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研究范式与批评实践审思

来源 :天津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j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创作与批评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成绩斐然,成为中国当代学术界独具特色的研究领域。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研究经历了三次范式转换,从“人学范式”、“现代性范式”到“后女性主义范式”,从演进逻辑上看,呈现从单一到丰富并逐渐深化的走势,逐渐由文学层面向社会学乃至哲学层面开拓和推进。范式的转换在令研究和批评实践不断深化的同时,也不免出现一定的偏颇。简言之,即文化政治学的意味越来越强,而文学研究应有的语言-审美等元素被削弱或弱化,文学的审美分析受到排挤,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相较而言,新时期以来我国女性主义理论建设少有自主创新,批评实践则较为繁荣,形成不均衡的发展格局。
其他文献
当代社会本体论研究逐渐放弃了在20世纪上半叶占主导地位的一元主义立场,该立场坚持为社会科学寻找统一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基础。放弃一元主义立场有利于社会本体论接受多元主义立场。梳理朗吉诺和艾普斯坦对多元主义的辩护,我们可以更为清晰地理解什么是多元主义立场,以及哪种多元主义立场可以在社会本体论领域中被接受。接受多元主义立场未必引发极端相对主义的后果,也不会阻碍在不同的研究进路中追求普遍性知识。
“效果历史意识”是哲学解释学的核心思想。伽达默尔在论证它的过程中同黑格尔对反思哲学的批判联系起来了。这里涉及黑格尔的“中介”概念,以及它所包含的反思和自否定的概念。要理解伽达默尔的效果历史意识的关键在于把握它与黑格尔的“反思”概念的关系。这从一个方面体现了解释学与辩证法的联系,同时显示出辩证法与现象学是相容的,现象学就在辩证法中,它们可以共同来描述解释学的经验。
黑格尔精神哲学是建构马克思精神哲学的逻辑起点。何以安放精神,无论是依托于理念世界的理性僭越、寄托于精神秩序守护者的信仰慰藉,还是唯物主义、科学主义的机械式解决方案,都受到了黑格尔的批判。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以“精神外化”为核心的精神哲学体系,把精神存在置于以实践为基石的整体性框架之中,同时具体分析了精神的认知性因素、动力性因素和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及其与外在世界的多重关联。依此逻辑延伸,马克思主要从主体驾驭力量、人的解放层次、自由时间等维度,理性审视了历史延续性视角下人的解放和精神实现问题。显然,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的幽灵》是德里达利用其解构策略重塑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尝试,是德里达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以独特的幽灵意象来阐释其解构思想,并且与《马克思的幽灵》的主旨贯通起来。《马克思的幽灵》的主旨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术语予以理解,即解构、正义、新国际和弥赛亚。《马克思的幽灵》引发了一系列的历史效应,也招致了各种各样的误解和批判,德里达立足于解构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对之进行了回应,捍卫了《马克思的幽灵》的主旨。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有史以来传播速度最快、范围最广的灾难,它正在深刻地影响世界的政治经济发展进程。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民主化、现代化、全球化与网络化的复杂时代背景下,它对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影响也必然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新冠肺炎危机使得国家治理体系面临重大改革,国家的公共权力将在相当程度上得以重构,国家治理的评价标准也将得以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将在某种程度上给全球化进程带来重大扭曲,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趋势将在短期内加剧,但从全人类的长远发展看,全球化进程从根本上有利于人类的普遍利益,因而是不可阻挡的人类文明
优先问题伴生于人类实践的整个过程。在当代,罗尔斯以其基本自由优先性的思想使该问题得到了极大的彰显,使之成为当代政治哲学论域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优先问题的实践性指向的论述,阐明了优先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的根本理据;借助于对优先问题三个层次的逐一分析,确定应该优先的是什么。由此表明,对罗尔斯而言,优先问题的特殊意义就在于,他发现只有依靠优先性的思路,才能使身处不平等之中的人们最大限度地实现平等的自由。
无论从方法论层面还是从理论本身来看,政治文化理论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关联。文化人类学提出的文化概念和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心理文化学从个体心理倾向视角对社群文化的阐释,为公民文化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基本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公民文化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现代化取向一致的政治阐释理论并开始运用量化研究方法。其后,解决文化概念的模糊性问题成为政治文化理论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动力。价值观变迁理论在大量数据的支撑下进行了文化的纵向分类和动态研究,通过概念设计和测量方法的改进提升了政治文化测量的可信度,增强了文化理论的解释力和
以儒家重德治而轻刑罚的政治主张为基本内核的传统治理观念,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理解和追求善政的道德诉求。传统治理观念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治理过程是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目的和意义是由传统治理观念赋予的,传统治理观念在根本上规范和约束着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过程。传统治理观念的历史局限决定了它不可能适应当代中国治理现代化的需要。现代治理观念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前提,反思中国传统治理观念,建构与现代国家治理相适应的治理观念,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数字经济使基于平台的零工劳动以及资本弹性积累具有新的内涵。零工劳动者能够使用平台的应用程序进行线上接单、线下服务,零工劳动本身所固有的数量弹性、劳动时间弹性和薪资弹性等诸多优势在数字经济时代得到极致发挥,平台企业则可以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信息匹配效率、零工劳动者“自愿”延长劳动时间、拓展消费新空间等途径提高资本的弹性积累效率、扩大资本弹性积累规模。这种新型的雇佣关系能够为社会创造新的劳动岗位,提高特定人群的劳动收入,使社会整体福利得到提升,但同时也会产生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外部性成本增加等负面问题,需要政
作为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飞地经济有助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其基本模式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合作双方在相对落后一方设立飞地,其在帮扶援建、产业转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另一类是在发达地区设立的飞地,其在招商、引智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相对落后一方设立的飞地必须改变仅承接落后产能的局面,这就要求合作过程中赋予发达地区更大的管理权限,推动经济功能区与行政功能区从分离重新走向统一,实现从“双方各管”向“一方主导”的转变。设立在发达地区的飞地则需要加强引智功能,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