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新一代是民族兴旺、国家发达的关键。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品质。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一事物,力求参与该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动力,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得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显得非常重要。
1.巧于设计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自己就要在勤于积累资料素材的基础上,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入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感觉、新发现、新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哲学常识“量变质变”这一问题时,笔者引用了一则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很饿,一口气吃了六个饼,还感觉未饱,又买了一个饼,当吃到一半时,感觉饱了,此时,他感到非常后悔,自言自语说:“早知这半个饼能充饥,就不买前面六个饼了。”正当同学们哄堂大笑之时,笔者及时指出这个人违背了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那么,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二者的关系怎样?这样,在轻松而热烈的气氛中,既向学生传授了知识,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2.设置学习障碍,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故意设置学习障碍干扰学生即“布惑”,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辨的情景之中,以此来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例如在讲政治常识“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这一问题时,针对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设置以下疑问:党内的腐败现象是否已经动摇了我党的执政地位?产生腐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腐败现象与中共的性质、宗旨是何关系?中国共产党对腐败问题的态度又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使他们积极思考,从而搞清了腐败现象。
二、鼓励求异思维,培养创新品质
青少年学生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喜欢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该引导和鼓励。正如《学记》中所说:“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求异思维是创新的开始。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也要允许、鼓励学生“反弹琵琶”,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独创精神。
例如,在讲授哲学常识“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时,引用了一句名言“学海无涯苦作舟”,并有意将之说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借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果然就有学生“勇敢”地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说这句名言应该改成“学海无涯巧作舟",并且应用相关原理来辩驳笔者的观点。最后,在肯定“学海无涯苦作舟”正确一面的同时,表示接受学生们的观点。。
三、设疑攻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总是由问题所引起的,又是同解决问题形影相随的。在讲授经济常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时,针对学生往往将课本中“商品的价值量是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这一句一掠而过、不求甚解的弊病,有意提出:“劳动生产愈高,商品的价值量反而愈低。这样,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是反而吃亏了吗?”这一问题的设置,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了他们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政治课教师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于无疑处去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正如古人所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四、重视参与,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学生的亲身实践。
首先,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之间的能动交流。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应试教育模式,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新意识不强,因此,必须创建和实施更先进的参与式教学,做到:(1)教师要把发现和创新确定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教学要指导学法、改革学法。(2)要广泛地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3)学生主动动脑、动口、动手。(4)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和校园人文环境。(5)教学评价与检测形式应多样化、答案多元化,鼓励标新立异。
其次,要积极有效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得到锻炼,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在讲授政治常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可以布置学生搞社会调查,通过采访自己身边的人大代表,进一步加深理解人大的职能,以及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了解人民代表如何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从而提高了对坚持人代会制度的必要性的认识,又增强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在平时的政治课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新世纪的有用之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一事物,力求参与该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动力,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得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显得非常重要。
1.巧于设计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自己就要在勤于积累资料素材的基础上,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入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感觉、新发现、新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哲学常识“量变质变”这一问题时,笔者引用了一则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很饿,一口气吃了六个饼,还感觉未饱,又买了一个饼,当吃到一半时,感觉饱了,此时,他感到非常后悔,自言自语说:“早知这半个饼能充饥,就不买前面六个饼了。”正当同学们哄堂大笑之时,笔者及时指出这个人违背了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那么,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二者的关系怎样?这样,在轻松而热烈的气氛中,既向学生传授了知识,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2.设置学习障碍,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故意设置学习障碍干扰学生即“布惑”,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辨的情景之中,以此来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例如在讲政治常识“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这一问题时,针对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设置以下疑问:党内的腐败现象是否已经动摇了我党的执政地位?产生腐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腐败现象与中共的性质、宗旨是何关系?中国共产党对腐败问题的态度又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使他们积极思考,从而搞清了腐败现象。
二、鼓励求异思维,培养创新品质
青少年学生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喜欢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该引导和鼓励。正如《学记》中所说:“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求异思维是创新的开始。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也要允许、鼓励学生“反弹琵琶”,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独创精神。
例如,在讲授哲学常识“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时,引用了一句名言“学海无涯苦作舟”,并有意将之说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借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果然就有学生“勇敢”地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说这句名言应该改成“学海无涯巧作舟",并且应用相关原理来辩驳笔者的观点。最后,在肯定“学海无涯苦作舟”正确一面的同时,表示接受学生们的观点。。
三、设疑攻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总是由问题所引起的,又是同解决问题形影相随的。在讲授经济常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时,针对学生往往将课本中“商品的价值量是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这一句一掠而过、不求甚解的弊病,有意提出:“劳动生产愈高,商品的价值量反而愈低。这样,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是反而吃亏了吗?”这一问题的设置,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了他们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政治课教师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于无疑处去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正如古人所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四、重视参与,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学生的亲身实践。
首先,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之间的能动交流。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应试教育模式,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新意识不强,因此,必须创建和实施更先进的参与式教学,做到:(1)教师要把发现和创新确定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教学要指导学法、改革学法。(2)要广泛地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3)学生主动动脑、动口、动手。(4)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和校园人文环境。(5)教学评价与检测形式应多样化、答案多元化,鼓励标新立异。
其次,要积极有效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得到锻炼,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在讲授政治常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可以布置学生搞社会调查,通过采访自己身边的人大代表,进一步加深理解人大的职能,以及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了解人民代表如何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从而提高了对坚持人代会制度的必要性的认识,又增强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在平时的政治课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新世纪的有用之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