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 着力创新 力促毕业生充分就业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d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关系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家庭的幸福,直接体现了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水平。浙江理工大学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重视,组织到位,开拓创新,齐抓共管,力促毕业生积极就业、基层就业、充分就业、安全就业,近五年毕业生平均人数3241,平均签约率88.24%,平均就业率94.46%。
  学校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2008年被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授予全国创业教育示范高校;麦可思公司公布2008年CHESS大学排行榜,中国其他本科院校(非211院校)就业能力前50排行榜中,学校名列第13位;时任中宣部副部长欧阳坚、教育部思政司副司长冯刚等领导先后到就业中心指导工作,全国有10多个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就业工作主管领导和400多所高校就业工作老师先后参观考察就业指导中心;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解放日报、京华时报、北京晨报、重庆晚报、杭州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青年时报等纸质媒体,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社网、浙江在线等众多网络媒体对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工作作过相关报道。
  
  一、深入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
  
  1、领导重视。学校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学校“十一五”规划、党政工作要点和年度重点工作,党委会每年都有专题会议研究就业工作。学校分管领导高度重视,经常召集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工作委员会、学生工作例会等研究、部署就业工作,每年9月份、12月份、3月份、5月份定期召开全校就业工作动员会、布置会、研讨会和促进会,每年校院两级签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机构健全。学校成立就业工作协调委员会,党委书记、校长担任主任,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和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担任副主任;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担任副组长。2008年10月,为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力量,学校成立了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各学院都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教学副院长、学生工作副书记、就业工作专职辅导员和系主任、专业负责人、教学秘书、班主任、就业导师等兼职就业工作人员。
  3、人员、经费、场地 “三到位”。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现有主任1人,专职工作人员3人,每个学院都有就业工作专职辅导员。就业指导中心建设投入200多万,每年的就业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占学费收入2%。学校现有就业工作专用房面积为1200平方米,设有就业工作办公室(兼人才储备中心和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研室职能)、就业资料室(兼职业资源室)、就业网络室、就业网络咨询室、就业展示室、择业就业主题沙龙室兼面试室、专用招聘场馆、学生档案室、就业咨询室等,另有招聘、面试共享场地约5000平方米,以及创业工作室300平方米。
  4、就业工作实现“四化”建设。“全程化”:就业工作从大一的新生大学生涯规划教育开始、到大二暑期的岗位需求调研和职场人物访谈、到大三的课程指导、到大四的就业实习、成才报告、入职指导,实现了全程指导;“全员化”:学校已形成学校领导、中心统筹、部门配合、学院负责、专兼结合、全员参与的全员就业工作体系;“信息化”:学校设有就业专用机房免费供毕业生使用、设有就业资料室和职业资源室供毕业生查阅、就业网信息每天实时更新,并有效借助校园网、就业网站、QQ群、飞信、短信、校园宣传阵地等实现就业工作的信息化;“专业化”:学校就业工作队伍中,有TTT职业规划讲师52人,国家职业指导师3人,KAB培训师1人,KAB讲师4人,SIYB讲师10人,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1人。
  
  二、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着力构建立体化就业指导体系,增强就业指导实效
  
  1、课程纳入必修。《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纳入教学计划,必修课,共38个学时,2个学分,贯穿大学四年,除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老师外,引入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应用心理学教研室师资,并聘请校外兼职教师20人。
  2、系统就业讲座。学校每年开展就业宣传系列活动,组织就业相关讲座70余场,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做好职前准备等。
  3、丰富就业展览。学校经常性举办“全国百强县、全国500强企业”展、“全国驰名商标浙江省企业、浙江省著名商标企业”展、浙江十一个地市人才需求展、十一个地市就业政策大搜索、毕业生优秀简历展、毕业生风采展、企业风采展等,丰富展览,指导学生。
  4、立体指导体系。学校不仅在网络开通测评指导系统、介入视频指导内容,与浙江日报、浙江在线、校网、校报等媒体举办报网互动就业指导论坛,同时拓宽领域,除了在就业沙龙室开设网络学堂、文化广场举办咨询会、职业日活动、发放《求职宝典》外,还联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各学院成立就业指导室、个性化咨询室,发放致全体教师、毕业生、家长的信,从而构建立体化指导体系,延长工作手臂。
  
  三、强化就业信息服务,有效开展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切实做好毕业生的推荐服务工作
  
