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地区不同品种软枣猕猴桃需冷量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丹东地区主要栽培的7份软枣猕猴桃资源为试材,采用田间自然收集枝条和一次采集枝条放于人工控制低温(4  ℃)2种不同方式进行需冷量计算,研究其在不同方法下的需冷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低温处理方式对萌芽的影响结果不一致,在室内人工低温条件下软枣猕猴桃的需冷量在480~912 H ,在自然条件3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下软枣猕猴桃的需冷量分别为246~491、545~1 744、363~480.5 C.U,且人工条件下龙成2号和丹凤一号的需冷量均低于自然条件下,而海佳和见丰魁绿高于自然条件下。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需冷量;萌芽率
  中图分类号 S-66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2-004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2.01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Cooling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Kiwifruit in Dandong Area
  CHANG  Jing, ZHANG Li ping,JIANG Dong et al (Liaoning Institute of Forest Management, Dandong, Liaoning 118002)
  Abstract In this study, the cooling requirements of 7 main cultivated kiwifruit in Dandong area were calculated by two different methods: natural field collection of branches and one time collection of branches placed at artificially controlled low temperature (4 ℃). The cooling requirements were studied under different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ow temperature treatments on germination were not consistent. Under the indoor artificial 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s, the cooling requirements ranged from 480 H to 912 H. Under the natural conditions, the cooling requirements were 246-491, 545-1 744 and 363-480.5 C.U,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cooling requirements of Longcheng 2 and Danfeng 1 under artificial conditions were lower than those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while those of Haijia and Jianfengkui were higher than those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Key words Kiwifruit;Cooling requirement;Germination rate
  软枣猕猴桃(Actintdia.arguta Sieb.et Zucc),是猕猴桃科猕猴桃属落叶藤本果树[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不断认识,软枣猕猴桃在水果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其栽培面积和引种范围不断增加[2]。然而落叶果树的休眠芽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积累才能打破休眠,若未能达到其需冷量的要求必然会影响其植株的发育,还会引起萌芽率低和开花延迟等现象,而过早地满足其需冷量会出现开花过早而遭早春冻害等问题[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不同物种和不同品种果树的需冷量进行研究,为不同果树品种的设施栽培和引种提供科学依据。