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里享清凉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fyl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天,我喜欢去附近的清凉山公园避暑。或许是心静自然凉,走在林荫大道上,一阵清凉迎面而来,包裹住我的等待与喜悦。呼吸着负氧离子,肺泡渐渐张开,一些历史的记忆也随着光合作用,重新泛起了青翠的光泽。
  清凉山本名石头山。据说,诸葛亮在南京考察地形时,见钟山如龙盘于东南之地,石城似虎踞于长江之滨,惊觉“此乃帝王之宅也”。为联吴抗曹,便力谏孙权迁都于此,在金陵邑的基础上修建了石头城,清凉山因此得名石头山。而“虎踞龙盘”也作为一个成语,在中华文化的词典里传承了下来,熠熠生辉。
  进门便是山路。石阶整洁宽阔,斑驳的树影倾斜其上,使得石阶的脸“阴晴不定”——既不显得幽深,也不过于直白,反添了些灵动的清净之意,吸引着脚步的投奔。头顶上,一盏黑白相间的路灯擎着“崇正书院”四个字,在或青或黄的树冠的映衬下,显得素雅而古意盎然。
  沿路而行,走出密林,可见崇正书院,其名取自文天祥“天气有正氣”之意,此为明嘉靖年间时任督学御史的耿定向讲学所筑,后于1980年由南京市政府拨款重修。“进门左为监院公馆,右为乡绅公社,再进为讲堂,东西有学舍30环之”。文房四宝氤氲着渗透时光的墨香,花草竹木点缀着自然与人的亲昵,实乃崇本正源、精心修身的最佳去处。
  在这儿,时不时还能拾得些野趣。一只站在巢里静静守望的鸟,一只懒懒趴着感受大地清凉的猫,一群隐而不见居高声自远的蝉……它们是公园埋下的惊喜伏笔,等待与人们的邂逅,来揭开这一季的安谧与美好。春天的时候,绣球花开,团团簇簇拥在枝头,热热闹闹地张罗着最美人间四月天。而现在,是花的空档期,绿树荫浓夏日长,在枫叶红于二月花之前,清凉的绿意是唯一的主题。
  书院共三进,前两进有回廊相连,第三进称“清凉胜境”。桐城派散文大家姚鼐曾写到,“其前有竹轩,窈然幽都,可以忘暑。后倚山作小室丈许,启窗西向,则万树交翳,树隙大江横带,明灭其间,为登眺之胜”。虽然如今大江拍岸的景色已然不再,但这份清凉之喜却依旧清风徐徐地在院内萦回,吹过人们的青丝白发。
  在西侧山坡上,还有一座扫叶楼,为龚贤(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和诗人)旧居,因其自画像中手执扫帚作扫落叶状而得名。据悉,清军攻占南京后,龚贤悲愤出走,漂泊半生,晚年回南京购清凉山荒地半亩,建屋四椽,号“半亩园”。楼前篁竹拂碧,古树流绿,一枚黄叶落下与世相忘的悠然自得。南京女诗人康雪莲曾题诗,“纵有西风频扫叶,敢教香草护清凉。”小楼把暑气都挡在了石阶之外,楼内只有遗世独立的清凉,一场大梦,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在清凉山,安享清凉,静抚文脉,千万重绿意荫蔽着心田,久违的诗情与画意便喷薄而出。提笔处,有水纹荡漾,也有一枚落叶,静静地飘动……
  仇士鹏:江苏省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多家报刊。
  编辑 闫清
其他文献
“什么,这么快就能推断出来了?”孙斌惊讶地说道。  “怎么?你有什么想法?”阿元探长似笑非笑地朝孙斌看了看。  “探长,我可没有怀疑你的意思啊!实话跟你说吧,我怀疑段亿,他跟李煜坐一排,最有下手的机会,而且前两天他们因为工作的事情才吵过一架,段亿肯定耿耿于怀,所以起了歹心。”孙斌毫不犹豫地将矛头指向了段亿。  “你怀疑我?我和李煜可是好兄弟,怎么会害他呢?”段亿气得满脸通红,冲上去就要和孙斌理论。
期刊
风裹挟着纷扬的雪花,  相互牵扯着滑落人间。  伙伴们三三两两,  来到纯白的世界。  无数个小小脚印,  飘在洁白的雪地。  童年悄悄溜走,  抓不住的影子,  悠悠地,悠悠地,  落进雪地心里。  雪地收藏下这些童年回忆,  期待有一天,  把它们装进长大的孩子们的梦里。  我们可以回忆童年,  但却再也回不去了。  姜懿桐:江苏省南京市银城小学六年级(10)班学生  編辑 沈不言
