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云南省文山州吹枪运动进行了研究,从云南省文山州吹枪运动开展状况入手,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与国外吹枪运动发展进行对比研究,针对云南省文山州吹枪运动的发展现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吹枪运动 运动思考 少数民族运动
当我们在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不仅仅是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更多的是为了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精神。少数民族在现阶段发展还处于良性阶段,但在未来随着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大,汉族社会和国际社会对这些少数民族的影响干预不断加深,部分少数民族必然会被同化,失去民族特性,直至消亡。我们应当创新性地推动少数民族体育发展,保护文化多样性。
一、云南省吹枪运动发展史
(一)云南省吹枪运动起源
我国吹枪运动最早是在苗族兴起的,据苗族传说是由一名叫罗咩平的苗族人发明,苗语称吹枪为“盏炮”。
根据当地传说,罗咩平带家人迁移至马林,现今位于中越边境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白苗支系聚居区,当时的马林还是一片原始丛林,在该地区种植农作物经常会受到动物侵袭,因为当缺少御害工具,粮食产量无法得到保证,生活难以维系,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梦境中看到的东西给他带来了灵感。罗咩平进入山中寻找一种草本植物“一通花”,这种花的杆就是最初盏炮的枪杆,并用植物种子当作子弹,但在对付鸟类时,效果并不理想,在他的不断改进下,用薄竹节代替通花杆,用泥揉成圆丸代替植物种子,在苗族聚居区流传开来。其后有人在竹管下加了一根木料枪套作装饰,形成了最初的“盏炮”。
(二)云南省吹枪运动发展现状
现今吹枪运动已成为了民运会比赛项目之一。在云南省吹枪于1990年被文山州麻栗麻县民委和体委研究、整理。目前在文山州的马林、马崩、麻栗堡的黑洞、大圆子、水井湾、凹塘、田湾、上弄等村寨开展吹枪运动十分红火,并在2003年将麻栗坡县董干中学作为吹枪运动训练基地,由州县两级政府拨出训练经费,选用在校学生作为队员。
二、国外吹枪发展现状
(一)日本
现代日本将类似吹枪的运动称为吹矢,并对其进行了现代化改进,技术动作分为了7项,包括比赛礼仪,持枪、装箭、瞄准和吹射方式,腹式呼吸及结束动作,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在器材上也多使用现代材料制作,如枪管和箭矢用玻璃纤维树脂、碳树脂等质量较轻的材料制造,在保留传统外形的条件下,提高了制作工艺,安全轻便。
(二)东南亚和南美洲地区
在东南亚和南美洲的丛林地区依旧有人在使用吹箭。传统的吹箭包括一根吹管与数支吹箭。由于吹气的力道不強,相较于弓箭的射程远,吹箭是射程短的武器。南美洲則可能使用蛙毒,通常在夜间用来狩猎树上的小动物,如鸟或飞鼠等。
美洲吹箭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在亚马逊热带雨林,当地土著人一直在使用吹箭捕猎,他们使用草茎做吹管,用纸或动物的尖刺骨骼作镖,吹射鸟类。
三、国内外吹枪运动发展对比思考
调查发现目前日本是吹枪运动发展最好的国家,已经发展有国际吹矢道协会(IFA),与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家体育吹矢协会共同组成世界体育吹矢友好团队。吹矢运动在日本之所以会形成如此规模,首先吹矢运动最初便是为庞大的中老年人群体服务,其次制定了详尽的制度规则。这是我们中国人所不曾在意的,我们对这种细节的处理使用的是另一种方式,自我追求,我们更加希望练习者能够自由的追求自己的极限,每个人的状况不同,我们不能用同样的要求去严苛每一个人,运动只是一种途径,一种获得身体内心强大的方法。
现今中国社会被欧美资本主义思想和价值观不断影响,年青一代很少能静下心来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文化阵地不断缺失,50年后又有多少人还会去学习了解春秋百家学说,100年后还有多少属于我们民族的东西没有被遗忘?时间会改变一切,如果我们不去传承发展属于我们民族的文化历史,或许我们也会如同动物一样悄然消亡,留下一个空壳,只剩一个词典里的名词“中国”。
运动应当成为一个起点,成为重新认识自己,认识民族文化历史的一个起点。苗族吹枪运动是体现苗族人民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最佳方式之一,也是让中国让世界认识苗族的最直接的方式。
四、结论
国内民族性运动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对规则和竞赛的制定存在一些问题;少数民族运动缺乏创新性、联系性、国际化发展,专业民族运动人才较少且缺乏相关经验和岗位培训,并且云南省很难留住人才;民众对于参与吹枪运动缺乏资金,参赛和学习的机会少。
五、建议
加强对云南省少数民族运动的正面宣传推广,在学校上建立云南省民族运动俱乐部,宣传民族运动的光辉历史,促进其良好发展;增加对民族运动的经费投入、完善竞赛体系,调动云南省各类企业投资民族运动的积极性,拓宽资金来源和渠道;加强对人才的吸收利用,高校民族运动专业学生、退役运动员、教练和裁判员都是首选吸收人才,他们将会是云南少数民族运动发展的基石,只有基础打好,才能使运动水平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开智,赖云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文化互动[J].学术探索.2006(1).
[2] Michael D. Janich. The breath of death[M]. Publisher:Paladin Press.1993.
