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九三年成都出版社出版的《琴韵》,有署名顾鸿乔者,撰文纪述四川琴家裴铁侠的生平及所藏琴。文中一段:
裴铁侠一生搜藏古琴不少,其中除唐代大、小雷琴外,还有宋元明清各代古琴二十多张,均属上品,如:唐琴“古龙吟”、宋琴“龙嗷”。裴铁侠将大、小雷琴与“古龙吟”、“龙嗷”并称为四唐琴。现考证:“龙嗷”为宋琴,现藏四川大学博物馆。“古龙吟”据说现在上海。
《今虞琴刊》中,对裴铁侠其它藏琴亦有记载。
四张唐琴,两张知道下落。另两张呢?后文继续为我们说出: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成都解放,长期蛰居,使裴铁侠对世事置若罔闻。面对如此巨大的变革,裴铁侠甚感徨惑,忧虑不安。时值长子裴惕生久病卧床不起,次子裴元龄尚在国外未归,三子裴元随军起义后,集中某处学习(1951年被错杀,现平反),四子裴默痕为谋生计下海唱竹琴,其余子女尚幼。在没有任何开导劝解的情况下,裴铁侠自感生活的窘迫将危及视若性命而珍藏的雷琴,便萌生自戕之念,终于在1950年6月某夜与继室沈氏将双雷琴击碎后,同时服毒自尽。后在裴铁侠房中书案砚台见到字迹工整的一纸遗嘱:“本来空寂,何有於物;去物从心,立地成佛”十六个大字,另旁有小字一行:“大小雷琴同登仙界,金徽留作葬费,余物焚毁,铁叟绝笔”。
不久,查阜西先生由北京发来电报,邀请铁侠携双雷琴前往北京参与古琴研究工作。可叹人琴俱亡,成千古憾事矣。
上引文中提及“《今虞琴刊》中,对裴铁侠其它藏琴亦有记载。”据《今虞琴刊》所记:当时裴铁侠报上琴会的琴有三张:计是大、小雷琴和“诵余”琴。(见附《今虞琴刊》269页)既然大小雷琴都为裴氏所毁。那么裴铁侠报上琴会而尚幸存天壤者,就只有“诵余”一琴。
1955年四川博物馆曾征集一同名仲尼式古琴,诵余两字是作篆文,但该琴和当时琴刊记录的尺寸及款铭都不符,仅是同名琴而已。
据琴刊所记。裴氏藏“诵余”琴是仲尼式,桐木为面,梓木为底,通体蛇腹纹。螺钿徽,岳山及焦尾皆紫檀。在凤沼内左边刊有:“石介园张崇之珍藏”,右边刊“徐锦堂监修”。另有“天启辛酉仁和金永叔斫”、“乾隆甲子古吴王硕扶重修”之款。另外在纪录中,裴氏有自注:“张崇之疑即张岱宗子与尹芝仙同时有琴名”。“岱”为泰山,即泰岱。“崇之”为别字配合。古吴、仁和都是苏杭地区。天启年间该地区只有张岱和尹芝仙为古琴高手,所以裴氏的推断不为无理。
裴铁侠与“诵余”古琴
数年前,忽在朋友书斋中得见此琴,因该琴经徐锦堂重修,徐是乾隆年、司的修琴名手,所以“诵余”虽然历尽沧桑,但未减明朝名琴的本色。而在琴底,却刻有裴铁侠的两首诗:
诵余失而仍归 将失前数日 羽音倏不鸣 若有宿通 感而赋句
秋来春去亦荒唐
物我应知无尽藏
名士有人识荀季
乘风端入李膺堂
小弦廉折失清音
岂料当时别恨深
海吝己销思痛定
山居从此伴长吟
二十八年春三月 铁侠刊记
这故事大抵是有人偷去此琴,复有人知是故家之物,为之购得捧还,裴氏喜而赋诗并述其事。这当是1939年在参加上海琴会之后数年发生的事。
裴铁侠一生搜藏古琴不少,其中除唐代大、小雷琴外,还有宋元明清各代古琴二十多张,均属上品,如:唐琴“古龙吟”、宋琴“龙嗷”。裴铁侠将大、小雷琴与“古龙吟”、“龙嗷”并称为四唐琴。现考证:“龙嗷”为宋琴,现藏四川大学博物馆。“古龙吟”据说现在上海。
《今虞琴刊》中,对裴铁侠其它藏琴亦有记载。
四张唐琴,两张知道下落。另两张呢?后文继续为我们说出: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成都解放,长期蛰居,使裴铁侠对世事置若罔闻。面对如此巨大的变革,裴铁侠甚感徨惑,忧虑不安。时值长子裴惕生久病卧床不起,次子裴元龄尚在国外未归,三子裴元随军起义后,集中某处学习(1951年被错杀,现平反),四子裴默痕为谋生计下海唱竹琴,其余子女尚幼。在没有任何开导劝解的情况下,裴铁侠自感生活的窘迫将危及视若性命而珍藏的雷琴,便萌生自戕之念,终于在1950年6月某夜与继室沈氏将双雷琴击碎后,同时服毒自尽。后在裴铁侠房中书案砚台见到字迹工整的一纸遗嘱:“本来空寂,何有於物;去物从心,立地成佛”十六个大字,另旁有小字一行:“大小雷琴同登仙界,金徽留作葬费,余物焚毁,铁叟绝笔”。
不久,查阜西先生由北京发来电报,邀请铁侠携双雷琴前往北京参与古琴研究工作。可叹人琴俱亡,成千古憾事矣。
上引文中提及“《今虞琴刊》中,对裴铁侠其它藏琴亦有记载。”据《今虞琴刊》所记:当时裴铁侠报上琴会的琴有三张:计是大、小雷琴和“诵余”琴。(见附《今虞琴刊》269页)既然大小雷琴都为裴氏所毁。那么裴铁侠报上琴会而尚幸存天壤者,就只有“诵余”一琴。
1955年四川博物馆曾征集一同名仲尼式古琴,诵余两字是作篆文,但该琴和当时琴刊记录的尺寸及款铭都不符,仅是同名琴而已。
据琴刊所记。裴氏藏“诵余”琴是仲尼式,桐木为面,梓木为底,通体蛇腹纹。螺钿徽,岳山及焦尾皆紫檀。在凤沼内左边刊有:“石介园张崇之珍藏”,右边刊“徐锦堂监修”。另有“天启辛酉仁和金永叔斫”、“乾隆甲子古吴王硕扶重修”之款。另外在纪录中,裴氏有自注:“张崇之疑即张岱宗子与尹芝仙同时有琴名”。“岱”为泰山,即泰岱。“崇之”为别字配合。古吴、仁和都是苏杭地区。天启年间该地区只有张岱和尹芝仙为古琴高手,所以裴氏的推断不为无理。
裴铁侠与“诵余”古琴
数年前,忽在朋友书斋中得见此琴,因该琴经徐锦堂重修,徐是乾隆年、司的修琴名手,所以“诵余”虽然历尽沧桑,但未减明朝名琴的本色。而在琴底,却刻有裴铁侠的两首诗:
诵余失而仍归 将失前数日 羽音倏不鸣 若有宿通 感而赋句
秋来春去亦荒唐
物我应知无尽藏
名士有人识荀季
乘风端入李膺堂
小弦廉折失清音
岂料当时别恨深
海吝己销思痛定
山居从此伴长吟
二十八年春三月 铁侠刊记
这故事大抵是有人偷去此琴,复有人知是故家之物,为之购得捧还,裴氏喜而赋诗并述其事。这当是1939年在参加上海琴会之后数年发生的事。