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喜欢听单田芳老先生说评书,那么你可能会注意到,有些人物出场的时候,他会来一句“脑后雉鸡翎左右飘摆”,仿佛有了这件道具,人物形象立马就高大起来了。雉鸡翎又叫翎子,经常在戏曲舞台上出现,是用雉鸡尾部最长的那根羽毛制成的,它的妙处可多了!
一切都是皇帝的主意
在帽子上插翎子的主意最早是由战国时期的赵国君主赵武灵王想出来的,当时用的是猛禽鹖(he)的尾羽。鹖有多“猛”呢?曹操的儿子曹植曾在《鹖赋》并序中写道:“鹖之为禽猛气,其斗终无胜负,期于必死……”意思是说鹖生性凶猛好斗,打架不论输赢,一旦开战必然争个你死我活。赵武,灵王便取鹖羽做成鹖冠赠予将士们,来鼓励禁卫军勇猛作战。但在京剧舞台上,用鹖尾做翎子太短了,为了增强表演的观赏性,演员们就把鹖羽换成了长长的雉鸡尾羽,舞动起来煞是好看。
雉鸡翎的妙用
在戏曲舞台上,大多是高强武艺的人佩戴雉鸡翎。雉鸡翎布满黄褐色节形花纹,翎羽花眼色泽鲜亮,翎根点缀着各色组缨。把它插在盔帽两侧的翎管里就可以啦!戏中人物所用的翎子长短不一,通常两支为 对,但也有例外——刽子手和占山为王的草寇只能插一支短翎。
一般来说,能戴雉鸡翎的大致是以下几类人物:草莽英雄或者少数民族将领,如《连环套》中的窦尔敦;青年男女将领,如吕布、周瑜、穆桂英;神仙人物,如《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正因为佩戴雉鸡翎的大多是武艺高强的角色,演员们为了更好地突出角色威风凛凛或风流倜傥的气质,都会苦练功夫,让翎子舞动得更好看。利用翎子所展现的舞蹈动作,在戏曲中被统称为“翎子功”。
会“说话”的翎子
经过历代戏曲艺人的努力,翎子功已经成为一套非常复杂的戏曲特技,包括掏翎、衔翎、挑翎、竖翎、甩翎、摆翎、抖翎、旋翎、绕翎、涮翎等多种技巧。快来看看这些动作,你觉得谁的动作最炫酷呢?
演员用嘴咬住翎梢,咬住一支翎子叫单衔翎,咬两支则称双衔翎。衔翎通常与其他耍翎技巧相配合,以烘托紧张的气氛。
使下垂之翎尖向后扬起的技巧,可分为单挑翎和双挑翎。双翎一齐低垂后同时扬起为双挑翎;一翎低垂,另一翎向后扬起,呈前后八字式,为单挑翎。互相交替,左右翎子一垂一揚连续做挑翎动作,这个动作有个好听的名字——“二龙抢宝”。
竖翎也叫起翎或站翎,弯垂的翎子直竖而起。竖翎也有左右单竖和双竖两种,多用于表现注视、凝望或愤怒等情绪。
此动作有一个更“文艺”的名字:凤摆尾。演员站丁字步或成坐马式,双手放在背后,咬紧牙根,头部由慢到快有节奏地前后甩动,两根翎子在头顶呈“S”形,用于表达人物兴高采烈的情绪。
演员将头部自左向右或反方向转图,翎子随之在头部上方绕圈,连续绕翎动作被称作“双龙绞柱”:双翎绕圈后,继以单挑翎动作的则称为“丹凤朝阳”。
翎子功在生旦净丑各个行当中应用广泛,又以小生使用居多,还出现了“雉尾生”一门。他们的翎子功很是了得,如《小宴》中吕布被貂蝉的美貌迷得神魂颠倒时,小生用翎子做出了绕、抖、站立等各种花样,并通过竖翎等一系列绝活生动表现了吕布等待美女时焦急的心情。可见,雉鸡翎虽是一件小小的戏曲道具,却能让戏中人用翎子“说话”!
一切都是皇帝的主意
在帽子上插翎子的主意最早是由战国时期的赵国君主赵武灵王想出来的,当时用的是猛禽鹖(he)的尾羽。鹖有多“猛”呢?曹操的儿子曹植曾在《鹖赋》并序中写道:“鹖之为禽猛气,其斗终无胜负,期于必死……”意思是说鹖生性凶猛好斗,打架不论输赢,一旦开战必然争个你死我活。赵武,灵王便取鹖羽做成鹖冠赠予将士们,来鼓励禁卫军勇猛作战。但在京剧舞台上,用鹖尾做翎子太短了,为了增强表演的观赏性,演员们就把鹖羽换成了长长的雉鸡尾羽,舞动起来煞是好看。
雉鸡翎的妙用
在戏曲舞台上,大多是高强武艺的人佩戴雉鸡翎。雉鸡翎布满黄褐色节形花纹,翎羽花眼色泽鲜亮,翎根点缀着各色组缨。把它插在盔帽两侧的翎管里就可以啦!戏中人物所用的翎子长短不一,通常两支为 对,但也有例外——刽子手和占山为王的草寇只能插一支短翎。
一般来说,能戴雉鸡翎的大致是以下几类人物:草莽英雄或者少数民族将领,如《连环套》中的窦尔敦;青年男女将领,如吕布、周瑜、穆桂英;神仙人物,如《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正因为佩戴雉鸡翎的大多是武艺高强的角色,演员们为了更好地突出角色威风凛凛或风流倜傥的气质,都会苦练功夫,让翎子舞动得更好看。利用翎子所展现的舞蹈动作,在戏曲中被统称为“翎子功”。
会“说话”的翎子
经过历代戏曲艺人的努力,翎子功已经成为一套非常复杂的戏曲特技,包括掏翎、衔翎、挑翎、竖翎、甩翎、摆翎、抖翎、旋翎、绕翎、涮翎等多种技巧。快来看看这些动作,你觉得谁的动作最炫酷呢?
演员用嘴咬住翎梢,咬住一支翎子叫单衔翎,咬两支则称双衔翎。衔翎通常与其他耍翎技巧相配合,以烘托紧张的气氛。
使下垂之翎尖向后扬起的技巧,可分为单挑翎和双挑翎。双翎一齐低垂后同时扬起为双挑翎;一翎低垂,另一翎向后扬起,呈前后八字式,为单挑翎。互相交替,左右翎子一垂一揚连续做挑翎动作,这个动作有个好听的名字——“二龙抢宝”。
竖翎也叫起翎或站翎,弯垂的翎子直竖而起。竖翎也有左右单竖和双竖两种,多用于表现注视、凝望或愤怒等情绪。
此动作有一个更“文艺”的名字:凤摆尾。演员站丁字步或成坐马式,双手放在背后,咬紧牙根,头部由慢到快有节奏地前后甩动,两根翎子在头顶呈“S”形,用于表达人物兴高采烈的情绪。
演员将头部自左向右或反方向转图,翎子随之在头部上方绕圈,连续绕翎动作被称作“双龙绞柱”:双翎绕圈后,继以单挑翎动作的则称为“丹凤朝阳”。
翎子功在生旦净丑各个行当中应用广泛,又以小生使用居多,还出现了“雉尾生”一门。他们的翎子功很是了得,如《小宴》中吕布被貂蝉的美貌迷得神魂颠倒时,小生用翎子做出了绕、抖、站立等各种花样,并通过竖翎等一系列绝活生动表现了吕布等待美女时焦急的心情。可见,雉鸡翎虽是一件小小的戏曲道具,却能让戏中人用翎子“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