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就业效应分析

来源 :经济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ding_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的急剧增长,服务业对就业吸纳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服务贸易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是众多学者所思考的问题。通过对中国服务业、服务贸易的就业结构、服务贸易就业总量。以及服务贸易逆差对就业影响的深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应继续加强中国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出口,更重要的是应该加强知识密集型的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将外资引入生产者服务业,这是让服务贸易吸纳更多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的最好途径。
  关键词:服务贸易逆差;服务业出口;生产者服务业;就业效应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1-0084-04
  
  就业问题已成为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中国人口众多,2006年末中国拥有13.1亿人口,到21世纪中叶,人口数量将达约16亿。随着人口不断地增长,作为中国第一大产业的农业吸纳就业的弹性已转为负数,工业吸纳就业趋于平缓。城市就业的日趋稳定,容纳不了1.5亿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非农地区转移,而体制转轨的深入发展使得传统体制下包容的高达1500万国有企业冗员显现出来,因此中国劳动力几乎呈现无限供给的态势。如何利用好国家巨大的人力资源,使劳动力得到较充分地就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是众多学者所一致认可的行之有效地解决现阶段中国就业难题的对策。
  产业是源,贸易是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发展产业的同时开展贸易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一项不可缺少的经济元素。开展服务贸易是否能吸纳更多的就业大军,这是很多学者所探讨与思索的问题。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1982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仅为43.4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0.7%,1997年进出口总额为522.29亿美元,2002年为854.61亿美元,到2005年迅猛增长为1570.82亿美元,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至3.3%,比1982年的0.7%提高了2.6个百分点(见图1),服务贸易出口世界排名为第8位,进口排名为第7位。中国服务贸易仍然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集中在运输、旅游上,2005年二者合计占出口的60.5%。而全球服务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通信、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近几年中国新兴服务贸易增速很快,其中以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为代表的新兴服务贸易增速最快。1997—2005年间,中国全部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率为14.8%。同期,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年均增长47.1%,咨询服务出口年均增长40.7%,电影、音响服务出口年均增长38.3%,成为增长最快的几个部门。
  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口增加更加迅猛,造成了服务贸易逆差不断增加。1997年的服务贸易逆差为56亿美元,2005年服务贸易逆差达到了93.91亿美元,8年间增长了67.7%。服务贸易逆差不断增加,一方面反映出中国经济增长对于服务的旺盛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服务业提供能力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在加大。服务贸易逆差项目主要集中在运输、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项目。以2005年为例,各项贸易逆差规模分别为130亿美元、67亿美元和5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4%、16%和21%。其中,运输带来的服务贸易逆差是增长最快的,1990年货运及港口服务项目的贸易逆差为8.86亿美元,1995年上为85,95亿美元,2000年为67.25亿美元,到2005年这个数字上升为130亿美元,已经超过了服务贸易的全部逆差。
  


  从2002—2005年,随着中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中国服务业的FDI流入金额没有如预见的上涨,反而从140.11亿美元降至116.79亿美元。中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比重明显偏低,主要是金融服务业、电信、贸易和商务服务行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偏小,这与这些行业具有垄断性质和对外开放程度低有很大的关系。
  
  二、服务贸易的就业效应分析
  
  从长远来看,服务贸易的发展为中国就业的吸纳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牛津经济学决策2007年发布的中文报告《美中服务贸易与投资前景》称,美中两国在服务领域的贸易与投资的巨大增长使两国受益匪浅。此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美中持续发展的贸易形势将为中国服务业创造700万个就业机会。服务贸易给中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带来了希望,特别是有希望解决低素质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服务业刚刚开放,并不成熟,而且越来越大的服务贸易逆差使得在短时间内服务贸易的就业效应并不是很乐观,但从长期来看,服务贸易对就业的效应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
  
  (一)服务业、服务贸易就业结构不合理
  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基础,服务业的就业状况从一定程度上能说明服务贸易对就业的吸纳情况。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占总体就业比例10年间上升了5.3个百分点,2005年达到总就业的71.4%,而中国2004年服务业就业比重为30.6%,2005年为31.4%,因此中国服务业吸纳就业的空间仍然很大。
  


