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秘密合作到公开对抗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n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也门危机升级,被许多人当成“局外人”的以色列开始被一次次提起。除了30多年来一直宣称与以色列不共戴天的伊朗反复指责以色列暗中帮助沙特,胡塞武装领导人也公开表示,沙特对也门的军事行动实质上是以色列和美国犹太人“邪恶计划”的一部分,而且在胡塞武装的旗帜标语中很多是反以和反犹的内容。纵观历史,以色列与也门的关系远比标语口号宣示的复杂。
  “魔毯行动”
  把时间拨回到二战结束时,许多地方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被世界大战折磨得精疲力竭的英国和法国在中东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撤退。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第一次中东战争随即爆发,新组建的以色列国防军与阿拉伯联军在巴勒斯坦地区展开激战。而在阿拉伯世界大规模排犹浪潮的影响下,也门也爆发了反犹暴乱。相比起英国直接控制下秩序相对稳定的亚丁保护地(南也门),也门穆塔瓦基利亚王国(北也门)政局动荡(老国王在政变中遇刺身亡),使当地犹太人的处境愈发艰险,纷纷选择出逃。
  1949年初,以色列成功击退了阿拉伯联军的进攻,在有利的停火条件下与冲突方相继签署停战协议。此时的以色列政府终于有时间和精力考虑接回也门犹太人。而另一方面,北也门的新国王叶海亚虽曾激烈反对以色列建国,但此时也担心以色列会以犹太人的财产在排犹活动中被大量没收为借口展开报复或者索取赔偿,于是决定暗中与以色列合作,默许大量犹太人快速离开也门。从1949年6月到1950年9月,以色列政府执行了代号为“魔毯行动”的运输计划,将近5万名世代居住在也门的犹太人接往以色列。大部分人在抵达以色列后,被迅速安置在条件极为恶劣的帐篷营地中,而不少人更是在这些所谓的“临时难民营”中生活了十年之久。也门犹太人对以色列工党政府安置计划的不满日积月累,最终成为20世纪70年代利库德集团在大选中击败工党的关键因素之一。
  “豪猪行动”
  1962年9月,北也门国王叶海亚去世,受“纳赛尔主义”(由埃及总统纳赛尔倡导、并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埃及实践并尝试向其他阿拉伯国家推广的一种政治、外交和发展理论。其核心包括反帝反殖、阿拉伯社会主义、泛阿拉伯民族主义和不结盟主义。而根据纳赛尔主义中的“三环理论”,1952年的埃及革命肩负着同时推动“非洲大陆、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世界”这三个层面进步的重要“历史使命”)影响的当地革命党人废黜了新加冕的国王穆罕默德·巴德尔,控制了首都萨那,建立了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但是革命党人未能有效清除支持巴德尔的保王党势力,北也门内战开始。埃及很快便派兵支援革命党人的行动,而多个阿拉伯国家王室非常警惕埃及影响力的扩张,也直接参与北也门内战,支持保王党势力。一些也门部落首领也加入到保王党阵营,这其中就包括了一位实力不容小觑的什叶派酋长哈桑·胡塞——胡塞武装组织正是发家于他当年领导的部落。与此同时,英国因为担心北也门局势影响到自己控制下的南也门,力邀以色列加入到反对纳赛尔干涉也门的队伍中来。
  1964年5月26日夜间,以色列国防军空军向也门北部山区空投了大量武器装备、医疗药品以及美金、英镑。当时,巴德尔国王与胡塞等人正在此地召开高层会议。这项空投任务被以色列军方命名为“豪猪行动”,总共执行了14次,持续了两年时间。根据后来档案披露,以色列空军从特拉诺夫空军基地起飞,沿着沙特外海飞抵也门上空,执行完空投任务后降落在法属索马里(今天的吉布提),补充燃油后返回以色列。同时,根据以色列《国土报》披露,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也在也门执行了包括引导航线和观察埃及军队动向在内的辅助任务。
  对于包括胡塞在内的保王党部落而言,正是由于合理的战术加上来自沙特、英国和以色列等国的大量外援,成功地将原本占尽优势的革命党人拖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并因此在和谈时获得巨大的优惠条件。最终,胡塞等部落又果断抛弃王室家族,加入了新的共和国政府,从此获得了国内外巨大的财政资助。北也门内战久拖不决,使2万多名埃军士兵葬身异乡。伴随着军事实力的受损,埃及在财政上也面临了巨大压力,1965年外债高达30亿美元。而对于以色列而言,则得以近距离观察埃及军队的战术特点。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导致埃及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一败涂地,在丢失西奈半岛6000多平方公里土地的同时,被迫从北也门撤兵。而“纳赛尔主义”作为“泛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主要推动力量,从此一蹶不振。
