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浙江高分作文评析

来源 :新高考·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al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2019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避开了热点话题,继续以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整体材料既通俗易懂,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顺应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潮流,也符合稳中求变的命题要求。整个作文题以直抵心灵的方式让考生去思考自我,关注考生自己熟悉的真实的成长生活,贴近考生的内心情感世界,给了考生较大的写作自由度。它虽然少了以往的“诗意”与“文化”,却能做到平中见奇,以理性的思辨留给人们意味深长的启迪。
  作文题直接而鲜明地关注生活、介入生活、指向生活。首先,作文材料具有极浓厚的生活气息。作文题提供了两个不同的觀点,分别阐明作家与读者的两种关系。实际上这是一个类比,真正要引出的是“你如何对待你的读者”,这里的“读者”,可以指自己,也可以指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其次,作文题要求从生活实际出发,且看这样一段说明:“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这就启发我们把“生活”当作“作品”来写,从而明确让考生放眼现实,思考生活,要求在现实生活中选材,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如果缺少生活的体验和积累,缺少生活的阅历,缺少生活的发现,也很难揭示生活的底蕴。作文题强调对人与自我和人与人关系的思考,要求考生在展示生活、描述生活、提炼生活、聚焦生活上显示自己扎实的功底。作文题的基本立意是以作品喻人生,要求考生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创造生活,尊重生活,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既是生活的创造者,也是生活的接受者。在生活中,既要尊重生活这部“作品”,接受生活这部“作品”的检验与评价,同时自己也要对“生活”有独立的主张和思考。作文题的内蕴是引导考生对人生观、生活观、时代观作出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即让考生在写作中思考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如何积极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的社会现实问题。主要立意有以下几点:
  1.做好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我”的生活我做主,“我”不在意别人的眼光,走好生命的每一步,尽情挥洒自己,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
  2.“我”的生活与别人有关,“我”创造的“作品”接受“读者”的评判。“我”在生活中会更多地考虑别人的感受,更多地顾及别人,“我”要书写人生“辉煌”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为“我”点赞。
  3.“我”为自己“写作”,“我”又为别人“写作”。辩证看待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既要做好自己,又要倾听“读者”的声音,让别人满意。用真诚创造生活的“作品”,既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既收获自己的精彩,也收获别人的掌声。
  具体写作时要选好观点,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口,从自己的心灵出发,立足真实生活,抒写真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同时,要善于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注意多重地开掘层次,写出深度和广度来。只要扣住材料,联系实际,言之成理,深入挖掘,文章就有可能出彩。
  [作文示例]
  心中期许,笔下风云
  浙江一考生
  有人说:“人生如同不断誊改的诗稿,从青丝到白发,有人还在灯下。”而我们埋首于生活的几案,拾起笔却满心踯躅时,总有纷扰的杂音在背后响起,指点我们将于何处落笔。于是我们心中朦胧的理想蓝图便被涂鸦所淹没。
  总有人认为作家心中要装着读者,顺着读者的呼声走;也总有人认为作家要坚持自我,不被外界左右,当我们成为生活的执笔者,我想,我们应将外界呼声化作心中期许,以笔下风云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
  我们以笔墨为权,行至今日已对父母不绝于耳的叮咛嘱咐感到麻木,可我们总还记得第一次妈妈摸着你的头,爸爸拍拍你的肩,目送你尚稚拙的身影去迎考时眼底饱含的热泪与期望。那是我们在一次次被路上的荆棘绊倒时,于苦痛的血泪中再次爬起的不竭动力。这一份真诚的祝愿,这一份热切的期许,将用温和柔软的风力托举起你的双翼,是生活的“读者”馈赠于我们的第一件礼物。
  但又有那流言中伤、冷嘲热讽,抑或是尖酸刻薄地对你的生活评头论足。诚然这些打击使我们暂失“写作”的勇气,但在轰然交汇错杂的舆论风向中,我们更能看清自己,更能看清自己所坚守的理想信念不愿为之失去方向,风狂雨急之时,乌云笼罩在茫茫苍穹,一片荫翳之中,我们才能意识到脚下的土地方是心之所向,这便是“读者”的第二份礼物。
  由是观之,“读者”的呼声并不能左右我们的笔端,而我恰要把他们予我的压力与动力化为笔下风云。
  “活过、爱过、写过”的司汤达还曾言:“我的梦想值得我为之奋斗,我今天的生活绝不是昨天的冷淡抄袭。”我们书写我们的故事,必有我之思想、着我之色彩。难道没有旁人的导引,没有既定的道路,我就只好日复一日地抄下昨日的词句,陷入循环往复的生活漩涡之中吗?不,不是这样。各人之所以执笔各自的生活,是各人拥有其独特思想境界与情感体验,自然也有其不同的趣味追求与志向节操,而我们所应做的,便是把个人的独特性刻入生活的骨髓,完成陀思妥耶夫斯基口中的“人不是齿轮”的自证。
  我不循规蹈矩,自然也不会停滞不前。辛波斯卡偏爱那“写诗的荒谬”,我亦珍视手中握笔的机会。读者的呼声或许打断了你的思路,行文的艰涩或许凝滞了你的笔尖,但生活的书页唰啦啦翻过,那空白是否让你惶恐?又是否让你有愧于那些生活的“读者”?