  从中国服务业的内部就业结构来看,传统服务业的劳动力供给过剩,现代服务业劳动力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些传统的服务行业已经逐渐趋于饱和,而资本、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服务业大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未能充分发挥吸纳劳动力的作用,服务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近年来中国服务业的内部就业比重最高的是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和其他行业,两者相加高达60%,而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代表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的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就业结构,前者不足2%,后者为1%。就服务贸易而言,中国服务贸易就业主要集中在国际旅游业、运输业等,而知识含量高的国际金融业、电信产业就业形势并不乐观。这些充分说明中国传统服务业的劳动力供给已经超过了需求,而科技含量较高、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的现代服务业则劳动力供给不足。
  
  (二)服务贸易对就业的吸纳由负效应转为正效应
  周申(2006)等的研究表明,在服务贸易出口的就业带动方面,总体上中国服务部门出口带动的就业数量呈递增趋势,由1997年的2112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2629万人,同期出口带动的就业数量占全国职工总数和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也表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从表1可以看出,在1997—2000年期间,服务部门出口带动的就业数量在整个期间内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服务出口增长陷于停滞和劳动投入系数递减两方面的原因所致。2001—2004年期間,服务出口带动的就业数量、出口带动就业数量占全国职工总数比重和 出口带动就业数量占全国从业人员总数比重3个指标都呈现出稳定的上升趋势,体现出服务部门出口对就业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这与中国入世后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以及由此对服务出口产生的促进效果密切相关。根据表1我们可以看出,服务贸易对就业的净影响较小,但呈现出向有利于就业的方向变动的趋势。1997年贸易的净就业效应是-377万人,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87万人和17万人,服务贸易对就业的净影响由负效应转为正效应。
  
  (三)中国服务贸易逆差与就业的关系
  一般来说,贸易顺差促进就业,贸易逆差形成了服务进口从而替代了就业,减少了就业数量。美国是一个倡导以服务贸易顺差创造就业机会的国家。2004年美国对中国服务业出口达到28.82亿美元。进口不过2.55亿美元,即当年“美国每从中国进口1美元的服务,就会有相应价值的11.3美元的服务出口到中国。2005年。服务业为美国创造了1.11亿个工作岗位,占美国就业岗位的4/5。对华服务贸易的巨额顺差为美国创造了众多的就业岗位和利润,并为美国出口增长提供了最广阔的前景。
  


  就中国而言,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逆差逐年增大,2005年服务贸易逆差达到了93.91亿美元,比1997年增长了67.7%(见图2)。巨大的服务贸易逆差从理论上来说应该进行了进口替代,从而减少了服务贸易就业的数量,但是现实中却并非如此。这是由于中国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劳动密集型服务部门的顺差增加带来较强的就业促进作用,超过了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部门逆差增加的就业减少效应。在总贸易逆差中份额变化较大的几个服务部门分别是其他商业服务、金融保险业、旅游业、科学研究事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其中其他商业服务部门和旅游业的贸易顺差在总的服务贸易差额中的比重增长迅速,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事业以及综合技术服务业的贸易逆差在总的服务贸易差额中的比重迅速上升,而其他商业服务部门和旅游业单位贸易额的就业效应要明显大于金融保险业和科学研究事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有研究表明,中国服务贸易结构发生了劳动密集型服务顺差增加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逆差增加的状况,劳动密集型服务顺差增加所产生的就业增进效应超过了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逆差增加的就业替代效应。因此,即使中国服务贸易在总体上处于逆差地位,服务贸易仍有可能促进就业的吸纳。
  
  (四)服务业FDI流入提高中国服务业的就业质量
  商业存在是服务贸易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其发展必然伴随服务业FDI的流入。而服务业FDI流入能够促进服务业就业质量的提高。服务业FDI与整个国家就业人数在短期是负相关的,而且有2年的滞后期,也就是说,服务业FDI增长10%,2年后整个国家就业人数就会下降0.07%。服务业FDI在短期内对整个国家就业的“挤出”效应大于“挤入”效应。因此,短期内服务业FDI流入对中国就业数量的影响尚不清晰。但可以肯定的是,服务业FDI流入会提高中国服务业的就业质量。首先,服务业FDI的流入促进提高劳动生产率。服务业FDI具有相对密集的资本投入和比较先进的技术水平,其所雇用职工的人力资本也较高,支付相对高的工资水平,采用效率工资的方式,能够促进提高劳动生产率。外资进入中国服务业的很多中介服务行业,比如会计事务所、贸易代理公司、物流服务公司等为国内企业提供国际水准的服务,帮助国内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促进人力资本开发。跨国公司一般都很重视培养东道国当地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这有益于东道国的就业质量提高,管理输入和企业家能力的提高。
  