  “蜜月”终结
  不过,随着埃军的撤离与北也门内战的结束,以色列与也门胡塞等部落的蜜月期就此走到了尽头。此后,以色列逐渐将注意力从也门和埃及转移到新崛起的巴解组织、地区强国伊拉克以及伊斯兰革命后的伊朗身上,而也门因为与这三者有着错综复杂的紧密联系,与以色列产生了激烈矛盾。
  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北也门政府认定巴解组织为巴勒斯坦人民的“惟一合法代表”,并坚定支持其争取建国的“正义斗争”。而脱离英国控制之后的南也门在1970年更名为“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与苏联结盟,成为中东地区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相较于北也门,南也门反对以色列的立场更加坚定,并且一直积极协调阿拉法特领导下的法塔赫与巴勒斯坦其他派别之间的关系。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并围困位于贝鲁特的巴解总部后,南北也门都主动表示愿意接纳从黎巴嫩撤出的巴解组织武装。
  除此以外,令以色列担忧的还有北也门与萨达姆统治下伊拉克的友好关系。在两伊战争问题上,北也门认为伊拉克是“为阿拉伯民族的荣誉而进行正义战争”的一方;而以色列不仅秘密向伊朗提供军事装备,还在1981年发动大胆的“歌剧院行动”炸毁了伊拉克的核反应堆。不仅如此,当萨达姆在海湾战争后成为阿拉伯世界“弃儿”时,已经在1990年实现了南北统一的也门也依然与伊拉克保持着频繁的高层往来。
  冷战结束后,也门与以色列的关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但每当巴以关系出现新危机,也门依然会在第一时间声援巴勒斯坦人,并强烈谴责以色列。此外,也门一直拒绝持以色列护照或持含有以色列出入境盖印或签证的护照的人士入境,而以色列也继续在本国法律中将也门视为“敌对国家”之一。
  而在今天,以色列视胡塞武装为伊朗扩张的“新爪牙”。今年3月3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美国国会演讲时直言,由于胡塞武装的强势崛起,萨那已经成为继巴格达、大马士革和贝鲁特之后中东地区第四个“受伊朗控制”的首都,而这种趋势“必须得到遏制”。而胡塞武装则认为,以色列在暗中支持沙特等国的空袭行动,目的是遏制伊朗和什叶派在整个中东地区影响力的上升。
  说到底,可以借用一句话来概括以色列与也门之间的关系,那就是“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事实上,也门与以色列关系的演变只是中东地区国家关系的一个缩影。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区,比这片动乱的土地更能体现现实主义在国际关系中的合理性。
  (作者为美国布兰代斯大学近东与犹太研究博士候选人、舒斯特曼以色列研究中心研究员)
其他文献
2015年7月12日,印度总理莫迪访问吉尔吉斯斯坦,与阿坦巴耶夫总统会晤。  7月6日~13日,印度总理莫迪出访中亚五国,与各国领导人均举行会晤,在经贸、人文、安全等领域达成诸多共识。历史上,印度次大陆和河中地区(指中亚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以及泽拉夫尚河流域,基本包括除哈萨克斯坦北部以外的中亚地区)交往源远流长。苏联时期,尼赫鲁也曾到访过位于苏联版图内的中亚地区。苏联解体后,受地缘位置等因素的制约,
1月22日,以色列举行议会选举,右翼的“利库德—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联盟取得明显优势,内塔尼亚胡成功连任以色列总理。  回望内塔尼亚胡本次执政的四年(2009年至今),以色列可谓内忧外患。从经济增长放缓到“以色列之夏”,从加沙战争到巴勒斯坦“入联”,从阿拉伯剧变到穆斯林兄弟会上台,从伊朗核问题到美以关系紧张……可以说,自阿以进入冷和平状态以来,以色列从未经历如此困难的国内形势和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
