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的综合国力虽然已经远远落后于美国,但伦敦金融城仍然是与纽约并重的世界金融中心,在部分排行榜上甚至还超过纽约。金融城为什么总能敏锐地把握历史契机,一次又一次占据世界金融之巅?
在伦敦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东侧,有一块被称为“一平方英里”(Square Mile)的地方。这里楼群密布,街道狭窄,聚集着数以百计的跨国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这就是著名的伦敦金融城。
伦敦金融城为何被称作英国经济的“心脏”?通过一组数据,我们或许可以感受到这种说法有多么贴切: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银行贷款来源之一,跨国贷款占全球总额的19%,居世界之首;这里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市场,日均外汇交易约2.5万亿美元,占世界41%份额;这里也拥有世界顶尖的国际保险市场、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与黄金市场。
img src="http://img1.qikan.com/qkimages/dxnb/dxnb201608/dxnb20160841-1-l.jpg" alt="" />
小小的“一平方英里”为何能释放如此巨大的能量?这一点,其实应该从伦敦金融城的“辉煌历史”说起。伦敦金融城政府是英国最古老的地方政府,其根源可追溯至中世纪时代。即便是英国议会也是基于金融城的政务议事厅发展而来的,因此金融城政务议事厅又被称作“议会之母”。早在1066年诺曼底人征服英格兰之前,伦敦金融城一带的市民就已经享有各种公民权。由于在贸易和财富方面的重要性,伦敦金融城成为英国第一个有自主权的地方政府。
虽然身处“大伦敦”圈子之内,但伦敦金融城与“大伦敦”却保持着一种既独立又合作的关系。伦敦金融城拥有自己的一套市政、警察和司法机构。伦敦金融城市长这个荣誉职务每年均是通过选举产生。市长的职责是代表英国政府向世界宣传英国的金融服务,并接待来访的各国政要,在出访海外时,其级别相当于英国内阁部长。目前伦敦金融城的市长叶雅伦是在2014年11月7日正式上任的,他已经是伦敦金融城历史上第687任市长。
今天,每一个到伦敦的人,都会到伦敦金融城一游,见识一下“一平方英里”弹丸之地的繁华与风姿。在金融领域,伦敦金融城在人才、商业环境、市场准入、基础设施和总体竞争力5个方面,均高于纽约。但是很少有人问过:大英帝国早已衰落,而伦敦金融城为何至今仍把持着“十大全球金融中心之首”的地位,每天数千亿美元计的资金和外汇在这里虎虎生风地流动?
英国的衰落和伦敦金融城的兴盛之间,诠释着体制的秘密及神奇能量。按照英国王室宪章的规定,即使英国女王想进城,也必须事先征得伦敦金融城市长的同意。伦敦金融城可谓名副其实的“城中城”。
伦敦金融城强大的世界凝聚力,在于其独特的体制安排:远离政治,靠近企业;超脱于政党纷争,专注于经济规律。就连其自治政府的名称,都带有公司色彩,直译成中文就是“伦敦金融城公司”。把经济规律作为管理宝典的伦敦金融城,能够满足各行各业、各种肤色人的需求,因而吸引着全球各地的专业人才和投资资本,实现了高度的国际化。
金融危机爆发后,纽约的华尔街在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摇摆,至今在打政治牌。而伦敦金融城则专注于如何走出危机,现在已成为拉动英国经济恢复的力量。
金融城的管理者,包括市长和市政官员,既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公务员,而是商业精英和行会代表。只有经过商场的多年打拼,经过一系列公开推荐和选举后,方可走上伦敦金融城的“领导岗位”。
于是,金融城体制的独特性也便呈现出来,不很关心国家政治,也不介入政党活动,其主要目标是为各种国际商务活动服务,通过法律修订和政策调整创造最佳经商环境。可以说,金融城自治政府更像一个国际性金融公会,市长可以代表整个英国,在海內外宣扬金融城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性,并听取世界各地对金融城的改进要求。
伦敦金融城的体制框架数世纪以来没有多少改变,依然遵循着《约翰国王大宪章》的规定,但其服务内容却在不断变化,持续地提升自身在创新、开放、灵活、高效方面的声誉。
