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角度审视下的高职美育及其构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构成高职育人平台的完整系统,都应得到足够重视和发展,但是在高职教育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美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是“四育”中最薄弱的一环,已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应正确认识,高度重视美育,构建起以培养学生审美素质为核心的科学完整的美育体系和运行机制,改变育人环境、创新育人方式,使美育在完整、有序、彰显活力的状态下得到实施,从而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美育 美育构建
  
  一、构建角度审视下的高职院校美育问题及成因分析
  
  国务院在第七个五年计划中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
  展的方针,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国务院的这一规定是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总方针、总原则,应得到全面贯彻执行,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却出现了偏移性做法:相对于其它“三育”,美育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没有全面真正开展起来,处于无章、无制、无管、无序、零散、附带的状况。美育被弱化,育人工作片面进行,成为高职教育中的普遍现象,已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上,对美育认识不够,忽视了美育的育人功能。主要观点有:高职教育属技能型劳动者教育,美育与技能培养没有直接关系;美育过于隐性,不是规范教育,美育状况与高职人才培养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美育独特的育人功能被忽视甚至抹杀,美育构建工作难以提上议事日程。二是在教育实践中对美育存在重大误区,使美育成为附带的,附属的,自然形成的育人方式而备受冷落。主要表现为:实际工作中把美育简单归为德育或者思想政治教育范畴,认为抓德育或者思想政治教育附带也就抓了美育,“培养良好的美德”就是美育。近年来又有简单地把美育归为心理健康教育或者艺术教育的趋向。于高职而言,美育存在问题一直未得到应有重视和解决。三是在宏观管理和政策导向上存在盲区和失误。国务院的规定应是高职教育的重要指针,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履行督促导向的职责,使美育进入正常发展轨道,但是这方面却做得不到位。如对高等教育起着决定性督促导向作用的高等教育评估,美育方面质和量的评价指标都相当缺乏,局限性很大,学校美育缺乏监管和指导。而“教育产业化”至今仍然充斥着高职教育,这本身就是对高校特有人文底蕴的否定。在功利性的办学模式下,对于尚未成熟且需资需力需时的美育机制无心构建,放任自流,便成为高职美育问题的主因之一。
  
  二、高职构建美育必须理顺的两个理论问题
  
  (一)美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办教育不能忽视美育,美育有自己的运行方式和运行规律,主要矛盾是解决好美育与其它教育的关系,发挥好美育独特的育人功能。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人类的审美教育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又是人类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柏拉图早已指出:美育“不只是为着一个目的,而是同时为着几个目的,那就是:(1)教育,(2)净化,(3)精神享受……”。①康德把人类的精神活动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并认为审美判断(情)是沟通认识(知)和道德(意)的桥梁。席勒提出:“若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②我国自古就重视审美教育。孔子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没有“礼”不行,没有“乐”同样也不行,“乐”就是美育。荀子认为“人不能无乐”,“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并且提出了“美善相乐”的理论。我国近代美育首倡者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③蔡元培特别强调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美育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见,废利害得失之计较,为人创造更高的情操,使人达到一种新的境界,感到生活的价值。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认为,美育是人类从审美方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是人类把自身在审美活动中所获得的积极成果一代代传递下去的重要途径。美育缺失是教育的不和谐,必将导致人的不和谐。美育如长期缺失,将会导致整个民族素质的低下。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是有机的统一整体,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高尚的道德行为与追求美的理想密不可分,结合美育进行德育,可以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知识贫乏不会有高的审美能力,智力的开发有助于审美能力的提高,而高的审美情趣必然导致对科学文化的热爱与追求,从而加速智力的开发;良好的审美活动与美的环境创造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而健康的体魄则有助于人们去追求和创造美好的东西。但是,美育毕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教育是有区别的,它有自身的特点。审美教育总是和特定的审美对象相联系的。审美教育在形式上是自由活泼的,“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在美育实践中,我们应当把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有机结合起来,突出美育特点进行教育,而不是以后三者取代之,毕竟差异性、特殊性才是各自存在的理由,才是整体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审美素质是高职人才全面发展的必备素质,而美育构建则是科学发展观对高职教育的时代要求。
  审美素质包括审美观、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力。培养审美素质是美育的重要任务,使人具备审美素质是美育的主要功能。审美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审美、爱美是人的特性。人是社会的人,在人的素质构成中,审美素质是必须具备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于高职教育,则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关爱学生,创造尽可能好的条件促进和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审美素质的养成,在学校主要是通过美育来实现的,也只有美育的构建与完善,才能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养成,从而完善学生的素质构成,促进和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着特殊的意义:没有美育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时代变化发展与学生素质状况的反差也迫切要求重视美育及其构建。从社会方面看,如今,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多元利益展现下的社会生活更加纷繁复杂,而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使对美的追求、对美的审视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人们只有具有良好的审美素质才能适应,才能评判取舍选择自己向往的正确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向。从企业方面看,创造美的环境氛围,使员工具有良好的审美素质,已成为现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否具有良好的审美素质,已成为企业对人才的重要考量。从学生方面看,高职学生正处于充满诗意的年龄,他们对美的爱好尤其强烈,迫切渴望体验美,孜孜不倦地追求美、创造美。但是由于缺乏必备的审美知识、审美修养、审美引导,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生活与事物,一些人以丑陋、怪异、享乐、颓废为美,缺乏朝气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理想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中徘徊不前,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健康成长和今后的发展。因此,构建高职美育,重
  视和加强高职生的审美素质培养是大学生成长和时代的共同诉求,刻不容缓。
  