[3] 国际吹矢道协会与日本体育吹矢协会的比较[Z].2011.08.23.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云南省文山州吹枪运动进行了研究,从云南省文山州吹枪运动开展状况入手,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与国外吹枪运动发展进行对比研究,针对云南省文山州吹枪运动的发展现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吹枪运动 运动思考 少数民族运动
当我们在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不仅仅是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更多的是为了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精神。少数民族在现阶段发展还处于良性阶段,但在未来随着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大,汉族社会和国际社会对这些少数民族的影响干预不断加深,部分少数民族必然会被同化,失去民族特性,直至消亡。我们应当创新性地推动少数民族体育发展,保护文化多样性。
一、云南省吹枪运动发展史
(一)云南省吹枪运动起源
我国吹枪运动最早是在苗族兴起的,据苗族传说是由一名叫罗咩平的苗族人发明,苗语称吹枪为“盏炮”。
根据当地传说,罗咩平带家人迁移至马林,现今位于中越边境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白苗支系聚居区,当时的马林还是一片原始丛林,在该地区种植农作物经常会受到动物侵袭,因为当缺少御害工具,粮食产量无法得到保证,生活难以维系,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梦境中看到的东西给他带来了灵感。罗咩平进入山中寻找一种草本植物“一通花”,这种花的杆就是最初盏炮的枪杆,并用植物种子当作子弹,但在对付鸟类时,效果并不理想,在他的不断改进下,用薄竹节代替通花杆,用泥揉成圆丸代替植物种子,在苗族聚居区流传开来。其后有人在竹管下加了一根木料枪套作装饰,形成了最初的“盏炮”。
(二)云南省吹枪运动发展现状
现今吹枪运动已成为了民运会比赛项目之一。在云南省吹枪于1990年被文山州麻栗麻县民委和体委研究、整理。目前在文山州的马林、马崩、麻栗堡的黑洞、大圆子、水井湾、凹塘、田湾、上弄等村寨开展吹枪运动十分红火,并在2003年将麻栗坡县董干中学作为吹枪运动训练基地,由州县两级政府拨出训练经费,选用在校学生作为队员。
二、国外吹枪发展现状
(一)日本
现代日本将类似吹枪的运动称为吹矢,并对其进行了现代化改进,技术动作分为了7项,包括比赛礼仪,持枪、装箭、瞄准和吹射方式,腹式呼吸及结束动作,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在器材上也多使用现代材料制作,如枪管和箭矢用玻璃纤维树脂、碳树脂等质量较轻的材料制造,在保留传统外形的条件下,提高了制作工艺,安全轻便。
(二)东南亚和南美洲地区
在东南亚和南美洲的丛林地区依旧有人在使用吹箭。传统的吹箭包括一根吹管与数支吹箭。由于吹气的力道不強,相较于弓箭的射程远,吹箭是射程短的武器。南美洲則可能使用蛙毒,通常在夜间用来狩猎树上的小动物,如鸟或飞鼠等。
美洲吹箭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在亚马逊热带雨林,当地土著人一直在使用吹箭捕猎,他们使用草茎做吹管,用纸或动物的尖刺骨骼作镖,吹射鸟类。
三、国内外吹枪运动发展对比思考
调查发现目前日本是吹枪运动发展最好的国家,已经发展有国际吹矢道协会(IFA),与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家体育吹矢协会共同组成世界体育吹矢友好团队。吹矢运动在日本之所以会形成如此规模,首先吹矢运动最初便是为庞大的中老年人群体服务,其次制定了详尽的制度规则。这是我们中国人所不曾在意的,我们对这种细节的处理使用的是另一种方式,自我追求,我们更加希望练习者能够自由的追求自己的极限,每个人的状况不同,我们不能用同样的要求去严苛每一个人,运动只是一种途径,一种获得身体内心强大的方法。
现今中国社会被欧美资本主义思想和价值观不断影响,年青一代很少能静下心来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文化阵地不断缺失,50年后又有多少人还会去学习了解春秋百家学说,100年后还有多少属于我们民族的东西没有被遗忘?时间会改变一切,如果我们不去传承发展属于我们民族的文化历史,或许我们也会如同动物一样悄然消亡,留下一个空壳,只剩一个词典里的名词“中国”。
运动应当成为一个起点,成为重新认识自己,认识民族文化历史的一个起点。苗族吹枪运动是体现苗族人民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最佳方式之一,也是让中国让世界认识苗族的最直接的方式。
四、结论
国内民族性运动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对规则和竞赛的制定存在一些问题;少数民族运动缺乏创新性、联系性、国际化发展,专业民族运动人才较少且缺乏相关经验和岗位培训,并且云南省很难留住人才;民众对于参与吹枪运动缺乏资金,参赛和学习的机会少。
五、建议
加强对云南省少数民族运动的正面宣传推广,在学校上建立云南省民族运动俱乐部,宣传民族运动的光辉历史,促进其良好发展;增加对民族运动的经费投入、完善竞赛体系,调动云南省各类企业投资民族运动的积极性,拓宽资金来源和渠道;加强对人才的吸收利用,高校民族运动专业学生、退役运动员、教练和裁判员都是首选吸收人才,他们将会是云南少数民族运动发展的基石,只有基础打好,才能使运动水平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开智,赖云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文化互动[J].学术探索.2006(1).
[2] Michael D. Janich. The breath of death[M]. Publisher:Paladin Press.1993.
[3] 国际吹矢道协会与日本体育吹矢协会的比较[Z].2011.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