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有10%-12%的人是左撇子,尽管他们生活在大多数的右撇子中间,却仍然是个不可忽略的群体。
如果要组成一个“左撇子党”,他们绝对拥有无与伦比的游说能力,也一定能获得数额庞大的捐款;如果要创立正式的“左撇子教”,那肯定会是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宗教;要是把左撇子集合起来,建立一个“左撇子共和国”,那么这个国家将是全球第三大国,人口数量仅次于中国和印度。
然而,这群被认为比常人更聪明、更有创意的人们却活得远没有右撇子们想像中那么轻松。他们默默适应着“以右为尊”的现实偏见,却倔犟地保持着左撇子的权利和尊严,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被神选中的人”。
左撇子是邪恶的象征?
长久以来,散居各地的左撇子们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总被视作邪恶、难搞的象征,也总是被缺乏安全感的主流人士(右撇子)排挤。不论用多少科学的、不科学的方法,笼罩在左撇子世界的那层面纱,似乎永远无法揭开。
在西方世界里,左撇子一直以来都跟最糟糕的事情脱不了关系,包括“罪恶之手”、魔鬼的化身、撒旦同路人,简直就是地狱派来在人间跟上帝作恶的万恶使者。过去天主教学校的老师会教导学生,左撇子身上永远刻有“野兽的印记”。
如果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追溯“左”这个字的源头,那结果就更让人大跌眼镜了。在古盎格鲁撒克逊文当中,“左”拼做“lyft”,原意是指虚弱的、破损的。就算是现在的英文字典里,在解释“左”这个词的意义时,都还写着:有缺陷的、残废的、难搞的、笨拙的、无能的、愚钝的。
直到保罗·布洛卡的出现,左撇子的处境才算是有了好转。生活在十九世纪法国的保罗·布洛卡,是位学者兼外科医生,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指出大脑不对称性的科学家,因而成为左撇子学纪录中的指针人物。
我们都知道对侧控制现象,即右脑控制左半边身体,左脑则控制右半边身体。在此基础上,布洛卡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左、右脑之间存在着极其明显而有趣的差异。用手偏好的不均衡,恐怕就是来自大脑的不对称性。谈到大脑不对称这档子事儿,布洛卡无疑是史上第一人。这个发现开启了大脑神经学的领域,也使得几十年后人类脑部的“地图”得以绘成,归结出语言、智力、知觉等各样能力在脑中的主要位置。
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影响?
一直到今天,关于影响用手倾向主因的说法还是五花八门。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影响?科学家们各有各的说法。
整个二十世纪,随着神经医学的迅速发展,大脑功能的不对称性逐渐受到重视,关于左撇子成因的认知也有所改变。早期人们普遍相信,是幼儿时期受到的影响造成了左撇子现象;后来,这种认知则转变为在胚胎时期就已经受到影响。
二十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初期,哈佛大学的神经学者诺曼·盖希文发表了一个理论,这个理论一红就是好多年,到现在都还拥有众多支持者。他认为,如果母亲子宫内睾丸素过多,很可能会让子宫内的胚胎脑组织及构造产生细微的变化,进而使胎儿从右撇子变成左撇子。而男性左撇子数量稍稍多于女性左撇子,这种性别上的差异似乎也受到睾丸素分泌的影响。盖希文与其他学者同时也推测,睾丸素会使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这正好说明了当时大多数数据上的显示——左撇子较易出现各种免疫系统失调症状。
英国神经心理学家麦克马纳斯在他的知名著作《右手、左手》中则干净利落地反驳了盖希文和他的支持者:“25个研究团队进行了89项不同的研究,当中包含了21000位免疫疾病患者与34000名作为对照组的人,整体的结果很清楚,左撇子并没有显示出任何容易罹患免疫疾病的系统性趋势。”
根据麦克马纳斯综合了数十年的研究与调查结果,如果双亲皆为右撇子,生下左撇子小孩的几率大约是9.5%;左撇子与右撇子各一的夫妻,小孩是左撇子的机会则提升到19.5%;假如夫妻双方都是左撇子,生下左撇子宝宝的可能性更是高达26.1%!