  1、全方位信息服务。学校不仅组织院系走向市场挖掘信息、通过网络搜索信息、每周为学生遴选几十条重点信息、为学生发布各大人才市场招聘信息,还充分利用就业协会、社会实践、教学实习等组织和机会广泛收集针对性强的需求信息,建设了人才基地近200个。
  2、全覆盖推荐服务。学校按学生生源地和就业意愿地有针对性通过实体和网络全覆盖推荐学生、通过社会媒体和校报推荐毕业生、通过就业辅导员参加面试会推荐学生、带学生去企业上门推荐、发送贺卡推荐、跟踪推荐等多种渠道,同时重视推荐的跟进工作。
  3、多样化招聘服务。学校每年举办大中小型招聘会200多场、网络招聘单位上千家;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招聘会、网络招聘会10余场。
  4、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从建校到现在,我校已走过了113个春秋,在这113年里,我校涌现出了一大批创新创业、求知求实的优秀校友。在就业工作中,我校充分发挥校友资源,每年组织优秀校友回校招聘毕业生,召开专场招聘会、校友招聘会;学校还聘请校友为我校的就业创业导师,召开就业讲座,指导毕业生就业,同时为我校就业工作出谋划策。我校每年约有15%的毕业生前往校友企业工作。
  5、努力促进批量就业。根据学校的总体布署,各学院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逐步形成了各学院就业工作的特色优势。如材纺与纺织学院借助专业教师优势资源,将教学、实习、科研与就业相结合,形成教师、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就业模式;信息电子学院通过引入NEC、新东方、东忠、明达科网新等培训机构,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途径;文化传播学院以“3+1”就业指导模式为特色,以实现学生就业与社会无缝对接为切入点;生命科学学院提早实行“4+4”培养模式,即本科在读四年,同时接受四年的进实验室动手实践,实现考研和研究所合作单位定点吸收的批量就业途径。
  
  四、逐步构建创业教育体系,积极开展毕业生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努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1、创业教育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2004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对学校办学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浙江理工大学秉承百年办学传统,植根浙江人文文化,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设立学生科研基金和创业风险基金、设立创新学分、建立校外创业基地、开办创新创业学院等多种途径,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专业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培养了一大批创业人才,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求知求实、创新创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的办学特色。
  2、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已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亮点。学校不断总结经验,从四个层面组织开展创业教育:首先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创业思想、创业精神、创业意识教育;其次是面向有条件的学院和专业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第三是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进行创业知识教育;第四是面向有创业潜质的大学生挖掘、培育创业实践载体。
  3、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成效已经开始引领就业。学校为校友中的成功创业典型建立成才楷模室、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各种公选课和SIYB、KAB等培训课、为具备条件的学生成立创业园和配备创业导师,涌现出了荣登2009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百强名单的典型人物,并有众多创业项目获得青年创业教育计划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奖项,《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08年共4篇文章专文报道我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央视等众多媒体关注过我校创业教育工作,近几年毕业生创办的公司吸纳我校毕业生已超过200人。
  
  五、多举措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确保帮扶工作一对一全覆盖
  
  1、确保一对一全覆盖。学校在充分摸底的基础上,建立就业困难和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动态信息库,做到动态跟踪、及时更新,采取媒体推荐、就业帮扶励志讲座、学校出具推荐证明、设定个人匹配就业方案、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等办法,确保困难就业群体帮扶工作一对一全覆盖,并给予200-800元的求职交通补贴。
  2、多方位提供匹配就业信息。学校专门组织就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前往各地市县人才市场参加招聘会,推荐其就业。根据自愿原则,定期在校就业网、校报上发布就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推荐信息,吸引用人单位上门提供就业岗位。并通过各种途径为就业困难和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发布有针对性的岗位信息。
  
  六、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1、编制就业工作白皮书。学校不仅重视对毕业生就业意向和劳动力市场的调研,同时重视毕业生质量跟踪和反馈教育教学工作,每年对毕业生的求职途径、首份工作的初始薪酬、岗位性质、满意程度、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建议等进行调研,并形成就业工作白皮书,反馈给教务部门和各学院,以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从而促进毕业生就业。
  2、实行就业与招生硬挂钩。学校对初次签约率低于全省同专业水平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对部分就业困难专业建议合并招生或联合培养;招生工作有关人员参与教学工作委员会、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
  3、建立招生培养就业统筹机制。学校分管招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同时分管学生工作,其中招生计划的制定由教学副校长分管,从而在职责分工上为招生、培养、就业相统筹奠定了基础,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每年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各专业招生、就业情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实习实践工作,不断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七、认真组织做好国家和地方各类就业项目的宣传动员、组织招募、保障支持等工作
  
  1、学校领导重视。学校专门成立“浙江理工大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和欠发达地区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校领导从发动、宣传、招募阶段的全过程关心、过问,到全校毕业典礼上亲自为他们授荣誉证书,并召开座谈会,勉励志愿者做好服务工作。学校为每位志愿者一次性补贴3000元。学校多次被评为“两项计划”优秀组织工作奖。
  2、招募制度健全。宣传方面:学校、学院采用校园广播专题报道、网站专题网页、横幅海报传单宣传、万人签名会、志愿者动员大会、宣誓大会等形式,制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方面: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团委统一布置、统一筹划并责任到人;派送时,学校专门成立工作小组对每个入选的志愿者做到跟踪到人,派送到位。
  3、全程追踪服务。学校项目办用QQ群、信件、电话等方式与志愿者保持紧密联系,创造条件为在岗志愿者和服务期满志愿者的就业创业提供服务,积极争取学校各部门的支持,在落实每年的返校志愿者档案、党团关系转移及户口转移工作方面,在帮助志愿者落实考研、考公务员、办理教师资格证等报名工作方面,在为返校志愿者优先推荐工作方面尽心做好跟踪服务。
  4、志愿者表现出色。从我校走出去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均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服务地方建设,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赢得了服务地干部群众的认可和赞许。如周毅同学在四川服务期间被评为“四川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志愿者金奖”、“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等。
  
