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田径耐久跑教学方法的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6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耐久跑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不仅对学生心肺机能的提高、耐力素质的发展有良好的影响,而且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有独特的作用。体育教师要掌握好耐久跑的教学方法手段及特点,科学地做好耐久跑生理指标的评价,遵循耐久跑教学中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关键词: 耐久跑教学方法生理指标评价规律原则
  
  耐久跑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不仅对学生心肺机能的提高、耐力素质的发展有良好的影响,而且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有独特的作用。在传统的耐久跑教学中,学生往往半途而废,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畏惧、害怕的心理,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体育教师要积极探讨适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而且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参与耐久跑练习。
  
  一、耐久跑教学方法手段及特点
  
  耐久跑是一项中长距离大运动量的项目,它不仅具有学生运动能力的反映,更是生理、心理活动能力的体现。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方法和手段恰当运用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关系重大。因此,在耐久跑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及手段是十分重要的。
  
  1.按课堂教学的任务分
  (1)初学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用讲解、示范,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体会动作的要领,学会呼吸与跑的节奏的匹配,一般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在练习手段上采用小中等强度,中等运动量,以匀速跑为主,让学生在跑中体会跑的节奏,手臂摆动,以及整个身体姿势的放松,或听一些中速跑的音乐节奏。这样学生很放松、自然、不易疲劳和惧怕,效果也会好一些。
  (2)巩固与提高运动能力阶段。在学生基本掌握呼吸的节奏和跑的姿势后,教师就必须加大一些强度,促进生理的适应,提高运动能力。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清“极点”的症状及克服的方法,来迎接“第二次呼吸”的出现,因此在方法上采用循环、重复、变速跑的方法,在手段上采取中偏上强度、定时跑计圈跑或定距离(计时),要鼓励学生坚持到底。也可以采取多种跑的路线,改变耐久跑的环境,这样学生不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同时这也是一种兴趣点的迁移,学生的运动成绩提高得比较快,课堂效果也会比较好。
  (3)注重全程跑练习。教师必须在练习的方法及手段设计上注重从接近考核指标来安排,方法上采用接近考核的距离:男1500米、女800米。以重复、间歇练习为主,手段上以小量、大强度计时为主,让学生体会在考核中体能、体力的分配和呼吸节奏的协调,放一些激情高吭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激情,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顽强拼搏获得成功的快乐。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容易产生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也不会产生一种中途放弃、害怕、畏缩不前的心理障碍,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2.按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分
  运动技能是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它是以“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为基础形成运动技能的三个过程。
  (1)冷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动作掌握不稳定,出现多余动作、动作不协调,缺乏节奏感、不灵活、紧张、相同的错误动作重复出现。教师要抓准动作的主要环节和掌握动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学练,在采用教法上要精讲、示范,及时纠正错误动作,特别是学生在呼吸节奏、身体姿势上要多练,不宜过多地追求动作的完美。
  (2)分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动作轻松自如,有节奏感、稳定,能比较顺利和连贯地完成完整动作技术,但是遇到一些新异刺激,多余的动作和错误动作可能重新出现。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安排一些类似考试形式的练习或比赛或小组竞赛,注重培养学生在各种环境中练习,适应来自各方面的刺激,达到稳定自如地完成动作的目的。
  (3)巩固过程。此阶段动作熟练,准确流畅完成动作、省力和轻松自如,对突发情况能够随机应变,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失误率低,学生如果达到了巩固阶段,那么就能很好地掌握耐久跑的技巧,以及体力分配、克服极点的方法。因此,教师应注重能力的提高,采用循环、间歇等教学方法手段改善学生运动能力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
  案例:2008年南通市高中体育教学比赛课。
  教学内容:耐久跑—匀速跑。
  教学目标:
  1.了解耐久跑—匀速跑有益的锻炼价值,初步掌握耐久跑“2—3步一呼”与“2—3步一吸”的呼吸方法;明确耐久跑的注意事项:跑步的合理节奏、正确的呼吸方法、体力的合理分配、坚强的意志。
  2.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与心肺功能。
  3.培养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坚毅的意志品质、团队协作精神和勤于思考的能力与习惯。
  重点:耐久跑—匀速跑的跑步节奏。
  难点:“2—3步一呼”与“2—3步一吸”的呼吸方法。
  基本部分,采用游戏的方法“动力火车”,把全班学生组成四组,教师讲解游戏规则,介绍“火车”站的具体位置,发放地图,从不同的地点开动“火车”,依次抵达指定的地点,每列“火车”匀速进行,不得停、加速或变速,在整个跑中伴随着优美动听、富有跑步韵律的音乐进行,“火车”依次经过南通、哈尔滨、沈阳、北京、呼和浩特、南京、桂林……结束后,教师让学生认真讨论本次活动中感受、跑呼节奏的配合,并掌握2—3步一呼与2—3步一吸的呼吸方法(阐述“极点”是一种生理反映,极点过后会出现第二呼吸就好像黎明前的黑暗,在此阶段属于体会掌握动作)。本课教师能抓住耐久跑匀速跑的实质,根据本课的任务目标,创造性设计一些情景加上背景音乐的跑步节奏来完成本课任务。教师采用了讲解示范、纠正错误、练习等方法,设计情景,以背景音乐为手段,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任务,学生身心愉快,并不感到耐久跑枯燥、单调,效果非常好。
  
