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肥厚的研究进展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ij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肌肥厚是心肌对持续性负荷增加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使心血管疾患病死率升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心肌组织包括心肌细胞和间质两部分,心肌细胞占心脏体积的75%,间质仅占25%。心肌肥厚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的肥大和间质成分的改变。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分析,心肌肥厚分为生理性心肌肥厚与病理性心肌肥厚。生理性心肌肥厚是指体育锻炼和妊娠等所致的心肌肥厚,是可逆的[1],这种肥厚表现为心肌细胞沿细胞横轴方向增大,心肌具有更强的储备能力。病理性肥厚表现为心肌细胞的体积增大,蛋白质蓄积,肌原纤维新形成的肌节增加,胚胎基因如心房利钠因子、相关的 B 型利钠肽的再表达及相关收缩蛋白如 MLC-2的表达量增高;心肌间质细胞增殖,胶原等结缔组织增生,使心肌结构紊乱,收缩力降低,供血受阻,耗氧增加,从而引起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不全,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等。许多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某些遗传性心脏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均可引发心肌肥厚,这种肥厚多认为是不可逆的,但也有研究表明这种肥厚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逆的[2]。而这种可逆性构成了临床干预的基础。因此,探明心肌肥厚发生机制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实用意义。半个世纪以来,虽然从整体、细胞和分子水平对心肌肥厚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心肌肥厚的形成过程仍然是一个谜。从分子水平看,使心肌细胞肥大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3个环节:细胞外的信号刺激、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和细胞核内基因转录的活化,其中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是胞外刺激与核内基因活化的耦合环节,不同的肥大刺激信号可诱导特异性的心肌肥厚。心肌肥厚的分子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现就目前此方面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延续护理对内热针治疗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内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达10%~30%.如果发生高位肠外瘘的同时并发高位截瘫,在治疗上则更加困难.本文报告治愈1例及浅谈体会.
目的通过对纳入的以健脾祛瘀法立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随机对照文献Meta分析,为健脾祛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方案的设计提供循证支持。方法
目的 观察高张盐羟乙基淀粉复合液对失血性休克鼠心肌钙蛋白Ⅰ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创伤(Sham)组、乳酸林格液(RL)组、小容量高张(HTH)组
基于医教协同改革和中医专业学位设置给研究生课程教育带来的挑战,调研和审视经典课程教育在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现状,探讨经典课程在中医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
目的 观察健脾固肾止遗方合并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症的效果.方法 80例小儿遗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健脾固肾止遗方口服配合耳穴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已作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辅助诊断手段,彩色经颅多普勒(TCD)是一种无创伤检查脑血管疾病的新技术,可以准确提供颅内脑血管系统的血流动力学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左胸后外侧切口作为常规手术路径在心外科得到广泛应用.但手术创伤较大,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日臻成熟和美学的需求,自1989年~199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 DNA和HPV E6/E7 mRNA的两种检测标记物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湛江廉江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406例宫颈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