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学翻译随想录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ao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越

  俄罗斯文学翻译前辈蓝英年先生请我小酌。酒过三巡,蓝老感叹俄苏文学翻译家星光灿烂的时代已逝。他说,汝龙、满涛、蒋路、戈宝权、力冈、高莽和草婴等人,曾使新中国的俄苏文学翻译殿堂尽显辉煌。
  蓝老的话使我想到,文化繁荣往往从世界文学名著翻译和出版开始。布尔什维克建政之初,图书出版主要靠世界文学名著翻译支撑。作家高尔基1918年奉列宁之命在彼得格勒成立“世界文学出版社”,出版社大旗下汇集了勃洛克、古米廖夫和丘科夫斯基等一批知名作家和翻译家。他们翻译出版的世界文学名著对苏维埃的启蒙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俄苏文学名著翻译出版如火如荼,而那时在苏联,世界文学翻译也搞得轰轰烈烈。帕斯捷尔纳克翻译了莎士比亚的悲剧和歌德的《浮士德》,马尔夏克翻译了苏格兰诗人彭斯的诗作,阿赫马托娃翻译了法国作家雨果、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和奥匈帝国诗人里尔克的作品等。这些从白银时代走来的诗人和作家不仅是时代的思想者,更是语言的巨匠,他们的译作在苏联俄罗斯文学翻译史上一直被奉为经典,至今畅销不衰。这些苏联作家兼翻译家也使我想起另外一串名字:鲁迅、夏衍、茅盾、老舍、冰心、萧乾、杨绛……曾几何时,他们也为中国读者奉献过世界文学名著的优秀译本。
  苏联解体后,国内俄罗斯文学翻译出版状况不如70~80年代,2000年以后不仅危机明显,就连俄语也被忽视而列入了小语种。出版社由于专业俄语编辑匮乏,不仅难以完成引领大众阅读的使命,就连俄罗斯的图书翻译和编辑质量也遭质疑。
  近二十年来,俄罗斯的世界文学名著翻译出版也发生滑坡,翻译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如苏联时代。俄罗斯文学基金会主席别列维尔津告诉我,莫斯科有些出版社为追求效益而放弃翻译出版世界文学名著是家常便饭。有些出版社为节约成本而降低翻译准入门槛,译者身份鱼龙混杂,译文水平良莠不齊。中国在这方面和俄罗斯相似。有些译者宣称在重译文学名著,其实纯粹是在玩文字游戏,而非翻译创新。最近又闻有人用软件翻译世界文学名著,呜呼哀哉,这简直是对名著的戕害和对读者的蔑视。
  蓝老曾教导我,好的文字起源于心而诉诸于笔。文学翻译是灵魂工作,科技手段不能取代精神创造,也常嘱我译书之余多读些古文。他认为,当代俄罗斯文学翻译出不了佳作,与译者阅读匮乏和古汉语水平低下有关。百年中国文坛,凡称得上大师的作家和翻译家都是古文功底扎实的人,而若想做到古文功底扎实,唯一的路径就是练就童子功,别无捷径可言。我听罢汗颜,如坐针毡。我们启蒙之时恰遇“文革”席卷而来,书读得支离破碎,古文更是东鳞西爪不成体系。可蓝老不同,他自幼博览群书并受到过良好的系统教育,但蓝老竟感叹说,他即使奋斗终生也不可能抵近大师之境。我以为这是蓝老的谦逊之语,他著作等身,语言技艺精微深奥。可他却认真地看了看我,一本正经地问我,你知道文史作家蔡东藩吗?蔡东藩自幼熟读四书五经、通晓二十四史,方得清澈优美之文字,简洁明快之表达,浩瀚深邃之思想。“难道这些还不够我们学几辈子的吗?”蓝老说。
其他文献
计算知识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必要基础。然而,与空间图形、统计概率等知识相比,计算教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教师认为计算教学只要讲清算理、总结算法,再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能够熟练地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就达到目的了,而且计算教学也很难体现出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有教师认为随着计算机、计算器的普及,计算教学被“淡化”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相应的“弱化”
计算在生活、生产劳动中运用非常广泛,在小学阶段,计算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下面,就自己在实践中的探索谈一些心得体会。  一、 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
