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肾外非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横纹肌样瘤临床与影像分析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e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儿童肾外非中枢神经系统(CNS)恶性横纹肌样瘤(MRT)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收集2008年4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断为肾外非CNS MRT患儿共15例,行B超、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患儿分别为12例、10例及7例,分析总结其临床及影像特点。

结果

15例患儿中男8例,女7例;年龄11 d~12岁9个月,中位年龄4岁。原发瘤以实性为主,多呈不规则形,长径2.20~11.70 cm[(5.87±2.57) cm];位置多变,多见于头颈部(6例)和纵隔(4例)。B超示11例瘤体回声不均匀,7例伴囊变,实性部分以低回声为主。CT示6例瘤体密度不均匀,3例伴囊变,4例伴钙化,实性部分以略低密度为主,强化程度多变。MRI示肿瘤均为混杂信号,5例伴囊变,实性部分在T1加权像以稍低或等信号为主,在T2加权像以略高或高信号为主,扩散受限,不均匀明显强化。影像检查共发现5例瘤体伴出血;就诊时,6例患儿有转移;3例伴瘤周骨质破坏,3例瘤灶进入椎管。

结论

儿童肾外非CNS MRT多见于学龄前,体积多较大,以实性为主的不均质肿块,多伴囊变,可伴出血、钙化,不均匀强化;实性部分MRI扩散受限,可伴转移及局部侵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GRT)在低血糖高危新生儿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治疗的低血糖高危新生儿72例,其中男43例,女29例;胎龄(35.25±4.45)周;出生体质量(2 385.69±1 062.63) g。应用GRT(美国美敦力公司)连续监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同时应用快速血糖仪(罗氏ACCU-
超声不仅可以准确用于新生儿肺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而且在多种肺脏疾病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中也具有独特优势。根据临床研究与观察,肺脏超声监测在对不张性肺疾病的灌洗治疗、胸腔积液与气胸的穿刺引流、评价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及指导呼吸机的应用与撤离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变了临床医师对疾病的传统管理理念,现对此进行介绍。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新生儿急性肾损伤(AKI)救治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开展CRRT技术救治住院治疗的17例危重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AKI 15例,收集并分析该15例AKI新生儿的临床资料。15例AKI患儿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CRRT,CRRT模式为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VVHD
期刊
囊性纤维化(CF)是一种侵犯多脏器的常染色体隐性单基因遗传的先天性外分泌腺疾病,相关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长臂3区1带(7q31.2),全长约250 kb,共27个外显子。其基因产物CFTR是一种环磷酸腺苷(cAMP)依赖性氯离子通道蛋白,CFTR基因突变导致的CF病变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多样。CF在新生儿期即明确诊断病例少见。在新生儿期及时做相关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防止漏诊。
目的通过分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EBPα)在大鼠肺发育中的动态表达及其与肺组织细胞分化成熟的关系,探讨C/EBPα在肺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大鼠肺发育分期,选取孕15.5 d(腺体末期)、17.5 d(小管期)和19.5 d(囊泡早期)肺组织和出生12 h(囊泡中期,肺发育膨胀期)、4 d(囊泡末期,肺发育膨胀期)、7 d(肺泡期,肺泡化阶段)和14 d(肺泡期,平衡生长阶段)肺组
目的评估儿童经逆行途径、前向途径或有无右心室起搏行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PBAV)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接受PBAV术的32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主动脉瓣残余狭窄与再狭窄、动脉损伤、主动脉瓣反流程度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2例患儿中男27例,女5例;年龄(55.8±52.0)个月(20 d~15岁);体质量(1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是T/B前体细胞罕见高侵袭性肿瘤,进展快,病死率高,T-LBL占LBL的85%~90%,典型临床表现为纵隔肿块,儿童和青少年发生率高。目前,很多诊断新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荧光原位杂交等,已用于淋巴瘤诊断,为淋巴瘤精准治疗奠定基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成人淋巴瘤诊断及分期中已有较多应用,而儿童甚少。采用ALL样化疗方案使LBL各年龄组治疗结
胃食管反流(GER)是早产儿常见的消化系统合并症之一,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GER大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病理性GER常表现为呕吐、奶液残留、哭闹不安及生长受限,严重时导致呼吸暂停、反复吸入性肺炎、反流性食管炎,甚至发生猝死。因此,了解GER的病因,及时诊断和慎重地选择治疗方案,对减少早产儿GER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目的评估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及其父母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现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血液科2016年收治的45例5~12岁规律输血的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量表(PedsQL™ 4.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儿平均生活质量总分为(74.58±7.29)分,其中社会功能维度得分最高,学校功能维度得分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