(孟夏荐自《决策》)
在伦敦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东侧,有一块被称为“一平方英里”(Square Mile)的地方。这里楼群密布,街道狭窄,聚集着数以百计的跨国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这就是著名的伦敦金融城。
伦敦金融城为何被称作英国经济的“心脏”?通过一组数据,我们或许可以感受到这种说法有多么贴切: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银行贷款来源之一,跨国贷款占全球总额的19%,居世界之首;这里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市场,日均外汇交易约2.5万亿美元,占世界41%份额;这里也拥有世界顶尖的国际保险市场、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与黄金市场。
img src="http://img1.qikan.com/qkimages/dxnb/dxnb201608/dxnb20160841-1-l.jpg" alt="" />
小小的“一平方英里”为何能释放如此巨大的能量?这一点,其实应该从伦敦金融城的“辉煌历史”说起。伦敦金融城政府是英国最古老的地方政府,其根源可追溯至中世纪时代。即便是英国议会也是基于金融城的政务议事厅发展而来的,因此金融城政务议事厅又被称作“议会之母”。早在1066年诺曼底人征服英格兰之前,伦敦金融城一带的市民就已经享有各种公民权。由于在贸易和财富方面的重要性,伦敦金融城成为英国第一个有自主权的地方政府。
虽然身处“大伦敦”圈子之内,但伦敦金融城与“大伦敦”却保持着一种既独立又合作的关系。伦敦金融城拥有自己的一套市政、警察和司法机构。伦敦金融城市长这个荣誉职务每年均是通过选举产生。市长的职责是代表英国政府向世界宣传英国的金融服务,并接待来访的各国政要,在出访海外时,其级别相当于英国内阁部长。目前伦敦金融城的市长叶雅伦是在2014年11月7日正式上任的,他已经是伦敦金融城历史上第687任市长。
今天,每一个到伦敦的人,都会到伦敦金融城一游,见识一下“一平方英里”弹丸之地的繁华与风姿。在金融领域,伦敦金融城在人才、商业环境、市场准入、基础设施和总体竞争力5个方面,均高于纽约。但是很少有人问过:大英帝国早已衰落,而伦敦金融城为何至今仍把持着“十大全球金融中心之首”的地位,每天数千亿美元计的资金和外汇在这里虎虎生风地流动?
英国的衰落和伦敦金融城的兴盛之间,诠释着体制的秘密及神奇能量。按照英国王室宪章的规定,即使英国女王想进城,也必须事先征得伦敦金融城市长的同意。伦敦金融城可谓名副其实的“城中城”。
伦敦金融城强大的世界凝聚力,在于其独特的体制安排:远离政治,靠近企业;超脱于政党纷争,专注于经济规律。就连其自治政府的名称,都带有公司色彩,直译成中文就是“伦敦金融城公司”。把经济规律作为管理宝典的伦敦金融城,能够满足各行各业、各种肤色人的需求,因而吸引着全球各地的专业人才和投资资本,实现了高度的国际化。
金融危机爆发后,纽约的华尔街在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摇摆,至今在打政治牌。而伦敦金融城则专注于如何走出危机,现在已成为拉动英国经济恢复的力量。
金融城的管理者,包括市长和市政官员,既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公务员,而是商业精英和行会代表。只有经过商场的多年打拼,经过一系列公开推荐和选举后,方可走上伦敦金融城的“领导岗位”。
于是,金融城体制的独特性也便呈现出来,不很关心国家政治,也不介入政党活动,其主要目标是为各种国际商务活动服务,通过法律修订和政策调整创造最佳经商环境。可以说,金融城自治政府更像一个国际性金融公会,市长可以代表整个英国,在海內外宣扬金融城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性,并听取世界各地对金融城的改进要求。
伦敦金融城的体制框架数世纪以来没有多少改变,依然遵循着《约翰国王大宪章》的规定,但其服务内容却在不断变化,持续地提升自身在创新、开放、灵活、高效方面的声誉。
(孟夏荐自《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