期刊
用了十个月时间  我才从妈妈的肚子学校  毕业  第一声啼哭  就是我的  毕业证  较劲  文/ 佘尚达  夏天的傍晚,  天空和大地正在较劲,  风刮着、电闪着,  他们之间的云朵  饱受欺负。  云朵像毛巾一樣,  被他们拧下了  滴答滴答的  水。  佘尚达:陕西省宝鸡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陕西省诗词学会少儿诗社成员。  指导教师: 李晓萍 李薇 付园丽  编辑 沈不言
期刊
娃娃发请柬  风筝飞上蓝天  邀请风和雨按时赴约  风调雨顺才有丰收年  禾苗发请柬  绿色的叶片在招展  邀请小青蛙  捉害虫当美餐  小溪发请柬  清澈的水流得远  邀请鱼和虾  快快返家园  花朵发请柬  浓郁的花香在飘散  邀请小蜜蜂  享受甜蜜的盛宴  林蓝:农民,儿童文学作家。  編辑 沈不言
期刊
餐厅一时乱成一团,所有人都惶恐不安。  阿元探长朝助理小徐招招手,说:“把这几个涉案人安排进不同的包间,告诉他们我要私下询问细节。”小徐领命而去。很快,嘈杂的餐厅安静了下来。  “先从谁开始呢?”小徐疑惑地问探长。  “从离李煜最近的那位开始吧。”阿元探长定了定眼神。  1  此时的段亿又急又怕,李煜中毒倒下的那一幕似乎还浮现在他眼前。“探長,这事儿跟我没关系啊。”一见探长,段亿忙站起身来。  “
期刊
在春节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里,留京过年的我们,为了过出不一样的年味,拥有不一样的仪式感,我和姐姐相约大年初一穿汉服逛故宫。  我们从东华门沿护城河前行,微风拂过脸颊,还有丝丝寒意,“春寒料峭”非常合适形容我此刻的感觉。虽已立春,护城河上的冰还没有融化,游人们大多未脱棉衣,似乎冬天还没有过去。绕过角楼,看到护城河边上那一排垂柳的枝条在风中轻摇,萌动出淡淡的浅浅的鹅黄,安静飘逸。姐姐说在城墙四角上的角楼
期刊
我在公园见到那个男人时,他正被一群小孩围着欺负,小孩们边朝他扔雪球边念叨:“脏疯子,臭疯子!”而男人却像听不到,依旧笑嘻嘻的,把那群小孩当成陪自己玩耍的伙伴。我气不过,喊了一嗓子,小孩们一哄而散。有个大胆的还撂下一句:“你帮他,你也是疯子。”  那个男人没有家,饿了就捡垃圾换钱买吃的,累了就睡在公园的长椅上。他妻子走得早,给他留了个儿子。儿子八岁那年走丢了,男人发疯似的找了五年,仍旧杳无音讯。从那
期刊
“吵什么,这肉本来就是我先看见的!”  “那是你跑得快。你想要?没门,这肉我今天要定了!”  隔着一条街的肉铺外,又传来王大爷那带着乡音的叫嚷。肉铺旁围观的人群中心,是王大爷和张阿姨因为一块腌肉而引发的对峙。王大爷像根瘦弱却足够牢固的電线杆一般,伫立在石案旁,一边提着肉,一边咄咄逼人地向张阿姨叫嚣,闪亮的唾沫星子从口中奔出。  这种情况大家早已见怪不怪了。  王大爷,这是我对他的称呼。  小区里大
期刊
车子拐下新204国道,一条新建的水泥路通向村里。泰河村年轻的支书已在路边等候,支书戴一副黑色边框眼镜,文气而内敛,想来是大学生村官。一路随行,年轻的支书娓娓道来。  原来,泰河村得名于穿境而过的泰东河和梁垛河两条黄金水道。此地交通便利,新204国道将泰河村一分为二。新村落规划齐整,风景秀美。老村落有著名的十八里河口,相传董永七仙女在此喜结良缘。  泰河村的老村落,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可容三四辆汽车并
期刊
来财是只狗。  父亲发现它的时候,它被困在路边的水渠里凄凉地叫着,流出的眼泪就像秋天早晨的露水。父亲将它抱出来时,发现它都快冻僵了。  父亲将它放在向阳的一块空坪上,把四个肉包子递到它面前。那是父亲和母亲的早餐,父亲清早从云溪街上回来,买了拿回家要同母亲一起分享的。  看着它狼吞虎咽的模样,父亲笑笑,离开了。自从赛虎被人毒死后,家里近三年没有养过狗了。赛虎是看家的好帮手,生活的好伙伴,一点也不亚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