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钢琴,中国的话语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kai5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琴教授汤蓓华好读各类书籍,她从小就爱看培根的《新工具》、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康德的“三大批判”合集,以及笛卡尔、契诃夫、托尔斯泰的著作。采访时,我们经常会从音乐的领域一下子跳到美术、文学的领域,她如数家珍,侃侃而谈。“我很喜欢看哲学书,它能训练逻辑思维,让你看人生、做学问的角度很不一样。”
  授课时,汤教授会运用各种形象生动、与时俱进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钢琴诠释的真谛。比如,她会把“给演奏注入表现力”比喻成烹饪时放的各式调味料,“我们做一道大菜,不管你是焗、是煎还是蒸,最后总要根据不同的菜系放盐、麻油或五香等调料吧,这样一道菜才有它的味道”。
  再比如,她会把演奏者与观众的沟通比喻成“发射Wi-Fi信号”。如果学生只是自顾自地埋头弹琴,没有与听众的交流感,她便会俏皮地说道“哎呀,你的Wi-Fi是不是断了?我接收不到任何信号哦!”要是学生状态回来了,开始与聆听者互动了,“哦,我感受到了,Wi-Fi连上了!”我们异口同声地说。

弹钢琴要学会“放电”


  汤蓓华,钢琴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钢琴教授,先后在星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学习,其间得到了李嘉禄、吴乐懿、周广仁、吴迎等教授的悉心指导。毕业后,汤蓓华又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音乐学院攻读钢琴演奏硕士。2002年,汤蓓华放弃了美国舒适安逸的生活,回到了祖国,就职于母校。如今,她活跃于世界舞台上,在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地演奏及讲授大师课,被海内外媒体誉为“充满着高贵、华丽、典雅和真挚感人音乐的女钢琴家”。汤蓓华多次应邀担任国际钢琴大赛的评委,挖掘和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钢琴人才,其中包括青年钢琴家张胜量(牛牛)、第五十届哈恩国际钢琴比赛冠军秦云轶、2019年德国波恩贝多芬国际钢琴大赛冠军尹存墨等。
  在美国学习的十二年为汤蓓华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她的老师亚历山德·布莱津斯基(Alexander Braginsky)是俄罗斯钢琴学派“四大巨头”之一戈登威泽(Alexander Borisovich Goldenwiser)的关门弟子。尽管师出名门,但布莱津斯基却乐于把学生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关系,“我只是引导你,而不是教授你”。因此,汤蓓华也被布莱津斯基幽默地唤为“从上海来的艺术家”。与中国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美国的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独立能力。布莱津斯基会让汤蓓华自由地挑选想学习的乐曲,这一点也被汤蓓华沿用至自己的教学中。“因为你自己喜欢的曲子,才会有共鸣,会有感而发。”
  汤教授告诉我,每个钢琴学派的风格和技术训练都各有特点,比如说德奥学派的精髓在于着重手指的独立性、指尖的力量和声音的颗粒性等,这点在早期的钢琴学习阶段尤其重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打好“童子功”基础。汤教授在上海学习时的老师,如李嘉禄、王羽、吴乐懿就很会训练她的手指独立性和灵巧干净快跑的手指功夫。到了美国,布莱津斯基属于俄罗斯学派。“我跟着他学习厚重的音色、大臂的挥动,还有背部、腰部等力量的运用。在俄罗斯学派中,手只是‘先行部队’,‘粮食弹药’都在后面,要把全身的力量都调动起来。”有了这些,还不够。“部队作战听谁的?听司令的,所以最重要的还是你的头脑!你要先把你的脑子搞搞清楚,脑子搞不清楚,技术练得再多也没用。”那么什么才算是把脑子搞清楚了呢?“有两方面,一个是技术训练的方式方法要搞清楚,比如说要练干净、灵巧的手指快速跑动,你要运用掌关节抬指快触键等等方法去达到这个目的;另一方面,要对作品风格以及对当时整个社会大的文化背景,比如启蒙主义、文艺复兴运动等有透彻的认识。”汤教授常常对学生说:“你来学的不仅是钢琴弹奏,而且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你不但学习音乐作品,还应该学习对作品的风格和精神产生影响的相关哲学、文学、绘画。你看德彪西的音乐都是从莫奈、梵高的画中衍生出来的,那种光、影、色的感觉,和印象派的画作简直如出一辙……”