高东升等[4]认为大部分果树的低温累积在200~1 500 H,陈登文等[5]对39个杏品种进行了需冷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其需冷量在440~770 H,刘聪利等[6]利用0~7.2 ℃模型研究了66个樱桃品种的需冷量,认为其在516~852 H。软枣猕猴桃作为一种新兴果树,对其需冷量研究较少,没有全面系统地进行需冷量的研究,而了解软枣猕猴桃的生长发育和生态适应至关重要,同时软枣猕猴桃的温室栽培也需要达到一定的低温累积,否则会出现萌芽生长不整齐和生长结果不良的问题,因此,准确地估算软枣猕猴桃需冷量对其露地、温室栽培以及引种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笔者通过对7份丹东地区不同品种软枣猕猴桃的需冷量进行研究,以期摸索出各份资源的需冷量,为软枣猕猴桃栽培和引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龙成2号、丹凤1号、海佳、辽凤1号、见丰魁绿、魁绿、LD133 7份软枣猕猴桃资源,株行距3 m×2 m,树势良好且无病虫害,均种植于辽宁省森林经营所实验基地。
  1.2 试验方法 参考王力荣等[7]0~7.2 ℃有效低温评价模式,并结合实际进行枝条的采集。①室内人工低温处理条件下的枝条采集,在秋季软枣猕猴桃自然落叶后,将温湿光记录仪DJL-18置于田间1.5 m处,当田间日平均温度连续3 d低于7.2 ℃,于2019年11月8日开始采样,选择长势健康没有病虫害的1年生枝条,一次性将枝条全部采集完毕,每个种质选取30根左右枝條,直径在6 mm左右为宜,保存在4 ℃冰箱。处理20 d,于11月28日开始每隔2~3 d取出,置于温室水培。②田间自然低温处理,当田间日平均气温连续3 d低于7.2 ℃时作为累积温度的起点,于2019年11月18日开始第一次采样,11月28日第二次采样,间隔10 d,12月后每3~4 d重复采集一次,并将采集的枝条放入温室水培。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温室条件为自然光照,温度为22 ℃左右,每3~4 d换一水,并剪去枝条基部2~3 mm,露出枝条基部新茬,在水培21 d后开始观察发芽情况,以芽体露绿、发芽整齐为标准,调查发芽率。当某份软枣猕猴桃品种的萌芽率连续2次超过50%,则判定为该品种已经顺利通过休眠期,需冷量的数值按前一次的处理时间计算。
  1.4 数据处理
  利用Excel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田间自然低温的需冷量统计采用7.2 ℃模型、0~7.2 ℃模型和犹它模型进行比较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人工低温处理条件下的需冷量
  由表1可知,不同软枣猕猴桃品种在相同低温处理条件下的需冷量有显著差异,其中龙成2号软枣猕猴桃的需冷量最低,在处理20 d后,第一次取出时就已经完成自然休眠,虽然没有得出该资源需冷量的准确临界值,但明确了其需冷量在480 H之内,丹凤1号和海佳的需冷量为576 H,辽凤1号的需冷量为816 H,见丰魁绿和LD133的需冷量为864 H,魁绿的需冷量最高,为912 H。
  2.2 自然低温处理条件下的需冷量
  2.2.1 7.2 ℃模型、0~7.2 ℃模型需冷量起点的确定。
  用7.2 ℃和0~7.2 ℃模型来计算需冷量是应先确定其有效低温累积的起点,因2种评价模式起点相同均为秋季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7.2 ℃,所以于2019年10月末至11月上旬对田间温度变化进行连续记录,平均温度见表2。
  从图1可以看出,2019年11月5日开始,连续3 d测得室外平均温度分别为6.675、6.225和5.5 ℃,已穩定通过7.2 ℃,因此,2019年11月8日为低温累积的起点。
  2.2.2 7.2 ℃模型、0~7.2 ℃模型需冷量计算。
  应用≤7.2 ℃模型和0~7.2 ℃模型对7个品种的需冷量进行计算,将通过有效低温累积的起点日期至萌芽率达到标准的取样日期之间小时数值进行累计,据物候观测将度过休眠期的时间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列,海佳时间最短,于12月3日度过休眠期,见丰魁绿次之,于12月19日度过休眠期,辽凤1号和丹凤1号于12月23日度过休眠期,龙成2号于1月10日度过休眠期,魁绿和LD133最晚分别是1月19号 日和1月23日(表2)。
  2.2.3 犹它模式需冷量起点的确定及计算。犹它模型是加权低温模式,不同温度范围的加权效应值不同,冷温单位为C.U,其冷温的计算转换见表3。
  以秋季旬平均气温低于18 ℃时,开始逐日计算冷温单位数值[8]。负累积低温达到最大值为有效积温的起点。由2019—2020秋冬季低温累积变化可知,10月1日负累积积温达到最大值,因此10月2日为犹它模型估算法有效低温的起点日期,结合自然休眠结束日期统计出其品种的累积低温量,海佳的需冷量最少为363 C.U,见丰魁绿次之为410 C.U,辽凤1号和丹凤1号相同为419 C.U,龙成2号需冷量为449 C.U,魁绿和LD133需冷量最多为455和480.5 C.U。
  2.3 不同条件下的需冷量差异分析