  八、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促进毕业生基层就业
  
  1、加大政策引导促进观念转变。学校通过各种媒体加强政策宣传,组织讲座、沙龙、论坛,结合校友与社会人士在基层成功创业的典型,广泛开展讨论和宣传。通过“积极就业早日成才、基层就业大有作为、诚信就业实现多赢、充分就业共创和谐”、“学业促成规划、就业改变生活、择业实现梦想、创业成就人生”、“早准备、早启动、早下手”等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毕业生树立“基层就业,大有作为”的主题意识。学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就业比例逐年上升。
  2、深入实践活动引导基层就业。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既是必修课,也是我校四年不间断就业指导的体现,近几年为我校提供基层用人单位需求信息、掌握就业市场需求变化、充实就业资料室内容做出了重要贡献,我校已连续十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
  3、生涯规划教育引导主动就业。学校下发《浙江理工大学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意见》,从大一新生开始实施生涯规划教育,以职业生涯目标为方向设计大学学业生涯,加强学生对工作世界和职业素养的认识,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每年的规划和学习,并顺利地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入职的准备,从而为实现充分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4、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充分就业。学校针对毕业生实际制定毕业生教育计划,各学院辅导员和班主任深入学生寝室走访交流,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毕业设计、答辩等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为毕业生文明离校营造了良好氛围,确保了校园的安全稳定和毕业生的安全就业。
  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大学生招生数量的持续增加将会使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困难和挑战也会越来越严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实现新形势新要求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与时俱进,真正意义上力促毕业生充分就业,为共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其他文献
祝愿出国与就业杂志越办越好!成为指导大学生成才与职业发展的良师益友!
期刊
就业,一个引起政府百般关注的名词,虽然只有两个字,却饱含着万千意义,连接着万千家庭,触动着万千颗年轻的心。这是一个关于社会和谐的基石般的名词。  愿“就业与出国”杂志携八方有志之士,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赤子之情,共同落实政府的号召,早日破解就业难题。
期刊
【编者按】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始终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推动就业工作,本期“特别关注”栏目集中刊发了北京大学等几家单位的就业工作新举措,新经验。  北京大学等几家单位就业工作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值得借鉴。  同时说明,文中有关单位的就业资料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    北京大学始终将就业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工程中,坚持以国家战略为
期刊
  
期刊
西南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主,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之一,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在教育部对全国数百所高校的法学一级学科评估中,我校法学学科排名全国第六;在中国管理科学院科学研究所主持的大学研究生院二级学科评价中,我校经济法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排名第一,经济法学科和诉讼法学科为全国重点学科。建校近60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培
期刊
一、坚持“一把手工程”,开创我校就业工作新局面    面对就业市场的新形势、新需求、新变化和新政策,哈尔滨师范大学自2007年以来始终站在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将就业工作纳入了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系统工程中,坚持“一把手工程”,制订了人才培养要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发展理念,形成了就业工作是“建强校”战略的必由之路,是实施精品师范教育战略的先行导向的深刻认识。2007年4月,学校成立了专门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宁夏水利电力工程学校在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中所出现的问题,分析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的利弊关系并提出自己对“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的思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优点    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半工半读制度,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期刊
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和区域转型调整的挑战,为了更好的解决青年就业,扶助青年创业,在区委区政府和团市委的支持和指导下,团区委与园区共同建立了北京青年创业园石景山园。  北京青年创业园石景山园自2009年6月9日成立以来,按照“个十百千”发展规划的目标,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中心工作,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构建了包括“创业、就业、培训、实习、交流”在内的石景山区青年创业就业综合
期刊
北京邮电大学作为我国信息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学习实践活动“提高认识,强化实践,解决问题”的要求,结合学校就业工作实际情况,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具有北邮特色的、以学生为本的就业工作体系。高就业率和高就业质量,为北京邮电大学赢得了美誉。北京邮电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能力指数、工作能力满意度、大学就业指导强度等方面均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在2008、2009年度华北地区大学
期刊
多年来,哈尔滨工程大学始终以保持高就业率、努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为工作目标,在就业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全力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当今就业趋势的大学生就业平台和服务平台。  “内修,外联”是学校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对内,学校以努力培养具有工程大学特色与优势的“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的可靠顶用之才为目标,努力提升我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突出特色、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