[摘要]“四单”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学习。在“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中运用“四单”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课前预习单、课中探究单、课堂检测单、课后评价单的价值,能促进学生解决能力的提升和数学思维的形成。  [关键词]“四单”教学模式;转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2—0066—02  解决问题的策略
[摘 要]乘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存在很多问题:同“形”的题目会做,变式的题容易错;简算时常把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弄混。教学时,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从乘法意义的角度认知运算规律,加强定律间的沟通联系,从而促进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与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关键词]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意义;规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传统教学模式,一般都是教师操作、示范,学生“循着教师的思路”接受公式。在“梯形面积公式”教学中,进行了先动脑操作再反馈各种方法的教学尝试,改变传统方法,激活学生大脑神经,让学生自我探究方法,实现“穷尽”方法的课堂目标。  [关键词]大脑神经;教学形态;梯形面积公式;“穷尽”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
顾颉刚受聘出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第一要务就是“动手动脚”去找人,延聘国学研究领域的顶尖高手,钱穆首先进入他的视野。  出生于1895年的钱穆,字宾四,传为吴越太祖武肃王嫡系后代,是那个时代自学成才的励志榜样。后人评价说:“他来自中国社会最基层的乡村,一生从未上过大学,更未出洋留学,完全靠自学成为名家,由乡村小学教师、中学教师走向大学讲台,成为大学教授、名教授,成为一代学术大师。”  顾颉刚与
辜鸿铭(1857—1928)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狂士”,向以倨傲狂放名世,似乎当世诸人均难入其“法眼”,其一生特立独行之行径也颇为后世读者所津津乐道。殊不知,这样一位“狂士”名流竟然会怕老婆,且怕得出奇离谱,怕得声名远扬,在京津地区,可谓“路人皆知”。辜鸿铭怕老婆的掌故,最早就出现在1927年10月12日天津《北洋画报》所刊《辜鸿铭与其妻》一文中,是货真价实的头条新闻。  辜鸿铭为大文学家,又为中国
追思会上,透过泪水眺望你  遥远的形象,像一幅印象派画作  原本瘦削的面容,显现  发自你内心的光感,向曾经的  学子投射久别的温暖  你在天堂令人牵挂,只不过你  早就从天堂般的家乡姑苏  走进圌山之麓的乡间。古庙  改成的中學课堂上,你让我  懂得:美,才是生活的神  金陵随园的书香里,你曾是  陈之佛、傅抱石、秦宣夫他们的  弟子,却将农家子弟命运的改变  视为自己一生的传世作品  你沉醉的
袁世凯是一个极重享食并将其与自己的仕途挂钩的人。清同光年间,宫内的食制是:皇帝每餐四十八味,称“全份”;皇后吃半份,二十四味;妃子四分之一份,十二味;其余以次递减。照例,王公重臣有机密要事进见的,也赐“半份”,但多不敢领受,一方面是出于谨慎,另一方面是吃后付不起赏钱,所以才会宁肯挨饿。那时的“宫门费”是怎样的?《清朝野史大观·清宫大贿赂场》中记了这么一段:“慈禧时,宫中贿赂风行,为历史罕见。皇帝每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快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等着上开心魔法作文课。可是大家等啊等,也不见光头老师的踪影。班长徐文浩到办公室找了几趟,都没找到光头老师,莫非……  正当大家胡乱猜测的时候,教室的窗外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有人正探头探脑地往教室里张望,正是光头老师!  光头老师走了进来,没看脚下的路,被讲台绊了一下,差点儿摔倒。他整了整西装,显得有点儿尴尬,结结巴巴地说:“闹钟坏了,我起床晚了,再加上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