  二、生理指标的评价
  
  耐久跑是锻炼价值比较好的项目,教师如果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方法和手段使用不当,控制得不好,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授耐久跑时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身心状况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同时必须采用常见的测脉搏来了解每一个学生运动之后的生理状态,一般脉搏的次数也必须根据本课的要求任务来区别对待。如发展有氧代谢提高一般耐力素质属于锻炼养生型,脉搏控制在120—140次/分,而提高运动成绩,发展专项耐力素质,如考核课,脉搏会随着竞争程度的加大而提高,但必须控制在200次/分以下,这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要让学生学会掌握监控自己的能力,否则有害于生理健康的发展。
  
  三、耐久跑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1.认识事物规律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健康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必须将感知、思维、实践三个环节紧密结合,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开始,是形成表现的基础,思维是形成理性认识掌握技能的关键,实践是巩固和运用知识,改进提高技能发展体能,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的必要途径。
  2.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在教学中,安排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和措施,都必须从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与身心特点出发,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原则
  在安排方法、手段教育的组织形式时,要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不能随心所欲,随意编排结合,在教法上要以学生为中心,这样效果会好点。
  4.直观性原则
  根据课的任务与目标,在选用耐久跑教法时,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借助多种教学媒介和各种现代化教学直观手段(图片、录像、录音),以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
  5.循序渐进原则
  耐久跑不可急于求成,必须按照教材逻辑系统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循序进行,从简单到复杂,从小强度到大强度,逐步深化,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健康知识,提高运动能力。
  6.因材施教原则
  耐久跑区别于其它项目的特点是距离长、强度大,要求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指标高,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法和手段时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合理安排,这样学生的收获才能更大。
  耐久跑教学并不是简单的“跑长跑”,而是教师运用“秒表”以外的很多丰富的教学手段、方法把许多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自我评价,充分培养学生练耐久跑的热情,让他们体会到通过学习、锻炼可以取得明显的成果,同时让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而学生也能在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中较为轻松地把握自己跑的节奏,坚持跑完全程,与此同时充分体验克服并战胜困难的愉悦和实现自我的乐趣,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李祥,梁俊雄.学校健康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6.
  [3]唐花清.改进体育课中长跑教学的措施[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2.2.
  [4]于素梅等.“体育与健康”课教学问题探索[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要: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意识。  关键词: 体育教学健康第一激发兴趣主体地位个体差异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体育课是“活动类课程”的性质,让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到大自然中去生动
会议
甜菊──待开发的新糖源当今世界对糖的需求量激增,产量增加率远远赶不上需求量的增加。我国原糖亦是产不足需,价格大有上涨趋势。经研究发现,甜菊富含糖,是需要扩大开发的新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