01汤蓓华与恩师布莱津斯基


02 2020年,汤蓓华在美国演出后合影

  在汤教授看来,音乐的表现力是由旋律、节奏、和声、力度组成的。节奏是音乐的框架,和声及力度是音乐的色彩,旋律是音乐的血脉。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演释,可以把音乐的情绪及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这个音乐是较为忧郁、伤感的,就需要运用比较暗淡的音色,演奏时可用弱踏板,以及灵敏指触在pp至mf的力度间做好各种层次。相对于其他声部,旋律永远必须是最响的,线条要勾勒得最为清晰。要很好地诠释作品,很多时候,具体的指触和音色都需要老师详细示范和讲解。汤教授补充道:“不能只说这里太响了,那里要轻,那具体是多少力度呢?力度都是在音乐前后的时间流动中对比出来的,而且大胖子的力度對比和瘦女孩的力度对比是不一样的,只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尽量做出大的对比就好,并且要告诉他怎么运用各种力量和控制配合达到丰富的力度层次。还有踏板怎么踩,是半踩、全踩还是颤抖式地踩,要根据作品的风格、和声、力度及旋律线条甚至是演奏场地的不同来做不一样的调整。对于浪漫派作品,踏板可以多用,特别是在需要夸张和辉煌的音色效果时。在印象派作品中,需要音色与和声朦胧模糊及持续低音效果时要用到左中右三个踏板,但在巴洛克作品及古典风格的作品中就要尽量少用踏板。”


汤蓓华在美国演出

  汤蓓华教授认为,艺术最大的魅力在于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好的老师就是把学生的个性挖掘出来,不仅帮助他理解音乐,还要让他把自己對乐曲的感受表现出来。”老师要避免教出来的学生像铜板都一模一样的。就算是同一首曲子,对不同学生汤教授也是用有差异化的方法教,希望能发挥出他们每个人独特的感受。她表示,在教一首曲子的时候,这首曲子当然会有一个基本的框架、大致的风格以及需要表现的内容。“就好比说‘I love you’(我爱你),由于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说出来的语调、音量、音色都是不一样的。”说着,她绘声绘色地向我展现了几种截然不同的“I love you”的说法,有热情洋溢的,有腼腆羞涩的,有欲说还休的,“但中心思想还是‘I love you’,你总不能说成是‘I hate you’(我恨你)吧”,她笑道。
  对于汤教授来说,表演艺术不只是在课堂上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在舞台上的锻炼。“演奏艺术是表演给观众听的,而不是自娱自乐、自言自语。在走向舞台之前,你的演奏都是内省反观自检式的练习,单向式的表现,还没有与观众的交流感。要在台上成功的演出,就要有很强的通电感。”她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弹钢琴要学会“放电”,音乐会要为观众提供一种“情绪价值”。她解释道,“放电”是形容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充分发挥,给听众带来音乐美好的感受就是提供情绪价值。“音乐会的价值就是让观众有一种欢乐的情绪、美的熏陶和心灵上的净化,给听众赋能带来音乐美好的感受,让他们觉得来听你这场音乐会是值得的。”而这种释放能量,即“放电”的能力,是要在舞台上才能练就的。

为中囯而赛,为中国争光


  2019年,汤蓓华教授的大弟子尹存墨参加了波恩贝多芬国际钢琴大赛。波恩贝多芬国际钢琴大赛创立于2005年,每两年举办一届,是联合国“国际音乐比赛世界联盟”(WFIMC)的重要成员。比赛共分为五轮,以贝多芬、巴赫、现当代作品和室内乐为主,曲目难度极大,参赛选手需要准备总计近五个小时的演奏作品,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汤教授总是对尹存墨这位大弟子进行时时的鼓励、支持和指导,尹存墨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了波恩贝多芬国际钢琴大赛的第一名及“室内乐特别奖”。2021年,尹存墨又在第十六届阿图尔·鲁宾斯坦大赛上获得第三名的佳绩。
  今年二十八岁的尹存墨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八岁开始学琴,九岁就举办了个人独奏会。2006年,尹存墨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汤蓓华教授学习。在将近五年的训练中,汤教授尤为注意对尹存墨的手指站立和灵活性的训练,还有大臂的重量运用以及全身对演奏动作的配合,让他演奏起来既有大气激情,又有细腻的指触,这也为尹存墨日后的亮眼表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四岁时,尹存墨录制了钢琴文献中技巧最为艰辛的李斯特《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唱片,成为世界上录制该作品最年轻的钢琴家。
  尽管指导、带领学生获奖无数,但让汤教授印象最深的一次,还是要数2008年秦云轶获得在西班牙举行的第五十届哈恩国际钢琴比赛的冠军和“最佳观众奖”了。哈恩国际钢琴比赛是欧洲重要的钢琴赛事,也是中国文化部推荐和指定的“全球五大钢琴比赛”之一。比赛的竞争相当激烈,那届比赛又恰逢五十周年大庆,来自全世界二十几个国家的四十九位一流选手入围参赛,其中很多选手曾在其他大型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过大奖。据官方报道,那届参赛选手的平均年龄为二十六岁左右,年仅十六岁的秦云轶是史上最年轻的选手。
  事实上,没有什么成功是随随便便得来的。为了参加那次比赛,汤教授和秦云轶准备了整整一年,最后两个月都是在音乐厅里上课,进行强化训练。“音乐厅和普通教室的音响和音色是不一样的,这涉及相应的踏板及力量的调整和运用。”哈恩国际钢琴比赛共有四轮,所有的曲目加起来长达四个小时,其中包括室内乐和协奏曲。为了让秦云轶提前适应欧洲的时差,汤教授会在北京时间凌晨两点把她从床上拉起来,“没有脑子和手指的任何准备,她必须一秒钟进入状态,把四轮比赛的曲目全部过一遍”。如此“魔鬼训练”,让作为旁观者的我都瞠目结舌。