  在不同处理条件下,7种软枣猕猴桃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在室内人工低温条件下各种质资源需冷量表现为龙成2号<丹凤1号和海佳<辽凤1号<见丰魁绿和LD133<魁绿,而自然低温处理条件下各种质资源需冷量表现为海佳<见丰魁绿<辽凤1号和丹凤1号<龙成2号<魁绿<LD133,由此可见不同条件下,各种质资源表现出不同的冷量需求程度,在室内人工低温条件下,龙成2号最早萌芽,而在自然低温条件下海佳最早萌芽,对于辽凤1号而言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人工低温条件,差异不明显,而魁绿和LD133在2种条件下都表现出较多的低温累积需求。在室内人工低温条件下龙成2号和丹凤一号的需冷量均低于自然条件下,而海佳和见丰魁绿高于自然条件下。
  3 结论与讨论
  近年来由于不适宜的栽培引种现象时而发生,给种质资源的保护造成一定影响,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温室栽植成为大趋势,若低温累积达不到其发芽所需要的冷量累积,会导致开花结果参差不齐的现象,同时给果农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9],该研究基于丹东地区主要栽培的7个种质资源,估算其需冷量,为其栽培和引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需冷量的初步研究发现在室内人工低温条件下龙成2号的需冷量最低在480 H以内,而石广丽等[2]对软枣猕猴桃需冷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成2号需冷量在672 H之内,该研究进一步缩小了龙成2号的需冷量范围值,7个品种在室内人工低温条件下的需冷量在480~912 H,杨义伶等[10]以4个中华猕猴桃栽培品种和4个美味猕猴桃栽培品种为试材的研究结果相似,该研究结果表明7份资源的需冷量为552~888 H,仅1份资源的需冷量超过936 H。
  该研究发现犹它模型的起点均早于7.2 ℃和0~7.2 ℃模式的起点,且7.2 ℃模式和0~7.2 ℃模式的起点相同,这与陈湖等[8]和李先明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在自然低温条件下,对7个软枣种质资源的需冷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2 ℃模型计算的需冷量均高于其他2种模型,且0~7.2 ℃模型和犹他模型的计算结果相似,这一结果与姜卫兵等[12]和封雷[13]的研究结果一致。无论是在室内人工低温条件下还是在自然低温条件下早熟品种“魁绿”的需冷量都很高,这与王海波等[14]、高东升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认为成熟期与需冷量无明显关系。
  植物低温累积量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以及不同的需冷量模型计算都会对结果造成较大差异。且该试验仅采用2019—2020年一个生长季的数据,不能说明不同年份环境条件对软枣猕猴桃需冷量的影响,因此需要连续多年进行观测计算,寻求一种适合的软枣猕猴桃需冷量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
  朴一龙,赵兰花.软枣猕猴桃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08(3):76-78.
  [2] 石广丽,艾军,秦红艳,等.不同软枣猕猴桃资源的需冷量[J].北方园艺,2018(16):81-84.
  [3] 趙婷婷.中华猕猴桃栽培品种需冷量研究[D].武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植物园),2016.
  [4] 高东升,束怀瑞,李宪利.几种适宜设施栽培果树需冷量的研究[J].园艺学报,2001,28(4):283-289.
  [5] 陈登文,高爱琴,王飞,等.杏品种的低温需求量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99,19(2):331-336.
  [6] 刘聪利,赵改荣,李明,等.66个甜樱桃品种需冷量的评价与聚类分析[J].果树学报,2017,34(4):464-472.
  [7] 王力荣,朱更瑞,方伟超,等.桃品种需冷量评价模式的探讨[J].园艺学报,2003,30(4):379-383.
  [8] 陈湖,张新生,傅友,等.春雪桃树休眠需冷量计算方法及休眠操作要点[J].河北果树,2007(S1):83-84.
  [9] RUIZ D,CAMPOY J A,EGEA J.Chilling and heat requirements of apricot cultivars for flowering[J].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2007,61(3):254-263.
  [10] 杨义伶,高洁,曲雪艳,等.猕猴桃不同品种需冷量的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10,39(1):75-76.
  [11] 李先明,秦仲麒,涂俊凡,等.梨品种需冷量评价模式[J].西北农业学报,2013,22(5):68-71.
