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民族“语言-文学”谱系与比较研究的拓展

来源 :中国比较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1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130多种语言分属5个语系,遍布在广袤的国境内和跨国区域,在语言使用和语言结构上差异极大,国家通用语(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共同构成了“中文”的多元、交融、共生的谱系。多民族语言文学之间相互促生,形成了中文“不同而和”、动态发展的创造。在多民族语言视角下,中国文学研究一方面要充分估量语言及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性,另一方面也不能陷入语言决定论和文化相对主义。多民族语言文学内含着世界文学因素,进而拓展了比较研究的边界,有助于重新认识自我、中国与世界。
其他文献
<正>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企业拥有了高素质人才,且能够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就能够拥有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进而在市场中获得一定的地位。现阶段,企业中,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就是人才流失问题。人才的流失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往往十分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当分析企业高新技术人才流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期刊
文章从烟草行业专卖监管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要和发展趋势出发,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5G等新兴技术的独特优势,从研究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目标及原则、技术架构、研究内容等环节,探索构建新型数字化监管体系,建设行业专卖监管平台,畅通监管资源循环,实现监管流程再造、监管体系重构、监管数据贯通,不断提升专卖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智慧化水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当燃料燃烧时,火焰由浮力驱动,在这个过程中,流体会因为温度升高或密度减小而向上流动,从而使周围的介质流向火焰,这被称为火焰对周围空气的卷吸。此外,火焰还会向周围发射热辐射,从而有可能引燃附近易燃的物质。这种由于相邻火源的辐射而导致的蔓延性火灾,往往导致更为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因此,有必要开展辐射作用下液体燃料的点火特性研究。本文实验在2 m×6 m×4 m的封闭实验舱中进行,实验系统包括着火油盘
学位
异形柱因其截面形式的特殊性,当地震作用以水平非正交方向作用于构件时,可能对构件的抗震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极大的限制了异形柱结构在高层建筑和地震多发地区的应用和普及。此外,对异形柱构件配置高强高性能钢筋可以在改善构件延性、承载力等的基础上实现节材、节能和环保。因此,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讨论了配置高强度等级钢筋的混凝土T形柱在非正交向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为推广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
学位
预制混凝土外墙板是装配式建筑中一种常用的墙板体系,由于其常采用外挂于结构主体的方式与主体相连,故被称为“外挂墙板”。课题组以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中常见的整间外挂墙板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型含减震外挂墙板(Energy Dissipation Cladding Panel,后文简称为“EDCP”)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其中外挂墙板顶部采用避开梁端塑性铰区的线连接,底部由U型钢板消能器与下部结构相连形
学位
本文以广东省连州市三水瑶族乡挂榜村“布袋木狮舞”为研究对象,对“布袋木狮舞”的整体形式及其舞蹈本体特征给予相关的解读和分析,拟从舞蹈源流、族群叙事、族群认同及隐喻虚拟等多维视角,来论证“布袋木狮舞”在“南岭民族走廊”上的动态流变与互动融合,为印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
期刊
某高层住宅小区项目所在地属于浅覆盖型岩溶区,基岩面覆盖土层的厚度变化较大,天然地基承载力较小,地质条件复杂。由于基岩埋深不同,地质土层均匀程度存在差别,因此地基承载力要求不同。该项目采用旋挖灌注桩、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两种基础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期刊
“情感”是西方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概念,相关探讨与阐释也在持续展开中。壮族二次葬作为独特的仪式形态,两次葬期可视为丧葬仪式的“长阈限”,基于壮族对生命的认知,从情感的角度能够探讨死亡给个人经验和礼俗秩序带来的冲击,以及民众的应对方式和逻辑,阐释礼俗传承背后的深层原因,分析仪式表象之下蕴含的世代传承的对生命、情感、身体的理解。仪式通过对身体的认知、表述与对话,将身体、情感、文化融合,经过“长阈限”的转化
期刊
为解决穿越溶洞型单桩的设计难题,研究了穿越无充填溶洞时单桩的承载特性.基于现场物探和室内试验结果明确了溶洞的发育情况和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14组数值计算模型,分别对不同溶洞半径、不同溶洞位置及不同桩径的工况进行了模拟,确定了BoxLucas1荷载传递模型的适用性,提出了穿越无充填溶洞单桩的承载特性计算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桩径增加和溶洞充填时溶洞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将得到削弱,
期刊
大吴泥塑以潮汕民俗文化为依托,从潮剧角色的视觉元素中提取转化,融合地方独有的泥塑技艺,构成了自身鲜明的人物特点与奇特的艺术形式,是理解潮汕地区特有文化符号的重要事象,具有教育、和美、消费等多维社会功用。目前,大吴泥塑正在官方的支持下进行有序的传承,并不断推进“双创”的时代转化。但其仍然面临着生产模式单一、社会参与度弱、文化精神挖掘不足等现实难题。立足现代社会文化发展语境,通过提高传承意识、强化资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