01汤蓓华与秦云轶合影


02秦云轶获奖证书


03汤蓓华与大弟子尹存墨(右二)

  在比赛前,汤教授好奇地发现舞台上方挂着一排各国的国旗,却唯独没有中国国旗。她怀疑是不是弄错了,还去询问主办方,对方回答道:“只有选手获得了第一名,他所属国家的国旗才会被挂上去。”而当时还没有中国人赢得过这项比赛的冠军。汤教授一听,心里憋着一口气:“比赛已经举办四十九届了,一些小国家的国旗都挂上了,怎么可以没有我们中国国旗?”于是,她对秦云轶说:“我们得为中国争口气。”秦云轶虽然年纪还小,懵懵懂懂的,但她的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激发出一股很大的能量。最后,秦云轶一举夺冠,成为该比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也是该比赛举办五十届来中国选手第一次获此殊荣。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舞台上升起,并且将被永久地悬挂在那里,师徒俩热泪盈眶,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回囯后,上海市委宣传部专门写了贺信,东方卫视也拍了《囯旗的女儿》专题片。

热情的心胸,冷静的头脑


  汤教授坦陈自己对学生确实是比较严格的。“钢琴是一个神奇的大盒子,以‘乐器中的皇帝’著称。对于这门复杂的艺术,我们不能心存侥幸。如果抱有‘没准我哪天感觉来了就弹得好’的想法,一上台头脑发热,肯定会乱套。”尽管从事艺术是讲究天赋的,但汤教授觉得百分之九十九还是要靠努力。“技术要有方法,音乐要讲究逻辑、旋律、节奏结构等,乐思脉络全部要搞得清清楚楚。也就是说,演奏时要非常热情和感性,但是脑子一定要冷静,才能有条理、准确性高地把音乐演奏顺利进行下去。如同冰与火的结合,这样才能呈现出最好的艺术。”   汤教授坚信,上台表演就是“一锤子买卖”,不成就砸了,所以练就百分之两百的技术精准性非常重要。“如果你希望在台上一遍都不错,那么你在台下就要练到两百遍都不错,这就是俗话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训练学生的肌肉记忆,她经常要求学生把最艰难的段落“连弹两百遍,弹错一次就要从头开始算”。除了肌肉记忆以外,她还会综合运用听觉记忆、视觉记忆等方式,多管齐下。有时候巴赫的复调作品很难背,她就要求学生在五线谱上默写所有的音符,如摄影般印入脑子。为了让学生把整部作品的力度层次丰富地表现出来,她会让学生从头到尾把每一个音符的走向以及力度,比如说从ppp到fff的脉络层次都勾画出来,就像一个设计图或心电图一样。“这样学生就心有蓝图,一首曲子弹出来,层次感非常强。”在学生上台的前一天、前一小时、前一秒钟,她都会给学生各种“赋能”,陪伴、鼓励,提升他们的士气。“所以,我的学生98%都是发挥正常甚至超常的,因为我跟他们说,‘你们上台紧张是不对的,你都准备得这么好了’。俗话说‘艺高人胆大’,你要是没准备好,自然会紧张,但要是你在准备得很好的情况下还紧张,那就是你的私心杂念太多,不够作为演奏家这种使命的纯粹性。因为你就是要把音乐的美好带给听众,你要有一种虔诚的教徒似的奉献精神,而不是去东想西想别的东西。”
  这些不同教学方法的得来,一方面源于汤蓓华教授曾跟过几个好老师,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她不断地学习和精进。她翻译了好几本关于钢琴教学法的书,比如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鲍利斯·贝尔曼写的《钢琴大师教学笔记》。她以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以最简洁易懂的方式注入到翻译和诠释作者对音乐表演以及音乐教学的心理学方面的许多深刻见解,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赞誉。这本书自出版以来就成了畅销书和长销书,如今已经再版十四次,并马上要推出修订版了。