  读者的呼声与要求无论承载着压力或是动力,我们都应将其化为心中怀着的感激、存着的期许,以其写出自我色彩,崭露笔下风云。   翻山越岭,他们就会听到你的故事。
  [评析]
  这是一篇阅卷专家组评定的标杆范文,有以下几点特色:
  1.审题精准,围绕中心。文章从所供材料的主旨切入,紧紧扣住“作家”与“读者”,而且能紧密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有独立见解,内容充实,论述完备透彻。作者所提出的“我们应将外界呼声化作心中期许,以笔下风云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很好地揭示了既要倾听读者的声音,又要自己创造的鲜明主旨。
  2.强调自我,主体突出。文章角色意识强烈,紧扣材料中的第三句话: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牢牢把握三个“你”,围绕“创造生活的‘作品’”这一中心,立足生活,将自己的“体验”与“思考”结合起来写,写得情真意切,神采飞扬。这里有“我”的体验,有“我”的感受,更有“我”的理解与思考。
  3.语言精练,生动形象。题目“心中期许,笔下风云”就非常简洁凝练地概括了“读者”与“作者”的关系,表明了既要倾听读者的呼声,又要写好自己的作品的辩证观点。首尾都只是寥寥数语,显尽凤头豹尾之美。全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大量整散结合,文白交杂,增强了文章的意蕴。如“读者的呼声或许打断了你的思路,行文的艰涩或许凝滞了你的笔尖,但生活的書页唰啦啦翻过,那空白是否让你惶恐?又是否让你有愧于那些生活的‘读者’”,简洁精练,富有意蕴,耐人咀嚼回味。
  只为自己“写作”
  浙江一考生
  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我想这是一个普遍真理。如果一位作家他老是想着去倾听读者的呼声,那成千上万、各不相同的声音,你听谁的呢?你听得过来吗?每一部作品都因其独特,才具有了存在的价值。所以,一个真正的、好的作家只为自己“写作”。
  从广泛的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作家,创造着生活这部“作品”。许多人将生活视为一次写作,困惑于“写作”该多听听读者的想法,按他们的意见去生活,还是应该坚持原则,亲手主宰自己的生活。依我之见,如果把生活视为写作,那么这部作品最重要的读者是“我”,生活是自己的,创造的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幸福的判断标准在自己心里。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众口难调,倘若一味迎合,最后只能迷失自我。席慕蓉说:“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为了周遭的人对我满意而已。为了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途中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在他人的口水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简直是糟蹋了生命——这样天赐的宝物。是让芭蕾舞者带着镣铐在舞蹈,欣赏这种舞蹈是变态的心理,跳这种舞蹈是痛苦的表演,生命的写作该是一次酣畅淋漓的表达,
  正如再精明的作家也不能迎合所有读者的胃口,像叔本华所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希望迎合所有人的作家必然流于庸俗,生活就该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魄力。
  今天是端午节,每年我们都会想起这位伟大的诗人。千年前,在众臣的诋毁中他被流放,徘徊于江畔,写下千古绝唱《离骚》。他曾极力劝阻君主不要赴宴,位极人臣的他怎么会不懂察言观色,但为了理想抱负,即使冒着让君主不悦的险也值得一试。当他看着楚国投入秦的怀抱,国破家亡,子民流离失所时,他纵身跃入汨罗江,做最后的一舞。他的舞蹈虽然看似沉重,但我们能感受到这是他内心最真实想法的流露。他用自己生命与热血创造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这样真实而伟大的写作,无论经历多少时代的变迁都仍会有读者欣赏。
  生活的写作只有一次,落笔就不能更改。我以我手写我心,只要真诚地表达,饱蘸浓情,我一定会写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感动自己,也打动别人。而且也唯有这样的作品,才能成为永恒的经典。
  [评析]
  1.结构严谨,层次鲜明。开头是引论,提出问题,着眼于“是什么”,作者从所供材料切入,提炼并强调观点——“真正的、好的作家只为自己‘写作’”。接着主体部分,分析问题,着力于“为什么”,作者条分缕析,从生活与写作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说理,因为“生活是自己的”,所以“创造的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因为“写作该是一次酣畅淋漓的表达”,所以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最后解决问题,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升华主旨。全文结构完整,逻辑分明,条理清晰。
  2.事理结合,论证充实。作者列举屈原的事例,旨在阐明创造伟大的作品要用自己的生命与热血,引用席慕蓉和叔本华的名言名句,强化了观点的表达。
  选择“读者”
  浙江一考生
  如果我们是创造生活的“作家”,我们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既然是一部作品,那么必然会有“读者”,那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这些“读者”呢?