  三、政策与建议
  
  笔者认为,中国应该将发展服务贸易作为吸纳就业的一条长远的、重要的途径。首先,进一步扩大劳动密集型服务的出口。应该看到,中国服务业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劳动密集型,这既是中国的比较优势所在,又是不足之处。在现阶段,我们还必须要发挥劳动密集型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扩大其出口,减小服务贸易的逆差,吸纳中国多余的劳动力就业。其次,应积极发展国内生产者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世界服务业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生产者服务业构成了各种形式的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的渠道。在生产过程中,它们为劳动与物质资本带来更高的生产率并改进了商品与其他服务的质量。因此,在充分发挥中国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应分阶段有重点地发展高层次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生产者服务业,使服务业产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
  具体来讲,对于那些尚处于“幼稚”状态的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加以适当保护,促使其尽快发展并渐进地对外开放。同时,有选择地输入一些知识、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发挥示范效应,带动服务业中的薄弱部门,尽快缩小差距。今后中国服务出口的大方向应该是:以一般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为主,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为辅,两者并举。扩大劳动密集型服务部门的出口,进一步巩固中国在旅游业、商业、饮食业等行业的优势,扩大出口,扩大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时提高运输业、邮政通信业等能够吸纳较多就业的行业的竞争力,替代进口,扩大出口,扭转运输业、邮政通信业的较高贸易逆差对中国就业的负面影响。另外,我们要积极引进服务业FDI,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服务业FDI能够在创造就业方面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再者,还应该将外资引入生产者服务行业,提高外资的引进质量,提高就业质量,同时也为引进其他产业的FDI创造条件。
  
  責任编辑:艾 岚
  
  责任校对:华 菁
其他文献
“节目主持人”一词来源于英语的“HOST”(原意是“主人”)和“ANGEHCHOR”(原意为接力赛跑中持最后一棒的人)。从这两个词的原始意义可见,节目主持人即是节目的操持人。他应该
今年以来,我组织全国新闻院系博士、硕士生采访了近一百位业界巨擘、学界精英,积累了一笔宝贵的学术资源,使我用独特眼光来审视新闻界。我时刻关注新闻界前三个月的发展脉络.与去
<正> 这些年,会议报道使媒体,尤其是党委机关报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是难办:犹如烫手的山芋,欲拒不能。欲发不忍。二是难看:缺少亲和力,读者不买账。这是因为会议报道已
<正>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明确规定了新闻与事实的关系,即事实在先,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尊重事实,以真实为生命,不仅是新闻工作的基
<正> 以因特网为龙头的信息技术,正在给新闻媒体带来一场革命。面对“网络媒体”的严峻挑战和“入世”后新的生存环境,党报应该怎么办? 挑战自我拓展市场空间网络无国界。世
目前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扩大,学生来源成分复杂,数学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极大困难;同时,高职数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应更好地为各专业课程服务。本文分析了高职数学教学现状
以克新4号、早大白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光照和培养基类型对马铃薯微型薯诱导结薯的影响.结果表明:全黑暗条件是诱导马铃薯微型薯的关键所在,但不同品种在微型薯诱导中对
用丰产、抗病、优质的藤系137为母本与抗盐碱、耐冷凉、抗倒伏、熟期早的绥粳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聚集亲本优良性状,去其不良性状,经过田间系统选育、特性鉴定与室内考种,育成
<正> 打开电视机,一场晚会或是娱乐性节目,尽管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过眼忘却,不会给人留有太深的印象。一般性知识类专题片,虽然可以讲授知识,传递信息,但也仅限于某一狭窄
匿名消息,指在新闻写作过程中,记者不便对外公开消息来源,消息提供者因安全等方面的原因未能在新闻中体现出来。在西方新闻界,匿名消息由来已久,如果没有匿名消息来源,就不会挖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