钢琴云上遇知音,中国音乐传世界


  近年来,汤蓓华教授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了普惠大众的钢琴公益活动中,并让中国的音乐通过钢琴声传向世界。2020年,一场罕见的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国际交流也变得困难重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云知音”全球网络公益钢琴大赛由美国太平洋精英音乐家协会、上海肯特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发起,上海艺术教育委员会指导,以网络技术之便,以音乐为媒介,传递爱与希望。
  说起大赛的名称“云知音”,大赛创始人汤蓓华介绍道,所谓“云”有三层含义:第一,大师“云”集,世界级钢琴大师与选手们相约此处;第二,“云”端相会,在这个特殊的时节,用音乐舒缓心情,抚平焦躁与哀伤;第三,选手如“云”,从孩童到老者,只要你有触摸钢琴的热情和愿望,零收费报名,无门槛参与。
  本次大赛吸引到了全球近两万名选手报名,其中海外参赛选手一百多名,涵盖专业学习者、业余爱好者、中小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老年群体等。大赛官网页面浏览量超过两千万次,互动投票数超过九百八十万次,体现出了“云知音”的全球视野、专业水准以及全民参与性。大赛的亮点之一还在于设置了特邀组,给具有听力、心理和行为等障碍的人士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大赛国际慈善代言人刘明康就是一位具有钢琴天赋的自闭症患者,他用自己的成长和毅力让人们看到了自闭症患者身上的才华与天赋。