先天与后天的因素,往往无法分割、交互影响,因而“先天相对于后天”的二元说法本来就有问题。用手倾向这回事儿,并不具有绝对的遗传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左撇子的父母亲,真的比较容易诞下左撇子宝宝。
给父母的儿童用手指南
看起来,左手“发达”的孩子或许会在运动场上成为父母亲的骄傲。那么,现在还有父母那么在意自己孩子的用手倾向吗?答案是肯定的。
赫莉是一位左撇子神经心理学家,也是儿童心理与用手倾向专家,曾经与哈佛大学的盖希文教授合作过。她的办公室就经常会迎来一些焦虑的父母们,他们很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左撇子,因而跑来向赫莉咨询这是否会对孩子日后的教育造成负面影响。
小朋友的用手倾向是“发展”出来的,这样的说法听起来似乎很吸引人,但其实“表现”二字才是正确的用词。虽然环境与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手倾向,但一般认为,真正的用手倾向早在出生前就已经在每个人的大脑中形成了。只不过,在婴儿或幼儿时期,这样的用手倾向并没有表现出来或者难以观察到,一直要等到他们开始执行精细的运动技巧后,特别是写字,才能看出小朋友到底是右撇子还是左撇子。
究竟在孩子长到多大的时候才能对他们的用手倾向下个定论呢?科学家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一两岁的时候,也有人说是三四岁,或者更大一点。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学者哈里斯说:“我觉得最好的时机也许是10个月-11个月大的时候,你会开始发现一些关于方向的提示。”麦克马纳斯的看法则是:“孩童的用手倾向要到两岁时才会明确。”
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学者更是宣布,他们经由长期研究10周-12周大小的胎儿在母体内吮吸大拇指与手部运动模式后发现,胎儿在母体内所吮吸的那一只大拇指,可以准确预测日后这个小孩会成为左撇子还是右撇子。如果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那么这项研究将可以解开大部分关于用手倾向何时展现出来的谜团。
其实,在小朋友开始对写字感兴趣之前,爸爸妈妈并不需要特别在意孩子用手倾向的问题。父母们也不用担心,自己对于侧向性的偏好会传染给小朋友。应该说,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决定用手倾向是父母们最好的选择。当然,如果你们是一对好奇心特别重的父母,那么就请安静地呆在一边观察你们的宝宝吧。
如果要组成一个“左撇子党”,他们绝对拥有无与伦比的游说能力,也一定能获得数额庞大的捐款;如果要创立正式的“左撇子教”,那肯定会是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宗教;要是把左撇子集合起来,建立一个“左撇子共和国”,那么这个国家将是全球第三大国,人口数量仅次于中国和印度。
然而,这群被认为比常人更聪明、更有创意的人们却活得远没有右撇子们想像中那么轻松。他们默默适应着“以右为尊”的现实偏见,却倔犟地保持着左撇子的权利和尊严,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被神选中的人”。
左撇子是邪恶的象征?
长久以来,散居各地的左撇子们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总被视作邪恶、难搞的象征,也总是被缺乏安全感的主流人士(右撇子)排挤。不论用多少科学的、不科学的方法,笼罩在左撇子世界的那层面纱,似乎永远无法揭开。
在西方世界里,左撇子一直以来都跟最糟糕的事情脱不了关系,包括“罪恶之手”、魔鬼的化身、撒旦同路人,简直就是地狱派来在人间跟上帝作恶的万恶使者。过去天主教学校的老师会教导学生,左撇子身上永远刻有“野兽的印记”。
如果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追溯“左”这个字的源头,那结果就更让人大跌眼镜了。在古盎格鲁撒克逊文当中,“左”拼做“lyft”,原意是指虚弱的、破损的。就算是现在的英文字典里,在解释“左”这个词的意义时,都还写着:有缺陷的、残废的、难搞的、笨拙的、无能的、愚钝的。
直到保罗·布洛卡的出现,左撇子的处境才算是有了好转。生活在十九世纪法国的保罗·布洛卡,是位学者兼外科医生,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指出大脑不对称性的科学家,因而成为左撇子学纪录中的指针人物。
我们都知道对侧控制现象,即右脑控制左半边身体,左脑则控制右半边身体。在此基础上,布洛卡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左、右脑之间存在着极其明显而有趣的差异。用手偏好的不均衡,恐怕就是来自大脑的不对称性。谈到大脑不对称这档子事儿,布洛卡无疑是史上第一人。这个发现开启了大脑神经学的领域,也使得几十年后人类脑部的“地图”得以绘成,归结出语言、智力、知觉等各样能力在脑中的主要位置。
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影响?