  [12] 姜卫兵,韩浩章,戴美松,等.苏南地区主要落叶果树的需冷量[J].果树学报,2005,22(1):75-77.
  [13] 封雷. 南京地区梨需冷量及设施栽培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14] 王海波,王孝娣,王宝亮,等.设施葡萄常用品种的需冷量、需热量及2者关系研究[J].果树学报,2011,28(1):37-41.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对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
摘要 立足豫西烟区汝阳县烟叶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近年汝阳烟叶发展规模、烟叶质量和烟叶生产基础保障3个方面面临的挑战。结合丘陵山区实际,围绕如何加快汝阳烟叶高质量发展进程制定有效措施。一是从建设“万担乡,千亩村”、打造烟-薯轮作产业融合模式、提升烟叶生产基础建设水平着手优化烤烟产业布局;二是从旱作栽培技术、内在质量提升和绿色防控技术着手促进生产技术融合;三是从烟叶均质化生产着手加强原料保障,进而巩固
摘要 为了明确玉米新品种漯玉16的最佳种植密度,研究密度对其叶面积、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漯玉16的株高、穗位高和棒三葉叶面积先增加后降低,茎粗先减少后略有增加。穗长逐渐变短,穗粗减小,秃尖长和空秆率显著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显著降低。抽雄期、吐丝期和成熟期均有推后,生育期延长。综上所述,玉米新品种漯玉16在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 时,株高和穗位适中,产量最高
摘要 为筛选出适宜在西藏河谷农区种植的春油菜新品种,以山油2号和藏油3号为对照,对参加2019—2020年全区区域性试验的8个春油菜品系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27025-1整体表现最好,产量增产5%以上的品系有158106-2、127025-1、158112-3和1147。  关键词 油菜;区域试验;产量;拉萨  中图分类号 S-6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
目的 探究在医院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基于PDCA循环临床教学法进行应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3月在我院参加临床实习的护生100例,分为常规教学方法组(对照
摘要 为探究不同品种下种植密度对油菜地上部营养器官内营养元素的影响,以华油杂62和饲油2号品种油菜为对象,在生育期取其地上部营养器官,测定B、Ca、Cu、Fe、K、Mg、Mn、Mo、P、S、Zn等营养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内(30万~90万株/hm2),通过改变密度最大可增加华油杂62品种内各元素含量33.21%、16.00%、27.45%、68.58%、27.27%、32.86%、25.
宫颈糜烂属于常见妇科病.在已婚妇女中,该病发病率超过60%.今天,我们就来和各位女性朋友谈一谈如何预防宫颈糜烂,以及如何护理宫颈糜烂.rn一、首先,我们要来认识宫颈糜烂rn子
期刊
摘要 [目的]探明江苏省高砂土地区及相近生态条件下洋葱的栽培技术。[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8种栽培密度、6个施肥水平,研究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洋葱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密度和施肥量对紫阳洋葱产量、株高、假茎粗、一级鳞茎率有显著影响。[结论]紫阳洋葱在江苏省高砂土地区适宜种植密度为41万~47万穴/hm2;施硫基高钾复合肥(N∶P2O5∶K2O=17∶6∶25)1 350.0~1 5
摘要 采用外红里黑复合袋处理、浅黄色单层袋处理、深黄色单层袋处理、红色单层袋处理4种果袋对“金艳”猕猴桃进行套袋处理,探究不同颜色、类型的果袋对猕猴桃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和常温下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处理能有效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增加商品果率,但果实采摘期和软熟期的内在品质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仅红色单层袋处理的果实表现优于对照,表现出高干物质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更浓郁的风味、较黄的果肉以及超长
痛经可以说是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了,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的女性都遭遇过痛经的困扰,而大部分人都将自己的痛经归结于受凉或者宫寒,觉得忍忍就过去了,可事实没有那么简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