“云知音”網络公益钢琴大赛

  抗疫名家张文宏在“云知音”视频连线颁奖仪式时表示:“樂”(乐)加草字头就成了“藥”(药),音乐可以治愈心灵,起到舒缓情绪、振奋心情的作用。这次‘云知音’网络钢琴大赛在疫情背景下将全球钢琴爱好者汇聚在一起传递爱与希望,是一次治愈人心的善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赛有着广阔的国际视野和突出的中国元素。大赛组委会特邀中国作曲家张朝为比赛专门创作了一首富有中国特色的乐曲《野人舞》,让参赛者学习、演奏,向全世界输出中国的民族文化。在汤教授心目中,用钢琴来传播中国音乐文化是很易于被世人接受的。“钢琴是一件世界性的乐器,许多华人钢琴家都通过它来演释中国声音的世界表达。”汤教授自己也经常用钢琴模仿出古筝、古琴、笛、箫、扬琴、琵琶甚至是唢呐的声音。“钢琴完全可以说中国话,我在美国演出钢琴版的《百鸟朝凤》时,外国听众们可喜欢了,说太像鸟鸣了!”从《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彩云追月》中听到极富中国乐器的音色以及中国文化意境的音乐,都非常有艺术的魅力。外国听众的热烈反响,正是她经常倡导和践行的“以世界的钢琴,传播中国的文化”,让他们通过熟悉的乐器更容易理解中国的文化意境。
  中国钢琴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和成就是非常令人振奋的,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名副其实的钢琴大国。钢琴史上有俄罗斯、德奥和法国等学派,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建立中国钢琴学派,让我们共同为这个目标、为世界的钢琴讲中国的话语而努力!
其他文献
非洲南部的卡拉哈里沙漠极度干旱,食物匮乏,生物争夺食物的战争时有发生。忽而,大西洋飘来的雾气使干瘪已久的树叶滋润了许多。一只年长的长颈鹿兴奋地仰起长长的脖子啃食树叶,补充体内缺失的水分。  一只年轻的长颈鹿也想来分一杯羹,但是这里已是年长的长颈鹿的领地,岂容得下外来者?年长的长颈鹿停止进食,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年轻的长颈鹿来到阵前,对年長的长颈鹿摆开了阵势,然后互相撞击起来。经过几十个回合,年长的长
我听了一堂课,其中有一个细节,解开了我心中多年来的一个疑問。  从中国飞往美国的飞机,你会发现,它在地图上绕了一个半圆形。比如,从北京飞往洛杉矶,是先从北京飞到东北,然后飞到西伯利亚上空,接下来穿过白令海峡,再从阿拉斯加往南飞。我一直很奇怪,飞机为什么要这样绕远路呢?  我问过很多人,有人说因为这样飞行气流比较顺,也有人说这样贴着海岸线飞行比较安全,万一有特殊情况可以随时找到机场。反正没有一个有说
那年,我考取了省城的一所大学,临行时,父亲将我送到火车站。  当时正值客运高峰,站台内人头攒动,汽笛轰鸣。父亲弯着腰背着一个大旅行包在前面开道,我拎着手提袋在后面紧紧跟着。  九月的天气依然闷热,不一会儿父亲的衣衫就被汗水浸透。我不禁暗暗埋怨:天这么热,你还带着东西,真是的。父亲虽然背着重重的行李,可步履丝毫不见缓慢,我在后面一路小跑,还是落下了一段距离。  从候车室到车厢门,不足100米,我们却
刚刚过去的夏天,“苏炳添”这个让中国观众有了“百米短跑摘牌”念想的名字振奋了无数中国人的心。2021年8月1日下午,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在所有晋级决赛的选手中排名第一,成为我国首位进入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运动员。虽然决赛无缘奖牌,但作为三战奥运的“老将”,苏炳添缔造了中国传奇。  一时间,“亚洲飞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大学副教授”成为苏炳添的代名
特种部队的每项任务都充满挑战和危险。独特的战术手势,是特种兵在执行任务时的一种重要交流手段。在某些不允许发出丝毫声响的险恶环境中,手势的交流就变得尤为重要。同样,在某些室内任务中,战术手势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本期“少年军校特训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些简单而又常见的战术手语,快来学一学吧!我  食指指向自己的胸膛。你  伸出手臂,将手指指向对方。人质  用手握着自己的脖子,表示有被劫持的人质
坐在平板电脑前听课的我,正听得入神时,“咚咚咚”,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是她——我的妹妹来了。  瞧!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颗缺掉的白门牙,就是我活泼可爱的妹妹——于奕琦。她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哭,能哭得肝肠寸断,天昏地暗。也不知她那嗓门是什么特殊构造,那么能哭,好似一只威猛的老虎,在天地间怒吼,又好似狮子,在称霸自己的地盘。  你瞧!那张脸不知道怎么就开始“晴转阴”了。
爵士乐的最大魅力之一莫过于相同作品的不同诠释方式。除了乐曲中大段的即兴段落带来的不可预知性外,不同的乐队编制、乐器搭配方式也可以让一首乐曲千变万化。聆听某位音乐家在独奏、中小型编制乐队(三到六人)、大乐队(十人以上)中不同的演奏风格也极具趣味性。今天我们来欣赏爵士乐历史上最为经典的小型乐队专辑:独奏(Solo)  独奏虽看似开放,但没有了乐队的帮助,即兴演奏完整的乐曲对演奏家在技巧和心理上都有着巨
每个老师都有独特的地方,我的班主任周老师也不例外。  周老师有一双大眼睛,哈哈大笑时,眼睛像一弯新月;生起气来,眼睛瞪得滚圆,好像会从眼睛里射出许多飞镖,直直刺向你。她的眼睛和孙悟空的眼睛一样,是“火眼金睛”,任何事情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这一天,正在上语文课。周老师让我们细品一段话,趁着这个工夫,我的心思钻进了台箱,那里有一本我最近痴迷的书——《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我的思绪开始漫游,想到里面小主
如果背包变成“哆啦A梦的口袋”,你会用它来装什么呢?如果课堂上有一架小飞机“巡逻”,你还敢不认真听讲吗?如果腕表可以当钢笔用,你还会担心找不到笔吗……如果以上假设都变成现实,你最想体验哪款创意呢?点名神器  春困夏乏秋盹冬眠,一年四季不断变换,但是“想睡觉”的念头是不变的。在学校的时候,早上起不来,但是老师上课要点名,那就只能……让同学代喊“到”了。然而,四川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魏骁勇,用一招打破
傍晚,被太阳晒得滚烫的非洲喀拉哈里沙漠里,动物们小心翼翼地各自忙碌着。自打越来越多的蜜獾在附近行走,生活在这里的动物大体只做三件事:睡觉、吃饭、躲蜜獾!原因不多说,你到喀拉哈里随便打听一下便知,横行霸道的蜜獾已经把周围其他动物折磨得叫苦连天。不信你听,当地的动物“民谣”都唱起来了:“沙漠有位‘獾霸王’,凶恶霸道不成样儿……”蜣螂妈的悲伤日志  蜣螂媽妈刚刚发表了日志,说的就是有关蜜獾的事。  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