一直到今天,关于影响用手倾向主因的说法还是五花八门。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影响?科学家们各有各的说法。
整个二十世纪,随着神经医学的迅速发展,大脑功能的不对称性逐渐受到重视,关于左撇子成因的认知也有所改变。早期人们普遍相信,是幼儿时期受到的影响造成了左撇子现象;后来,这种认知则转变为在胚胎时期就已经受到影响。
二十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初期,哈佛大学的神经学者诺曼·盖希文发表了一个理论,这个理论一红就是好多年,到现在都还拥有众多支持者。他认为,如果母亲子宫内睾丸素过多,很可能会让子宫内的胚胎脑组织及构造产生细微的变化,进而使胎儿从右撇子变成左撇子。而男性左撇子数量稍稍多于女性左撇子,这种性别上的差异似乎也受到睾丸素分泌的影响。盖希文与其他学者同时也推测,睾丸素会使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这正好说明了当时大多数数据上的显示——左撇子较易出现各种免疫系统失调症状。
英国神经心理学家麦克马纳斯在他的知名著作《右手、左手》中则干净利落地反驳了盖希文和他的支持者:“25个研究团队进行了89项不同的研究,当中包含了21000位免疫疾病患者与34000名作为对照组的人,整体的结果很清楚,左撇子并没有显示出任何容易罹患免疫疾病的系统性趋势。”
根据麦克马纳斯综合了数十年的研究与调查结果,如果双亲皆为右撇子,生下左撇子小孩的几率大约是9.5%;左撇子与右撇子各一的夫妻,小孩是左撇子的机会则提升到19.5%;假如夫妻双方都是左撇子,生下左撇子宝宝的可能性更是高达26.1%!
先天与后天的因素,往往无法分割、交互影响,因而“先天相对于后天”的二元说法本来就有问题。用手倾向这回事儿,并不具有绝对的遗传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左撇子的父母亲,真的比较容易诞下左撇子宝宝。
给父母的儿童用手指南
看起来,左手“发达”的孩子或许会在运动场上成为父母亲的骄傲。那么,现在还有父母那么在意自己孩子的用手倾向吗?答案是肯定的。
赫莉是一位左撇子神经心理学家,也是儿童心理与用手倾向专家,曾经与哈佛大学的盖希文教授合作过。她的办公室就经常会迎来一些焦虑的父母们,他们很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左撇子,因而跑来向赫莉咨询这是否会对孩子日后的教育造成负面影响。
小朋友的用手倾向是“发展”出来的,这样的说法听起来似乎很吸引人,但其实“表现”二字才是正确的用词。虽然环境与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手倾向,但一般认为,真正的用手倾向早在出生前就已经在每个人的大脑中形成了。只不过,在婴儿或幼儿时期,这样的用手倾向并没有表现出来或者难以观察到,一直要等到他们开始执行精细的运动技巧后,特别是写字,才能看出小朋友到底是右撇子还是左撇子。
究竟在孩子长到多大的时候才能对他们的用手倾向下个定论呢?科学家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一两岁的时候,也有人说是三四岁,或者更大一点。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学者哈里斯说:“我觉得最好的时机也许是10个月-11个月大的时候,你会开始发现一些关于方向的提示。”麦克马纳斯的看法则是:“孩童的用手倾向要到两岁时才会明确。”
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学者更是宣布,他们经由长期研究10周-12周大小的胎儿在母体内吮吸大拇指与手部运动模式后发现,胎儿在母体内所吮吸的那一只大拇指,可以准确预测日后这个小孩会成为左撇子还是右撇子。如果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那么这项研究将可以解开大部分关于用手倾向何时展现出来的谜团。
其实,在小朋友开始对写字感兴趣之前,爸爸妈妈并不需要特别在意孩子用手倾向的问题。父母们也不用担心,自己对于侧向性的偏好会传染给小朋友。应该说,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决定用手倾向是父母们最好的选择。当然,如果你们是一对好奇心特别重的父母,那么就请安静地呆在一边观察你们的宝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