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审计投入与审计意见

来源 :审计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o_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项重要的决策,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会影响到审计师的行为。本文以2007~2017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审计保险假说实证检验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对审计投入与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承担水平越高的企业审计投入越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和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落的可能性越高。经过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对风险承担程度较高企业的审计投入要比不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少“,四大”审计师对风险承担水平较高企业的审计投入要比非“四大”多,未发现在审计
其他文献
坚持向统筹要效率、靠创新提效能,进一步发挥审计在推进首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针对审计计划执行中的统筹协调不足、“人少事多”矛盾比较突出、统筹的方
基于企业年报中披露的实际控制人信息,利用2007~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无实际控制人是否影响审计收费.研究发现,无实际控制人的企业审计收费相对更高,这一结果在股权制衡度低、内控质量差的企业样本中尤为显著,同时当无实际控制人企业被国际"四大"事务所审计时,审计收费会更高.进一步分析作用机制后发现,企业无实际控制人会导致内部人代理问题更为严重,企业与管理者个人违规风险明显上升,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与成本,提升审计收费.本研究对如何保障无实际控制人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转,从而降低企业经营
企业数字化转型即企业利用新兴技术进行产业升级转型的过程,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和广泛连接等特征,数字化转型改变了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的治理模式会
为深入总结近年来审计机关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建设的经验,更好推动审计机关人才队伍建设,2021年4月8日,中国审计学会召开了"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建设"合作研究课题成果汇报交流暨专题研讨会.来自审计署机关、特派办,以及地方审计机关和相关高校的70多位代表参加了研讨,其中7位代表作了主题发言.与会代表紧密结合审计机关人才队伍建设实际情况,就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途径和制度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许多共识.
期刊
CEO风险偏好对企业违规的影响尚不明确.鉴于此,本文以2010~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CEO风险偏好与企业违规的关系及审计收费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由风险偏好型CEO任职的企业违规倾向更高,审计收费策略能够削弱企业的违规倾向;进一步将企业违规分类为信息披露违规、经营违规与领导人违规交易,研究发现,CEO风险偏好程度仅与企业的经营违规倾向显著正相关,审计收费策略仅显著削弱企业领导人的违规倾向;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审计收费负向调节作用的发挥主要源于审计投入的增加,降低审计师收取过高风险溢价致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研带动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促使自动焊接技术的不断完善发展。 主要是在工业机械中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利用相关设备对产品进行自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制药厂把自动化控制操作系统使用到生产药物的过程中去,各个环节的展开都脱离不了自动化技术的控制。所以,自动化技术慢慢在制药过程中成了
企业集团的内部代理结构会影响内部信息传递效率。本文从信息传递视角考察了共同审计对企业集团资本配置效率的优化作用。以2006~2017年隶属集团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当成员上市公司与集团总部聘用同一会计师事务所时,其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升;且这一提升作用在集团上市公司产权性质为国有、多元化程度较高、聘用会计师事务所为“十大”以及共同审计师覆盖范围更广时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上市公司与集团总部共享同一会计师事务所降低了其应计盈余管理。本研究考察了企业集团运作效率的影响因素,探究了外部信息中介对内部市场
高管团队成员之间薪酬业绩敏感系数代表激励强度,而其离散程度则可以衡量高管薪酬激励中的团队协同性.研究发现,审计费用与高管团队激励强度的离散程度正相关.当离散程度向最优水平回归时,审计费用随之减少;而当其相悖于最优水平偏离时,审计费用随之增加.路径检验发现,上述结果主要通过影响审计师感知到的业务风险和审计风险这一机制而达成.同时,研究没有发现通过购买审计意见影响审计费用的证据.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所处的外部竞争环境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在理论上丰富了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在实践上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高管薪
内部控制有效性是董事会治理行为的体现,影响企业的债券信用评级.基于委托代理、信号传递等理论,从内部控制有效性中介效应视角,探究了董事会治理对债券信用评级影响的内在机理,采用2016~2018年上市公司的公司债数据,从非线性和线性两条路径,检验董事会治理如何通过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债券信用评级.研究发现:董事会独立性、董事会持股比例通过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债券信用评级产生显著非线性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呈现非线性中介效应;审计委员会专业性影响债券信用评级,内部控制有效性在审计委员会专业性对债券信用评级影响中表现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