  三、高职美育构建的基本框架和实施方略探析
  
  (一)基本框架构建思路。
  高职美育应根据自身特征、学生实际、育人方式、环境养成等方面进行框架构建,基本思路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素质为核心,整合教育资源,构建起符合高职特征的科学完整的美育体系和运行机制;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创新育人方式,构建起完整、有序、彰显美育特有功能的美育模式;注重隐性教育的美育功能,构建起促进审美素质养成的美育环境。基本框架的构建要符合美育规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行实效性,解决好美育进程中广度和深度的矛盾,在方向、目标、任务、途径、内容、方法、评价、考核及管理、制度、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统筹规划;要着重解决好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之间、审美素质培养与其它素质培养之间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联系;要把美育作为一项长久的持续的战略工程来抓,把美育工作贯穿于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工作中,贯穿于学校各部门工作的全过程中,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部环节中,贯穿于学校人文物化的全部生成环境中,切实解决好美育无章、无制、无管、无序、零散、附带的不正常状况,使高职美育步入正常、健康的轨道,充满活力、卓有成效地展现出它特有的育人功效。
  (二)实施方略探析。
  1.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为核心,整合教育资源,构建起符合高职特征的科学完整的美育体系和运行机制。
  从宏观角度考虑,学校应把美育纳入高职院校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中,人才培养目标应有审美素质培养内容,建立起美育的长效工作机制,努力体现时代性,增强实效性;建立健全与高职教育全面发展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衔接的美育及相关管理制度体系,把美育纳入高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完善美育保障机制。从微观角度考虑,学校应把美育纳入专项教学计划,启动专项育人工程,专人负责、专项督促检查;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建立以美育教师为主体,集合美育教师、哲学教师、艺术类教师、心理健康教师为中坚力量,广泛吸纳专业教师与其他教育工作者参与的美育研究机构,定期举行跨学科的美育教学研究、育人方案研究,跨学科交流教学与育人经验,跨部门交流育人方式,加强横向联系,推进纵深发展,使学校美育机制卓有成效地运转起来。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育人方式,构建起完整、有序、彰显美育功能的高职美育模式。
  在美育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征,把教育的普遍性与美育的特殊性结合起来,把高校教育的普遍性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结合起来,把学生的普遍需求与美育的时代要求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要切实解决好教材、课时、师资等结构性问题,改革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手段,推行渗透教学方式,深入挖掘各类学科审美教育因素,联系课程特点进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联系各类课程讲解学科美的内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应把握时代脉搏,反映学生审美的发展性需求,激发创造力,发挥能动性,采用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探究式教学;教学中应注意感性手段的应用,尽力采用多媒体的艺术力量进行形象直观的美化教学;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富于美感的主题美育网站或网页,开展生动活泼、适合学生审美需求的审美教育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审美和创造美的社会实践,把审美实践和审美创造作为学习效果和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进行评分,作为学科成绩的一部分。
  3.注重隐性教育的美育功能,构建起促进审美素质养成的美育环境
  美育是系统工程。审美素质的形成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显性教育是理性知识获得的主渠道,隐性教育对美感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催生作用。隐性教育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需求性,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进行设计,表现出对学生的“有用”。于学校而言,美育环境包括浓厚的人文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道德风尚、充满活力和朝气的校风校貌、渗透出美感的校园装扮布置等。隐性教育应该有显性的规划和设计,进行积极的构建。要用美的行为规范要求学校党、政、工、团、后勤服务部门的全体教职工为学生树立榜样;要从审美角度对校园装扮布置;思想政治教育应有审美角度设计的工作方式;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推进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水平;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好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等等。总之,应尽一切可能让学生生活在美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健康成长。
  具有良好审美素质的劳动者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用科学发展观审视高职教育,充分发挥美育特有育人功能,是推动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举措,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并进一步努力。
  
  注释:
  ①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62.
  ②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德.第181页.
  ③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第1008页.
  
  参考文献:
  [1]沈应平,梁勇.充分利用优势学科资源的综合性大学美育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6).
其他文献
煤矿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当中相对重要的一环,因此煤矿企业的作业技术优越与否将直接作用于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之中,本文就煤矿井下大直径定向钻孔的成孔工艺及瓦斯抽采效果的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而高中政治也处于革新的位置上,实施探究式教学是高中政治课堂较为重要的任务。顺着课改的潮流,探究式教学这一观点在教师心中早已根深蒂固,
为了开采位于采空区下的工作面,设计规则布置和不规则布置2种工作面布置方式.以蒋庄煤矿3下606工作面为背景,采用规则布置工作面时,需要保留至少5 m的保安煤柱,在回采过程中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持续吸入高体积分数氧(高氧)后肺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肺组织Ⅰ型和Ⅳ型胶原mRNA表达的动态改变和在高氧致慢性肺疾病(CL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足月新生大鼠出生12h
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党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凝练特色,培育“管理型”财会英才,促进学院各项工作持续快速发展。学院党委2010年荣获“浙江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期刊
在沈阳上大学时,我曾认识一个外系女生,叫阿瑶,来自吉林.第一次见到她时,是在她的宿舍.当时她正坐在床上专心致志地织手套,普通的毛线,淡紫的颜色,她织得极慢,一针一针,仿佛
目的观察宫内炎性暴露对胎鼠及早产大鼠肺组织细胞增殖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与新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病的关系。方法定期受孕的SD大鼠随机分为脂多糖(LPS)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宫内生长受限(IUGR)新生大鼠大脑皮质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5只孕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正常组)、IUGR模型组(IUGR组)、牛磺酸治疗组(牛
IT行业需要大量既懂技术又有现代营销服务理念和服务技能的跨专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这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是不同专业的社会服务和技术技能的复合。这种复合既不是简单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