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内收下前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来源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内收下前牙过程中牙列的位移趋势和牙周膜应力分布。

方法

利用志愿者的锥形束CT数据及舌侧活动翼托槽实体数据,建立排齐后的下颌牙列及矫治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模型上施力内收下前牙,初步分析下牙列的初始位移特点以及牙周膜应力分布。

结果

加力后,下颌中切牙倾斜移动伴有压低;侧切牙、尖牙少量舌侧移动;第二前磨牙远中倾斜略有舌倾;第一磨牙比较稳定;第二磨牙整体略有近中倾斜,牙冠则表现为舌倾和远中舌向扭转;在内收时,应力主要集中于下颌中切牙,尤其是牙颈部和根尖部。

结论

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内收下前牙时对前牙压低的同时后牙支抗有一定保护作用,对牙弓形态有良好控制。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颧骨L型截骨降低术前、后颞下颌关节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评估手术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9年3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颌面整形中心行颧骨L型截骨降低术的女性求美者,利用数字化软件MaterialiseProPlanCMF3.0对术前、后CT进行三维重建,在颞下颌关节的轴位面、冠状面和矢状面完成17组有关长度和角度的数据测量,包括轴位面的髁突前后径及矢状面的关节前、上、后间隙。所得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s表示,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目的探讨运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辅助设计个性化耳支架在耳再造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美容外科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均拟行耳再造手术。对单侧小耳畸形患者进行耳部CT扫描,应用Mimics18.0软件行术前分析和耳支架设计,通过等比例打印和三维打印分别制作二维胶片和三维硅胶耳模,完成耳再造术。术后半年复诊,对比分析两侧耳廓的外形、大小位置和耳颅角,根据Likert五分量表法评估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结果共选择15例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8~27岁,平
目的为成都地区正常青年汉族人群上唇相关指标三维测量数据库的建立进行先期调查,并建立参考数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抽样法纳入2012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志愿者。分别收集其面部多层螺旋CT(MSCT)资料,获取影像数据生成三维模型,并使用3-maticMedical13.0软件进行分析,对上唇相关线性指标[人中切迹点-唇珠最低点(Ls-Sto)、唇珠最低点-下唇红唇缘中点(Sto-Li)、鼻唇点-唇珠最低点(Sn-Sto)、鼻唇点-人中切迹点(Sn-Ls)、人中切迹点-下唇红唇缘中点(
目的探讨干扰小RNA(siRNA)下调瘦素(leptin)的表达对体外培养的人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手术切除的病理性瘢痕组织(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经原代细胞培养及细胞传代,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研究。实验分为2组:转染leptin-siRNA为实验组;转染空载体为阴性对照组。细胞转染48h后进行后续实验。以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以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leptin、TGF-β1
因外伤、烧烫伤、感染等原因造成的眼睑及周围组织损伤,当瘢痕形成后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眼睑外翻、眼睑闭合不全。瘢痕性睑外翻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仍存在术后再次形成瘢痕的风险。该文报道了1例早期采用离子束药物导入治疗的外伤后瘢痕性下睑外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具有设计简单、术时较短、血供可靠等特点,适用于缺损较大且不适合植皮修复的创面,现已广泛用于全身大多数部位,并在临床运用中不断改良。该文综述了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的特点、手术方法、经典术式、改良术式、最新临床应用进展以及该皮瓣的局限性。
瘢痕疙瘩的发病原因及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瘢痕疙瘩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成纤维细胞外因素在瘢痕疙瘩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糖代谢变化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与其相关的TGF-β1/Smad信号通路被认为与瘢痕疙瘩形成的关系最为密切。该文就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外因素、细胞糖代谢、细胞信号通路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目前增生性瘢痕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发现脂肪移植可以改善瘢痕外观以及瘙痒、疼痛等症状,抑制瘢痕增生,机制与脂肪干细胞通过旁分泌参与免疫炎症反应调控有关,而脂肪干细胞外泌体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泌体介导干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信息调控,将有望替代细胞,在增生性瘢痕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该文综述了近年脂肪干细胞外泌体在瘢痕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并对其临床应用前景、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目的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医师主导下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制作用于治疗轻度复发病例,评价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牙齿移动精确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简单牙列不齐的轻度复发病例10例,口内扫描获得牙列信息后应用正畸分析软件进行排牙设计并导出各阶段步骤模型数据用于3D打印和压制无托槽矫治器;通过测量隐形矫治后口扫模型与设计终末模型重叠对比的均方根值评价该数字化流程的有效性;将设计终末模型和治疗后口扫模型分别与初始口扫模型以腭皱襞(上颌)和未做移动设计的后牙区(下颌)为基准重叠,测量48颗设计移动的前牙特征
目的探索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患者3种主要拔牙模式治疗前颅颌面特征的差异和治疗结果的不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选择155例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治疗完成患者[男性64例,女性91例,年龄(12.9±2.5)岁]),其中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前磨牙(拔除2个上4组)15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拔除4个4组)45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前磨牙(拔除上4下5组)18例,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比较3组样本的差异,同时利用各组特征对8例治疗完成患者进行拔牙模式判断,与临床医师进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