陆地地缘政治的重要性  中国在传统上一直是大陆国家,陆地地缘政治占据国家的主导地位。今天随着全球化和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的日渐一体化,中国的海洋地缘政治的重要性显现出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陆地地缘政治不重要了;相反,同样的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更显现出陆地地缘政治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如下三个层面来讨论。  第一,国家的统一。在地理意义上,中国国家的形成走的是一个从中心地带向边缘地带扩张的过程。中
5月,飞向济州岛。上次访问此地大约是十年前。风景旧曾谙之际,却在不经意间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强劲变化。  济州岛是离岛,也称蜜月之岛。以前韩国人把济州岛比作美国的夏威夷,年轻夫妇如果负担不起去海外度蜜月,必定要去济州岛。现如今,新婚夫妇不常见,倒是中国人把这里当作宾至如归的度假圣地。原因一是距离近,交通很方便。上海到济州岛才500公里,飞行时间不过一个小时。北京到济州也不过两个多小时。二是济州岛对
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前不久我应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之邀,参加了其主持的庆祝活动。这些年与他交往的一些片断也再次浮现在眼前。  2007年1月,我从摩洛哥王国离任后即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主管对欧洲的人民外交工作。在外交学会工作期间,我有幸接触了不少欧洲的前政要,其中接触最多的是法国前总理拉法兰。  应拉法兰之邀在法国演讲  拉法兰2005年6月卸任法国总理后,担任著名的法国展望与革新基金
2014年4月5日,阿富汗举行总统选举投票。最终计票结果预计于5月中旬公布。如果没有候选人赢得50%以上选票,那么得票数领先的两名候选人将进行第二轮角逐。根据阿富汗《宪法》,现任总统卡尔扎伊无法再次连任,因此这将成为2001年以来阿富汗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更迭。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计划在今年内完成主要作战部队的“撤出”进程。阿富汗正在经历政治、经济、安全领域的三重过渡,此次大选正是政
2013年2月18日,英国首相卡梅伦造访印度,强调深化两国经贸、国防等领域的合作。这是他就任首相后第二次访问印度,卡梅伦称,两国可以成为 “最伟大的合作伙伴”。显然,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两个国家的故事并未因印度独立而结束。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印度成为大国外交的新宠儿。在各国纷纷向印度示好的情况下,英国是否有足够吸引力博得它的青睐?面对英国伸出的橄榄枝,印度又是否会欣然接
3月,笼罩在战争阴霾下的伊朗如期举行第九届议会选举。4829万合格登记的选民,其中约390万是首次参加投票,从3454名候选人中选出290名国会议员。在首轮投票中获得各自选区1/4以上选票的225个候选人成功当选新一届议会成员,未确定的33个选区的65个席位将由130名候选人在4月底举行的第二轮投票中产生。拥有30个议席的德黑兰选区竞争激烈,首轮只有五位候选人当选。从当选议员的政治立场看,保守派在
3月31日晚,外交部长王毅在伊朗核问题外长会结束前夕接受中国媒体采访,积极评价此次会议进展,就伊朗核问题谈判提出四点主张。  王毅表示,此次外长会是有益的,各方在充分肯定迄今谈判取得的重要进展的基础上,集中就余下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反复和深入的讨论。目前离谈判期限还有三个月时间,中方对下一阶段谈判提出四点主张:  一、坚持政治引领。伊朗核谈判涉及大量技术问题,协议本身也需要专业支撑。但伊核问题说
地处“边陲之地”,动荡不定国家状况  身陷“强权掌控”,错综复杂外交关系  在数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乌克兰以及克里米亚半岛都是俄国和波兰、立陶宛、土耳其、奥匈帝国、德国等大国强国争夺与瓜分的对象,其中俄国和波兰对乌克兰的争夺尤其激烈并且持续的时间最长。而克里米亚半岛,则因为位于黑海要冲的战略地位以及它与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恩恩怨怨、分分合合的复杂关系,而成为俄土战争、苏德战争的血与火的战场。  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