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国文学中的后现代印痕解读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3e45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国文学作为世界文学体系的一部分,关于后现代的讨论开始于费德勒“为后现代辩护”发言,而最终获取普遍认可的,当属韦尔施提出的多元性。虽然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后现代主义在德国文学中受到了质疑,但也凭借自身独特的方式留下了痕迹。本文结合后现代主义思潮,深入探讨德国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印痕。
  关键词:德国 文学 后现代主义
  19世纪末,德国文学思想迅速发展,古典哲学、美学向后现代主义哲学、美学转型。一直以来,德国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承受着质疑的目光,但其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证明后现代主义在德国存在,且发展迅速。最后,韦尔施提出的多元性后现代观念受到了广泛关注。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后现代主义正式出现,并在80年代盛行,直至90年代,开始与媒体融合,渗透至美学、文艺等多个领域。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开始于文艺复兴,整个人类社会进行大范围城市化、商业化过程。现代化充满了发明创造,且具备理性特点,后现代化是在现代主义基础之上,其内部发生了反叛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价值取向。自后现代主义出现,西方社会掀起了巨大的发展思潮。
  后现代主义继承现代主义思想的同时,融合了很多全新的内容。在实践中,后现代主义表现出独特性,如不确定性,即强调差异化、多元化及不确定性。后现代者提出在思考方式上要从多元角度入手,突破权威,鼓励不确定性主体,推崇非理性。后现代主义认为,人类面临的困境究其原因是持续的理性泛滥,故后现代推崇非理性,鼓励情感、知觉及创造力等非理性因素。
  二、德国文学中的后现代印痕
  (一)最初的排斥
  后现代主义对德国文学发展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成为了影响德国文学意识的重要标尺。最初,引入后现代主义的是小说家费德勒在佛莱堡大学文学研讨会上进行“后现代主义辩护”,随后整理出《新闻学的时代》,文章表明后现代文学已经存在,将会逐步取代现代派,文学未来发展将会实现精英与大众文化的融合。
  后现代主义内涵与概念的提出,在德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绝大多数人非常排斥和抵触。究其根本,是二战时期德国的思想、文学界认为后现代主义属于保守派。而当时批判传统理论占据主导地位,二者所提倡的理念相悖。因此,后现代主义受到了法西斯的压制,很多作品被认为是反法西斯的,导致后现代主义在德发展舉步维艰。
  (二)逐步吸收
  随着德国文学不断发展,经过政治化运动后,在七八十年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现代主义迎来了发展机遇。文学趋于通俗,人们越来越多关注内心的变化。布林克曼等作家在写作中追求精神的解脱,在作品翻译、编文集等过程中,抵制和拒绝现代主义,并将后现代主义有关理念渗透到现实中,逐步扩散和发展。当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艾柯的《玫瑰之名》等小说取得巨大成功,短时间内在德国文学界迅速发展。不仅如此,长篇小说《香水》《年轻人》等作品也具有浓厚的后现代主义特点。
  (三)重视个体生命体验
  后现代主义强调生活本身的艺术,从根本上颠覆了德国文学写作僵硬化局面,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马尔库塞所称的爱欲潜能、感官享乐情绪。如桑塔格认为“逃避解释”是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点,与现代主义完全不同,因为解释会将我们引至抽象的智行层面当中,让人类更加理性,导致情感方面的匮乏,无法自由地感受生命。在此影响下,重生命、重体验、反理性等理念的出现,对德国文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1]如昂茨教授认为,在80年代,文学的后现代化出现了明显相异性,人们再次关注虚构、审美距离,取代了新主体型文学。在此阶段,德国文学趋向于无度的画面性,人们重新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埃德蒙特:渴望的故事》,讲述的是偶然相识的一对男女在感官上相互享用,且在精神上互相支持,但却始终坚持着独立的个性。小说深刻地解释了他者无可抵达的主题,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引导读者进入不同的思想境界。
  (四)对传统的反叛
  后现代主义与传统观念完全不同,它在实践中批判僵化的个性和等级制度。德国后现代主义者表现出强烈的消除中心、反对传统特点,而这种反叛也正是后现代主义的可贵之处:能够对一切都进行批判和解构,创造了更多可能。后现代主义将德国文学界引向消除中心、权威独特方向。[2]消解、去中心等特点,都成为了后现代主义的最大特点。他们否认世界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认为世界由多个碎片组合而成,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非必然现象,更多的是偶然发生。如巴尔特度文学作品的描述为葱头,表面看起来是统一的,但事实上它是由多层构成,且由里到外没有中心,正是后现代主义的本真体现。
  三、结语
  据上文所述,后现代主义在德国文学发展中留下了印痕。最初,后现代主义仅存在于德国通俗文学当中,但随着时代变迁和发展,人们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后现代主义逐渐走出了自己的路径和范畴。即便面临着大量反对和质疑的声音,后现代主义凭借自身优势,已成为德国文学的主流。不仅如此,其未来还会朝着规模化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印芝虹.趋向差异多元的文学流变——战后德国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一种考察[J].南京社会科学,2013(10).
  [2]周飒.浅谈后现代主义与德国当代流行文学[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01).
  (作者简介:张颖,女,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中德文学的比较研究)
其他文献
我背着行囊,一个人踏上了远行的路,渐行渐远,只剩匆匆的背影和萧瑟的秋风,穿梭于山川河流,伴我行走;远方的人,为梦想而流浪,不断前行。  ——题记  从前的我总喜欢依赖父母和老师,可年龄总是不断成长,青春的路也在不断延伸,我总要长大,成为一个“大人”,一个独立的人。从升上高中开始,新起点上等待前行的我,向往着远方……  “去!把我们的车票取出来。”妈妈将身份证递给我。看着我立马皱起的眉头,她说:“你
期刊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  在生命的长河中,观惊涛骇浪,看云卷云舒。或许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人生,可那个影响了我的人,让我成为了更棒的自己。  我是个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孩子,爷爷就是对我成长最有影响的人。  幼儿园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每次放学后,都有爷爷在教室门口张望的身影。而后,在一片嘻闹声中,爷爷拉着我的手,从那条静僻的小巷走回家。路口,有卖小柿子的小摊儿。爷爷挑选柿子时,我看旁边的阿姨随手拿了一
期刊
对于旋转部件,特别是高速旋转的大型汽轮发电机和频繁正反交替运行的大型轧钢电机的临界转速问题是机组设计的关键之一。该文介绍的计算汽轮发电机一阶二阶临界转速的方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