  这些“读者”可能是你自己,因为你是自己的主人,你应该听从内心的召唤;这些“读者”可能是父母,他们对你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对你的所作所为进行干涉;这些“读者”可能是老师,他们对你的兴趣爱好进行开发或压抑,对你的思想道德进行教育;这些“读者”可能是朋友,他们对你的事情了如指掌,对你的决定提出建议。如此看来,有一个“读者”,岂不美哉?然而,我们又如何知道这些“读者”所给出的观点或看法就一定是完全正确的呢?我们又怎么知道这些“读者”对我们一定是有益的呢?
  时不时就能在微博上看见有人自述自己的天赋从小被扼杀,现在长大了才能重新锻炼这个天赋。“只要读好书就可以了”“你不要把心思放在别的事情上”“这个好像不适合你,换一个吧”,一句句否定的话语,浇灭了我们热爱事物的热情,这真的是好的吗?按照他们所期望的,如同被操控的傀儡一般地度过人生,这是我们所要拥有的“作品”吗?不!我们自己的生活当然首先是自己掌握,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们自己创造,如果一味地填满他人的建议,被他人所左右,这还是我们自己的人生吗?我们可以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肆意地奔跑,去闯荡,去开辟一个新的世界,一个只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这个时候就应该相信自己,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然而,在这开辟世界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指导,就有可能犯不少的错误,或走许许多多的弯路。此时,那些“读者”可能就给予帮助,做我们前进路上的指向牌,做我们泥泞坑洼中的铺路石,做陪伴我们前往光明的引路人。要想达到这个效果,我们必须谨慎选择“读者”,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读者”都值得我们去记住他的建议的。曾经有句话说得好:“有些人路过你的世界,只是为了给你上一堂课。”既然只是路过一次,那就不一定是什么好的建议,或许只是浮于表面上的毫无意义的个人想法。所以,当我们选择了“读者”的正确建议,我们会在自己这部人生的“作品”中下笔如有神,反之,我们则会将这部人生之作写得十分艰难。
  选择“读者”并不是只选择自己喜欢的,有时候不喜欢的往往更能给我们深刻的,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要选择的“读者”是那些真正提出建议的,了解我们并为我们着想的人。只要我们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前行,同时有效汲取他人的良好建议和意见,那么,我们这部人生的“作品”必将成为精品佳作。
  [评析]
  1.观点新颖,见解独到。这篇文章紧紧抓住材料中“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这句话做文章,具有强烈的“读者”意识,深刻阐明选择“读者”正确建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观点,是对原材料内涵的深度阐发,见解独到,给人以启发与领悟。
  2.联系实际,针砭时弊。作者紧密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和人生实际,摆现象,列现状,直面存在的问题,抨击时弊,如第三段所列举的一些家长和老师片面追求成绩的错误倾向,从反面论证了选择“读者”的重要性。
  3.哲思溢彩,语言干练。作者在阐明自己观点的时候,融入智慧和哲思,使语句闪烁理性的光芒,给人以启迪与警示,让人受益匪浅。总览全篇,语言干净利索而灵活多变,既娓娓道来,融入作者的思想,又投射着一种灵动,给人以启发。
  我是我特别的读者
  浙江一考生
  我们都是创造生活的“作家”,我們的生活即是我们的“作品”,每一个窥见我们生活掠影的人则是“读者”。在这世界上,第一个读者应该是我们自己,我是我特别的“读者”。我在创作生活的作品时,首先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听取自己内心的召唤。
  虽说古语有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但那是对君王来说的——他们的臣子都是人中龙凤,在君王谱写朝代的篇章中,这些臣子是能够提出精辟意见和见解的优秀“读者”。可是对于我们呢?事实上,我们无法筛选自己的“读者”,我们有可能会遇见诸葛亮这样的“读者”为我们拨云见日指点迷津,但更大概率可能是遇见对我们进行指指点点却无益处的“臭皮匠”。同时,过于复杂的环境也使我们无法回应每一位“读者”的需求。就像余华所说:“我的读者不止一个人,读者都是不认识的人,你无法征求读者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作家是无法为读者写作的。”但是写作的内容总是为读者写的,那读者首先就是自己,然后才是别人。因为写作总要抒发内心的情感,写作首先是感动自己,然后才去感动别人。
  生活是我的作品,也是我能留在历史画卷上的短短一笔。要是这短短一笔也不是出于自我的意志,那人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一个人总不可能活在别人的阴影里。
  当然,我会拥有很多的“读者”,我的父母、老师、同学等等,如果我将我的“作品”完成得漂亮些,甚至未来的人也成为我的读者,这是最有意义的事。但是,对于作者而言,最重要的读者还是他自己,这是再多的读者也无法代替的。鲁迅在《而已集》中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那一瞬间我觉得我们的思维相通了。“读者”通常只能看到你生活的片段,那是由数个剪影拼凑出来的你,所以很难真正代入你的处境替你去作判断。纵然你有很多的“读者”,可是真正握住笔的人是你,走在每一个交叉路口的人是你,深夜喝咖啡熬夜努力的人是你。只有你才是最了解你自己的“读者”,才是最有资格为你将来每一步作出选择的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才能了解你自己,才能变成更好的自己;认识你自己,才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奋笔疾书,才能把生活创造成你自己所想要的“作品”。无论是汽车狂人李书福还是互联网巨擘马云,他们都是在认识自己后,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挥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的人生我做主。我可以听取其他读者的意见,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是作者,又是特别的读者。在创造生活这部宏大的作品中,我参与,我快乐!
