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御窑出土瓷器闪耀2014“文化遗产日”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xueer2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为景德镇,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主场城市活动由国家文物局和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西省文物局、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承办。“文化遗产日”当天,景德镇将举办七项活动展现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遗产魅力,包括举办系列摄影和图片展,御窑厂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古陶瓷鉴赏及修复技艺演示,举行景德镇清代镇窑点火复烧和仿明代葫芦窑开窑仪式,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其中,“皇帝的瓷器——景德镇御窑出土瓷器集粹展”将是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一项活动。
  景德镇是蜚声世界的瓷都。在中国的瓷器发展史上,元、明瓷器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元、明、清三代帝王都曾在珠山设置官窑。自20世纪80年代始,在市政建设中,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在珠山一带的基建工地上发现了元、明时代的官窑埋藏落选贡品的场所,抢救发掘出数十吨遗物。又经数十年的艰辛整理,终于复原出数以千计的珍贵官窑瓷器。
  此次展出的166件展品,就是从众多的复原品中挑选出来的。这批遗物既有古人的智慧,又凝聚着今人的汗水。从遗物与文献的研究得知,这些瓷器是当时技艺高超的工匠根据皇帝的审美、实用、赏赉与赏玩之需,使用最好的原料烧制而成。其中有极为罕见的元代双角五爪龙纹青花围棋罐;有不见传世之物的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大碗;有永乐帝祭祀天地祖宗的爵、豆和郑和下西洋销往伊斯兰地区的青花瓷;有宣德帝为豢养鸟虫、种植花木而烧造的别致异常的器皿,也有闻名遐迩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天字罐和不见文献记载的素三彩鸭形熏炉和青花鹤颈瓶。这个展览反映了当时社会特有的审美情绪、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宫廷生活。
  通过本次展览,将使大家得以近距离欣赏这些艺术珍品,领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丰富内涵,并从中获得启迪。
  (责任编辑:李珍萍)
其他文献
台北宇珍国际艺术在台湾长年致力于中国文物艺术领域,推出拍品屡创佳绩,有目共睹。本季秋拍将于10月26日登场,预展为10月18-25日,地点在台北市重庆南路二段15号中华文化总会大楼。本次呈现两场精致专场,分别为“金相玉质一乾舜堂珍藏专拍”及“重要中国瓷杂工艺精品”,共计280余件拍品,品项丰富,精彩可期。  金相玉质一乾舜堂珍藏专拍  乾舜堂主人收藏古董珍玩逾三十年,以求真、求精、求雅、求稀的宗旨
期刊
匾额作为传统民俗文化艺术,是灿烂的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尤以其形制高古、书法精隽而具有特有的艺术表达魅力,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艺术功用。  中国匾额历史悠久,据史载可知,匾额早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出现,而后历代相仍,可谓匾海洋洋,其艺术性、学术性和实用性之高深广博实不让其他学术门类。  众所周知,汉文字书法及其内涵为构成匾额的主体要素。匾额书法大都由历代书法家、著名学者或社会贤达题写。又缘匾额一般
期刊
对于每一位香水族而言,最初的喜爱往往源于对味道的感觉,而这香氛在时光的流逝中却很难散去。关于香水的记忆,也许零散,但算得上绵长。  我的中学时代恰逢改革开放之初,曾因喷香水被老师批评。那时,对很多人而言,香水还是稀罕物。多年以后回想,当初之所以用香水,除了女孩子对于香氛的喜爱外,更多的信息应该是潜意识里的叛逆,和对乖乖女符号的厌倦与挑战。  大学时代,香水的记忆自然与南国校园里的周末舞会相连,那是
期刊
近年,沉香很热。这种沉香热古已有之。  在中国文治顶峰的宋代,中国人骨子里的审美定型了。中国文人玩香是有传统的,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经过唐和五代的递延,至宋代形成了完整、系统的规制。《宋史》卷一八五载:“宋之经费,茶、盐、矾之外,惟香之利博,故以官为市焉。”宋代宫廷里普遍使用沉香,上至天子,下至文臣对沉香情有独钟。“书画皇帝”宋徽宗《听琴》画中,就是以炉香为伴而操琴。北宋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素
期刊
我国的香文化发展始于夏,成长于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传承于明清至今。在古代,香文化是道德的标范,是衡量一个人人格取向的尺度,是人们情操与心性修养的目标与检验标准。古人玩香,玩的是文化、品位、健康。而在当下,香文化的回归,更透露出现代人对内心细致、通透的重新追求。  在世界所有香料当中,沉香作为顶级香料是“沉檀龙麝”之首,集天地气味一体,散食色欲为一方,被喻为植物中的钻石。清明上河图描绘汴梁时,有
期刊
展出五个月,观众超过60万人。  300多人的学术报告厅,挤进了将近500人!  一场展览,两家博物馆,248件展品中珍贵文物达136件……  简单的数据背后,蕴藏着的却是一股沉香文化热潮。  2013年12月28日,由山东博物馆、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在山博开展,如今已近尾声。这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展览,也是国内首场由国有馆与民办馆合办的沉香文化展,不仅“顺应
期刊
老沉香艺术品不再一枝独秀  5月11日下午,北京翰海春拍现场:当代木雕艺术家李凤强创作的沉香一苇渡江摆件(图一)拍至2880万元,加上佣金,成交价3312万元。这件高118厘米、重约6750克的沉香木雕作品,创造了中国市场上沉香艺术品的高价纪录。  来自印度尼西亚达拉干的10060克沉水沉香料(图二)随后也从2000万元拍至3622.5万元,再破纪录。  此前,沉香木雕刻艺术品的高价保持者是清乾隆
期刊
玉文化是中华大地上最早系统体现远古时期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一项独特的物质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七千年甚至更早。公元前3500年前后,中华大地形成了多支高度发达的用玉考古学文化,如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崧泽文化等,并以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为代表达到顶峰。这一阶段,透闪石软玉已经成为玉器的主体材料,玉器的种类和组合也成为了社会政治集团规模和聚落等级的反映,琢玉工艺上更是非常成熟。公元前2300年前后,
期刊
漆器是中国古代传统手工艺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制作和使用漆器的,史料记载很少。《韩非子·十过篇》记:“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为食器,诸侯以为益侈,国之不服者十三。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祭器,墨染其外,朱画其内。”文献所记载的“舜作食器涂黑漆”以及“禹作祭器,外涂黑漆,内涂红漆”表明,距今四五千年的舜、禹时代,食器和祭器(礼器)
期刊
编者按:7月26日,芷兰雅集艺术月谈第55讲邀请徐琳主讲乾隆玉器鉴赏。徐琳,复旦大学文博学院文博专业本科毕业,南京大学历史系美术考古专业方向博士毕业。现为研究馆员,工作于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从事玉器的保管与研究工作,一直专注于中国古代玉器的研究。出版有《中国古代治玉工艺》、《古玉的雕工》等专著,主编《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篇——明代》(上下卷)、《山川菁英——中国与墨西哥古代玉石文明》等书,担任《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