制,使资金审批与拨付程序得以完善,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第二,不断扩大预算管理范围,把各种预算外资金纳入到预算体系内强化管理,使财务预算更加精细科学。第三,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应当遵循预算在先,拨款在后的基本原则,严格控制预算支出范围与金额,确保财政预算得到有效执行。
(四) 健全内控监督机制
第一,构建内部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内审部门的职能作用,促进其部门层次提升,保证其独立性,确保内部审计结果的公平性与客观性。不断加强审计与监督,就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执行加以评价。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或偏差,应当提出有效的整改建议,并做好跟踪与落实工作,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得到有效提高。
第二,强化外部监督制度。其一,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与检查;其二,强化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情况加以检查,使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此外,还要做好信息披露,公开政府与预算信息,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第三,合理构建责任追究机制。在进行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应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内改进和完善自身内部控制制度,构建有效的内控考评制度,专门就内控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情况加以考核与评价,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专门针对那些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的单位加以奖励和表彰,对于某些产生不良影响的事件与行为,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位。
(五)强化内部风险控制与防范
一方面,做好风险评估工作。第一,在单位层面开展风险评估工作,专门针对岗位管理、工作体制以及组织机构等,将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内控组织机构,重要岗位人员管理及其财务信息编报等工作作为风险评估的重点。第二,在业务层面,加强风险评估工作,风险评估的范围主要包括预算管理、合同管理、采购及资产管理等,重点就岗位职责权限、业务工作流程、关键人员及环节控制等加以评估。
另一方面,强化风险管控。如果内部控制面临风险,应当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如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绩效控制机制、预算控制机制以及授权审批制度等,以达到降低或规避风险的目的。如重大事项决策,应当构建集体决策机制,实行分级授权审批制度,专门就管理活动决策、执行与监督加以控制,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结语
总之,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通过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能够促进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也能提高公共服务工作效率,实现风险的有效管理与防范,以便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的服务。所以,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明确职自身内部控制建设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进而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作者单位: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因为受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导致内部控制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第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会将内部控制等同于内部会计控制,内部控制工作多由财务部门完成的,但是对于财务部门而言,都是通过常规会计管理与财务信息管理的方式加以控制,难以达到内部控制要求。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时,往往会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财政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管理上,内部控制尚处在初级阶段,总体水平较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第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构建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单位领导却不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停留于纸质层面,无法发挥效果。
(二)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在内部控制过程中,财务内部控制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就目前而言,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无论是制度建设、执行力度还是人员配备上都有各种问题,导致内部控制职能无法完成。
第一,對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财务部门的工作任务只是简单的账务核算,并未将审计与监督工作纳入到财务部门职能中去。从总体上来看,多数单位都没有构建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第二,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沿用传统那套方式,工作重点主要集中于财政资金预算管理、会计工作规范化水平等。当前,市场经济逐步深化,行政事业单位也开始参与到市场环境中去,传统的财务内控体系越来越难以满足要求。第三,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多由财务部负责,同时,单位领导层也不注意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关注,影响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三) 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实施内部控制不仅历时较长,持续性也比较强。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得以落实充分,确保实施效果,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机制。现如今,在内部控制过程中,虽然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专门设置了内部审计环节,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却受到不利影响。内部审计工作基本很少由专业内部审计人员完成,更多的是财务人员与其他人员负责,有的内部审计机构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领导与相关部门的干扰,影响内部审计独立监督功能的发挥,也就不能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作出评价。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第一,强化组织领导。对于单位负责人来说,应当不断增强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对内部控制的领导管理,严格律己,发挥自身示范带头作用,确保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下去。第二,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在单位日常工作过程中,应当就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宣传,尽可能地将内部控制工作内化为内部职工的自觉行动,营造内部控制氛围。与此同时,做好组织内控实务操作培训,确保全体干部职工均能掌握内控制度的规定,明确自身职责,确保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第三,鼓励全员参与。内部控制工作往往会涉及多项经济活动,并与多个部门或岗位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就要改变对内部控制的错误看法,内部控制并非是对干部职工加强约束和控制,也不能将干部职工排除在管理圈之外,相邻岗位应当加强协调与配合,确保所有干部职工均能参与进去,从而构建内部控制联动机制。
(二)完善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财务内部控制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应当合理构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并从人员配备、制度建设、组织架构等方面提供保障,使财务内控工作得到有效贯彻实施。第一,单位应当针对内部审计、会计凭证管理、会计核算、财产清查以及财务管理等工作流程制定相应的制度,以提高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流程的规范化水平。第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应当加强财务预算计划的执行。不断提高对单位资金计划和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强化资产管理,使单位经济管理活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第三,要从管理决策角度加快财务内控体系完善,促进财务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
(三)加强单位的预算管理控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预算管理居于核心地位,为此,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注重预算管理控制作用的发挥,确保预算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约束与控制。第一,严格遵守预算相关法律法规,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切实加强预算执行与监督,以实现对财政资金的有效控制,使资金审批与拨付程序得以完善,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第二,不断扩大预算管理范围,把各种预算外资金纳入到预算体系内强化管理,使财务预算更加精细科学。第三,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应当遵循预算在先,拨款在后的基本原则,严格控制预算支出范围与金额,确保财政预算得到有效执行。
(四) 健全内控监督机制
第一,构建内部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内审部门的职能作用,促进其部门层次提升,保证其独立性,确保内部审计结果的公平性与客观性。不断加强审计与监督,就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执行加以评价。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或偏差,应当提出有效的整改建议,并做好跟踪与落实工作,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得到有效提高。
第二,强化外部监督制度。其一,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与检查;其二,强化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情况加以检查,使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此外,还要做好信息披露,公开政府与预算信息,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第三,合理构建责任追究机制。在进行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应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内改进和完善自身内部控制制度,构建有效的内控考评制度,专门就内控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情况加以考核与评价,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专门针对那些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的单位加以奖励和表彰,对于某些产生不良影响的事件与行为,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位。
(五)强化内部风险控制与防范
一方面,做好风险评估工作。第一,在单位层面开展风险评估工作,专门针对岗位管理、工作体制以及组织机构等,将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内控组织机构,重要岗位人员管理及其财务信息编报等工作作为风险评估的重点。第二,在业务层面,加强风险评估工作,风险评估的范围主要包括预算管理、合同管理、采购及资产管理等,重点就岗位职责权限、业务工作流程、关键人员及环节控制等加以评估。
另一方面,强化风险管控。如果内部控制面临风险,应当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如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绩效控制机制、预算控制机制以及授权审批制度等,以达到降低或规避风险的目的。如重大事项决策,应当构建集体决策机制,实行分级授权审批制度,专门就管理活动决策、执行与监督加以控制,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结语
总之,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通过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能够促进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也能提高公共服务工作效率,实现风险的有效管理与防范,以便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的服务。所以,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明确职自身内部控制建设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进而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作者单位: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