  [评析]
  1.角度新颖,观点鲜明。这篇文章从所供材料出发,从“我”是特别的“读者”这一角度进行阐发,这个诠释有新的理解,不同于一般人的看法,并且一以贯之,在文中加以落实,使文章主题非常鲜明突出。
  2.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我是我特别的‘读者’”。接着在本论部分从历史和现实的多重角度分析问题,阐明认识自己、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照应开头,强化观点的表达,体现出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结构。
  3.娓娓道来,语言质朴。整篇文章如拉家常,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体验,漫谈生活和人生,娓娓道来,语言质朴而自然,却又让人感动,启人心扉。全篇文气贯通,一脉相承,具有一气呵成之美。
其他文献
在各项事业的全面开展中,我国的教育、经济均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并且带动了部分地区的特色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航海事业也有了较大的突破,这对于带动我国沿海地区的经
向白浆土各层次土壤施入不同改土物料,比较不同处理土壤对P的吸附解吸情况。结果表明:各土层土壤对P的吸附量均随着平衡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土层间土壤吸附P量大小顺序为淀积层>混拌层>白浆层>黑土层;随着平衡液浓度的增大,P吸附的增加率递减;施Ca加大了土壤对P的吸附,其中黑土层增加220.16%,白浆层增加54.50%,淀积层增加52.36%;而施有机肥减弱了土壤对P的吸附,其中黑土层降低70.1
<正>12月1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闭幕,各方达成共同宣言,翻开了G20历史新的一页。相比于今年的七国集团(G7)峰会、亚太经合组织(A
百年来无数学人殚精竭虑地谋求构建严格体系的写作教学模型却无疾而终。以常青的“分格写作教学模式”为代表的体系化写作教学只关注写作结果的成型,而非重视写作学习主体对写作具体知识的掌握;只关注写作科学知识的灌输与补给,而非对写作行为加以监督与规范;只关注写作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演绎,而非重视学生写作学习的心理特征与结构。因此,写作教学其科学的“体系化”“序列化”“线性化”只是虚妄的烂漫幻想。一线教师一直在呼
根据笔者在地质工作中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通过对矿床学理论的任务、内容、方法、等进行深入浅出地分析研究,并运用历史分析法了解了矿床和成矿系统的过程,从而阐述出矿床学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涉农高职院校,把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作为学院发展的突破口。历时5年,现集教学实用性、科技示范性和社会服务性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初具已规模。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进入我院接受子宫瘢痕妊娠超声诊断的42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彩色多普
但凡有思维张力和逻辑力量的文章,总有那么几个“打比方”。“打比方”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鲜明生动。它可以是一种修辞,可以是一种说明方式,也可以是一种论证方法。  课文中譬喻说理可取法的篇目有《劝学》《拿来主义》《寡人之于国也》《逍遥游》《秋水》《六国论》《记念刘和珍君》《<论语>选读》。笔者在此集中探讨一下譬喻说理的运用方法及论证力量。一、“譬喻”的特点:形
在时分用户程控交换机中时间接线器(TSW)是实现交换的核心部件.本文讨论了 TSW 的测试诊断问题,详细介绍了测试算法的原理及其实现.采用本文介绍的测试算法设计的测试诊断程
由于设备和技术手段的限制,以及对抄表质量缺乏有效的管控,人工抄表普遍存在估抄、错抄、漏抄等问题。这些抄表差错形成的电量极易在智能表更换的过程中流失,给电力企业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